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西南石油大学贫困学生成才足迹选编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孙一平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孙一平编著的《学会感恩担当责任--西南石油大学贫困学生成才足迹选编》选编了西南石油大学2009、2010届毕业生中部分优秀贫困学生的成长故事,通过他们大学四年的学习、工作、生活与感悟,给在校大学生以激励,从而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用感恩的心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努力争取成功人生。

内容推荐

孙一平编著的《学会感恩担当责任--西南石油大学贫困学生成才足迹选编》是一种美好的情怀,是一种知恩图报的良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华夏儿女崇高的精神境界。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应心怀感恩之情,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感恩这种品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历时两年的精心策划,在全体编委的辛勤努力下,在参编同学及指导老师的鼎力配合下,《学会感恩承担责任》如期出版,《学会感恩担当责任--西南石油大学贫困学生成才足迹选编》中收录了我校30多位贫困学生成长的足迹。以自述的方式将他们因受到资助和激励而立志成才、承担责任、知恩图报的成长历程和感悟与大家分享。希望此书的出版,能让那些处于逆境中的学子坚定信念,积极面对困难,刻苦学习、全面发展,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并将感恩的美德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传递下去,使人间的真情与感动时时在生命中闪光,在岁月中芬芳。

目录

第一篇 感恩回首

穷且益坚投桃报李/周崇虎/

大学的七个感悟/黄荣霞/

用阳光心态战胜贫穷,以感恩回报社会/李开奇/

感恩的回首/罗红霞/

青春铸就无悔,磨难方显不屈/李新生/

坚守与成功/钟超/

第二篇 自强独立

捡废品上学的朱瑞卿/朱瑞卿/

苦难是化了妆的财富,王瑞富/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毛捷/

大学生活,回味无穷/蒋华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梁君/

第三篇 飘香满径

做最好的自己/余麒

倾听大学的跫音/许金照/

天降大任于斯人/倪蒙/

人生重要之事/周玉杰/

平凡中的坚强,龙克维/

梦想需要努力的翅膀俨永刚/

第四篇逆风翱翔

逆境中翱翔,千里快哉风/车钱波/

挑战困难/邓清月/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许锋/

乐观面对,迎难而上/唐燕/

苦难的出口/黄寅/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崔超平/

第五篇 信念导航

只要不放弃,奇迹总会发生/杨洪鹏/

由自强走向辉煌/赵志良/

梦想让我与众不同/李忠方/

学不成名誓不还/黄英超/

严霜春梅傲寒雪/叶春梅/

第六篇 大学路上

守得云开见月明,一路走来一路情/于小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谭卫斌/

放飞梦想,实现价值,陈羽/

大学——人生的起点/刘奇/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李琳/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王芳/

试读章节

穷且益坚投桃报李

石工院2005级周崇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大学四年,我一直以这两句话勉励自己,它伴我在西南石油大学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我的大学生涯是充实而丰富多彩的,它记录了我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成长与进步的点点滴滴。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985年7月,我出生在四川省简阳市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村家庭。7岁时,父母离异,从此我便和疾病缠身的父亲相依为命。12岁时,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烧得精光,这让我原本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2002年,我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被国家级重点中学——简阳中学录取,但此时父亲患上白内障(视力逐渐模糊,最后失明),已无力让我继续学业。我只能将简阳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深藏箱底,放弃进入国家级重点中学就读的机会。最后,在三星中学领导和初中班主任的帮助下我进入了三星中学,一片湛蓝的晴空重新为我撑起。之后,在资阳团市委开展的“希望工程,一帮一”活动中,原资阳市委书记(现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钟勉亲自为我牵线搭桥,让我得到了四川省省委办公厅孙平处长的大力帮助,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2005年,我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被西南石油大学录取,此时父亲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并于2006年5月去世。至此,家里仅剩下我一人和累累的负债。眼前的艰难困苦并没有把我吓倒,我选择了自强不息地生活、顽强地拼搏、努力地工作和学习,因为我相信这是上天给我磨砺意志的机会: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生生不息的奋斗,我的人生会熠熠生辉。我的行为感动了当地政府和媒体,《资阳日报》和资阳人民广播电台曾对我的事迹进行跟踪报道。

奋斗不息挺起命运的脊梁

2005年9月3日,我怀揣着3000元的明德奖学金和四川省省委办公厅孙平叔叔等领导亲切关怀资助我的3000元,以及资阳团市委给我的1000元助学金,独自踏上了开往南充的火车,来到西南石油大学,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军训时,为了挣取生活费,我常常到各栋宿舍楼捡同学们喝完的矿泉水瓶,辅导员知道我的家庭情况后,把我的情况上报给院领导,为我争取了一份在学管中心勤工俭学的工作,后来又为我安排了在院办公室勤工俭学的工作。就这样,我得到了领导和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感受到学校和社会带来的温暖。心里涌起阵阵暖意的同时,我也更加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只有这样我才能回报所有人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自上大一以来,我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等时间在长虹电器等公司做促销员。为了挣30元钱的宣传促销费,在那儿站一天,工作结束时腿站得胀痛,嗓子喊得嘶哑。四年来,我连续三个暑假在资阳团市委做勤工俭学工作,曾在建筑工地做过临时工,在电器、百货商场做过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促销工作,在通讯公司做过手机促销工作,在影楼做过婚纱促销工作……进入新都校区后,我专心做家教工作,看着所教学生成绩逐步上升,这是对我家教工作最好的肯定。2007年暑假,在资阳团市委副书记魏华的推荐下,我得到了资阳市九鼎广告公司总经理魏向阳的大力资助。在西南石油大学各级领导和辅导员老师的帮助关怀下,我在校期间勤工助学的收入,以及获得的各种奖、助学金共计三万余元,基本解决了大学学费和生活费问题。

作为一名贫困大学生,我丝毫没有感到自卑,而是在逆境中顽强地继续学业,因为我坚信上天是公平的,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我去创造和开拓。只要不抛弃、不放弃,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所有的努力和汗水,都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通过大学四年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拼搏,我逐步克服了经济上的困难和农村教育的许多不足,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均表现出一个贫困大学生不懈追求和努力奋进的精神。

思想上,我确立了正确的心态,不因贫困而自卑、不思进取。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自高中阶段我就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于2004年4月完成党校的学习和培训,考核优秀,并于2005年4月15日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2006年4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唇亡则牙寒,户破则堂危”,只有国家发展好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上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才能得到不断满足。所以我热爱祖国,深爱着这片土地,国家的和平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我最美好的愿望。大学阶段,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和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一个姓刘的偏远山区小朋友和我有着相似的坎坷人生经历,第一次见到他,我就被他坎坷的生活经历深深感动,我掏出自己身上仅有200元现金给了他,在之后的生活中陆续给他寄去一些生活和学习用品,并写信鼓励他:苦难是我们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人生,不卑不亢,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拼搏去实现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乐观向上、自强不息是我不变的人生格言。

学习上,我勤奋刻苦、善于钻研、虚心踏实、成绩优异,每学期的学分绩点和综合排名均名列前茅。获得国家奖学金1次、明德奖学金1次、师爱奖学金1次、长庆油田助学金1次、国家助学金2次、二等奖学金3次、三等奖学金3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英语四级、国家计算机二级和四川省计算机二级考试。参加科技之星辩论赛,我获得了“最佳辩手”。除此之外,还获得了校征文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3次等各种奖励。

工作上,我认真负责,积极热情地为同学服务。自上大学以来,我一直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综合素质拓展活动。先后担任专业大班长、校生活部部长、校宿舍民管会会长、材料院2005级学工助理和学习委员等学生干部工作。由于我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积极协助院领导和老师处理各种事务,办事尽心尽责,做好老师和同学问有效沟通的桥梁,获得了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市三好学生”一次、“市优秀学生干部”一次、“校优秀学生干部”两次、“校三好学生”一次、“校团委学生会先进个人”一次和“校优秀毕业生”一次等诸多荣誉。

生活上,我一直勤俭自律、艰苦朴素、自立自强,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热情开朗、乐于助人、关心同学,与同学关系融洽,注意与同学、朋友互助互学。庆幸的是,我在大学里交到几个知心的朋友,我们分享着彼此的快乐与忧伤,成功与失意,这让我的心里一直温暖着,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一直充满信心,我的脸上总是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我于2005、2006和2007年3个暑假到资阳团市委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主要从事的工作是收发省、市、县级文件,向四川省共青团上报信息,协助团市委工作人员开展“资阳市第二届街舞大赛”、创建和验收各县、市、区的“关爱留守学生之家”等工作,走访国家西部计划志愿者和贫困学生,办理社会奖学金的评定工作,并参与了资阳共青团网站的改版设计工作和资阳市惠民中心的创建工作,以及市委市政府组织的社会巡逻工作。大三暑假,我先后到川中矿区生产实习和弘历建筑有限公司进行暑期社会实践。通过这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我认识和了解了社会,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锻炼了我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P2-5

序言

为出版物作序,我向来审慎。但出于对西南石油大学的石油情结,出于对书中主人公奋斗事迹的真诚感动,也出于对自己青少年时期贫困求学生涯的特殊感怀,于是欣然命笔。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是一本清新自然、很有意义的好书。该书运用自叙体裁,真实记录了西南石油大学30多位寒门学子大学生活的眼泪与欢笑、迷惘与选择、奋起与拼搏,进而浓缩反映了当代中国百万贫困大学生用贫困磨砺意志、用青春唱响激情、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集体风貌。这本书,传递了奋斗的旋律、生命的感悟、信念的力量和关爱的重要,传达了“贫困可战胜,未来更美好”的人生信念!这本书,让我们相信,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是理想坚定、内心坚强、性格坚韧的可靠一代,是能够成为国家栋梁和民族脊梁的希望一代。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仍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高。我们有幅员广大的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也有为数不少的城市低收人人群,同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因病返贫、因灾致贫现象。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已逐步走向社会化、市场化。高等学校的学生不仅要负担自己全部的生活费用,而且要缴纳一笔不菲的学费。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大学的费用支出是一个很重的负担。我省贫困大学生的比例高达28%,涉及人数近30万。关注贫困大学生群体,切实解决他们的求学与生活困难,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这个课题破解得如何,关系到高等教育公平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关系到科教兴国和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

西南石油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石油主干学科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在校本专科学生达两万余人。因石油工程、油气勘探等主干及配套专业属于艰苦行业,学校又地处西部,并且一直呈现良好的就业形势,加之石油企业对员工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素质要求较高,也欢迎来自农村的同学,因此,报考该校生源的55%来自农村。通过开展贫困认定工作,贫困生比例高达30%以上,高出全省平均比例。该校坚守“不让一名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不让一名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的承诺,在解决贫困大学生的贫困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带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首先,学校要努力把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落到实处。西南石油大学认真落实国家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政策规定,根据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形成以奖助学金为主导、助学贷款为保障、勤工俭学为补充的“奖贷助勤补免缓”七位一体的资助政策体系,为贫困生求学创造条件。同时,该校非常注重对贫困生精神方面的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咨询指导,让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本书所收录的贫困大学生励志成长故事的背后,无一没有让他们深深感怀的学校领导、老师和员工的身影。学校领导、老师和员工们与贫困生朝夕相处,不仅力尽所能地给予物质资助,而且在他们情感最脆弱的时候给予精神抚慰。从这部书稿的编者点评中可以看出学校领导、老师和员工们所浸透的心血。

第二,全社会都应该加入关爱和扶助贫困大学生的行列之中。从这部书稿中,我们看到了关爱和扶助贫困大学生的洪大人流,他们来自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个层次。在党政机关,上自省委常委、副省长,下至车队队长,都从有限的工薪收入中挤出钱来以尽绵薄;在企业界,无论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还是普通超市、卖场和路边小饭馆,都尽力为贫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获取正当收入提供机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多渠道筹措资金成立各种助困奖学基金,有的针对特别困难的学生还设立了个人资助项目。这说明,全社会已经形成关爱和扶助贫困大学生的共识,并进而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第三,贫困大学生们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这些贫困大学生们不仅在逆境中求生存,而且在逆境中求奋进,努力用精神上的充实弥补物质上的欠缺。贫困,但不自怨自艾,也不怨天尤人,而是自立自强、坚忍不拔,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贫穷、战胜困难,以昂扬的斗志刻苦钻研、全面发展。四年下来,不仅在学业上收获了优异成绩,而且在个人品格、综合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难得的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学校、回报社会,把感恩之心扩展开来,把传统美德传承下去。有的用签约单位赞助的费用发起成立公益性助学基金,有的在拾废品维持学业的过程中不忘把一个个无人教室的电灯关上。在包括“5·12”抗震救灾在内的各种志愿者队伍中,都有贫困大学生们踊跃参与。

从书中这些贫困学子身上,我高兴地看到自强信念的延续和奋斗精神的传承。这集中体现在他们从实践中得出的一些感悟上,比如:“苦难是化了妆的财富。”“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总要保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并且从微小的事情上脚踏实地地干起来。”“贫困给我带来了磨砺自己、认识生活的机会。这正如同样是爬一座山,你是用自己的双脚爬到顶峰,而别人是乘着缆车到达顶峰的。你是比别人慢了些、累了些,但是这一路攀登的乐趣与美景只有你才能体会到。”……这些话语,让人联想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等名言古训。贫困学子们的这种精神追求,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对前辈们自强奋斗历史的延伸和拓展,而且注入了当前这个时代所应具备的新的内涵。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他们拥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未来中国的精神风貌。从年轻一代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追求中,我看到了我们国家充满希望的未来。

同书中的贫困学子们一样,我的青少年时期也是伴随着贫困度过的。我的儿童时代正值新中国成立之时,整个社会物质非常匮乏,我生在农村,家境贫寒,生活条件更差。我上中学时又正值20世纪60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可以说,我是饿着肚子完成了初中到高中的学业。因此,我对贫困大学生们生活的艰难感同身受,对贫困大学生们自强奋斗的精神也是心有戚戚。现在,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就贫困的程度和范围来看,不能与当年相提并论。横向比,贫困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条件是差一些,但从纵向看,比我们当年还是好多了。更重要的是,我们高中许多同学和我一样,刚刚高中毕业,“文革”来临,大学梦被打碎,虽然后来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但没有接受过全日制高等教育,始终是一个遗憾。贫困大学生们尽管困难一点,但是毕竟能上大学,这是一件让我们羡慕不已的事情。这些都说明,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希望贫困大学生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暂时的困难,珍惜机会,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同时,我还想提醒贫困大学生们,不要仅仅局限于个人摆脱贫困,还应当把个人摆脱贫困的努力融入帮助更多人摆脱贫困的行动之中,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为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众福祉而奋发努力,有所作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整个社会的关爱与扶助,也才能使个人的奋斗更具有社会意义。

在又一批学生满载收获走出校门之际,西南石油大学将这些贫困生励志成长的故事编辑成书,既是对近年来该校助学成果的展示,也是为在校大学生们提供学习的范例。希望走出校门的贫困大学生们把在学校养成的品德和作风坚持下去,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作出应有的贡献。希望在校的大学生们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有用之才。同时希望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贫困大学生问题,继续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