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全知道》是一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中外名人的必备工具书,遴选古今中外名气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约200位名人,他们分别来自哲学、科学、政治、宗教、史学、文学、艺术、军事等领域,几乎涵盖了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领域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风云人物。
读《中外名人全知道》,就是在读一部世界简史,无论是名垂青史的杰出英雄,还是臭名昭著的千古罪人,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过不可替代的深远影响;读《中外名人全知道》,就是在读一部简明中外名人传记大全,能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从他们的成名之路中获得珍贵的经验和教训,汲取奋斗的力量和拼搏的勇气,产生不竭动力。本书由柴少飞编著。
名人之所以成名,被历史所铭记,自有其与众不同的天资、机遇或鲜为人知的重重内幕。阅读名人,解析名人,在一定意义上便是在阅读一个国家、了解一个民族、认识一种文化。《中外名人全知道》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外名人的捷径。
这是一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中外名人的必备工具书,书中遴选了古今中外名气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约200位名人,他们分别来自哲学、科学、政治、宗教、史学、文学、艺术、军事等领域,几乎涵盖了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备个领域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风云人物。全书将众多名人按照其生活的年代顺序进行编排,简明科学的体例更直观地体现出他们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在内容的选择上,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简述名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奋斗历程和贡献成就;重点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剖析他们的失败原因。在体例设计上,加入了现代的时尚流行元素,让读者在方便快捷地了解中外名人的同时,获得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希望《中外名人全知道》能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从名人的成名之路中获得珍贵的经验和教训,汲取奋斗的力量和拼搏的勇气,产生不竭动力!本书由柴少飞编著。
老子把天、地、人等宇宙万物连贯成为一个整体,突破了古代哲学以政治和伦理为轴心的局限。老子认为“道”是先于天地生成的,是天地万物之源,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天人合一”思想,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庄子所继承和发展。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对中国古代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思想中最大的闪光点是他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观察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世间万物有阴阳、刚柔、强弱、兴废等分别。他还发现对立的事物能够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物壮则老”,“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为了防止物极必反,导致衰落,老子主张“去甚去奢去泰”,就是要去掉那些极端的、过分的举动,始终保持着像“道”那样冲虚而不盈满的状态。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表现在军事战略方面就是“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同时还要注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他还提出了以柔弱胜刚强的指导思想,比如,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但以水攻坚,没有攻不下的,以此来说明柔弱能胜刚强。
老子的道的本性是自然的,他提出了天道自然的观念。他认为天地的运行是自然而然、不假外力的。人也应该和万物一样,是自然的,人生必须消除主观和外在的干涉,使其自然发展。
在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上,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论。老子把人民的饥荒、贫困看作是多欲的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结果。人民起来为“盗”,轻生冒死,其责任完全在于统治者。老子主张用“天之道”来取代“人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这样就能够解决社会所存在的一切弊端。
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是对统治阶级的“有为”进行的揭露和抨击。老子提倡这种“无为”之治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小国寡民”的社会,也就是“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千百年来,老子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哲学、伦理道德、政治、文化甚至是中国人的思维,他的思想为战国时代的庄子等人所继承,形成了道家学派。《老子》也被奉为道教的三大经典之一,尊称《道德经》。老子还受到西方的推崇,《老子》的英译本多达四十多种。老子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可以说没有老子,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将是不完整的。
《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上篇称为《道经》,下篇称为《德经》,总称《道德经》。无论在中国的哲学、政治、军事、管理、宗教、文学、伦理等诸多领域,此书都可称得上经典名作。它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第一,宇宙。《老子》在第一章开宗明义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心目中的宇宙就是“道”,道无所不在,周行不止;道是万物的根本;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无形物。他的这一思想,冲破天帝造众生的神论观点,在中国哲学史和文化史上都是一个首创。
第二,人生。老子的人生观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贵身自养,摄生修行;二是柔弱不争,致虚守静。前者在《老子》第十三章有精彩的论述:“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既然身体能与天下并重,那么怎样贵身爱身呢?老子认为,首先应摈除五色、五音、五味这些物欲享乐,然后注意摄生,见朴抱素,加强个人修养。后者是老子反复强调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体现了一种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的人生哲学。
第三,政治。老子最著名的政治主张就是“无为”,这是他认为的治理天下的最高原则。他倡导顺应民心,符合天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治大国,若烹小鲜”,消除一己之心,使民众安居乐业,实现无为而治,达到“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
此外,《老子》还有许多战争论述,深合兵家之要,是很多军事家奉行的准则。
《老子》的影响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它也备受关注和推崇,形成了老子热。《老子》被译成多种文字,海外发行量居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首,堪与《圣经》比肩。他的思想影响了诸如托尔斯泰、奥尼尔、海德格尔、爱因斯坦、汤川秀树等世界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名人逸事
相传孔子到东周王都时,曾向老子问礼。老子对他说:“你所说的礼,只是制礼者言论。君子就应该适时出仕,适时隐居。善做生意者,深藏货物,看上去却像什么都没有;德行高尚的君子,看上去却如愚钝之人一般。深藏雍容华贵的风度和过高的志向,对您会大有好处的。”孔子一生为了恢复周礼,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对这一点,老子委婉地提出了批评。
临别时老子赠言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孔子对老子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对弟子们说:“鸟能飞,我可以用箭去射它;鱼能游,我可以用线去钓它;兽能跑,我可以用网罩住它。龙是乘着风云上天的,我就无法知道了。老子大概就像一条龙吧!”P12-14
名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各自的国度、民族、领域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成败得失早已铭刻在青史上,千百年来接受人们的赞赏与批判。科学巨人阿基米得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拿破仑曾说:“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不可能只有庸人的词典里才有。”名人的成就让我们深感他们的伟大,名人的人生经历给我们启迪,并产生探求和学习名人的热望,因为每个人都渴望成才、成功。
名人之所以成名,被历史所铭记,自有其与众不同的天资、机遇或鲜为人知的重重内幕。阅读名人,解析名人,在一定意义上便是在阅读一个国家、了解一个民族、认识一种文化。《中外名人全知道》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外名人的捷径。
这是一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中外名人的必备工具书,遴选古今中外名气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约200位名人,他们分别来自哲学、科学、政治、宗教、史学、文学、艺术、军事等领域,几乎涵盖了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领域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风云人物。全书将众多名人按照其生活的年代顺序进行编排,简明科学的体例更直观地体现出他们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在内容的选择上,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简述名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奋斗历程和贡献成就;重点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剖析他们的失败原因。本书在体例设计上加入了现代的时尚流行元素,让读者在方便快捷地了解中外名人的同时,获得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为此,本书精心编排了“名人档案”、“名言佳句”、“名人逸事”、“名人作品欣赏”等专栏和约200幅珍贵的文物图片、遗址旧照、人物画像,为读者构筑了一座宏大、壮丽的中外名人展览馆;全方位、多角度地解析名人,使读者看到一位位鲜活丰满的历史人物,并轻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成名成家的真正原因。
读《中外名人全知道》,就是在读一部世界简史,无论是名垂青史的杰出英雄,还是臭名昭著的千古罪人,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过不可替代的深远影响;读《中外名人全知道》,就是在读一部简明中外名人传记大全,能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从他们的成名之路中获得珍贵的经验和教训,汲取奋斗的力量和拼搏的勇气,产生不竭动力;读《中外名人全知道》,就是在读一部成功励志的佳作,读者可以从名人的成败得失中获取成功的密码,少走弯路,顺利获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