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的历史(第2卷大统一时代汉王朝的光和影)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日)陈舜臣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泰山风物

雨中登泰山,衣服自不待言,仿佛连骨头都被淋湿,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泰山的山路不是盘旋而上,从山脚到山顶都是石阶,拾级而上。好奇的人一级一级地数着石阶,据说有七千多级。

这是一座圣山。

古人登泰山不是为了眺望欣赏山色,而是为了更加靠近天。古人在离天最近的地方祭天,这种想法我们现代人也可以理解。

中国的史书时常记载天子举行封禅仪式。天子必须祭祀天地。筑土为“封”,除地为“禅”。祭天的“封”在高处,祭地的“禅”在低处,合称“封禅”。

在泰山山顶举行“封”,在泰山脚下的梁父这个地方举行“禅”,这是规矩。

我一边淋雨登山,一边思考着为什么把泰山称为圣山的理由。地图上的泰山标高似乎多为一千五百二十四米,泰山管理局发行的旅游便览上标明为一千五百四十五米。山不是很高,但周边没有更高的山。从山脚下的泰安仰望泰山,形状姿态的确雄伟壮观,只是离中原稍远一点。

泰山在山东省济南市的南面约六十公里,被视为文明中心的中原主要是黄河中游地区,泰山更靠近黄河下游,应该不包含在中原区域里。一国之主在远离中心的地方举行最重要的仪式,感觉有点不可思议。中原有海拔一千四百四十米的名山——嵩山,为什么偏偏选择泰山呢?

《史记·封禅书》引用《尚书》的记载,说古代圣王舜巡察全国,首先去东面的岱宗(泰山)祭祀,然后又去了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每到一山,都要祭祀。如此说来,只是因为泰山是舜巡察的第一站,就受到特别的重视,成为封禅的唯一地方。事实果真如此吗?

据我的推测,兴起于东方的中原王朝非常重视自己的出身地,所以把东方的泰山视为特别神圣的山。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迁都东京,但是大正天皇的即位大典依然在京都举行。这大概可资参考。

即使由于政治的原因转移了中心地,但偶尔为之的重要仪式还是回到原地举行,这一定表示不忘故土的意思。封禅也好,即位也是,都不是常有的。

中原神圣的嵩山是传说中的圣人禹的居住地。禹被认为是殷之前夏王朝的始祖。另外,《春秋左氏传》记载,藏系的姜(羌)族是“太岳(嵩山)之后(裔)”。既然已经早就存在祭祀嵩山的集团,从东方起家进入中原建立的王朝就会把主要的祭祀地点放在故地泰山。

中国古代史的主要舞台是中原,但是登上历史舞台表演的集团未必都是中原本土人,被视为非中原集团的藏系人其实就是中原之民。神圣的泰山仿佛在向我们讲述中国古代的神秘。  雨中的泰山对我讲述更多的故事。

封禅究竟是什么样的仪式呢?连司马迁也不甚知之:

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不过,司马迁谈到帝王的封禅资格。不是所有的帝王都可以封禅的。天子是受天命的人,但“功不至”的天子就不能封禅。功,就是功业,即业绩。统治天下,开创太平盛世的天子才有这个资格。虽有功,但德不能远播天下的天子也没有封禅的资格。所以,有资格者极少。另外,也有的天子虽有资格,却因为政务繁忙,无暇举行封禅仪式。因此,封禅仪式极其少有。

《史记》记述,齐桓公想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在管仲劝谏下没有实行。齐桓公在葵丘等地九次会盟诸侯,虽然成为盟主,但毕竟只是诸侯中的霸主,不是天子。即便是天子,也不是随便就能封禅的。管仲自然极力劝谏他不可为之。

受到霸主扶持的东周历代天子中,没有一个具有封禅的资格。春秋战国的五百多年间,应该一次也没有在泰山封禅。

秦统一天下,秦始皇想封禅的时候,至少已经有五百多年没有举行过,对仪式的具体详细内容一无所知。《论语·阳货》说: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岂止三年,而是五百多年,所以过去的封禅仪式内容完全失传。秦始皇来到泰山脚下,向儒者询问只有耳闻的封禅的详细情况。可是儒者的回答各式各样,还有人说为了不损坏泰山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必须用蒲草将车轮包裹起来。听了儒者的这些意见,秦始皇觉得封禅根本就无法举行。

秦始皇原本就不喜欢儒者,自从向他们询问封禅的事情以后,对他们更加不信任。

泰山脚下有一座岱庙,称为东岳庙,也叫泰山庙,据说既可以祭祀泰山,也可以祭祀圣王舜。犹如日本的三轮山,既有过将整座山本身视为神体加以信仰的时代,也有只是祭祀圣王的时代。历史的各个时代在这里同时展现在我们眼前。

泰山山顶称为玉皇顶,有玉皇祠。玉皇是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的别名。但是,玉皇这个名字见于中国文献是很晚以后的事情,直至8世纪上半叶的唐朝诗人作品里才时而看到。所以,玉皇顶肯定是后来命名的。泰山山顶最早是祭天所在,而不是祭祀玉皇大帝的地方。P3-5

目录

大统一时代

 泰山风物 

 百家争鸣

 战国七雄

 蜀和楚

 乱世末日 

 统一天下

 万里长城

 楚汉相争

汉王朝的光和影

 大风歌

 创业

 吕后时代 

 马王堆讲述的故事

 休养生息的时代 

 年轻的武帝及其女人们 

 激情澎湃的活力 

 秋风辞

 走向冬天

 余韵时代

 外戚时代 

 王莽之道 

年表

内容推荐

陈舜臣编著的《中国的历史(第2卷大统一时代汉王朝的光和影)》是一部中国通史,也是陈舜臣规模最大的一部作品。与传统历史学家的写史方法有所不同,陈舜臣以时间为轴,以影响时代进程的事件或人物为中心展开描写,讲述上古时期到近代数千年中国王朝的历史兴衰及所涌现的典型人物。

陈舜臣对史料采取中立的态度,没有先入为主的主观性,没有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弊病,他所讲述的事件都有史可查,绝不杜撰,但又不盲信史料,通过比较不同史学家的记载、论述,经过条分缕析,得出自己的历史判断,在不少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评价上都提出独到的观点。

《中国的历史(第2卷大统一时代汉王朝的光和影)》是一本历史社科文化。

编辑推荐

陈舜臣编著的《中国的历史(第2卷大统一时代汉王朝的光和影)》以历史事件和人物刻划为中心,用引人入胜的文学语言,描写了中国人民所走过的历史道路。反映了陈舜臣先生的历史观和社会观,同时也表达了作为华裔作家深挚的爱国主义情思。本书在日本被当作研究和了解中国的参考书。陈舜臣作为作家,他所写作的史书,没有学者式的枯燥。讲述历史事件,语言平实无华,通俗易懂,严谨缜密,把握分寸,雅俗共赏,又不失艺术性,写得风生水起,生动活泼。语言的平实,不等于肤浅。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在他的几乎没有任何装饰性、极致到平淡凝练的,对文字具有超强驾驭力的笔下,呈现出时代发展趋势的长河奔腾,脉络清晰,可以比较完整地、宏观地把握历史变迁的全貌,同时在细节上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7: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