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的改革开放,犹如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支持下,14个沿海港口城市紧紧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冲破藩篱,融入世界,站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推动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这本由胡泓石编写的《十四个沿海城市开放纪实(南通卷)》讲述了南通作为沿海经济城市是如何在改革开放道路上如何前进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十四个沿海城市开放纪实(南通卷)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胡泓石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30多年的改革开放,犹如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支持下,14个沿海港口城市紧紧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冲破藩篱,融入世界,站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推动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这本由胡泓石编写的《十四个沿海城市开放纪实(南通卷)》讲述了南通作为沿海经济城市是如何在改革开放道路上如何前进的。 内容推荐 《十四个沿海城市开放纪实》以各沿海城市为单位,独立成卷。全书通过大量生动的“三亲”史料,记录了党中央、国务院作出14个沿海城市开放的重大决策后,中国沿海城市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历史巨变,再现了对外开放中许多生动具体而又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作者中既有对外开放的决策者,也有参与对外开放的建设者,还有感受到对外开放带来巨大变化的普通市民。全书读来生动具体、真实可信。 这本由胡泓石编写的《十四个沿海城市开放纪实(南通卷)》讲述了南通市的发展道路。 目录 综述 南通对外开放30年/黄鹤群 潮起篇 南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朱剑 在南通对外开放的岁月里/张佑才 顾秀莲与南通开发区/袁瑞良 胡耀邦总书记到南通考察纪实/朱剑 不拘一格用人才 /李明勋口述王兴华整理 南通纺织行业对外开放记事/张克诚 记忆深刻的三次海外联谊活动 /朱文涛施文彬 改革开放之初南通外事工作拾零/施贻祥 开先河之举 ——南通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力王公司创办记事 /陆永安 岁月如歌话建关 /项育其口述黄山整理 为南通大饭店奠基/朱剑 改革开放之窗——南通大饭店/裴浩兵 激浪篇 开放杂忆/吴镕 温暖常驻开放相随 ——亲历南通对外开放那五年/徐燕 回忆有关口岸改革的两件事/华保良 文艺搭台经贸唱戏 ——记20世纪末我市举办的四届民间艺术节 /施景钤 我走上了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史永轩 亲历南通港开放/王述诗 扬子春潮/陈士荣 艰苦创业峥嵘岁月稠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起步阶段融资回顾 /何哲明谈立功 为开发区建设添砖加瓦 ——回忆在南通开发区打基础谋发展的两年 /张振刚 促成台胞姜体臣先生在通捐资兴业的若干回忆 /朱文涛 南通成为全省第一个市话全数字化城市之回忆 /孙久铭 南通市台湾同胞接待站建立前后/季立功 南黄海海域的台湾渔民“娘家” ——江苏省吕四台湾渔民接待站侧记 /周红月吴永飞 我在南通30年/加藤纪生 忆南通代表处开设以来的点滴往事/加藤千唐 诼努篇 那些难忘的日子 ——南通国家高新区建设之初的片段回忆 /玛汉坤 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创建亲历记/储长林 台湾海基会长三角参访团在通参访追忆/徐岳 在乌克兰基辅创造“中国速度”/唐毅 引进双体高速客轮开辟南通至上海航线 /王述诗 忆启东建筑开拓境外市场 /周渭新口述王平整理 南通四建在改革开放中扬帆起航 南通铁军第一次走出国门 /吴配乾口述陈蓓蓓吴红军整理 代表中国走上国际论坛的小组长 /张卫国口述陈蓓蓓陈君佑整理 成功开拓非洲市场,创造数个第一 /王华骐口述黄锐王晨昀整理 开放,圆了黄金村的“黄金梦”/陈德新 如东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创办历程 /胡苍松口述杨新明张勤兵整理 我与南通扎染/焦宝林 启东蓝印花布成日本市场抢手货 /吴元新口述陆欣整理 开放铸就成功路 /陈洋怀口述何克均朱国栋整理 翰墨千秋谊海天万里情/仲贞子 在对外开放中我与友城的情缘/孙陈达 “海上迪斯科”诞生记事/汪国珍 美籍华人黄克贞女士兴办启东黄氏中学的前后 /茅云海口述徐鑫鑫整理 培根酒店搭建起两岸交流的桥梁/姜兴明 南通港加入国际港口协会记事/王述诗 南通“叠商”在外创业的传奇/姜新 忆南通港吕四港区开发开放三十年 /周广森黄本华华伟李洪斌 LNG项目如何落户如东 /袁新安口述应静王玉洁整理 海门对外开放的一次盛会 ——首届中国海门金花节回顾/费新华 崛起,从拓展外销开始 ——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发展之开端 /陈寅生缪爱莲 见证“中天”二十年/曹罡 南亚塑胶落户南通前后/仇鸣德 鑫缘丝绸:沿“海安之路”走向世界 /储呈平口述朱小翔陈忠立整理 远航篇 难忘的岁月 ——我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的六个 春秋(节选)/张小平 为“破例”而奔波的日子/唐毅 为了“通江达海”的批文/唐毅 “新侨之乡”诞生记/钮启贤 发展小家凝聚大家服务国家 ——中非共促发展民生对话项目发布会侧记 /王浦坚 环保合作显新意清粼濠河酿友谊 ——中日友城联合给千年濠河做“B超” 活动追记/潘强 激情如皋港 ——如皋沿江开发纪实/万有富 改革开放春风成就南通中集腾飞 /袁文清郭志华 如东赴泰书画印章展追记/吴剑坤 南通少年杂技之花绽放日本/沙雪芬 与日本丰桥成田病院友好交往20载记事/李玉明 肩负使命赴南美援外医疗结硕果/施振东 中国如东一日本九州载人热气球跨海 飞行记事/吴剑坤 如皋木偶首出国门记/沈正 一次难忘的文化交流 ——忆南通市民族乐团访问台湾/邹翰林 终生难忘的南极之行/陈建华汤新 飘动在韩国古城的中国红/张山曹琳 赴澳大利亚参观学习见闻/鞠永健 走进联合国的南通建筑队伍/陈蓓蓓东郡 对外开放中的幸福建筑人/邢生华 “隆都”创业发展始末/顾志昌 南通建筑在越南开办境外公司 /邵海荣口述王汉林整理 与穆加贝总统交往的难忘经历/凌金祥 艰苦的岁月美好的记忆 ——写于“中国援建津巴布韦(宾杜拉)农村 学校”竣工预验收完成之夜/凌金祥 如果重新选择,依然是南通港闸 /颜国章口述冯丽整理 南通市授予外国人的第一批“绿卡”/黄鹤群 一次赴台湾征集档案的经过和感想/苏远明 我眼里的一位日本老人 ——记前日本丰桥地区日中友协会长伊藤般展 /袁杰 熊熊篝火浓浓友情 ——南通市第二届国际友城大会篝火晚会侧记 /吴瑕 附录 南通对外开放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启动迈步阶段(1984--1991年)。南通进入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行列。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然走向对外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荡涤天南海北,渴望改变现状过上温饱生活的南通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看到了新希望,南通悄然涌动着对外开放的热流。 有着悠久历史的南通纺织战线上的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最先敏锐地觉察到对外开放的新机遇。他们利用国家核准留下的外汇,先后从国外引进了纺、织、染等15条生产线,大幅度地增强了生产能力,提升了产品档次。与此同时,南通的对外贸易也发展了,大宗纺织品销往国外,传统的手工为主的产品,如蓝印花布、刺绣工艺品等销往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以后又扩展到来料加工业务。由日本力王株式会社、南通市轻工业局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三方投资合营的南通力王公司,经过紧张的筹备,于1982年2月正式成立,4月破土兴建,11月落成,翌年2月正式投产,当年即16万美元盈利,产品全部返销,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这是南通历史上首家外商投资企业,也是江苏省第一家投产的合资企业,在日本和中国经济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此后,中日合资的海盟有限公司、华丰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相继落户南通。 2.江北小城载誉全国“明星城市”。1980年,南通市区人均工业产值达10740元,人均国民收入超1000美元,人均财政收入2000元,劳动就业率达到100%,主要经济指标和社会发展实绩在全国220个城市中名列前茅。1981年11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上看到南通市(市区)工业经济效益跃居全国前列的消息后,立即批示,要求“加以报道,鼓舞全国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你追我赶的劲头”。全国各大媒体派出精兵强将,奔赴南通采访,争相报道,南通声名远扬。 1982年3月19日,新华通讯社播发了题为“南通市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开创新局面”的报道,《人民日报》等全国主流媒体也都作了详细报道。一向不被媒体关注的南通,就这样一跃成为全国的“明星城市”。中央多位领导先后亲临南通考察,给予鼓励和鞭策;全国29个省、市、区数百个城市代表团纷至沓来学习考察;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交官员、专家学者也首次踏上这个陌生而新兴的城市,实地考察改革开放带来的可喜变化。 3.建设南通新港区,向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迈进。1904年,近代民族实业家张謇在南通天生港创办了大达轮步公司,建造了“通源”、“通靖”两座木质栈桥式干吨级码头,成为南通最早的长江码头,南通港从此起步。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9年,南通港仍只有几个干吨级泊位的码头。1973年,周恩来总理发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南通市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建设现代化港口对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积极地提出建设新港区的建议,并成立了南通市海港建设指挥部。1980年12月,南通建成了狼山新港区首批工程两个万吨级泊位和一条10公里长的海港引河,初步形成了全天候、江海河连通的现代化港区。1980年3月,国务院批准南通港开办外贸运输。1982年初,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议决定,南通港对外籍船舶开放。1983年5月,“格陵兰海”号外籍远洋货轮成功首航南通狼山港。可以说,如果没有南通港的建设,就很难挤上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的“头班车”。 4.实行市管县新体制,获得对外开放的更大发展空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江苏省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于1983年3月1日实施。这样,南通市的范围,除原市区外,一下子拓展到原南通地区的海安、如皋、如东、南通、海门和启东六个县,面积增大到800l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740多万人。1983年7月20日,国务院批准南通市为乙级开放城市,对外国人开放。 5.努力赶上“早班船”,成为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南通拥有数百公里的江海岸线,沿江有可建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岸线30多公里,沿海拥有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岸线40多公里,还有广阔的海涂和十分丰富的近海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改革开放后,南通发展迅速,产业基础雄厚,是全国明星城市,加上在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领导直接向中央大力举荐,南通终于赶上了对外开放的“早班船”,成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P4-4 序言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继经济特区建立之后,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伟大战略决策。 30多年的改革开放,犹如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支持下,14个沿海港口城市紧紧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冲破藩篱,融入世界,站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推动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沿海城市的对外开放是在实践中不断扩大和发展的,是在不断解决各种矛盾中向前推进的。2014年,是14个沿海港口城市对外开放3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开局之年。在这承前启后的历史时刻,认真回顾对外开放历程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历史巨变,真实记录那些改革先行者、亲历者和历史见证人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不仅可以为改革开放史的研究留下生动鲜活的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我国30多年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历程,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从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民政协组织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撰写对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亲见、亲历、亲闻”史料,已先后编辑出版50多亿字的图书,为历史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为国家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历史借鉴,发挥了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抓住本届政协期间重要事件纪念日的时间节点,发挥人民政协的人才优势、组织优势,积极开展专题史料征集大协作。《十四个沿海城市开放纪实》就是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牵头,14个沿海城市政协协作开展史料征集所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 《十四个沿海城市开放纪实》以各沿海城市为单位,独立成卷。全书通过大量生动的“三亲”史料,记录了党中央、国务院作出14个沿海城市开放的重大决策后,中国沿海城市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历史巨变,再现了对外开放中许多生动具体而又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作者中既有对外开放的决策者,也有参与对外开放的建设者,还有感受到对外开放带来巨大变化的普通市民。全书读来生动具体、真实可信。 以记录历史当事人“亲历、亲见、亲闻”史实为主的文史资料,“三亲”性既是其生命力所在,也决定了每一篇史料只能是反映历史过程中的某些片段、某一具体事件的个别侧面。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全书各卷以“综述”开篇,力求勾勒出城市开放发展的基本脉络。文后编入“大事记”,收录了城市开放发展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以此作为正文“三亲”史料的补充。全书脉络清晰,内容丰富,史料详实,对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十四个沿海城市开放纪实》能够在短短一年时间从启动征集到编印成书,得益于这些城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界人士特别是亲历者的积极参与,得益于浙江省政协和沿海城市政协领导和文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2014年5月 后记 为纪念我国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30周年,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下达了出版征编14个沿海城市开放史料专题图书任务。南通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接受了这一任务后,根据全国政协的要求在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该套图书《南通卷》的史料征编工作。 南通作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30年间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取得了巨大成就。回顾30年的历程,其中迈出的每一步都历尽艰辛,翻开的每一页都精彩纷呈。对外开放30年发生的巨变和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真实记录;30年积累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对外开放决策者和参与者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需要我们继承发扬。为此,我们以全国政协这次史料征集协作项目为契机,突出人民政协文史资料“亲历、亲见、亲闻”特色,约请南通对外开放的亲历者们回顾他们度过的难忘岁月、经历的重大事件,通过这本纪实性的文献资料客观、真实、生动地展现南通对外开放30年历史进程和历史画卷。 南通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是首次承办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协作项目,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努力完成好这项工作。我们在基本厘清南通对外开放30年重大事件、重要活动脉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史料征集。根据全国政协的要求我们把征集重点放在了对外开放前十年中具有开拓性的重大事件和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上,向亲历者和推动我市对外开放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同志和有关人员征集回忆文章。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南通市委宣传部、党史办、档案局和与对外开放工作密切相关的各部门及南通各县(市)区政协文史委的有力配合和帮助,特别让我们感动的是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许多老领导、老同志的热忱关心和支持,他们纷纷亲自动笔,为本书撰稿,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文史资料。 本书的综述和大事记是为更全面地展示南通对外开放的全貌,以弥补正文部分内容涵盖之不足,但由于篇幅所限,编者都经过了大量删减,不免会有遗漏。此外,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南通市政协文史委员会 2014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