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是一部个人散文集。作者迟慧以温暖细腻、优美灵性、幽默生动的语言呈现出平凡中的光泽,感悟着点滴的生命,珍视着每一天的人生,从亲情到家庭到友情;从动物到植物到日月星辰……在生命的过往中留下感恩、美好和爱。
在这些文字里,她能重见那些消逝的时光,她能看到已经渐行渐远的青春。还有,那些文字里,是故园高远的天空,是水波荡漾的松花江,是亲朋好友的身影,是雪花飞舞,是北国独有的旷远清冽的气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慢生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迟慧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慢生活》是一部个人散文集。作者迟慧以温暖细腻、优美灵性、幽默生动的语言呈现出平凡中的光泽,感悟着点滴的生命,珍视着每一天的人生,从亲情到家庭到友情;从动物到植物到日月星辰……在生命的过往中留下感恩、美好和爱。 在这些文字里,她能重见那些消逝的时光,她能看到已经渐行渐远的青春。还有,那些文字里,是故园高远的天空,是水波荡漾的松花江,是亲朋好友的身影,是雪花飞舞,是北国独有的旷远清冽的气息…… 内容推荐 《慢生活》是迟慧的随笔散文集。她是用文字,保存了自己生活的一份记忆。她写母亲,写身边亲人,写孩子成长,平易亲切,呼之欲出,又带着独有的幽默。有时让人潸然泪下,有时让人忍俊不禁,字里行间,是善良自在,是温暖美好,是毫无造作的生命的元气。她用幽默的笔调,记录下那些丰盈有趣的生命段落。白描的手法,朴素生动。从容的叙述中,带着自嘲和善意的调侃。婆婆、丈夫、孩子,在她的描写下栩栩如生。这是柴米油盐里的家常快乐,是温暖的人间烟火。温柔的迟慧,在她的文字中把家门打开,让我们嗅到了一个家庭的气息。 目录 代序 这本书,这个人·李琦 第一辑 生活之趣 眼睛的故事 做饭记 我与面条的恩恩怨怨 遭遇媒婆 婚姻生活 养鱼之趣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 话说丢三落四 我也爱干净 魅力 驱鬼 母亲节 诡异的饭局 最雷人的老年装修队 大雪大雪,你太不着调 看不见的监狱 智斗顽童 小小读书郎 顽童当老师 幼儿园里的“屁”故事 隐私问题 我从哪里来 铁蛋广播电台 喜欢女生 铁蛋当助教 铁蛋的狂欢夜 铁蛋的朋友 铁蛋趣事(十则) 教育孩子三十六计 孩子把我逼得“离家出走” 不速之客 燕子住在601 邂逅癞蛤蟆 麻雀阳台 第二辑 生命之美 植物的恩典 成为幽灵之前 在美丽的地球上散步 有关生命的故事 孩子的当下 祈祷之美 白蛾子的墓地 藏在深冬里 慢读 孤独的茶庄 神奇的宝贝盒 铁蛋的往事 衣服,另一个家 纯棉花布 熨衣服 走路的幸福 生活的颜色 擦拭孩子的心 善良是绊脚石吗 母子缘 奶奶今年九十六 家有小弟 礼物 铁蛋的表弟小来来 流浪的月亮 办公室的故事 我的朋友 女人四十 来自瑞士的女孩儿 清澈的女孩儿 新年贺卡 回到初一(二)班 老相片 白菜的往事 安居与行走 草原上的生灵 慢慢行,慢慢看 巴厘岛度假 年年雪花来我家 荒山野岭 神秘的雁窝岛 大鹿岛之夜 坐着驴车去旅行 寻觅月亮小屋 享受饮食 享受寒冷 第三辑 生命之伤 我当妈妈 世界上最后一个夜晚 人生的旁白 心结与想念 生活中会有多少快乐 迁居 当一个年轻人告别生命时 丑儿 千年的问候 心灵的境遇:看电影《少年派》 生死之间 铁蛋与爷爷 倾听六岁女孩儿的秘密 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宝贝,宝贝,你要哭 天下母亲 救救孩子 灾难的警示 觉悟 杀生 一幅婚姻的肖像 试读章节 婚姻生活 作家老孙多次问我:“你和丈夫吵架吗?”我说:“废话,能不吵吗?”他的问题令我愤怒,哪有不吵架的夫妻。大概是因为我看起来比较柔弱的缘故,老孙还是费解:“你会吵架吗?”身为一级作家的老孙实在不该这么缺乏想象力。十年的婚姻使我有足够的时间成长为一个悍妇。 我和丈夫都很少外出,真正实现了耳鬓厮磨,常相厮守。当我的耳边时常响起抬杠、絮叨、埋怨……的声音时,目光都戴上了拳击手套,咣咣地向对方狠砸。我都不想争吵了,就想直接动手。一时间理解了家庭暴力。有时候想一想,惊出一身冷汗,婚姻使一向平和的我生出了暴力倾向。有一段时间,我看着丈夫百思不解:一个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缺点呢?现在想想,自己凶恶的目光、粗门大嗓,一样让丈夫感到深深的失望。 没有想到爱情的后果:婚姻——是这么严重。不是有这么一件真事吗:一对为爱情而私奔的青年男女,爱得死去活来的,几十年过去了,两个人都不正眼看对方一眼。 电台里每天响起《叶文有话要说》,里面的婚姻故事弄得人心惊肉跳的。好像婚姻的代名词成了:暴力、外遇、变态、伤害……来电话的大多是伤心欲绝的妇女,有的被丈夫打了二三十年还不屈不挠地过着。也难怪叶文天天急眼。老天!这哪是过日子?简直是服刑,比坐牢还惨!如果婚姻是这样,以后谁犯罪,法官干脆判他结婚算了。 我家楼上也有这样一对夫妻,打起架来不但恶语相向,不堪入耳,而且连桌椅板凳也跟着飞舞。我多次在夜深人静时被他们惊醒,并暗暗忧伤起来。他们不会是因为仇恨而结婚的吧,两个曾经相爱的人,怎么可以这样侮辱对方呢?偶尔在楼道里见到他们说说笑笑地下楼来,我红了脸,不敢面对他们的坦然。 如此看来,我的婚姻还不算太糟,至少没有造成扰民。 我很快就给丈夫树立了榜样:面瓜。由于面瓜,我成了傅彪的影迷。面瓜体贴、宽容、好脾气、操持家务、没怨言……绝对是千里挑一。其实丈夫也不是不关心我,不是一点儿家务不干,可我还是清晰地看到了他与面瓜之间的距离。我多次放出话来,如果有机会再结一次婚,我一定找面瓜这样的人。丈夫嗤之以鼻,对我的偶像很不屑。我喜爱面瓜肯定要招来年轻女孩儿的嘲笑。的确,很难将面瓜和爱情联系在一起。但是生活是这么琐碎实际,我宁愿要过日子的面瓜,也不要爱情的刘德华。后来傅彪去世了,他带走了面瓜。我又暗地里疑惑:果真嫁给了面瓜就会一生知足吗?会不会又生出其他的烦恼? 丈夫有了外出的机会,只是这次外出属于借调性质,时间会很长,丈夫有些犹豫,我还是鼓动他去了。我在这里无亲无故,丈夫不放心我和年幼的孩子,他把各种交费卡都充了值,又到超市搬了些食品,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们。他刚走那会儿,我还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屋里少了一个一百八十六公分、九十公斤的人,顿时宽敞明亮了许多。丈夫是个汗人儿,无论春夏秋冬,洗衣机日日为他旋转,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丈夫还是个食肉狂,煤气灶天天熬肉,熬得火苗都绿了。他不在,我和孩子的饭菜也变得简单可行。最重要的是没有人惹我生气了。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我和孩子都觉得有点儿不对劲了。过去,家里缺什么东西,我抓起电话,孩儿他爸,如何如何,就解决了。现在是又当爹又当妈。有时我会下意识地抓起电话,又突然醒悟,远在异乡的丈夫帮不上我了。孩子也开始想念爸爸,平日里,爸爸给他带来了太多的快乐,家里没有了父子俩惊天动地的笑声。尤其是孩子生病,我更是无依无靠。那天,孩子在医院打完针已经晚上十点半。漆黑的夜里下着冰冷的小雨。我吃力地抱着孩子在雨中急行,内心一阵凄凉。胆怯的脚步声惊醒了楼道里的感应灯,一种使人恐惧的静。 没想到丈夫不在家,竟给家里留下那么多无法弥补的空白。原来他为家里做了很多的事,我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呢? 放长假时,一家三口团聚了。孩子以蹦跳喊叫的方式夸张地表达他的喜悦。出门时,他一手拉着妈妈,一手拉着爸爸,说:“爸爸妈妈都陪我,真幸福。”孩子可爱的小脸稚嫩得让人心疼。我想到了那些父母离异的孩子,有什么比看到一个幼小的孩子难过更让人心碎呢?那一刻,我决心努力使孩子拥有一对相爱的父母。 “不是你把我赶走的吗,为什么又叫我回来?”孩子他爸明知故问。 “我们都想你呗。”他喜上眉梢,好像等这话等了很久。其实他渴望听到一些温暖的话,这样的要求并不高。有孩子以后,我忽视了他很久。想起以往的矛盾,自己是有责任的。 与其说孩子是纽带,不如说孩子使父母也有了血缘关系,成了亲人。这样一想,何苦要斤斤计较呢?不过,我心里有数,一旦又朝夕相处,争吵还会继续。人呢,就是这样奇怪:现在烦恼是因为他不在;以后烦恼是因为他在。 2006年 P13-15 序言 这本书,这个人 李琦 大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北方文学》当诗歌编辑的时候,读到了一组来稿,构思轻巧脱俗,语言如新荼般清新(最打动我的,也恰是她写茶叶的诗)。“真是有才华!”我不由啧啧感叹。又得知作者是个年轻女孩儿,在本市,就约她一见。当未及二十岁、形貌出众的迟慧出现在我面前时,真是给了我惊艳之感。她个子高挑,亭亭玉立的身材,就像是一棵从树林里移动到房间里的白桦。中西混血儿般的五官和面庞,精致优美。一个如此漂亮的女孩儿,同时清澈、宁静,带着一种清淡的忧伤。她身上散发的气息与她的诗歌真是相得益彰。 就这样,从诗歌开始,我们渐渐成为忘年交的朋友。她,还有《北方文学》年轻的诗歌编辑刘云开——另一个同样冰清玉洁的女孩子,都是命运赐予我的礼物。她们从形到神,端庄姣好,都是让人心神清净之人。我们的友情以文学为缘起,而后辐射到生活的四面八方。彼此心思默契,相互信任,凡事无须多余的解释。她们比我年轻,又都蕙心兰质,让我的生命里多了几许澄澈和明净。 记得当年迟慧去鲁院读书,我们书来信往。从家长里短到文学观念,都直抒胸臆。彼时,还有一位人物也在北京学习,读的是电影学院。他也是我们的好友,那就是如今的编剧大腕全勇先。小全与迟慧在青春岁月就显现出不俗的才华,又都心性纯良,很快成为气息相投的哥们儿。我们友情的特征之一,就是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彼此的短板,而后夸大变形。相互贬损并乐此不疲。我还记得当时他俩外加另一位朋友,三人曾合写一封信给我。那封信延续了互相揭发、彼此嘲弄的风格,将他们的北京生活描摹得风生水起,看得我乐不可支。假期,迟慧从北京归来,有时干脆先到我家,吃完饭,把话说够了,再拎着箱子回自己家。那时,我家都留有专门给她喝茶的杯子。记得某次我开导正在读小学的女儿,想以循循善诱的启发式谈话入手,我说:你想想,妈妈对谁最好?对谁的期望最大?孩子思索了一下,认真而肯定地回答:迟慧阿姨。弄得我的“思想教育工作”没等开始就草草收场了。 也许,人与人的缘分真是命中注定。与迟慧认识不久后,她就调入作协文学院,从我的作者变为了同事。当我1996年从编辑部调到文学院当院长,人家迟老师已是见证文学院创建历史的人物了。 就这样,我看着迟慧长大,而她则看着我变老。二十多年的时光,她在我的身边,从女孩子变成女人,谈恋爱,结婚,成为尽职尽责、疲惫忙碌的母亲。美丽虽然依旧,她的心事和目光,却日渐苍茫深邃了。 诗人迟慧,渐渐不大写诗了。我们也觉得,她的散文比她的诗歌更出色。她朴素轻盈的写作,独到的观察力,优美松弛的文笔,赢得了很多真心喜欢的读者。 迟慧的散文,带着明显的个人印记。她是用文字,保存了自己生活的一份记忆。她写母亲,写身边亲人,写孩子成长,平易亲切,呼之欲出,又带着独有的幽默。有时让人潸然泪下,有时让人忍俊不禁,字里行间,是善良自在,是温暖美好,是毫无造作的生命的元气。 她的这本散文集,我一篇没落,可以说全部读过。第一辑《生命之趣》里,都是我熟悉的桥段,我可以十分负责地告诉读者:所有的细节都来自真实。她用幽默的笔调,记录下那些丰盈有趣的生命段落。白描的手法,朴素生动。从容的叙述中,带着自嘲和善意的调侃。婆婆、丈夫、孩子,在她的描写下栩栩如生。这是柴米油盐里的家常快乐,是温暖的人间烟火。温柔的迟慧,在她的文字中把家门打开,让我们嗅到了一个家庭的气息。每当她的笔落在儿子铁蛋儿身上,那种舐犊情深的母爱,让满篇文字都生出疼惜。心地纯洁、常有奇思妙想、智力超群的小铁蛋儿,于是跃然纸上,让我都想从那文字里,把他一把抱下来。 第二辑《生命之关》里,细心人能看出,这是一个真正“宅女”的生活笔记。眼前事,身边人。她笔下露台上的植物,雨中的花园,同事和朋友,成长中的儿子,都是她实实在在的生活内容。其中有些篇章,是她迁居南方后写下的。初到异乡,四顾茫然,孤寂的生活,让她更有时间静观大自然,将花草树木认为亲友。热爱自然的迟慧,如创作工笔画那样去观察描摹自然风物,笔触细腻,心思绵密。笔尖上是晶莹如露水的对于生命的敬意和对美好事物的疼惜。 第三辑《生命之伤》,最为打动我的,依旧是已经读过多遍的那篇《我当妈妈》。我向很多人推荐过这篇散文。母亲辞世时,她正面临分娩,给予自己生命的母亲走了,而自身孕育的崭新生命即将诞生。生与死,远行与到来,柔弱而心思丰富的迟慧内心正在掀起怎样的波澜!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和同事们替她去送别母亲。葬礼上,想到迟慧那张苍白无助的脸庞,她美丽眼睛里的那种深深的悲伤,我们真是无比心疼。同为女人、女儿和母亲,我们知道,有些伤痛无法安慰。只能是唏嘘沉默。母亲离开后的每个清明,她都会独自去扫墓。有一次,刮大风,扫墓祭奠的人,明显减少了。她依旧带着祭品,被大风包裹着,清瘦的身影踽踽独行。看到这些文字,我知道,这是她对母亲、对孩子,也是对自己的一份交代。心思敏感的迟慧,在妈妈的墓前,心中翻腾的,应该就是这篇散文里的内容。这是一个女儿写给远逝母亲的书信,是文字的祭奠,也是一个心灵经历了创痛,面对交替而来的死亡与诞生的一个年轻母亲的内心独白。 上班、读书、写作、打坐、瑜伽、家务,她的生活内容线条简洁,人际交往也只限于同事和几位知心朋友。她的作品确实没有洪钟大吕,也不汪洋恣肆。但这些娓娓道来的文字,清新、舒缓,小夜曲一般,以轻盈和真诚,打动着读者。这些来自生活中琐碎平凡的小事,来自一颗安静的心灵。人们会从她的文字中读到她的干净、她的趣味,读到那种属于她的幽默和空灵。从生命之趣到生命之美,再到生命之伤,这几乎也是她个人生活的轨迹。她与她自己的作品相互印证,浑然天成。 2013年,由于诸多原因,迟慧做出了她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南迁。工作调动很顺利,她离开了这座她出生、长大的城市,离开了已经深为了解并喜爱她的朋友和同事们。无论是对她,还是我们,这都是一件难过的事情。 告别的日子越来越临近,想到在我眼前长大的她就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那种伤感真是无法形容。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群,一切要从头开始。朋友们依依惜别,迟慧也说,离开大家,她体验了那种截肢的感觉。漫漫前路,缕缕乡愁。真不知道等待她的将是什么。我特别希望她到南方一切都不适应,而后出于无奈再调回来。所以,机场告别时,我郑重地告诉她,别有虚荣心,撑不下去就赶快回来。你的位置包括办公桌,都先给你留着。 而她南迁后,确实有了一些变化,散淡惯了的生活出现了些许紧张的节奏,也定然缺了可以叙说心事的人。于是,曾经对出版作品兴趣不大的她,开始整理出版自己的作品。我想,也许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本书的出版其实关乎乡愁。这是一种情不自禁,是宿命。她想把自己的感情和思索,做一次梳理和总结。这是深情凝重的回望,是向北方和昔日岁月的郑重告别。在这些文字里,她能重见那些消逝的时光,她能看到已经渐行渐远的青春,还有,那些文字里,是故园高远的天空,是水波荡漾的松花江,是亲朋好友的身影,是雪花飞舞,是北国独有的旷远清冽的气息…… 2014年11月 书评(媒体评论) 在这些文字里,她能重见那些消逝的时光,她能看到已经渐行渐远的青春。还有,那些文字里,是故园高远的天空,是水波荡漾的松花江,是亲朋好友的身影,是雪花飞舞,是北国独有的旷远清冽的气息…… ——李琦 喜欢迟慧的散文,是因为在繁华的世界中,她的文字带来一方安宁。她用文字呈现出日常生活之美,那些普通的日子,被她小心地擦拭。赶集的心灵,不妨停下来,和她一起慢慢地捡起点滴的光阴。 ——全勇先 她的慧心结成这部散文集,是真的有些迟了。如果你知道她多有才华又是多么散淡随性,你会如我一样心急火燎地等待她的散漫登场,然后被她毫不用力的文字轻而易举地摄获,从此做她的读者。 ——刘云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