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伯韩编著的《国学常识》引用章太炎、王国维、梁启超、冯友兰、胡适之诸先生的言论较多,间亦附以鄙见,不过取舍赞否之间,既非人云亦云,亦不标新立异,唯一的主旨是在使读者能从各大家意见观其会通,而不宥于冬烘学究旧套。
本书虽不注重琐碎的常识,但一般国学常识书中之比较重要的事项,仍尽可能容纳(例如“建安七子”、“竞陵八友”……的姓名),故于毕业会考或大学入学考试前参考,仍甚适宜。
本书参考坊间出版之同类书籍与期刊,尽可能地集合各方特点,提要钩玄,于短小篇幅之中,具有多数书刊的缩影。读者手此一编,即无异于与各种中国哲学史、文学史、史学史、文化史著作相接触。
曹伯韩编著的《国学常识》分十三章,一百四十二节,卷首载有详细目录,颇便于参考。第一章概说,对国学作一轮廊的说明,尤其对清代以来的学术概况,特加指出。第二章至第四章,将考证学与考古学所获的成果,略加介绍,使读者稍微知道一点治学的工具和方法。第五、六两章为史学部分,因历史可以指示一切学术的背景,经史又素来是国学的重心,所以置于其他学术之前。而经书为古代史料,又系过去国学的总源泉,所以更列于普通史学之前。第七、八、九章为哲学部分,先诸子,次佛学,再次理学,系按时代次序排列,使读者容易看出演变的迹象。第十至十二章为文学部分,因诗歌是最早发生的纯文艺,故首说诗、骚、赋、词、散曲等属于诗歌一类的作品,而后说到散文与骈文。至于小说、戏曲及民问俗文学,因其发展最晚,且至最近方才被人重视,所以放在末了。最后第十三章,略述自然科学及艺术,以表示我们对于这些学术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