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坛群星璀璨,为什么偏偏是杜甫被奉为了“诗圣”?这“诗圣”的名号又是由谁最先封给杜甫的呢?是什么样的环境和生活使他最终成为了“诗圣”?
本书以作者在《百家讲坛》所作系列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康震教授,为你精彩揭示诗圣杜甫的成“圣”之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康震评说诗圣杜甫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康震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诗坛群星璀璨,为什么偏偏是杜甫被奉为了“诗圣”?这“诗圣”的名号又是由谁最先封给杜甫的呢?是什么样的环境和生活使他最终成为了“诗圣”? 本书以作者在《百家讲坛》所作系列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康震教授,为你精彩揭示诗圣杜甫的成“圣”之路。 内容推荐 中国诗坛群星璀璨,特别是在唐代,更是诗人辈出,其中有很多人的诗才完全可以与杜甫比肩,可是为什么偏偏是杜甫被奉为了“诗圣”?这“诗圣”的名号又是由谁最先封给杜甫的呢? 更为重要的是,是什么样的环境和生活经历塑造了杜甫高尚的人格,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最终成为了“诗圣”?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根据其在《百家讲坛》所做讲座整理增订而成,书中捡拾有关杜甫及其生活时代的历史碎片,结合诗歌中所折射的杜甫生活的点点滴滴,精彩呈现了诗圣杜甫的成“圣”之路! 目录 第一章 奉儒善施仕宦显 奉儒守官 诗为家事 杜氏传奇 节孝为本 贤良盛族 李唐皇枝 咏凤壮游 李杜唱和 第二章 京华旅食潜悲辛 林甫妒贤 儒冠误身 投匦献赋 词感帝王 干谒求进 青云难上 圣朝贱士 长安苦寒 率府逍遥 微禄耽酒 第三章 烽火三月江头哀 安史乱起 家国摧颓 逋逃出走 家书万金 喜达行在 泪授拾遗 廷诤直谏 抗疏犯鳞 遭疏归乡 北征羌村 第四章 悲离关畿成野老 宫闱倾轧 朝纲陵替 铩翮联翩 移官离京 华州苦热 羁旅萌归 三吏三别 心忧黎庶 蒸黎难为 归去来兮 第五章 历秦窜蜀问乐土 度陇客秦 衣寒无食 卜居同谷 寒天拾栗 一岁四行 西走蜀地 第六章 飞鸟暂止栖草堂 浣花草堂 百家输捐 春雨润物 《蜀相》忧国 廉颇出将 老参戎幕 胡为幕下 不如归去 第七章 转蓬潇湘成永眠 文园病渴 赢滞夔州 幽居养拙 耕稼山村 恶风异习 思归三秦 具舟出峡 饥寒向隅 疟疠风瘫 旅殡岳阳 第八章 诗成为圣亦为史 百年自苦 未有知音 沉郁顿挫 成史为圣 忧民忠君 大成为圣 飘逸诗仙 沉郁诗圣 主要参考书目 杜甫诗歌选读选评 后记 试读章节 何谓圣人? 在中国古代的儒家哲学中,圣人指的是道德修养最为高尚的人,正如孟子所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千百年来,孔子被尊为圣人,主要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 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圣人”还往往用来指那些在某项学问或技艺方面的集大成者,正如《抱朴子?内篇》所说:“世人以人所尤长,众所不及者,便谓之圣。”由此,中国历史上便有了“书圣”“棋圣”“画圣”“酒圣”“茶圣”“药圣”等等的称号。 那么什么是“诗圣”呢? 顾名思义,“诗圣”指的就是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集大成者了。而在中国文学史上,“诗圣”的桂冠最终落在了杜甫的头上。 我们不禁要问了:中国诗坛群星璀璨,特别是在唐代,更是诗人辈出,从初唐时期的“四杰”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到盛唐时期的李白、白居易、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再到晚唐时期的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等,其中有很多人的诗才完全可以与杜甫比肩,可是为什么偏偏是杜甫被奉为了“诗圣”?这“诗圣”的名号又是由谁最先封给杜甫的呢? 更为重要的是,是什么样的环境和生活经历塑造了杜甫高尚的人格,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最终成为了“诗圣”? 现在,就让我们捡拾有关杜甫及其生活时代的历史碎片,结合诗歌中所折射的杜甫生活的点点滴滴,来探求一下杜甫的成“圣”之路! 奉儒守官 诗为家事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杜甫出生在河南省巩县城东的瑶湾。他的祖籍在京兆杜陵,也就是现在陕西省西安市的南郊,故而杜甫在许多诗文中自称“杜陵布衣”。杜甫出生的时代,整个唐朝正处在上升的时期,是一个充满激情和进取的年代。广阔的疆域,繁荣的经济,强盛的国力,使人们都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奔逐大漠,封侯万里,建功立业,成为当时人们普遍追求的生活目标。在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出生于仕宦家庭的杜甫有着得天独厚的进取动力和信心。杜甫家族有做官的传统,先辈们光辉的历史使他坚守着“奉儒守官”的理想:即通过做官入仕的途径把儒学的精神和传统继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 那么,他的家族中究竟有哪些人会对他产生刻骨铭心的影响?杜甫后来的那种对国计民生深切关注的情怀与这些人有什么关系? 杜甫有一个非常显赫的祖先,那就是他的第十三世祖杜预。杜预是西晋王朝的著名政治家,他博学多才,精通经济、法律、天文、算学、工程水利,又以军功、政事、学术闻名当世,可以说是个全才,对《左传》的注解至今仍是权威的著作。杜预不仅名气很大,而且勤于讲武,注重戍守,开凿水利工程,贯通水路漕运,功勋卓著,当时的人称赞他:“昔之誓旅,怀经罕素。元凯文场,称为武库。”(《晋书?杜预传》)意思是说他博学多通,就像武器库一样,应有尽有。杜预担任镇南大将军的时候,驻扎在襄阳,总督荆州诸地军政事务,后来攻克江陵,控制整个长江上游地区,为后来西晋灭吴奠定基础,对三国归于统一做了军事上的准备,当时在南方有歌称颂他“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功勇”。对此,杜甫在诗中赞誉他:“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惜别行》)谈起这位祖先,杜甫心里充满自豪之感,而“清思汉水上,凉忆岘山巅。……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回棹》),则是杜甫在历经颠沛流离,为自己壮志未酬、无所建树的慨憾之作,他心中对远祖勋绩不曾或忘。 虽然相隔四百多年,但在杜甫的眼中,杜预比起那些遥不可及的古代圣人,要具体得多、实际得多,他是自己一生能够切实追求的儒家理想的代表人物。杜甫思想里那种对儒家理想的坚守,对国计民生的关怀,对为官之道的执着,都与其先祖杜预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杜甫的先祖之中,除了杜预,祖父杜审言也是名声较为显赫的一位。杜审言是一个大诗人,他对于杜甫的影响主要在诗歌创作方面,所以杜甫常常说“诗是吾家事”。杜审言年轻时候就已经在诗歌创作上崭露头角,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被称为“文章四友”。晚年,与沈佺期、宋之问相唱和,是武则天时期最为重要的宫廷诗人之一。他们一起创作了大量平仄协调、又合乎粘附规则并且全篇合律的诗篇,促成了五、七言律诗的成熟,成为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明代胡应麟的《诗薮》中说:“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充分说明了杜审言对律诗创作的贡献。杜审言的诗格律严谨,清新雄健,他在江阴任职时所写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真切地描绘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并将浓厚的思乡之情融入明秀的诗境中,高华雄浑。此诗被胡应麟誉为“初唐五言律第一”(《诗薮》)。杜甫也为有这样的一个祖父而骄傲,自夸“吾祖诗冠古”。而且在《进雕赋表》中写道:“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亡祖故尚书膳部员外郎先臣审言,修文于中宗之朝,高视于藏书之府,故天下学士到于今而师之。”P2-5 后记 从2005年年底开始,我在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百家讲坛”栏目主讲《诗圣杜甫》。节目播出之后,获得了观众的好评,我自己通过讲座,对杜甫的人生与创作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原本打算在讲座结束之后,着手整理杜甫这部书稿,但是由于工作、生活的各种原因,再加之当时很快要着手准备《苏轼》等讲座,这部书稿就一直耽搁下来了。 期间,很多热心的观众读者来电来函询问这部书稿的出版时间,中华书局的编辑朋友们也一直“风刀霜剑严相逼”,我虽然个性疏懒,但也终于不敢再怠慢,于是利用教学科研的边角时间,对这部久违的《杜甫》进行了较详细的打磨修改。 修改的基本原则依然是:尊重历史,同时尊重我自己的观点,以及不同的学术观点;用事实说话,同时说出我自己认为正确的话、想说的话。 修改书稿中翻阅、参考了不少学术界的著作,相关书目大都列在书后了,这里不再赘言。 这部书稿能够出版,依然要感谢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百家讲坛”栏目。没有“百家讲坛”,我不会想到写这样一部书稿。感谢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教育专题部副主任魏淑青女士,她始终给予我真诚的帮助,切实的关心,在这个世风浇薄的年代,这种关心与帮助显得弥足珍贵。 感谢制片人聂丛丛女士,她开朗宽容的个性让我的头脑放松,常常会冒出很多有趣的“点子”来,这些点子对讲座、对书稿都大有益处。感谢总导演高虹先生,编导组王珊女士、盂庆吉先生、郭巧红女士、李伟宏女士。他们出色的工作是讲座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感谢中华书局总经理李岩先生、副总编辑顾青先生,中华书局大众图书分社社长宋志军先生、编辑娄建勇先生,没有他们的督促与富有专业精神的推进,这部书稿的出版时间可能还会拖下去。 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教授、校长钟秉林教授,从我开始在“百家讲坛”做讲座,他们就给予了我始终如一的鼓励与支持,这对于一个青年学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霍师松林先生拨冗为本书欣然题签,在此表示感谢。陈珀如女士对书稿的文字、标题以及相关材料做了不少的润饰与修葺,付出了大量劳动,在此谨致由衷的谢意。 感谢老杜,他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什么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我开始从青年走向中青年的时候,他让我懂得该坚守什么,该放弃什么。 是为记。 康震 二○一○年元月十五日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