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说笑九章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李庆丰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分九章,第一章,说了笑的来源和笑的心理学,挺深奥,也挺复杂,汇聚了人类几千年来的智慧心得,大胆提出了笑的“五感说”。第二章至第八章,讲的是引人发笑的技巧、策略。表述中,涉及到了语言学、修辞学、逻辑学等诸多学科,企图用现代社科知识阐明笑的道理。介绍的趣味思考、滑稽词、归谬法、误会法、趣味辙韵、民谣、直扑、三番四抖、楼上楼、滑稽模仿、虚假理由等技巧,还是很实用的,读了以后,可能会立马增加您的幽默功力。第九章,粗略说了说笑的“关学原则”,也可以不算什么原则,只当是一些讲笑话、玩幽默应注意的问题。

书里虽讲了许多笑的理论,但不是学喜剧、爱相声、写幽默文章的人才能看;喜欢笑,想学两手儿,没事也想幽他一默的朋友,都不妨读一读。书后还附录了十二则精品小段,都是笔者在舞台上、酒桌前屡试不爽的保留节目。

内容推荐

第一个特点是“爆”。

这个“爆”您放心,不是暴力,如果是那个东西,我这么大岁数了也不喜欢。我是说它内容热烈火爆,而且五花八门,各种口味都全了,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第二个特点是“精”。

书中每讲一个观点,都是深入浅出,说明白了就算完。不像一些人写文章,本来很简单一个道理,让他讲来讲去,反而不明白了。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新”。

中国相声从清末前辈艺人张三禄那算起来,已经近200年的历史了,留下的好段子也有好几百段,可是用相声语言、相声笔法写一部理论专著,这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总之,这部书来之不易。透出的是一股韧劲,一种乐观,一种精神。有机缘阅读此书的朋友,一定会说我所言不虚。

目录

序言

卷首语

第一章 笑源漫话

 ◎敢问笑从何处来/3

 ◎虚幻的满足/7

 ◎优越瞬间/14

 ◎压抑与宣泄/19

 ◎乖讹·落差/24

 ◎获知的欣喜/29

 ◎“笑感并发”的玄妙/36

第二章 滑稽精灵

 ◎精灵原理/41

 ◎精灵总动员/45

 ◎精灵滑稽四法/47

 ◎滑稽精灵的“近亲家族”/50

第三章 快乐语音

 ◎谐音/57

 ◎趣味辙韵/62

 ◎误读与误听/68

 ◎句音变幻/73

 ◎方言误/78

 ◎绕口令/82

第四章 语形趣变

 ◎文字拆析/87

 ◎语序倒置/91

第五章 神奇语境

 ◎都是语境惹的祸/97

 ◎断章取义/100

 ◎现场哏/105

 ◎“民谣”与“直扑”/1 0

 ◎流行语/116

 ◎认知背景/118

 ◎互动的乐趣/121

第六章 语用秘笈

 ◎“推导”解密/127

 ◎“违章”的笑声/130

第七章 幽默修辞

 ◎夸张/137

 ◎比拟/140

 ◎仿句/142

 ◎反复/146

 ◎易境·易色/151

第八章 逻辑迷宫

 ◎笑与逻辑/157

 ◎偷换概念/159

 ◎偷换论题/165

 ◎自相矛盾/171

 ◎模棱两不可/175

 ◎虚假理由/178

 ◎推不出/181

第九章 笑的美学

 ◎笑与美/187

 ◎含蓄的魅力/190

 ◎距离产生美/194

 ◎鲜活,笑的生机/199

 ◎契合与和谐/202

 ◎笑出“丰”彩/205

 ◎笑亦有道/207

附录 极品小段十二则

 ◎大事不妙/215

 ◎八文钱的酒宴/216

 ◎自选刑罚/216

 ◎窃听器/217

 ◎断弦/218

 ◎减肥妙法/218

 ◎约会/219

 ◎迟到有理/220

 ◎忌讳/221

 ◎马二哈摔壶/222

 ◎酒鬼行车记/223

 ◎死活未定/224

试读章节

精灵原理

先请看这样两个相声包袱,其一:

甲:现在这假东西可太多了。

乙:都有什么呀?

甲:假文凭、假发票、假种子、假农药……就王八是真的,还叫甲鱼。

其二:

甲:我帮你成名的头一步,就是劝你赶紧到电视上做广告。

乙:做什么广告啊?

甲:你就做“王八汤广告”。这广告名字就叫“杨进明(乙名)王八鲜汤”。

乙:我怎么做呢?

甲:你呀,站在一个大酒店的门口,穿一身笔挺的西装,打着领带,手里托着一个精美的瓷盆儿,上边冒着热气儿,里边趴着一只王八。这时候,镜头正对着你,你是笑容满面,先看一眼这王八鲜汤,然后把头转过来,无限深情,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广告词儿。

乙:我怎么说的?

甲:杨进明王八鲜汤。给我爹喝!

不知您注意没有?以上两个包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个词语:“王八”和“甲鱼”。像这类听着就可乐的词汇,叫“滑稽词”,它们可是幽默殿堂中的天使,是喜剧世界里的精灵。

这种“精灵”,为什么具有滑稽性呢?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首先说,很多词语本身就具有修辞功能,也就是说它们都自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风格特征。

比如,我夸一个人“精明强干”,他就爱听;说他“老奸巨滑”,他就别扭。夸他“心胸宽广”,他就愉快;说他“没心没肺”,他可能就想打我。您可以冷静地想一想:“精明强干”和“老奸巨滑”意思差不多;“心胸宽广”和“没心没肺”实质也相似……为什么给人的感受不一样呢?这就是词语的修辞功能在作怪。

“精明强干”和“心胸宽广”,本身具有褒义修辞功能;“老奸巨猾”和“没心没肺”具有贬义修辞功能。与此相似,有的词语具有庄严性,有的具有恐怖性,有的具有灰暗性……

当然了,咱们最关心的,是有些词语具有滑稽性。

滑稽性是怎么附着到词语上的呢?

这又得知道词语的意义存在于哪里了。您可能会说:词语的意义当然在于字典里了?那样的话,把所有的字典都烧了,词语还有意义吗?显然还有。所以,您回答错误。

实际上,词语里的意义“显然只能存在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思想中。意义不是词或话语具有的性质,而是说话人和听话人赋予词或话语的性质。”词语的意义存在于人脑中。不信,您一提“耗子”这个词,我的脑子里就会有印象:

其毛灰,其腿短,其牙利,其嘴尖,其尾长,其骨软,蹲在地上,抱爪妙算,爬上高墙,如履平川,昼伏夜出,生息繁衍,虽屡灭而不绝者,此乃耗子也’。

要说,我这脑袋密封挺严的,怎么就“进耗子”了呢?

这是通过日积月累,我脑海里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词义库,不光是有耗子,什么刀子、铲子、镊子、剪子、扳子、掸子、水管子……这脑袋里的存货相当全。

翻回来说,滑稽词,之所以具有滑稽性,是因为许多能激发笑感的内容,伴着这个词的本意一起存进了人脑,当人们再次听到或看到这个滑稽词时,相关致笑信息,就会同时再现。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人脑中存储的丰富致笑信息,就像一枚手榴弹;与之相连的滑稽词,就是导火线,只一拉,就能炸起笑声一片。

举两个例子,具体说说词语的滑稽性从何而来。

第一个例子,咱说说“乌龟”,或者叫“甲鱼”“王八”。

这是滑稽词中的极品,相当于演艺界的大腕儿、工商界的大款。

早些时候,乌龟本是个很正典的形象。据说,它曾助大禹治水,上天为报答它,给了它一万年的寿命,所以有“万年龟”之说。那时,麟凤龟龙还被誉为四大吉祥动物。

古人,还曾把龟视为高贵的象征。如汉代的丞相、公侯的官印印纽,都铸造成龟形,唐代还曾把佩戴的鱼袋改为龟袋。

古人还有以“龟”为名的,如唐代的李龟年、陆龟蒙等。现在,就没人起这种名号了,什么“王龟”“贾余”“孙二王八”这类名字,人们已经不是特别喜欢了。

什么时候变的呢?这大概初始于元朝。元代金方有句诗:

宅眷皆为瞠目兔,社人总作缩头龟。

这是在嘲讽一家名门大姓。民间相传,兔子望月而孕。这里“瞠目兔”是暗示这家的妇女不嫁而孕;“缩头龟”是形容这家男人胆小怕事,即使妻子和别的男人狗扯羊皮,他也不敢出头说话。。

另据野史记载:“王八”其实就是“忘八”的谐音,就是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全部忘掉。乌龟又与“污闺”同音,也就是奸污了人家的大闺女……这可都不是什么光彩事儿。就这样,乌龟、王八就成了滑稽词,只要一提这样的字眼儿,以上那些内容就会在听者的头脑中瞬息再现,焉有不笑之理?

再以“绿帽子”为例。

我国古代,曾经有过这样的惩罚办法:让犯罪的小吏戴绿头巾,以示责罚。根据罪过大小,确定戴绿头巾时间的长短。要是偷俩煤球,戴五分钟,就可以摘帽儿;要是溜门撬锁,就得戴上半个月;要是七岁杀爹,八岁杀妈,十二岁自灭满门的,恐怕就得用万能胶把绿帽子粘脑袋上,长年当假头套似的戴着。

元明清时代,官府有规定:娼家男子要戴绿头巾。古代的娼妓,分为四种:宫妓、官妓、家妓、私妓,都是有户籍的,“一辈为娼,辈辈为娼”,想跳槽很难。娼家男子戴绿帽子,就跟美国花花公子一条街上的红灯一样,同属行业标志。

这样,“绿帽子”也就成滑稽词了。

滑稽词是有特性的,起码来说,有四条。

一是时代性。就是说某一词语在此时代可能具有滑稽性,而在彼时代则不然。比如说“根红苗正”“牛鬼蛇神”这些词,现在听来,有点滑稽色彩,但在“文革”期间,可都是严肃的政治用语,谁拿它们开玩笑,那可是在老虎乳房上练按摩——玩的不是地方。

二是地域性。就是某一词语在此地可能具有滑稽性,而在彼地则不然。比如“爱人”一词,在大陆指妻子、老婆,在港台则指情人,有“第三者”的意思,你要是在港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妻子,说:“这是我的爱人。”别人肯定要误会。

三是民族性。就是某一词语在此民族内可能具有滑稽性,而在彼民族内则可能不然。据报道,华盛顿州一名农业官员访问中国时,每站都赠送人绿色垒球帽,但接受礼物的男性没有一个戴的,女主人往往在一旁笑。这就说明“绿帽子”在汉民族心里是个滑稽词,而美国山姆大叔可能把它当吉祥物呢,可能在他们那里,戴绿帽子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儿。

四是个体性。就是某一词语在此人看来可能具有滑稽性,而在彼人看来则不然。比如“神经病”这个词,你可能觉得很可笑;在一名医生眼里,可能就是一种普通疾病名称;在病人家属心中,这是个让他们惊恐、心碎的词语;而在我那不懂事儿的小女儿眼里,“神经病”可能就是“爸爸”的意思,很亲切哩。

P41-44

序言

人之爱好,五花八门;我对笑字,情有独钟。

笑话、笑料、笑语、笑容……这么说吧,除了“哮喘”,我都喜欢得要命。

笑这东西,像迷宫,像梦境,像魔域,像海市蜃楼,一旦走进去,就会三天三夜找不到大门,撞得满头都是快乐的大包。于是,我逢人便问,遇书就读,痴想有一天,能解开笑的奥秘。写出一部笑理、笑艺通书。

想了十几年,熬了千百夜。书总算写成了,要说一点儿价值都没有吧,

我也不服气,起码说,写书占了我好多时间,不至于闲着没事儿就喝酒,的确省了很多酒钱。

书分九章,内容嘛,先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章,说了笑的来源和笑的心理学,挺深奥,也挺复杂,汇聚了人类几千年来的智慧心得,大胆提出了笑的“五感说”。这得感谢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弗洛伊德、鲁迅、林语堂、我舅舅张二山……那些位老人家,是他们给我提供了诸多理论支点,真的感谢!将来聚齐了,我一定请他们喝酒。

第二章至第八章,讲的是引人发笑的技巧、策略。表述中,涉及到了语言学、修辞学、逻辑学等诸多学科,企图用现代社科知识阐明笑的道理。介绍的趣味思考、滑稽词、归谬法、误会法、趣味辙韵、民谣、直扑、三番四抖、楼上楼、滑稽模仿、虚假理由等技巧,还是很实用的,读了以后,可能会立马增加您的幽默功力。写得已经很通俗了,不知大家能否看明白?万一看不明白的话……我,我自罚三杯!

第九章,粗略说了说笑的“关学原则”,也可以不算什么原则,只当是一些讲笑话、玩幽默应注意的问题。这些东西很重要。得学、得懂、得留神,否则就会惹祸、碰壁、遇麻烦。稍微有点儿失误,就够您喝两壶的。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既然是一部理论书,为啥要用调侃的口语,写成这种戏说的形式呢?

愚以为,幽默像青蛙,青蛙因解剖而死,幽默也因分析而不再是幽默,老实说,杀青蛙、毁幽默,那是两件很缺德的事。

以前,拜读过许多“学院派”的幽默理论大作:板面孔、吹胡子瞪眼珠,满纸都是文字官司……让人看了,有点胆战心惊,不像笑话书,倒像恐怖片。

因此咱换个形式:笑中说,说中笑,凡事都别太较真。读者看了,即使学不成理论,起码还能图他一乐儿,这也算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不能算咱“挂羊头,卖假酒”。

书里虽讲了许多笑的理论,但不是学喜剧、爱相声、写幽默文章的人才能看;喜欢笑,想学两手儿,没事也想幽他一默的朋友,都不妨读一读,就当闲来小酌几杯。

书后还附录了十二则精品小段,都是笔者在舞台上、酒桌前屡试不爽的保留节目,如今和盘托出,就当给您添点豆腐丝、萝卜皮,充当几个下酒的凉菜。

诸位!笑,真的很难说清楚。无论是谁,如果说把笑研究透了,那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他喝多了,二是他多喝了。

这书总算是写成了,虽然我自己还不大明白,但希望您能看明白。如果实在看不明白的话,也别强求,记得哪位“酒鬼艺术家”说过:难得糊涂!

接下来,我就至至诚诚地为您献上这部《说笑九章》。

书评(媒体评论)

幽默犹似心灵魔术,百幻千玄,其理莫测。这本别出心裁的小书,或许能帮您揭穿奥秘、熟习机巧。

——薛宝琨(著名曲艺理论家)

听说笑,品九章,此中有福滋味长!

——张志宽(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求家)

这部《说笑九章》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粥锅里下笊篱——捞的全是干货,读起来有趣味、省时间,可算一部幽默速成秘本。

——李伯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偶启《说笑九章》,忽入智慧之门。漫画式思维,漫画式语言,写成一部漫画式经典。

——崔玉滨(著名漫画家)

书成大漠,笑洒天涯。

——阎肃(著名词作家)

妙趣人生书册间,清风潇逸古今谈。

越凌苦海寻常事,笑雨明心化外仙。

——田连元(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7: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