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信息与保险交易行为研究》对于那些对保险学发展感兴趣的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它奠定了风险科学在未来的核心地位,勾勒出了这一新学科和新的实践准则的基础框架。
《非对称信息与保险交易行为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0 导言
1 信息概述
1.1 信息的概念
1.2 信息的特征
1.3 信息价值评价的特殊性
1.4 信息的分类
2 非对称信息的理论与模型
2.1 非对称信息产生的原因
2.1.1 不同交易者私人信息的拥有差异
2.1.2 不同交易者信息获取的能力差异
2.1.3 不同交易者信息获取的成本差异
2.2 非对称信息对交易的影响
2.3 非对称信息的经济模型
3 风险、风险汇聚与保险
3.1 风险
3.1.1 风险学说
3.1.2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
3.1.3 风险的度量
3.2 风险汇聚
3.2.1 早期的风险汇聚安排
3.2.2 风险汇聚安排成本
3.3 保险
3.3.1 保险的产生
3.3.2 分工演进与保险中介人
3.3.3 竞争与保险经营标准化
4 保险市场的非对称信息:基于动态演进的重新考察
4.1 中介人引入前保险市场的非对称信息
4.1.1 保险交易主体之间的非对称信息
4.1.2 保险交易主体相对自然的信息非对称
4.2 中介人引入后保险市场的非对称信息
4.2.1 保险中介人的信息获取能力
4.2.2 保险中介人的职业诚信
4.3 交易主体学习与保险市场的非对称信息
4.3.1 保险市场上的一次性交易与重复交易
4.3.2 重复交易与投保人学习
4.3.3 重复交易与保险人学习
4.4 保险市场非对称信息的特殊性
4.4.1 双边的信息非对称
4.4.2 多重的信息非对称
4.5 小结
5 非对称信息与中国保险业的信用治理
5.1 保险“柠檬”市场与帕累托改进
5.1.1 投保人相对保险人的信息劣势与保险“柠檬”市场
5.1.2 信息披露监管与帕累托改进
5.1.3 保险信用评级与帕累托改进
5.2 保险“公地悲剧”与保险新秩序
5.2.1 投保人道德风险的极端形式——保险欺诈
5.2.2 巨额收益与宽容态度:保险欺诈根源的既有解释
5.2.3 保险“公地悲剧”——保险欺诈根源的另种诠释
5.2.4 保险新秩序的塑造:自我约束和外在约束
5.3 保险信息传递中的噪音及消除
5.3.1 提高保险代理人的信息获取能力
5.3.2 设计促使代理人正确传递信息的激励机制
5.3.3 完善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
5.4 小结
6 非对称信息与保险需求:基于保险需求异象的分析
6.1 标准保险需求模型的简单描述
6.1.1 期望效用理论
6.1.2 基于期望效用理论的保险需求模型
6.1.3 保险需求模型的进一步分析
6.2 现实与理论的背离:保险需求行为的异象
6.2.1 异常现象之一:为次要风险购买保险而忽视主要风险
6.2.2 异常现象之二:为小额损失购买保险而忽视大额损失风险
6.2.3 异常现象之三:为低概率事件购买保险而忽视高概率风险
6.2.4 异常现象之四:保险需求的不稳定性
6.3 行为经济学理论
6.3.1 判断与决策中的认知偏差
6.3.2 预期理论
6.4 保险需求异象的行为经济学解释
6.4.1 概率估计偏差
6.4.2 风险感知差异
6.4.3 情绪因素
6.4.4 后悔规避
6.4.5 羊群行为
6.5 小结
7 非对称信息与保险供给:基于巨灾保险失灵的分析
7.1 传统保险供给和供给失灵理论的简单描述
7.1.1 基于期望效用的保险供给理论
7.1.2 保险需求创造保险供给
7.1.3 保险供给失灵理论
7.2 保险供给失灵的实证与既有解释的不足
7.2.1 巨灾保险的失灵
7.2.2 传统基于信息的解释的不足
7.3 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巨灾保险失灵解释
7.4 基于相对自然信息劣势的巨灾保险失灵解释
7.5 巨灾保险失灵的纠正
7.6 小结
8 保险市场非对称信息:实验经济学研究
8.1 实验设计
8.1.1 存在两种类型的投保人和一种类型保单的健康保险市场
8.1.2 存在两种类型的投保人和两种类型保单的健康保险市场
8.2 实验结果
8.3 实验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8.4 结论
9 保险市场非对称信息:基于中国汽车保险市场的实证研究
9.1 文献回顾
9.2 中国汽车保险市场发展概况
9.3 实证过程
9.3.1 数据
9.3.2 变量定义
9.3.3 实证结果
9.3.4 对车损险市场的进一步分析
9.4 实证结果讨论与分析
9.5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