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的高考生是全世界最了不起、最辛苦的学生。高考这段经历让孩子们收获的绝不仅仅是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了人生最宝贵的挫折经历,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来。
为了帮助考生家长实现关爱孩子、给他们从物质到精神的支持、“助”孩子高考心想事成的愿望,作者根据自己亲历的爱女中考和高考,以及多年为考生家长进行心理辅导所积累的大量一手材料和生动的教育、教学案例,精心撰写了本书,内容包括心想事成助高考“系统”更新由“心”生、教子智慧篇、家庭和谐篇、正向激励篇、积极心态篇、降低能耗篇、情绪疏导篇、亲子沟通篇、“助”到实处才有效等诸方面。
中国的高考考生是全世界最了不起、最辛苦的学生。为了帮助考生家长实现关爱孩子、给他们从物质到精神的支持、“助”孩子高考心想事成的愿望,作者根据自己亲历的爱女中考和高考,以及多年为考生家长进行心理辅导所积累的大量一手材料和生动的教育、教学案例,精心撰写了本书,内容包括心想事成助高考、“系统”更新由“心”生、教子智慧篇、家庭和谐篇、正向激励篇、积极心态篇、降低能耗篇、情绪疏导篇、亲子沟通篇、“助”到实处才有效等诸方面。
本书贴近实际,渗透理念,图文并茂,操作方便,解决问题,易见实效,是指导家长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疏导考生负面情绪、进行有效亲子沟通、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不可多得的辅导书。
温馨和谐氛围好
我有一些具体的建议与家长朋友们分享。
家中要有调解员
在家庭这条“和谐号”船上,往往爸爸是舵手,孩子是风帆,而妈妈是其关键作用的平衡装置。妈妈的言谈举止,特别是面部表情,可是整个家庭的“晴雨表”,妈妈乐观豁达,“调”出来的气氛就会其乐融融,和睦又温馨。您说呢?
父母多有共识少出分歧
父母与孩子沟通前,尽量提前通通气,争取能达成共识,“调”到“一个频率上”。如果俩人能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效果就会更好。特别是在孩子报志愿的问题上,一定要尽可能地少出分歧,心平气和地帮孩子选好学校和专业。
餐桌文化
几乎在所有的家庭里,只有在晚餐的餐桌上,全家人才凑得齐。餐桌文化直接影响着整个家庭的气氛。
建议我们的家长朋友们,此时一定要“调”一下“和谐”的气氛,放点舒缓的音乐,聊点让全家人都高兴且感兴趣的话题。最好是把话语权交给孩子,让他借机释放一下。切忌不要在这么宝贵的时间、这么温馨的场合,问孩子一些诸如考得怎样、得了分数、排名第几之类的问题。这会使精神本来就紧张的孩子绷得更紧。
要知道,胃里的神经数量仅次于大脑中的数量。因此可以说,胃是人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吃饭时再批评、指责、训斥孩子,那就如同在用“人工降雨”的方式,人为地改变着“天气形势”。破坏的不仅是孩子的好心情,全家人恐怕会无一幸免。“民以食为天”,“天大”的“食”之事,可要比什么事都重要啊!
少点家庭娱乐活动
家有考生,我建议家庭的“娱乐活动”还是尽量没有为好。我们可以试想,父母在厅里打麻将,见到孩子过来看电视,父母的一句“赶快回你自己的房间学习去”能有多大的效果?即使人回去了,心也许还在电视节目的情节里呢。再说了,孩子的心理能平衡吗?“凭什么让我学习,您二位娱乐啊。”这不就不“调”了嘛。
我还要重复那句话,“高考绝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战役!”您说有道理吗?
家庭聚会尽量少
家有考生,家庭里的朋友聚会最好取消,或者改换会客地点。有客人到来,出于礼节,孩子总要打个招呼,寒暄几句,耽误一些时间在所难免。再有一点,我们谁都控制不了来的朋友会跟孩子说点什么,问些什么。说不定朋友的哪句不经意的话会让孩子的情绪出现比较大的波动。您也许要帮孩子“调”上一段时间,才能平稳呢。
有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对于多数有考生的家庭来说,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立房间。但若居住条件有限,建议家长朋友最好能够用高一点的家具,隔出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相对独立、相对安静的学习空间,以尽量减少对孩子的打扰。
有日本专业的统计资料指出:人们一般每8分钟会收到1次打扰,平均每次打扰大约是5分钟。同时,人被打扰之后,要想重新拾回原来的思路,平均需要3分钟。如果以一天学习十二小时计算,家长朋友们可以根据以上的统计资料,计算出一个具体的数据,那时您会发现,每天因打扰而产生的时间损失实在是大得惊人。
我相信,这项统计资料也佐证了我前面提出的减少聚会和娱乐活动的建议。为了孩子,做这一切都值得。 与孩子的约定
家有考生,建议我们的家长朋友,最好把电视、电脑、电话之类的东西从孩子的房间里搬出来。搬到您能照顾到的地方,比如说客厅里。这样做绝不是要跟孩子对着干。我们一定要向孩子说明:“人都有‘趋乐避苦’的特性,毕竟学习是件十分艰苦的事情,在电视、电脑的‘诱惑’面前,需要有怎样的意志力,才能‘关掉开关’啊。还是爸妈帮你一把吧!”
电视可以看,但最好我们能够与孩子协商好看多长时间。电脑最好也能如此办理。总之,家长朋友们一定要让孩子理解,我们是在他不易自控的情况下,给个外力助他的。
所有“调”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家庭更和谐,对孩子“助”得更有效。
P69-71
众所周知,中国的高考生是全世界最了不起、最辛苦的学生。高考这段经历让孩子们收获的绝不仅仅是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了人生最宝贵的挫折经历,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来。我的女儿是2005年的考生,她曾用“饱满”两个字来形容高考带给她的感受。我非常欣慰地发现,饱尝了“俱全”“五味”的女儿的确在高考中迅速成长起来。如今的她已经是就读于德国大学的数学硕士。
其实,作为曾经的考生家长,我又何尝不是在陪伴女儿高考复习考试的整个过程不断成长着。我曾经历过有一腔的爱女之心却无“考助”经验的烦恼,也曾忍受过女儿因身心疲惫随时都会引爆“情绪炸药包”的紧张,最后历练成了一个能悟出如何做能有效才“助”考的心理老师、营养师和按摩师。我愿把自己的所感所悟及“助”考心得奉献给家有考生的家长朋友们,如能对您稍有帮助,我将感到非常欣慰。
作为一个成天与学生打交道的心理老师,我还算比较了解学生的需要,也知晓作为“助”考者的我们,最该满足他们的哪些需要。只有知己又知彼,我们才有可能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说,在高考期间,孩子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要远远大于对物质的需求。我之所以将本书取名为《心想事成助高考》,就是在强调这样的一种理念。的确,比起那些具体的、操作层面的“助”考方法,“心”与“想”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对孩子来说要重要得多,对他们的“助”考作用也大得多。
在与家长朋友们交流的过程中,我采取了“意会”汉字的方式,试图用挖掘我们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汉字内涵的方式,与您共同探讨如何“助”考更有效的话题,这也算是本书的一个特色吧。“助”考的确无小事,“助”考真要讲科学。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在“助”字上做足文章,倾注亲情,尽己所能,“助”到点子上,“助”到关键处。
为了帮助考生家长实现关爱孩子、给他们从物质到精神的支持、“助”孩子高考心想事成的愿望,作者根据自己亲历的爱女中考和高考,以及多年为考生家长进行心理辅导所积累的大量一手材料和生动的教育、教学案例,精心撰写了本书,内容包括心想事成助高考“系统”更新由“心”生、教子智慧篇、家庭和谐篇、正向激励篇、积极心态篇、降低能耗篇、情绪疏导篇、亲子沟通篇、“助”到实处才有效等诸方面。
本书贴近实际,渗透理念,图文并茂,操作方便,解决问题,易见实效,是指导家长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疏导考生负面情绪、进行有效亲子沟通、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不可多得的辅导书。
让我们一起努力,“助”孩子高考之事一定成。
让我们一起期待着孩子高考的好消息。
愿天下所有考生家长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