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庞国雄著作的《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日本史》用短短十多万字的篇幅,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一幅较为完整的日本历史画卷,让广大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日本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独特魅力。希望通过读这本书,能让读者对日本文明有一个比较明晰的、客观的认识,并从中学到日本人独特的聪明才智和认真、顽强的处事风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日本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庞国雄 |
出版社 | 武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庞国雄著作的《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日本史》用短短十多万字的篇幅,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一幅较为完整的日本历史画卷,让广大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日本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独特魅力。希望通过读这本书,能让读者对日本文明有一个比较明晰的、客观的认识,并从中学到日本人独特的聪明才智和认真、顽强的处事风格。 内容推荐 由庞国雄著作的《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日本史》内容简介: 日本是一个让人或爱或恨而又可畏的国家,一个文雅与野性共存、政权频频更替的国度。 它的民族善于模仿、勇于创造。 日本,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19世纪之前的日本,是个普通的亚洲国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变成一个在20世纪横行于亚洲的国家。 “二战”以后,战败的日本迅速成为世界上富有的国家——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除了美国的扶持,究竟是什么因素使日本迅速成为令世界瞩目的强大国家? 沿着日本的历史长河,看日本的风云变幻,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艺术。综览当下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日本史》,让你深入、全方位地了解日本。 目录 第一章 文明源头:海洋中孕育的大和民族 第一节 海洋文明哺育下的岛国 第二节 列岛上的神话 第三节 部落小国时代 第四节 大和民族的统一 专 题:日本人的原始宗教崇拜 第二章 迅速崛起:大化改新运动及中日文化交流 第一节 圣德太子改革 第二节 大化改新 第三节 白江村海战 第四节 遣唐使 专 题:儒教、佛教与道教的传入 第三章 蹒跚前进:幕府的盛衰 第一节 外戚专权与武士势力的登台 第二节 镰仓幕府的统治 第三节 南北朝内乱 第四节 室町幕府的统治 第四章 群雄逐鹿:英雄谱写的史诗 第一节 禅秀之乱与应仁之乱 第二节 天下布武 第三节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 第四节 侵略朝鲜 第五节 江户时代独特的幕藩体制 专 题:基督教的传入 第五章 重焕生机:明治维新和工业革命 第一节 倒幕运动 第二节 资产阶级改革 第三节 自由民权运动 第四节 近代天皇制的确立 第五节 改写历史的工业革命 第六节 殖产兴业中诞生的家族财阀 第六章 西为东用:汲取东西方民族的先进文明 第一节 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传播 第二节 兰学的兴盛与蛮社之狱 第三节 岩仓使节团 第四节 脱亚入欧论 第七章 最后的疯狂:军国主义的兴起及其覆亡 第一节 军国主义的兴起 第二节 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第三节 蘑菇云中降落的太阳旗 第八章 浴火重生:战后腾飞的奇迹 第一节 美国对日本实施民主化改革 第二节 日本赢得国家独立 第三节 一党执政局面的形成 第四节 从经济大国到图谋政治大国 第五节 战后经济崛起与企业文化塑造 专 题: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之谜 第九章 教育立国:透视全民优先的日本教育 第一节 洋学教育的肇始 第二节 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大改革 第三节 二战后日本教育的新发展 第十章 文学天地:绚烂多姿的日本文学艺术 第一节 古典文学 第二节 物语文学 第三节 町人文学 第四节 浮世绘艺术 第五节 日本国剧歌舞伎的诞生 试读章节 日本位于亚洲最东端,太平洋西北角,是所谓的“日出之国”。其最古的地层于古生代中期(3.5亿—4.3亿年前)已经形成。它曾与亚洲大陆相连,经过长期激烈的地壳运动,进入旧石器时代洪积期(约l万—2万年以前)后,随着海平面上升,东海陆地下沉,逐渐与大陆分离,形成了本州、四国、九州三岛,只有北海道依然与萨哈林(库页岛)岛和沿海州相连。进入冲积期(即后冰期)后,由于发生海进,形成津轻海峡、宗谷海峡,北海道才与萨哈林岛分离。经历了漫长久远的年代后,才逐渐形成如今的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和无数小岛所组成的弧状的列岛形态。 日本是呈弧形排列的岛国,南北长约3000公里。除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这四个主要的岛屿外,其周围还散布着4000余个小岛。日本列岛土地面积为37.78万平方公里,70%是山地,30%是平原,四周环绕着浩瀚无际的大海。在日本列岛上,山岭绵延不绝,但山脉都很年轻,全国第一峰富士山海拔只有3776米,日本人将它视作“圣岳”、“灵峰”,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冲积平原散落沿海地带,面积都很狭窄,稍宽阔些的关东平原,其宽度也只不过200公里左右。列岛上河流纵横交错,但河床都很短浅。日本地形狭长,南北走向,南端和北端虽然存在着亚热带和寒温带气候风土上的差异,但主要的大和地方位于中央部且处在温带。尽管也有突发性的台风和大地震,但从整体来说日本列岛气候温和,四季变化缓慢而有规律,基本上没有受到经常性的自然灾害的严重侵袭。同时,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全国l/3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展开一派悠悠的绿韵,在清爽的空气中带着几分湿润与甘美,并且经常锁闭在雾霭中,容易造成朦胧而变幻莫测的景象。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气候风土,最适宜原始时代的人类维持自然的生活,并直接孕育了大和民族和日本文化。 日本列岛呈南北方向的弧形排列,地处北纬24度至北纬45度之间,其气候有亚热带、温带、亚寒带的区别,加之受复杂地形与海流的影响,日本气候的地域差异也很显著。但是,大体上说,日本的气候受亚洲季风影响,是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其气候的特征是降水量大,既多雨,又多雪。日本列岛的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毫米,而作为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的西亚,其年平均降水量仅在500毫米以下,近代文明发祥地西欧的年平均降水量则在1000毫米以下。与同处东亚的北京(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南京(1000毫米)、韩国的大邱(950毫米)相比,其降水量遥遥领先。在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太平洋一侧的日本,雨量较集中,6—7月是高温、多雨的梅雨季节,8月以后台风则经常带来暴雨。在冬季,日本海一侧,由于位居对马暖流(海面水温即便在冬季也可达5℃—10℃)和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高气压的交汇处,成为世界上降雪量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量大有利于树木成长,因而,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很高,约占国土的2/3。加之日本列岛纵贯几个气候带,所以,日本具有富于多样性的森林生态体系。有学者认为日本文明具有“森林文明”的特色。 日本多山,国土的70%是山地,大都被森林覆盖。主要山脉飞(马单)山、木曾山、赤石山,平均海拔3000米,纵贯本州岛中央,将其分为东向太平洋的“表日本”和西临日本海的“里日本”。因而,日本的平原少,河流短,地形复杂而富于变化。然而,日本这种地形的形成是较晚的,大约是在9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造山运动以后的事。日本的火山多,地震多,或许与此有关。 日本四周环海,而且在日本近海生息的动物种类亦很多。例如,地中海仅有海生动物1322种,日本近海则多达3492种。海洋不仅为日本人提供了丰饶的食物来源,而且一直作为内外航路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同时还会发挥保卫日本民族与日本文明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日本文明具有“海洋文明”的特色。然而,我们现在所见的上述日本风土,并非古来如此,其形成也经历了漫长的变迁过程。 自200万年前开始至约1万年前为止,地球处于冰河时代。在冰河时代,日本列岛的年平均温度,均比现在低6℃左右。那时的海面降低,称为“海退”,要比现在的海面低100米以上。当时有陆桥将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相连结。冰河时代的最后一个“冰期”大约始自7万年前,其最寒冷的时期为2.5万~1.5万年前。当时的日本海被对马陆桥隔断,几乎成为湖泊。由于对马暖流不能北上,以致降雪减少,日本的气候寒冷而干燥,应属于大陆性气候。不过,依据考古学调查,当时日本的森林却比西亚和欧洲繁茂,在东日本多为针叶林,而在西日本则多为落叶阔叶林。当时的日本人虽也使用石刀型石器猎取古象、大角鹿等哺乳类动物作为食物,但更多地依靠采集森林中的树果(如橡、榛、核桃、栗)等植物性食品维持生活。 自1.5万年前开始,气候逐渐转暖。到了1.3万年前,降水量亦开始增多。与之相适应,在日本海一侧的多雪地区的森林中(主要在北纬40度以南地区),山毛榉、柞之类的温带落叶阔叶树逐渐增加。气候和植物生态体系的如此变化,不利于古象和大角鹿等生活于草原的大型哺乳动物的生息,这时的日本人遂改用尖头石器,以捕获森林中的小型哺乳动物作为食物,并开始捕捉湖沼河川中的鱼类(如鲑、鳟),作为蛋白食品的新来源。人们已开始制造陶器,用于炊煮树果、山菜和肉类。日本人的生活越来越依存于森林的动植物资源,日本的森林文明由此而诞生。 大约1万年前,冰河时代结束,全球的气候急速转暖。短短的50年间,年平均温度升高了7℃。海面亦急剧上升,陆桥消失,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被大海隔绝。日本人开始向大海寻求食物来源,用鱼叉、鱼钩等用具,捕捞鱼、贝类海生动物。在沿海地带遗留至今的许多贝冢,便是当年日本人食用海生动物的生动写照。日本的海洋文明由此而发生。 大约8000年前,对马暖流进入日本海,日本列岛多雨、多雪的海洋性气候至此次稳定形成。随之温带落叶阔叶林逐渐扩散到北纬40度以北,于是,关东地区及其以北多为落叶阔叶林,关西地区及其以西多为常绿阔叶林的日本森林生态系统也大体完成。因此可以说,我们现在所见的日本风土,是在那一时期形成的,与同一时期的西亚大草原相比较,日本的风土更适宜人们生活,更容易获得食物。那时的日本人,春季采集山菜,夏季捕捞鱼贝,秋季采集树果,冬季捕猎野猪和鹿。年年如此,周而复始。人们劳动与生活的循环频率,与温带森林的季节性循环频率相互吻合,可谓人依存于自然,人与自然共生。 诚然,冰河时代结束后,地球的气候亦并非没有变化。大约5000年前,气候曾变冷过。在西亚地区,气候干燥,草原沙漠化。于是,草原游牧民逐渐向水源较丰富的河滩地区集中。农民和牧民混合、集中,促成了城市文明的诞生。同一时期的日本,气候虽变得寒冷,也出现过“海退”现象,但仍保持湿润。在日本中部的八岳山麓和关东平原的西部,柞树林和桑树林依然繁茂。虽有部分日本人离开海岸地区,逐渐向上述内陆地区移动,但他们的生活仍然依存于森林,仰赖自然的恩惠,并未产生农耕或城市文明。这样的生活又延续了2000年左右。 P2-5 序言 日本,一个被称为“弹丸之地”的岛国,一个文雅与野性共存的国度,一个善于模仿、勇于创造文明的国度。这是亚洲最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是在世界经济史上写下奇迹和辉煌的民族。这个国家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在历史上渊源极深。唐朝的日本,曾经几度派遣使者来中国学习文化。日本向中国学习,与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应该是取他人之长的学习不同,而是一切照搬,甚至就连服装都要向中国学习。日本属于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国家,但它又输入了西方思想,两者结合形成日本经济社会的文化理念,使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崛起,且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大和民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虽然中华民族与之有着几千年的交往,可我们还是对他们所知甚少,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他们屡屡让我们震惊。当天朝上国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焦头烂额受尽欺凌之时,我们身边这个一直不起眼的小国却在同样的挑战中迅速崛起,很快取得了和西方国家平起平坐的地位,让清朝上下大跌眼镜。崛起后的日本不仅轻易击败了清朝,而且不久就把庞大的俄罗斯踩在脚下,又一次让中国人目瞪口呆。 日本人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搭的是末班车。但凭借其国民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整齐划一的战斗力,在后来的战争中不仅弥补了技术上的鸿沟,还在竞争中取得了后发优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全民族意志统一,决心通过经济振兴实现崛起,其国民生产总值从1950年到1990年,增长了152倍。而今,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GDP方面,2009年,如果按照国际汇率计算的话,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6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万美元,居世界第17位。 走在日本的街道上,很少有外国人不被日本社会的整齐有序所感染。街上一尘不染,人流整齐有序,公共汽车分秒不差。日本从不停电,也不停水,即使是遇到了地震和海啸,日本人也从来没有表现出慌乱之态。每个日本人都像机器人一样,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整个日本社会也像一部机器,运转精准,几乎毫厘不差。 外国人不管对日本人有怎样的偏见和讨厌,对日本人做事的认真和执著,是绝对说不出一个“不”字的。他们常常是因为认真和执著得过度甚至招人厌烦。1932年,鲁迅在辅仁大学演讲时说道:“日本人太认真,而中国人太不认真。中国的事情往往是招牌一挂就算成功了,日本则不然,他们不像中国这样只是做戏似的。不认真的同认真的碰到一起,倒霉是必然的。” 日本就是这样,它热诚地向你学习,却丝毫不影响它那极为强烈的自尊,而只是表明它的极为好强、不甘人下。事实上,它一丝不苟地向你学习,正是为了有朝一日超越你,把你甩在身后,甚至把你吞掉。 日本在世界民族坐标中是个有特色的民族。以往,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从事以种稻为主的单一种植型经济,这种生产方式从春种到秋收若无整个家族及邻舍的彼此照料帮忙,势必举步维艰。这就是日本民族文化核心,集体本位主义形成的始因。日本文化可说是一件“百衲衣”,主要由中国、英美及本土诸种因子构成。日本人自身的创造力依靠引入外来文明得到启发,进而推进本国发展,日本文化的继发性形成了该民族学习和接受其他文化的价值取向。战后的日本更是大张旗鼓不遗余力地从西方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略,且与传统文化相整合,陶冶成一种全新的颇具东方特色的日本式的文明。 日本民族的特殊性来自于其地理条件的特殊,日本列岛孤独地漂浮在大洋之中,几千年里从来没有和外界有过直接接触。日本列岛面积狭小,土地贫瘠,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而且时时刻刻处在地震、海啸、火山的威胁之中。日本人的物质生活向来十分简朴,他们不重视享受而重视精神力量,重视保持刚健顽强的心态。 本书用短短十多万字的篇幅,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一幅较为完整的日本历史画卷,让广大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日本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独特魅力。希望通过读这本书,能让读者对日本文明有一个比较明晰的、客观的认识,并从中学到日本人独特的聪明才智和认真、顽强的处事风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