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充分展示山西省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面貌,在省委、省政府和文化厅的领导下,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纂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一书。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字言简意赅、集揽精要,图片精致美观、丰富多彩,突出了项目的传承区域、历史渊源、表现形式、文化价值和传承脉络,使读者能够直观形象地了解山西省的主要非物质文化资源。
序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晋政发(2006)46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增补冠云牌平遥牛肉传统制作技艺等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通知》[晋政函(2007)125号]
民间文学
Ⅰ-1 董永传说*
Ⅰ-2 民间传唱史诗《杨家将》
Ⅰ-3 广武传说
Ⅰ-4 赵氏孤儿传说
Ⅰ-5 万荣笑话
Ⅰ-6 司马光传说
Ⅰ-7 牛郎织女传说
Ⅰ-8 傅山传说
Ⅰ-9 晋祠水母娘娘传说
Ⅰ-10 尧王故里传说
Ⅰ-11 乔阁老传说
Ⅰ-12 宋丑子故事
民间音乐
Ⅱ-1 左权开花调*
Ⅱ-2 河曲民歌*
Ⅱ-3 五台山佛乐*
Ⅱ-4 晋南威风锣鼓*
Ⅱ-5 绛州鼓乐*
Ⅱ-6 上党八音会*
Ⅱ-7 文水呱子*
Ⅱ-8 太原锣鼓
Ⅱ-9 晋北鼓吹(忻州市、大同市)
Ⅱ-10 恒山道乐
Ⅱ-11 上党乐户班社
Ⅱ-12 临县大唢呐
Ⅱ-13 九大套
Ⅱ-14 保德民歌
Ⅱ-15 壶关迓鼓
Ⅱ-16 柳林弹唱
民间舞蹈
Ⅲ-1 天塔狮舞
Ⅲ-2 走兽高跷
Ⅲ-3 翼城花鼓六
Ⅲ-4 临县伞头秧歌
Ⅲ-5 稷山高台花鼓
Ⅲ-6 踢鼓秧歌
Ⅲ-7 平定武迓鼓
Ⅲ-8 寿阳爱社
Ⅲ-9 汾阳地秧歌
Ⅲ-10 朔州喜乐
Ⅲ-11 背铁棍(清徐背铁棍、祁县背铁棍、万荣抬阁、代县峨口挠阁)
Ⅲ-12 原平凤秧歌
Ⅲ-13 榆社霸王鞭
Ⅲ-14 武乡顶灯
Ⅲ-15 五鬼盘又
Ⅲ-16 高平九莲灯
Ⅲ-17 绛县龙舞
传统戏剧
Ⅳ-1 晋剧*
Ⅳ-2 蒲州梆子*
Ⅳ-3 北路梆子*
Ⅳ-4 上党梆子*
Ⅳ-5 雁北耍孩儿*
Ⅳ-6 灵丘罗罗腔*
Ⅳ-7 秧歌戏(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襄武秧歌戏、壶关秧歌戏)
Ⅳ-8 道情戏(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神池道情戏、洪洞道情戏)
Ⅳ-9 二人台六
Ⅳ-10 锣鼓杂戏女*
Ⅳ-11 皮影戏*
Ⅳ-12 碗碗腔*
Ⅳ-13 祁太秧歌
Ⅳ-15 上党落子(潞城市、黎城县)
Ⅳ-16 线腔
Ⅳ-17 孝义木偶戏
Ⅳ-18 碓臼沟秧歌
Ⅳ-19 赛戏
Ⅳ-20 上党二簧
Ⅳ-21 怀梆戏
曲艺
Ⅴ-1 潞安大鼓
Ⅴ-2 太原莲花落
Ⅴ-3 襄垣鼓书
Ⅴ-4 阳泉评说
Ⅴ-5 晋东南说唱道情
Ⅴ-6 河东说唱道情(盐湖区、永济市)
Ⅴ-7 沁州三弦书
杂技与竞技
Ⅵ-1 挠羊赛
Ⅵ-2 心(形)意拳
Ⅵ-3 晋阳风火流星
Ⅵ-4 洗髓经健身法
Ⅵ-5 盂县武术社火
民间美术
Ⅶ-1 中阳剪纸
Ⅶ-2 平阳木版画
Ⅶ-3 山西面塑艺术(定襄县、阳城县、运城市)
Ⅷ-4 山西民居砖雕艺术
Ⅶ-5 黎侯虎
Ⅶ-6 广灵染色剪纸
Ⅶ-7 襄垣炕围画
Ⅶ-8 高平刺绣
传统手工艺
Ⅷ-1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
Ⅷ-2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Ⅷ-3 杏花村汾酒酿造技艺*
Ⅷ-4 山西清徐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
Ⅷ-5 山西面食
Ⅷ-6 云雕制作技艺
Ⅷ-7 地窨院建筑技艺
Ⅷ-8 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
Ⅷ-9 交城琉璃咯嘣制作技艺
Ⅷ-10 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工艺
Ⅷ-11 新绛县澄泥砚传统制作工艺
Ⅷ-12 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
Ⅷ-13 山西东湖老陈醋传统酿造T艺
Ⅷ-14 梨花春酒传统酿造工艺
Ⅷ-15 汾阳王酒传统酿造工艺
Ⅷ-16 上党堆锦艺术
Ⅷ-17 太谷饼传统制作工艺
Ⅷ-18 冠云牌平遥牛肉传统制作技艺
Ⅷ-19 六味斋酱肉传统生产技艺
Ⅷ-20 山西传统琉璃制作工艺
Ⅷ-21 大阳手工制针技艺
Ⅷ-22 交城滩羊皮鞣制J=艺
Ⅷ-23 稷山麻花传统制作工艺
Ⅷ-24 五步产盐法
Ⅷ-25 福同惠南式细点制作工艺
Ⅷ-26 保德石窑建造技艺
传统医药
Ⅸ-1 傅山养生健身药膳——八珍汤
Ⅸ-2 《傅青主殳科》
Ⅸ-3 龟龄集药酒传统制作工艺
民俗
Ⅹ-1 民间社火
Ⅹ-2 尧王传统祭祀文化
Ⅹ-3 舜王传统祭祀文化
Ⅹ-4 禹王传统祭祀文化
Ⅹ-5 关公文化
Ⅹ-6 河东盐池文化
Ⅹ-7 寒食节
Ⅹ-8 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
Ⅹ-9 后上文化
Ⅹ-10 骡驮轿
Ⅹ-11 晋祠庙会
Ⅹ-12 走亲习俗
Ⅹ-13 河曲河灯会
Ⅹ-14 背冰
Ⅹ-15 任庄扇鼓傩戏
Ⅹ-16 柳林盘子会
Ⅹ-17 孝义贾家庄婚俗
Ⅹ-18 裴氏谱系文化
Ⅹ-19 小店牺汤习俗
Ⅹ-20 柳氏家族人生礼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