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亚·斯图尔特,《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世界文坛最受欢迎的250位英语畅销小说家之一。三届金叶奖得主,曾获美国最高虚构类文学奖RITA文学奖。
致命游戏三部曲:《履约人》、《隐身士》、《第四者》被誉为“美国浪漫悬疑小说的经典之作”。
寒冷二月的一天,雨雪交加……三个等待出庭的罪犯,偶然被关在了同一个房间,素昧平生的他们,玩笑似地约定了一个出狱后的杀人游戏。而正是这个游戏,让警方办案的难度大大增加,却也显示出了作者高超的故事组织能力……
请不要错过:致命游戏三部曲之二《隐身士》、之三《第四者》。
寒冷二月的一天,雨雪交加……三个等待出庭的罪犯,偶然被关在了同一个房间,素昧平生的他们,玩笑似地约定了一个出狱后的杀人游戏。而正是这个游戏,让警方办案的难度大大增加,却也显示出了作者高超的故事组织能力。
现在,第一个罪犯被放出来了……
我原以为那只是个玩笑,可是,太奇怪了,那个玩笑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太他妈的有想象力了,如果我真那么干了呢?我的好兄弟们会有什么反应?他们会不会接受我的挑战把这个游戏玩儿下去?他妈的,我真想开始这个游戏,想得快发疯了。
已经有三个女人被残忍地杀死在自己家中,这几名死者似乎有一个共同点:她们都是以“M.道格拉斯”这个名字在电话簿上登记的。这真让人不寒而栗:凶手好像正在有计划地按照一张从电话簿上撕下来的名单顺序杀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依此推测,玛拉·道格拉斯很可能就是凶手下一个目标。受玛拉的姐姐、FBI警探安妮之托,艾登·谢尔兹前来充当玛拉的保镖。艾登必须发挥他所有的聪明才智与这名难以捉摸的杀人狂斗智斗勇,只有占得先机,他才可能在这场以玛拉的生命为赌注的游戏中胜出。凶手到底是谁?他为什么要杀害玛拉呢?难道这真的只是纯粹的随机杀人事件?疑问重重,但有一点很清楚:这场游戏的最后胜利者只有一个……
引子 2004年2月
法院外面,雨夹杂着雪嘶嘶作响,斜斜地打在这座古老石头建筑的外墙上,发出模糊的“砰砰”声。
透过一扇狭窄的窗,柯蒂斯·艾伦·钱宁看着雨水从半冻的排水管中溢出来,像冰瀑一样倾泻到地面上。接着,他将目光上移,面对着煤灰色的天空。低低的乌云笼罩着通向法院的主干道,道路两旁长着光秃秃的树木。互相竞争的各家电视台派来了很多新闻车,沿着这条单行道一字排开。他盯着看了一会儿,希望能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记者出现。可是,在这样风雪交加的天气里,谁会愿意从车里出来呢?只有一个摄影师,不时将头探出车窗,检查他的设备是否已经准备停当,然后又把头缩回到舒适的车厢里。钱宁无所事事地寻思着,一定是出了一件极有趣的事儿,这帮媒体才会在这种天气一大早跑过来。
天知道他们是不是跑到这儿来看他的。
他仔细研究着天空,仿佛当前除了这场风雪就没有什么别的值得注意了。不过,他的脑子里其实一直在琢磨另外的东西——自己是怎么被扯到这堆乱七八糟的事情里的,这件事最终又会如何收场。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别人身上,他可能还会觉得挺有趣的。
不管怎么说,虽然这么多年一直顶风作案,他可从来没被采过指纹。结果竟栽在闯红灯上——被拦下来后,拿着逮捕令的警察把他抓了起来,很明显他们是认错人了。好吧,这个讽刺可真够他受的。
当然,现在他已经被采了指纹。今后得小心行事了。
他在椅子里微微地挪了一下,转过头冲着房门,耳朵捕捉着往来的脚步声。几秒钟之后,他听到从远处某个地方传来了叫喊声。很快他就明白了,是有人在走廊上为什么事儿吵架,就在曾经关过他的那间小屋子那边。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儿,他都希望自己出庭的时候不要受到干扰。他只盼着这一切赶紧结束,让他继续走自己的路,无论那条路会把他带到什么地方。
钱宁瞥了一眼墙上的钟。从他被带离法官议事室,来到这间休息室等待审判之后,他已经看了十次。快到上午九点半了。从八点四十七分开始他就坐在这儿,已经被搞得烦透了。
他开始毫不掩饰地观察起看守房门的警卫。顶多二十五岁,钱宁猜测。看上去不太像个战士——也不怎么像个情人。钱宁心里暗笑,他背着一只手就能把这小家伙的眼睛蒙上。
当然,他才不会蠢到真去这么干。这么多年来他从没犯过傻,甚至连一张交通罚单都没拿过——至少周六早上之前没有。现在他也不想去犯傻。
不,他不会那么干。他一直耐心地等着他们把他带到法官面前,也已经彬彬有礼地向他们解释过了,他不是逮捕令上的那个柯蒂斯-钱宁——他是柯蒂斯·艾伦·钱宁,不是柯蒂斯。安德鲁·钱宁。但愿法院会核对他俩的社会保障号码和外貌特征,明白他们抓错人了,然后让他走出这扇大门继续去做他的买卖。当然,他会表现得很通情达理,很优雅,不会让逮捕他的那些警官感到难堪。如果遇到他们当中的某个人,他会告诉他们,他对这个无心之失很理解,也无意对他们的非法拘留提出起诉。
换了别人遇到这种事儿,一定会像个白痴一样扬言要起诉他们。
走廊上的噪音越来越大了,他的目光和副警长的目光相遇了一下。
“外面出什么事儿了?”他问道。
警卫整了整棕色的领带,耸耸肩,表示对此毫无兴趣。他好像酷得不屑于和一个囚犯说话。
这小家伙真够嫩的,钱宁心想。
“你在治安局干了多久了?”
“够久的了。”
啊哈! 他还没来得及把话说出口,房门口就晌起了“啪啪”的奔跑的脚步声。
年轻的警卫这次总算有了反应,他紧张地把头转向房门上的玻璃窗,伸长脖子张望着,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现在门外又响起了叫喊声,出人意料地,门被打开了。
一名年龄稍长的警卫把身子探了进来,对钱宁的看守轻声说了几句,后者用力地点了点头。
“我们必须请你换个地方了,”他边说边对他的囚犯打着手势,“就去隔壁的房间。”
钱宁站起身来,顺从地慢慢走着,好奇地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走廊上乱哄哄的,有不少身穿棕色制服的警卫和其他执法人员之类的家伙正在忙碌着,有些人还把手按在枪上。
他们在搜捕呢,钱宁心想。他猜大概是早晨跟他乘一辆车从监狱来到这里的某个犯人用了什么办法从看守眼皮底下逃了出去。
“这边走,小伙子,给你又找了间屋子。”年龄稍长的警卫一边推开一个房间的门一边大声说。这个房间比钱宁刚才待的那间大了一点儿。
警卫拉着房门,钱宁走了进去,朝原先就坐在里面的两个人点了点头。他认出这两个人是跟他坐同一辆车来的,他们都像他一样被五花大绑着,双手被腰间的一条铁链拴在前面,铁链上还连着脚铐,紧紧地扣在脚踝上。看守碰了碰钱宁的后背,指了指靠在墙边的一把椅子。钱宁走过去坐了下来,和其他两名囚犯一样,也被绑在了椅子上。他有意对这种羞辱视而不见。
“给我老实点,小伙子们,别想玩什么花样。门口就有一个看守,他可带着家伙呢,你们要是敢动一下,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把你们撂倒。”警卫说完就走回了走廊,关上了身后的房门。
“够狠的,你们觉得呢?”当房门“啪嗒”一声关上时,钱宁若有所思地说。
“他只不过是想要吓唬吓唬咱们。这个郡里没有一个警卫能够从十英尺外开枪打中一个人,他们没那个本事。”坐得离房门最近的那个男人轻蔑地说。他的红头发里掺杂着一些灰白,显得有些黯淡。钱宁觉得他的样子像老掉的啄木鸟伍迪。
“哈,这么说你以前来过这儿?”钱宁大着胆子问。
“这阵子我来这儿的次数就跟我进高原牧场的次数一样多。”“高原牧场”是这个“伍迪”对郡监狱的叫法。
“你们觉得外面出什么事儿了?”房间里的第三个人紧张地皱着眉头问道。他是一个长着娃娃脸的男人——其实他根本还是个孩子——眼睛又大又圆。
“他们在玩《沃尔多在哪儿》的游戏,”“伍迪”告诉他,“沃尔多·斯科特,他今天早晨跟咱们一起坐车过来的,用了什么办法把自己弄出去了。明白了吗,《沃尔多在哪儿》?”
“不,”年轻的囚犯——“毛头小子”,钱宁在心里给他起了个外号——摇了摇头说:“我不明白。”
“是小孩看的书。”钱宁解释道,不过他也想不起来他是怎么知道的。
“没错,沃尔多戴着一顶红白条的帽子,还是穿着一件红白条的衣服什么的到处乱窜,你必须在每一页里找到他。”
“很难吗?”“毛头小子”问道。
P1-5
一个复杂的复仇计划,一次令人恐惧的心跳加速阅读之旅。一旦读者读完这本书,他们就想读完整个“致命游戏三部曲”。
——“最佳评论”网站
小说节奏紧凑,进展迅速,案情错综复杂,出人意料。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充满魅力。作者总是有一种非凡的能力,让读者沉浸干她的小说中彻夜难眠。她所营造的令人胆战心惊的气氛、具有创意的传奇故事,会让她的粉丝数量不断增加……斯图尔特以处于危险环境中的女性为主角撰写的浪漫悬疑小说,明显胜人一筹。
——美国《图书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