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苹果籽的味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卡塔琳娜·哈格纳
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苹果籽的味道》是德国女作家卡塔琳娜·哈格纳的处女作,讲述了一个有感染力的家族故事。故事里有爱,死亡,假期,私生子,青春期焦虑,不为人知的秘密,还有苹果树,总而言之,它书写的是构成生活的一切。小说的语言优美清晰,字里行间流露出轻微的讽刺。

本书自从在德国出版以来异军突起,成为德语区目前销量最大的文学小说之一,最终攀升到《明镜》及《焦点》两大排行榜第一名,成为德国人的国民小说。

内容推荐

卡塔琳娜·哈格纳编著的《苹果籽的味道》是目前德语文学区影响最大的小说之一,被誉为“德国人的国民小说”。

《苹果籽的味道》通过青年女性伊丽斯在老宅苹果树下的童年回忆,道出一个家族三代女性关于爱、死亡与遗忘的故事,描述二战后德国人民的心路历程。小说以苹果籽的味道为核心意象,运用隐喻方式,以散文语言呈现战争对德国普通民众的影响。

贝尔塔外婆是个从未离开过村子的人,常在园子里夜游。外公曾是纳粹党员,去世多年后,故乡老宅的墙面,还不时会被人涂上“纳粹“二字。外婆不慎从苹果树上摔落,从此失去了关于“家”和“故乡”的所有记忆。

英格姨妈出生那天电闪雷鸣,从此浑身带电,无数男人爱她却无法靠近。倔强的哈瑞特姨妈变成单身妈妈,背离故乡;妈妈克里斯塔年轻时是溜冰女郎,她与爸爸相识在冰封的兰河上,后来患上了思乡病。表姐罗斯玛丽最终从房顶跳下自杀,没有人知道她死前想要说什么。每个人都记得她的死也都逃避她的死……

二战后的德国人过上了富庶的生活,享受着苹果的甘甜,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除了苹果的甘甜他们还必须咽下苹果籽的苦涩。

目录

归乡的蹊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尾声

试读章节

安娜姨婆十六岁那年罹患肺炎,当时还未发明青霉素,而她又伤心欲绝,故不治身亡。她死于六月里的一个黄昏。安娜的妹妹,我的外婆贝尔塔哭着跑进院子,发现安娜刚一咽气,所有红色的醋栗果子都变白了。那是一个很大的院子,有许多古老的醋栗丛,盘错在沉甸甸的果实之下。其实早该摘了,可是安娜一病,便没有人再关心那些果子。外婆总跟我讲起这件事,因为当时是她发现了醋栗果的悲伤。从那以后,外婆的园子里只能结出黑色和白色的醋栗果。任你想什么办法去种红果丛都不成。枝上结出来的果实始终只有白的。但这并不碍谁的事儿,因为白果的味道几乎跟红的一样甜,榨汁的时候还不会毁掉你的整条围裙。白果做出的啫喱,闪烁着神秘而透明的冷光,被我外婆称做“封存的眼泪”。地窖里至今还存放着1981年的醋栗啫喱,装在大大小小的玻璃罐子里。1981年,那是一个盛产“眼泪”的夏天,也是罗斯玛丽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夏天。有一次,妈妈在找腌黄瓜的时候发现了1945年的一个罐子,里面是战后的第一滴眼泪,后来她把这些眼泪给了磨坊协会②。我问妈妈,到底为什么要把外婆的神奇啫喱交给家乡博物馆,她说,因为这些眼泪太苦了。

我的外婆贝尔塔·吕恩申,娘家姓迪尔瓦特,死得比安娜姨婆晚了好几十年。那时,外婆早已不知她姐姐是谁,不知自己叫什么,更不知天气是寒是暑。她不知道穿鞋,也不知道毛线和勺子有何用处。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她漫不经心地抖落记忆。她常常怀着同样的漫不经心,去收拢颈后的鬈发和桌子上看不见的面包渣。她的手皮肤干硬,磨蹭木质餐桌时会发出声音,我记得这些细节比她的模样还要清楚。我还记得她那戴着戒指的手指总是紧紧捏着那些看不见的面包渣,就好像要抓住流逝灵魂的影子。不过,贝尔塔也许只是不想让面包渣洒落一地,或者想拿来喂麻雀——那些麻雀喜欢在初夏时节,跑到院子里洗沙浴,洗着洗着就把地里的小水萝卜挖了出来。后来她到了养老院,那儿的桌子是塑料的,她的手就发不出声了。贝尔塔完全失忆之前,把我们写进了遗嘱:那块地由我妈妈克里斯塔继承,有价证券由英格姨妈继承,钱留给了哈瑞特姨妈。而我,作为最后一代,得到了那座房子。首饰和家具,亚麻布和银器,这些东西由我妈妈跟姨妈们平分。贝尔塔的遗嘱像雨水一样清澈——也像一场大雨让人清醒。有价证券值不了几个钱,北德低地上的那片牧场,只有牛才会喜欢住,钱也没有多少,而房子很老旧。

贝尔塔外婆肯定是想起来,从前我有多喜欢那座老宅。不过,我们是在葬礼之后才知道她的遗愿的。我一个人来的。路途遥远,舟车劳顿,我倒了好几次车:从弗莱堡起程,一直北上,穿越整个德国,再从一座阴森森的小城火车站出来,坐上一辆公交专线车,一路颠簸,穿过好几个小村镇。当我最后抵达外婆家对面的博茨哈芬村车站时,那辆车空得差不多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旅途,悲伤,愧疚,把我折磨得精疲力竭——当某个你所爱的人离开人世,之前你却没有好好了解他,这总会令你心怀愧疚。

哈瑞特姨妈也来了。只是她已经不叫哈瑞特而改叫穆罕妮了。她既没有穿橙色的长袍也没有剃发,只有挂着上师照片的念珠提醒我,她已焕然一新。她留着红色短发,穿一双锐步运动鞋,看上去和那些三三两两聚集在小教堂前的黑衣人完全不同。见到哈瑞特姨妈我很高兴。尽管想到最后一次相见的情形,我会忐忑不安。那是十三年前,我们安葬了罗斯玛丽——哈瑞特的女儿。从那以后,这种不安成了我的家常便饭,谁让我一照镜子就会想起罗斯玛丽呢。她的葬礼令人难以承受。也许要埋葬一个十五岁的女孩,本身就是一件令人难以承受之事。

所以当时我倒下了,后来有人告诉我,我陷入了昏迷。

我只记得棺材上白色的百合花涌出温暖而甜甜的湿气,封住了我的鼻子,阻塞了我的气管。我喘不过气来,感觉天旋地转。

后来我在医院里醒过来。倒下的时候,我的头正好磕到了马路牙子上,磕出的窟窿得缝合。鼻根上方还留下了一个疤。那是我第一次陷入昏迷。之后我还常常晕倒在地。跌倒在我们家有遗传。

就这样,哈瑞特姨妈在女儿死后抛弃了信仰。相熟的人都说,这个可怜人信奉起薄伽梵,加入了异教组织。人们一说起“异教”都要加重语气,似乎担心自己被异教盯上并抓去剃了脑袋,变得跟《飞越布谷鸟巢》里的疯子一样——在这世间的人行道上晃晃悠悠,还欢乐得如孩子般打着镲。

可哈瑞特姨妈看上去并没有要在贝尔塔的葬礼上打镲的意思。她见到我的时候,紧紧地搂住我,亲吻我的额头。其实她是在亲吻我额头上的那道伤疤。可是她却什么也没有说,把我推向妈妈。妈妈就站在哈瑞特姨妈身边,看样子这三天好像一直在哭。一看她的眼神,我的心就缩成了一团。从她身边走开的时候,我想到,埋葬自己的母亲是多么可怕的事啊!爸爸站在妈妈身边扶着她。她比我们上次见面的时候矮了许多,脸上多了些我没见过的纹路。英格站在稍远一点的地方,虽然眼睛红红的,却依然美得令人窒息。她那张漂亮的嘴朝下弯着,令那张脸上看上去并不是一副哭相,而是骄傲的样子。尽管她一身素净打扮,衣领很高,看上去不像丧服,反倒像一件黑色的小礼服。她是一个人来的。她抓起我的双手时,我打了个激灵。她的左手电了我一下。她的右胳膊上还戴着琥珀手镯。英格姨妈的手摸起来硬硬的,温暖而干燥。

P3-8

序言

归乡的蹊径

杨 慧

与语言、宗教、共同的历史和记忆,长期生活于同一片土地等相联系的归属感或自我认同,就像食物、住所、安全、生儿育女一样是人的基本需要。

——(德)约安·G.赫尔德

余思小姐寄来德国近年的畅销小说《苹果籽的味道》,且是女性小说,甚至作者也在我就读过的马堡大学上过学;这书与我有那么多的“很近”,编辑希望我在中译本出版时说点什么。

已沉静在我骨子里的那些德国时光果然帮忙,阅读中,时有透过故事表层的魔幻诡谲、扑朔迷离与躲在后面的作者心照不宣的感觉,也因此,体味到小说中隐秘关联着德国和女性的深邃意境,也由此可见作者的写作功力和精致用心。

我独忖,此书能走俏于欧洲各国,首先因为它折射了现代都市人的某种情态和祈望——在流转飘逸又迷离的讲述风格中,在都市人在安谧小镇失去的童年里,更在故土老宅那近乎田园古色的复现里。对于只能“把归乡和探亲看做路途中转站”的现代都市人来说,这些怀旧的家园情怀,宛若熟透的苹果,甘醇怡人。

可我认为它更是一本德国小说,“苹果籽的苦涩”里是德国人难言的隐痛;它婉转地触及了半个多世纪来,(联邦)德国社会的一个隐秘公共“情结”,即二战后国际反纳粹的语境中,几代德国人对自己民族身份的暧昧、质疑甚至耻辱的情感,也描写了当今德国青年,如伊丽斯一代,对自己的家国从背离到回归的艰涩心路。

它还是一次弥散着21世纪新女性气息的写作,因为它秉承着夏娃的“苹果原罪”,以奇思妙想的叙事策略,将上述民族的历史和身份这样重大/公共政治生活的话题,寓寄于女性貌似散淡、细琐,甚至“无稽”的个人生活叙事中,暗度陈仓地将女性置换为公共话语的主体,巧妙地雕琢了一个精致、新颖的女性文学文本。

“遗忘”和苹果籽的苦涩

这还是一个关于德国人“遗忘”的故事。

从外婆跌落后失忆,到孙女伊丽斯对外婆遗忘的再遗忘,折射着六十年来德国人心灵深处围绕着“遗忘”经历的风雨。而无论个人或民族,之所以要对自己走过的历程努力排解甚至遗忘,也许是因为那里有伤痛和耻辱。

二战后,世界对德国纳粹罪恶的讨伐,先有战后十年间国际法庭和驻德盟军对德国人的一系列审判、清算和洗脑。之后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学运中,青年一代爆发的对亲历纳粹的父辈的诘问和谴责。国际学界也一直在追究德国民族与纳粹排犹暴行的关系,这些见地,都指向了德国民族全体与纳粹不可解脱的干系,它们促成德国社会六十年来持久不断地对纳粹及其罪恶的深刻反思和忏悔,但另一方面,就像安娜死后,外婆的后花园“只能结出白色和黑色醋栗”一样,国际反纳粹舆论只论罪与罚的指向,也使纳粹的污点宛若童年留在伊丽斯额头上的疤痕一样,给几代德国人戴上了罪人的“红字”……

所以,小说中,因为已经作古的外公曾是纳粹党员,虽然他并无血债,甚至还帮助过受难者,但物是人非多年后,故乡老宅的墙上,还不时会被人赫然涂上红色的“纳粹”二字。也因此。见证过无辜(因为太年轻)的生命被死神夺走(如同亲历二战的种种丧失)后,外婆就从树上跌落下来,而且这个“晕厥跌落”自此成为家族遗传病,隔代的孙辈伊丽斯也没有幸免。身为图书管理员,只从书上读到历史的伊丽斯,遇到墙上的红字依然心有余悸,惊惧万分……

如此,半个世纪来,伤痛、耻辱、忏悔之余,对这一切的“遗忘”也成为一种潜行的国策和个人的心理自救,乃至反复成为德国反思纳粹的一个范畴:先是战时一辈人,在战后初期物质和精神困顿的“零点时刻”,为了重建家园和自我,响应国家号召朝前/钱看,开始悄悄“遗忘”刚过去的历史,就如书中外婆跌落后开始遗忘和失忆,有意味的象征时间的“计时沙漏”被她扔进了垃圾篓。后来是德国战后出生的儿女辈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追究父辈的纳粹罪责时,同时也追究父辈二十年来对罪恶的“遗忘”,就像英格只给贝尔塔拍照,并总想穿透失忆的母亲额头的那团“迷雾”;只是,这些子辈自己也开始对成为世界众矢之的的祖国和德国人身份的逃避式“遗忘”:哈瑞特改教易装,脱离西方文化,正是德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年轻人对祖国的一种背离方式;克里斯塔只能在外地忍受思乡之苦,就连第三代的伊丽斯也曾移居英国,欲将他邦认作故乡,即使回到德国,她选择的居地也是一个“自由堡”——这是又一代人面对家国之丑和国际舆论时清高的淡漠和讳忌的遗忘。

整整三代人的“遗忘”。

老宅,宽恕和归乡

然而,“跌落有底,遗忘也有尽头”。这也是一个关于德国人祈望归乡的故事。

外婆的遗忘逃遁并没有带给她真正的幸福,反令她陷入迷失的混乱。她编织的那些纠结失形的“毛线怪物”是其心灵乱码的外化,也可以看做是那些“试图遗忘者”内心情状的总谱。反纳粹语境中一面面评判、透视德国民族的镜子,令伊丽斯觉得“镜子里反射出无数张我的脸。我的伤疤白得发亮。我照见一个又一个自己,照得我都不知道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更可怕的是,“遗忘/失忆”会使人“迷失方向,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就像伊丽斯移居国外又折回来;欲走近“老宅”,又充满疑虑。几十年来,在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德国是人们眼中享受苹果甘甜的民族,但在经久不衰的反纳粹舆论中,德国人却必须连带苹果籽一起咀嚼,因为忏悔的同时,人的自我和尊严也备受煎熬。

半个世纪后,纳粹党员辛纳克和外婆以及她那一包编织“怪物”都被埋葬,亲历纳粹的一代老去。反纳粹意识形态黑白二分的罪与罚以及忏悔和遗忘话语的汹涌波涛,似乎在时间的逶迤中,退让出一块被它遮蔽的浅滩,那里显露出德国人忏悔之余的另一种感觉——这见之于不少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文艺、影视作品对本民族当年抵抗纳粹、反战事迹的挖掘,更见之于触目的、试图客观看历史的,如《帝国的毁灭》这样的文本,以及见之于倾诉他们与忏悔并存的复杂心境和处境的《朗读者》等作品。

在哈格纳的小说中,临终前,早已痴呆的外婆却清醒地将故乡老宅越代传给了孙子辈。“贝尔塔的遗嘱像雨水一样清澈——也像一场大雨让人清醒”,它使犹疑的伊丽斯踏上了返乡之途,我想,在对故乡老宅的重新触摸、嗅闻,对童年/出身的回味中,认识到这座老宅里虽然发生过跌落和死亡,有过彼此折磨的残忍游戏,它“宛若古墓”,但它那深邃高大的院落,幽曲弯绕的房廊和沉重的老橡木家具(古老德国的象征),那墙上“红色的石头”和“茂密攀缘的野葡萄藤”,那悦耳的铜门铃声,那后花园的苹果树、醋栗丛,特别是那里书架上康德、歌德、沙米索、施尼茨勒、腓特烈大帝耀眼的成就,都依然温暖,充满生机,富有尊严;那里更是曾经几代同堂,有可回忆的切肤亲情;那里还有过至死不渝的爱情和许多人间风流,尤其是,她自己也曾在其中,和它血肉牵连……

“当某个你所爱的人离开人世,之前你却没有好好了解他,这总会令你心怀愧疚”,在这沉重却又丰盈的“老宅”里,伊丽斯代表着她这一代人,钻进上辈人的衣服里换位体验;面对自家老宅的“镜子”,努力找回自己;才看到“老屋”的阴影里不仅藏有很多忧伤和隐痛,还有更多美丽,而她命中注定是与家园“重逢”的角色,不能继续回避这份蕴涵如此丰富的遗产。因此,她奋力将墙上的“纳粹”二字用白漆盖掉,因为“遗忘也不过是一种饱含尊严的扬弃。既然某些东西保存下来很残忍,倒不如体面地忘记”——这是对外婆失忆的原谅,也是一种新遗忘的开始。因为如果“记忆完全保持原样,它对我们将没有意义”。六十年的牢记中也有不公平的副作用。经历了重重距离和疑惑的伊丽斯,怀着不再想“把一切弄得太清楚”的宽容,从遗忘家国转向对外婆们“遗忘”的遗忘,安心归乡,承担起继承人的责任。

在老宅,她结婚生子;伏在辛纳克——这个在她看来没有罪恶的人——的写字台上,如隆冬时节的雪莲花,淡然地和世界相处。

苹果,女性和“偷梁换柱”

我更认为,“偷吃苹果”是夏娃对父权“犯上”的“原罪”。哈格纳和伊丽斯这次的“偷吃”却还要严重,一直吃到了“苹果籽”——小说巧妙地选择女性“原罪”的意象,却是为了变着法地“再犯”这个“原罪”。它把牵扯到整个德国民族——素以男人为脊梁骨的谱系——政治伤痛和尊严的大事,隐喻在一群女人的生息琐碎和命运之中。这是写作中的一次“偷换”历史和社会之“梁柱”的性别“政变”。

首先是叙事结构中对男性世界的“睥睨”和“省略”。他们为数不多,面目如速写勾勒的几道淡影,角色是景深昏暗中的一缕陪衬。其中,外祖父辛纳克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外来“上门的占有者”,他的权力和功利意识浓厚,时有粗暴,纳粹党员的身份还累及后人,没露几次面就离世而去。医学系男生弗里德里希利用哈瑞特的感情,始乱终弃,无情无义。老教师卡尔斯滕虽是情圣,但也因此是个悲戚边缘的男人。伊丽斯的父亲似乎恭俭温良,但他的身影若有更若无。消极的形象塑造和各种“缺席”设置,是语言构筑的世界中,取消某种权力和地位的典型策略,因此,小说是一个显然的女性“犯上”之作。

其次,书中是一个经过当代西方女性解放理念“内部装修”的“母系社会”。祖根的老宅就是女人的所属和源头,传宗接代的线索也只在女人之间伸展绵延。一群实为各种女性主义理念化身,因而“稀奇古怪”却是那个时代生活中真实的女人们:老的、少的、痴呆的、信异教的、男人无法近身的、同性恋的,载着她们人生的巨细,你方唱罢我登场,拆解着文字构造的世界中那男人为主,美女、贤妇相随的惯例。

再细观这些女人:外婆的跌落、失忆和人生迷失,固然是整个德国社会几十年间一种公共心理状态的象征,是对这类讲述一贯属于男性传奇的置换,但是,又何尝不是本意上女性分担社会重负的事实写照呢?因而,外婆的故事也是一代德国女性自己的故事。

至于改信异教的哈瑞特姨妈和她那前卫的恋爱史以及单身母亲的生活,也都是诞生于她那个时代的女权主义者追求的生活方式。而降生时伴着电闪雷鸣,日后浑身放电,令男人不得近身的英格姨妈,则直接喻指她那一代激进的女权主义者的精神形象。罗斯玛丽和米拉的同性恋更是德国20世纪70年代女权运动的闪亮内容。还有女性身体经验的倾诉,从青春期和月经,到怀孕生育,这些往日卑贱的“妇人之不雅”进入审美世界,又是女性(主义)写作追求的一个主要美学理念。

小说内外的伊丽斯和哈格纳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女儿辈。由于女儿辈面对的女性处境大为改观,母亲辈的咄咄逼人和革命风姿不再必要,女儿辈的一代新女性,她们复又捡起了被母亲辈所摈弃的一些女性传统,如对生育和母职的重新拥戴,这是理解书中伊丽斯以“研究刑法第218条”讥讽米拉而得罪马克斯的钥匙。重拾在男性面前的柔弱气质,也是21世纪女性主义的新诉求,伊丽斯们喜欢“眼泪”这个老旧的闺名和“英雄救美”的神话,不掩饰地眷恋着男性激素的怀抱。这是作者对上辈男人兴趣和笔墨极简,但对马克斯却情有独钟,工笔细描的原因。不过,这一代毕竟沐浴了解放理念的女人,她们与男性再次温存牵手时,彼此独立和尊重依然是前提,同时还提出了对自己不菲的期待:他们须负责而可靠,儒雅又体贴,风趣还性感,是新好男人,正如马克斯。

最后,一个“我的回忆独白”,形式上尽显女性主体发言的风采。时空片段在女性细绵轻捷、极度个人化的思绪中诗意地舞蹈,加之隐喻、象征和奇异的意境,这些形式上的匠心将私人的、女性的、家族的故事和20世纪德国民族的心理路程连接起来,也使女性讲述在民族和历史的心路中成为公共讲述。这也是本书在当年畅销整个德国的重要原因。不同的是,其中历史和政治的血腥被去了腥味,人性的尴尬滤去了不适,疑惑在回忆的神秘中变得轻淡,激情再现时带上了羞涩。避开了直接回到战争、血债、忏悔和罪恶感的“宏大叙事”,哈格纳遁行在女性独辟的归乡小路上,紧张中有飘逸轻松,幻觉中有实在,自我中有公共。

这是一部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精致与特别的作品,是一位德国当代女作家的文学审美公共话语之思。

(杨慧,德国马堡大学哲学博士,北京电影学院理论所/电影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为德国电影、世界女性主义电影)

书评(媒体评论)

故事里有爱,死亡,假期,私生子,青春期焦虑,不为人知的秘密,还有苹果树,总而言之,它书写的是构成生活的一切。小说的语言优美清晰,字里行间流露出轻微的讽刺。

——《日报》(TAZ)

读“苹果籽的味道”是一种享受。

——马丁·瓦尔泽 德国著名作家,作品有《批评家之死》、《惊马奔逃》

简简单单只说一句:请一定要读!这个故事既扣人心弦,又教人成长。

——西德意志广播电台

它散发出夏天的味道,苹果和醋栗果子的香气。“苹果籽的味道”香甜而苦涩。这是一个悲伤而又有治愈功能的回忆之书。

——《时代周报》

哈格纳有那样的天分,能从苦涩中抽取特殊的味道,令人迫不及待要去聆听这个富含眼泪的夏天的每个细节。

——《布里吉特》杂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