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都是喂了爱(爱中管教的智慧)
分类
作者 (美)黄陈怡文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你家里有家规吗?你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家规吗?你的孩子认为你的家规不是管教而是爱吗?“爱与管教”与“爱中管教”,你了解这一字之差的巨大不同吗?

黄陈怡文编写的这本《都是喂了爱:爱中管教的智慧》与坊间同类书最大的不同,一是关于家规的建立、执行和家庭管理的艺术,切实可行;二是作者以自己亲身实践告诉父母:管教本身就是爱,而不是“整治”。

内容推荐

  《都是喂了爱:爱中管教的智慧》是不可多得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作者黄陈怡文,是哈佛大学教育硕士、教育专家,四个孩子的母亲,是将美国式的在家教育中国本土化研究实践的尝试者。《都是喂了爱:爱中管教的智慧》是作者应国内学校、幼儿园、学习中心及教育机构之邀讲座的精彩集纳,是多年既是妈妈又是老师的经验结晶,是西方与中国教育理念的融合,是家庭教育的实战手册。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到老都不偏离,道理几乎人人都懂,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经就是家家的教育问题各不相同,一遇到问题就陷入束手无策、火冒三丈的尴尬境地。《都是喂了爱:爱中管教的智慧》作者将教育两女两男四个孩子的“爱中管教的教战手册”与读者毫无保留地分享,细腻到令人不敢相信的程度,你甚至可以按图索 骥地来应用在你的家庭教育中。这里所分享的家教智慧,翔实精细而又不乏趣味横生,是爱的全心陪伴,是细节中的点滴启蒙。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家庭是良好教育的给力点

 一、儿女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二、学习放手

 三、成长的五大要素

1.身体的健康

 (1)吃的智慧:先情商后智商

 (2)定时定量,吃出感恩,培养礼仪

 (3)健康的标准没有起点

2.心理的健康整全

 (1)随时随地的爱语浇灌

 (2)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软硬件教育投资

 (3)肢体语言:永不嫌多的有温度的语言

 (4)最好的教育是从父母的膝盖和被窝开始的

3.品格与道德

 (1)无声胜有声:父母榜样的力量

 (2)为自己、为孩子立界限

 (3)怀怜悯心的处罚,孩子感受到的是爱

 (4)在实践中塑造品格,一举数得

 (5)做家务有利于培养孩子感恩情结

4.天分与才能

 (1)别在孩子身上圆你的未竟之梦

 (2)缺乏享受的天分发掘,对心理健康不亚于灾难

 (3)如何按天赋培养孩子

 (4)关于潜能开发

5.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1)施比受更有福

 (2)存怜悯心,说造就人的话

第二章 家庭管理的艺术

 一、立家规

1.制定家规的益处和注意事项

2.家规与成长的关系

3.越早开始训练越好

4.孩子是一个心理学家

5.尊重权柄

6.黄家家规及其处罚后果

 (1)尊重并顺服权威领导

 (2)同辈之间彼此尊重

 (3)不能打架

 (4)禁止吵架

 (5)自己整理善后

 (6)诚实

 (7)履行义务的时候不得抱怨或争吵

 (8)获得父母的准许后才能出去玩

7.管教与冲突的化解

 (1)过程是痛苦的,结果是快乐的

 (2)用现实说话,效果更佳

8.好朋友规则

 (1)要由父母来决定孩子游戏的时间、地点和对象

 (2)除非得到双方父母的许可,否则孩子不可随便进入对方的家

 (3)无论何时何地,必须要遵守彼此的家规

 (4)必须对彼此的家人友善

 (5)玩别人玩具时的规则

 (6)没有双方父母的同意,不可以彼此赠予或是借贷钱物

 (7)不可影响彼此做功课或做家务

 (8)不可影响彼此跟家人的活动或聚会

 (9)家人是我们最重要的朋友,兄弟姐妹要彼此忠诚

 (10)若导致其他小朋友不顺服自己的父母,必须先向长辈认错,否则不可以一起玩耍

 二、建立责任和义务的观念

1.两分钟内起床

2.穿衣服游戏

3.铺床

4.收衣服

5.刷牙

6.洗脸

7.用完厕所及时归位

8.餐桌礼仪

 (1)怀着欢喜快乐的心情摆餐具

 (2)铃响后两分钟入座

 (3)用餐后离席,请他人慢用

9.睡前预备工作

 (1)睡前六件事

 (2)睡前两个“三”

10.通过做家务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11.陪伴的意义和力量

12.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13.制定时间表和责任表

14.及时奖励:祝福珠

第三章 吸引孩子敞开心扉的八大秘诀

 一、亲子沟通五大技巧

1.聆听

2.重复

3.提问

4.客观

5.冷静

 二、正确处理逆反情绪

1.不要否定或忽视孩子的情绪

2.帮助孩子说出感受

3.尊重认同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

4.接纳孩子的情绪不等于纵容

 三、吸引孩子敞开心扉的八大秘诀

1.用陈述而非指责的语气描述事实

2.提问而不论断

3.尊重孩子,提供选择

4.建立有特色的肢体暗语的沟通模式

5.用尊重的态度描述你的感受

6.表扬好的行为,忽视坏的行为

7.用文字表达有不同的效果

8.用戏剧手法表达

 四、令孩子反感、拒绝聆听的八种教导方式

1.责骂和贬斥

2.嘲讽

3.命令

4.羞辱

5.威胁和警告

6.贿赂

7.教训

8.泄气

第四章 爱中管教的智慧

 一、教孩子如何去爱

1.扭曲之爱的两种表现

 (1)强加自己的意愿在所爱的人身上

 (2)满足我的欲望就是爱

2.训导孩子利他主义

 (1)父母是榜样

 (2)帮助孩子学会关怀弱势群体

 二、漏斗与管教的原理

1.倒置的漏斗与失败的管教

2.正立的漏斗与成功的管教

3.零到五岁,学龄前阶段

 (1)立界限,才能拥有真正的安全感和自由

 (2)界限和规矩的关系

 (3)管教是在爱中说诚实话,给予应得的后果

 (4)责任与义务

4.六到十二岁,小学阶段

 (1)成功的模式

 (2)情绪处理

 (3)培养做家务的能力

 (4)培养自信

5.十三到十八岁,中学阶段

 (1)两个关键阶段,影响人生走向

 (2)代沟,能避免吗

 (3)种好树,结好果

第五章 自律是真正的顺服

 一、真正的顺服,是达到自律的途径

 二、培养自律的方法

1.尊重家规

2.培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观念

3.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为孩子提供帮助

5.表达强烈不满的同时要表达你的期望

6.告诉孩子如何改正

7.为孩子提供一种选择

8.让孩子体验行为的后果

 三、怎样生活怎样学

若孩子在批评中长大,他学到谴责自己,怪罪别人

若孩子在敌意中长大,他学到争斗

若孩子在恐惧中长大,他学到胆怯

若孩子在遗憾中长大,他学会为自己感到惋惜

若孩子在被讥笑中长大,他学到害羞

若孩子在嫉妒中长大,他会有罪恶感

若孩子在宽容中长大,他会拥有耐心

若孩子在鼓励中长大,他满怀自信

若孩子在赞美中长大,他学会感恩

若孩子在接纳中长大,他学会去爱

若孩子在被赞同中长大,他会喜欢他自己

若孩子在诚实中长大,他学到的是真理

若孩子在公平中长大,他学会的是正义

若孩子在安全中长大,他拥有信心

若孩子在被接受与情谊中长大,他就寻得了爱

 四、爱的真谛

试读章节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家的法律越来越细密、完善,可真正有家规的家庭却凤毛麟角。我们一定要改变一下家庭管理的观念,家长不只是要在口头上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还应该明确地将这些规则写下来并落实到实处。这就是立家规。

因为孩子往往并不知道,在家这个每天赖以生存的小天地中他到底应该做什么,换句话说,就是孩子不清楚家里的规矩到底是什么。在美国有人做过一个调查,对于家规,孩子跟家长的想法大相径庭。家长觉得自己没有给孩子立很多规矩,只是几项简单的禁令而已。然而孩子却不这么想,却认为家里的规矩太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父母很多时候会忘了自己口头的一些规定,但孩子却记得很清楚。因此,孩子心里会一直很警醒——虽然父母暂时忘了但随时可能会想起来。于是,孩子往往很会察言观色,今天家里看起来像是台风天,他做事就会格外小心谨慎;如果今天家里看起来一片晴朗,阳光灿烂,他就知道即使他不遵守规矩也不会受到惩罚。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所以,父母需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立家规。而且一旦制定了家规,父母就必须要把它落实到实处,不仅标准清晰,而且还能够评估。

1.制定家规的益处和注意事项

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希伯来书》12章11节

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

——《箴言》23章13节

我们家的家规非常清楚明白,我跟先生考虑后制定了八条,如68页图所示。我也曾见过有二十一条的。每个家庭的家规可能不一样,有的简略有的详细,但有一个原则却是共同的,那就是既然制定了家规就必须把它落实到行动上。比如我们家的第一条家规是“尊重并顺服权威领导”,第二条是“同辈间要彼此尊重”,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小,这样的表述就可能太深了,改成“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家里要顺从父母”会更合适。定好规矩之后,还要确定好如果孩子违反了规定会有什么后果。然后,就把制定好的家规张贴在一个显而易见的地方,不要张贴得太高,让孩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可以带着他一起去核查一下家规——他究竟触犯了哪条,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惩罚。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惩罚前后不一致,有时候重,有时候轻,这是因为父母常常受自己的情绪影响。所以,父母应该在情绪最稳定的时候制定家规。我们家的家规是我和先生一起讨论后制定的。我们也询问孩子的意见:这份家规是否能够帮助他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是否有助于培养他好的品格。此外,父母还要跟孩子分享为什么要定这份家规,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不是故意要找他的麻烦,也不是故意要让他难堪、不自在,而是完全为了他的好处才制定这份家规。同时也要把违反规则应得的后果及惩罚都和孩子说清楚,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他犯了哪条家规,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让孩子慢慢地懂得什么叫遵纪守法,什么叫真正的自由——只有在一个有规则的环境里,人才能真正自由地生活、工作、学习、享受。

从以下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利用家规来管教子女的好处。家里有了规矩之后,父母可以不用对孩子吼叫或谩骂,可以冷静地告诉他:“你刚刚做错了什么,妈妈已经告诉你,给你五分钟把你的房间整理好,你做了吗?”如果他态度积极只是动作有点慢,五分钟到了,他仍在努力地收拾,那就可以再多给他一点时间:“哎呀!今天你的房间特别乱,看来你需要多一点的时间收拾。”但如果他坐在那里根本就没有行动,或是在做别的事情,如摆弄玩具,完全把父母的话当做耳边风,那他显然是不顺从父母的教导,所以,他就要承受相应的后果。这一后果是你事先定好、明确写在家规里并和他一起学习、解释后他明确表示充分理解了的。在我们家里,对父母权威不顺从的结果,是打屁股。

差不多从一岁开始,或一岁半到两岁(视每个孩子成长的成熟度而定),当孩子能够自由爬行或走动的时候,他就能够决定他想做什么,只是他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第一次,因为他不知道而犯了错,本着不知者无怪的原则,父母可以教他,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他不可以做的。但是当他明明已经知道规矩却仍违反的话,父母就必须让他知道,不顺服、不听话的后果——打屁股。在《勇于管教》这本书里,杜布森博士提到,脖子后面有一块肉,你掐下去的时候特别酸痛,但又不会对孩子有什么不良影响,而且还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这不失为一种好的后果,可谓酸脖子效应。

2.家规与成长的关系

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处罚他的叛逆行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两岁到五岁是一个关键时期。在西方有一种说法叫“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因为,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通过行为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他人格的形成、发展。

孩子在两岁之前,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父母的怀抱中。他想要什么,无论是食物还是玩具,只能用哭来表达,有时候用手指,然后由别人帮他完成心愿。但是,从他可以走路开始,他就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他发现他想要的东西可以自己去拿,这就是孩子从完全依靠他人到行动上完全自由的一个飞跃和转变。从两岁到五岁的这段时间,随着体能的发展,他能够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两岁的时候,有些高度他够不着。到了三岁,随着思维的发展,他会找把椅子来达到目的。他变得跃跃欲试,从平面到立体,从爬行到站立,通过努力他可以得到许多东西。个子越高,他的肌肉就越发达,就可以去做以前不能做的许多事情。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尝试、探索的过程。尝试、学习、自立、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过程,如果父母实时给予积极正向的引导,那么孩子回报给父母的会是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和进步。但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如果父母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预备来照顾、辅导孩子,任凭他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得不到满足就大哭大闹,逼父母就范。长期下去,孩子不受控制的欲望就会膨胀,就会成为一个很可怕的小恶魔。

所以,父母要尽早教孩子说话,要教他学会表达自己。美国现在很流行手语,在胸口摸一下代表“请”,“水”也有专门的动作。父母可以训练孩子,如果他想喝水,可以直接说出来。如果他不会说,可以用手做“水”的动作,然后再加上“请”。要让孩子慢慢学会表达,不能总是“嗯”或用手指一指他想要的东西,父母还觉得孩子很可爱,知道用手指要东西了,于是赶紧拿给他。照这种思路培养孩子的结果就是,孩子特别不喜欢表达。因为他没有机会练习,而学会表达对孩子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即使是用手语表达。

其实孩子是很愿意学习的,任何新鲜的事情他们都愿意尝试。刚开始学说话的孩子,喜欢重复。你说一个词他就会照着你的口型或动作反复学效,虽然他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他知道你喜欢。每个孩子都想讨好那个照顾他的人,所以当父母训练他时,他是很开心的。

P59-64

序言

自从2006年来到北京之后,我发现带着四个孩子,在中国是很引人瞩目的。由于我的教育背景,谈论起亲子教育是一个自然的话题。研究亲子教育、双语发展和多文化教育更是我的所爱。因此,我经常反复地和不同的人谈论我的观念与看法。两年前我开始通过演讲的形式与更多的人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希望通过我的经验,能够帮助中国的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路上少走些弯路。在一次培训课后,有一位同学建议我出书,他说:“你走不到的地方,书本可以去到。”于是这本书就开始萌芽了。

自2010年以来,张庆棠弟兄也常常和我讨论亲子教育丛书和各类儿童读物。我真恨不得把我在美国二十几年研究收集的好书全都引进中国。上帝奇妙地让我出生在台湾,从小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之后带领我到美国,又有机会深入美国的教育系统,进而通过在家教育,熟悉美国的整个教育体系。我知道上帝把我从美国带回中国不是偶然的。这几年来越是接触家长、教师和学生,我心中的触动越深。我衷心希望把我所学的一切,与尽可能多的父母们共享。于是在张庆棠弟兄的鼓励下,我开始着手写下我的心得,就是这本书。但是由于平时除了要担当四个孩子的妈妈之外,我还要忙着教书、讲课,没有多少空余时间。就这样一直拖到现在,总算要完成我的第一本书了。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最佳拍档——我的丈夫黄宇明。若不是他的带领,我们一家也不会来到中国,我更不会有机会把我所学的一切分享给大家。我常常想,我丈夫的眼光有时比我高太多,我只想到身边的几件事,他却是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事情。上帝要丈夫做头,虽然妻子有时候顺服起来不容易,但是顺服之后结出的果子却是甜美的。我也要感谢我的公婆,因为他们对我丈夫的教导,使得我们有如此美满的婚姻。我的父母更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人生的第一课,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我更要感谢爱我的天父上帝,赐给我四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我的人生实验室,他们陪伴着我学习做一个母亲。从孩子的身上我不断地改进自己,我为孩子们的耐心感恩。每当我遇到困难挑战时,上帝的话语就是我的帮助,是我智慧与爱的源头。

最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您的祝福,让真爱充满您的家,不再强行“喂养爱”。

黄陈怡文

2011年11月13日于北京

(秀仪的生日)

书评(媒体评论)

  怡文对我的教育思想和学校管理有很多的帮助和影响。看完怡文呕心沥血写成的本书,对怡文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入、更系统的理解。这是一本对中国的家长朋友十分有意义的书。她在书中不仅明确提出了见解独到的教育观念,而且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方面总结出了很多好的方法和宝贵经验。如“最好的教育是从父母的膝盖和被窝开始的”、“缺乏享受的天分发掘,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亚于灾难”……怡文的这本书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也大有裨益。……家长把子女教育的责任完全交托给学校是危险的,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不寻求家长的配合是不会有良好效果的。

——北京市忠德学校校长 郑玉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5: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