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伟所著的《亚洲伦理城市主义——一个激进的后现代视角》不是教科书,也并非设计手册,而是城市规划、建筑从业人员的“清醒剂”和“新养分”。虽然该书缺乏严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与证据来支撑其论证过程,但它可以帮助我们反思现在的城市发展方向、方式和逻辑。虽然该书没有提出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实践者们还是可以在“伦理城市主义”的理论之上,结合当地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条件,进行多元价值观的判断与选择。该书提醒我们,真实的生活世界大干系统,公正大干利益,解放大于控制。译者期望,该书能在读者的心中产生一定的思想碰撞,并能为读者思考城市化进程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译者序
评论
李士桥(Li Shiqiao)
约翰·菲利普斯(John PhilipS)
沙朗·西蒂奎(Sheron Siddique)
前言
致谢
引言
雷恩·梵·斯凯克(Leon Ven Scheik)
第一篇
第一章 亚洲伦理城市主义:一个激进的后现代视角
目标
多元现代性
伦理与幸福
激进的全球本土性
亚洲伦理城市主义
保护和记忆
保护公共性
非确定性空间
土地
空间公平性
后规划——实现亚洲伦理城市主义的可靠手段
结论
案例研究
香港中环的“后规划”
曼谷经验
第二篇
第二章 新千年的亚洲建筑:一个后现代意象
第三章 河内古城区:一种生活的传统
第四章 你被上海化了吗?全球本土化的上海文化与城市主义
第五章 新加坡的建筑、艺术和特性:白板之后还有生活吗?
引用文献
引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