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纳森·戴维斯编著的《约翰·邓普顿的投资之道》并非其生平和投资方法的官方授权著作。值得强调的是,我们从未寻求或是得到其家族或基金会任何财物上的支持。但是我们非常感激其财产的遗嘱执行人允许我们摘引邓普顿的备忘录和信件,以及感谢那些向我们分享其与邓普顿共事经历的人。笔者保留所有解释权。尤其要强调的是,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我们从邓普顿的角度为投资者提出了当前市场的展望,这些观点必然是我们自己的,而非邓普顿本人或富兰克林-邓普顿公司所有。出于本书风格的考虑,本书中我们将主人公简单地称作约翰。邓普顿、邓普顿,或偶尔写作约翰爵士——在70多岁时他被授予了荣誉爵士。
约翰·邓普顿爵士是20世纪最伟大的投资大师之一,他因开创性的股票投资方法,以及勇于进入他人极少涉足的领域,挖掘廉价股票而闻名于世。而《约翰·邓普顿的投资之道》(作者:乔纳森·戴维斯)全面地解读了邓普顿的投资思想,揭示了这位投资巨人的理念与方法至今仍影响深远的原因所在。
《约翰·邓普顿的投资之道》从相对客观中立的角度,审视邓普顿几十年来的投资成就,探讨其背后的投资理念应用。本书披露了大批全新的资料,编辑整理了邓普顿致投资者的大量信件。从这些信件的点评与归纳,作者整理了邓普顿投资思想的脉络,归纳了很多今天仍然适用的投资理念与哲学。本书附上了邓普顿给投资者的建议和备忘录等资料,这是目前唯一留存的邓普顿的亲笔文字。
译者序
导言
第1章 邓普顿及其生平
进入投资领域
股市行动
投资顾问
基金管理业务
移居巴哈马群岛
市场大师:全球逆向投资者
人们如何看待他
邓普顿这个人
第2章 投资顾问
耶鲁法
经规划的投资
何谓正常股价
投资“平衡”的解读
可能发生的最好的事
哪些是最好的股票
怎样利用投资增加收入
致莱德尔、斯科特、希夫纳、帕默、华纳和安德鲁斯的备忘录
第3章 基金经理
开始营销
投资组合的变动
光辉岁月
邓普顿增长基金的业绩
富裕的长期投资者
一致的实际收益
更低的风险,而非更高
长久以来的业绩趋势
第4章 行动中的哲学
重要的悖论
依据准则投资
第5章 邓普顿之法为何能奏效
学习总结
更详细的研究结果
对投资组合构建的影响
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第6章 过去、现在和未来
邓普顿的传奇
展望未来
2011年秋季展望
对投资者的启示
附录 A约翰·邓普顿给投资者的建议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这是关于一名来自田纳西州温彻斯特的早熟少年如何成长为一位历史上最受敬仰、最富裕的职业投资者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富裕的成功人士中广为流传,以致于要区分什么是神话什么是现实并不那么显而易见。约翰.邓普顿人品非常正直,但是有人质疑这么多年来那些关于他如何发家致富的故事是不是遗漏了什么。根据对其生平不同描述中一些相互矛盾的细节来判断,一些事实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为了效果被镀金、遗忘或二者皆有。
通常来说,后见之明都会让一个人的成功之路显得比现实情况更顺利也更确定。毫无疑问,邓普顿非常清楚要让其人生和事业成功拥有并保留光环,会讲故事非常重要。尽管本性羞涩,他却是利用媒体推进事业的一把好手,是一个不倦于书写其投资理念、宗教及其慈善事业的出版商,也是一个真正谦卑却也并非完全对虚荣心免疫的人。他富有幽默感,但却不是那种会讲笑话的人。讨论邓普顿作为有纪律的投资艺术(这是其运用并延续了三代人以上的一种艺术)的先锋和典型创造了怎样大的成就或取得了怎样杰出的业绩并无增益。
但毋庸置疑的是,与20世纪的另一位最杰出的投资者沃伦‘巴菲特不同,约翰·邓普顿在其成长过程中就坚定不移地想要获得成功。他的自信、绝不松懈的奋力工作以及他能将复杂的分析工作转化为简单却有可靠启发意义的框架的能力,这些都是确保其之后作为职业投资家取得成功的助力。自信和决断力在早年便融人了他的个性。在还是个男孩时,他在父母的鼓励下变得适应性很强、积极主动,且对企业有着浓厚的兴趣。
根据其最早的一位传记作家所述,他8岁时曾向生产商订购烟花并出售给学校的男孩以获利。青少年时期,因无力购买汽车,他拆开两辆损坏的福特车的零件,以每个lO美元的价格买来组装了一辆车,这让他能够载着他的好友四处游玩,4年后他将其出售赢利。当他所在的中学无法提供其进入目标大学耶鲁所需的数学指导时,他说服其校长让他开设一门关于几何学和三角学的额外课程,边教边学,最后(可能并不令人惊讶)他在该门考试中获得了最高分。
他成功的动力在1931年糟糕的大萧条时期受到了最严峻的考验,那时他父亲告诉他将无力负担他在耶鲁接受本科教育的学费。19岁的邓普顿,一名经济系二年级的本科生,突然之间不得不找其他渠道筹措学费。许多年后当他回忆起早年的这场危机,他说:“刚上大二时(也就是1929年股市大崩盘后的两年),我的父亲遗憾地告诉我他无法再为我的学业负担任何费用。最初这看起来是个悲剧,但是现在再回首,这真是最好的安排。它逼迫我拼命学习拿到顶尖的成绩,从而获得了两年的奖学金以应付学费支出。”同样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发现努力工作和自力更生是生存下去的关键所在。“看似悲剧的事发生也可能是上帝用以教育其子女的方式。”他之后说道。
“母亲通过卖蔬菜和鸡蛋攒了一些钱,我从华生叔叔那里借了200美元,几年后母亲替我还了这笔钱。这些钱确保我能够去纽黑文向组织精良的耶鲁大学生就业部提交申请,该部是由一位叫奥格登-米勒的有才之士运营的,他后来成为了葛纳瑞中学的校长。他帮助我拿到了奖学金并做各种工作赚钱,比如担任皮尔逊学院的高级助理和《耶鲁的旗帜合集》年鉴的主席。”。
除了这些努力,邓普顿还利用和其同学玩纸牌来填补其资金不足——尽管后来在其职业生涯中出于道德的考虑,他禁止其同事投资于赌博性质或是烟草公司、饮料公司的股票。邓普顿估计:利用概率知识和天生头脑灵活这点,他能够从牌桌上赢到足够的钱用以应付25%的费用。剩下的部分他通过向叔叔借款、奖学金和学校的工作来筹措。
他在耶鲁的时候也进行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股票投资。“在耶鲁念大二时,”他对同事和传记作家罗伯特·赫尔曼说道,“我通过担任皮尔逊学院的第一位高级助理赚了1000美元,这帮了我大忙,因为这笔钱能应付全年开销的一半。在1934年负责耶鲁年鉴一职结束时,作为主席的我分到了800美元的利润,我用这笔钱和我的室友杰克·格林一起开了一个账户。他是俄亥俄州德顿市一家叫作格林一拉德的股票中介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因为他的父亲在他念大一时过世了。这个账户至今已经42年了,但是后来公司的名字改成了柯文公司。第一笔我买入了价值700美元的标准燃气电力公司的优先股,当时因为大萧条的缘故这只股票折价12%交易。从最初的800美元和后来的积蓄,最后发展到了现在我所拥有的全部。”
这时候邓普顿已经决定要进入投资领域。在主攻经济学并于1934年从耶鲁毕业之后,他获得了罗兹奖学金以在未来两年继续在牛津大学修读法学。在这所久负盛名的英国大学里,他师从贝利尔学院的一位法律教授,那时尚没有教授商学的专家更别提金融方面的了。投资学是一门截然不同的学科,这种想法一直延续了许多年。本杰明·格雷厄姆与戴维·多德合写的开创性教材《证券分析》于1934年出版,但是另一本财务分析发展领域的标志性书籍——约翰·布尔·威廉姆斯在哈佛大学作为论文写就的《投资价值理论》直到1938年才发表。
尽管邓普顿肯定读过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且之后还称赞这本书是投资领域“最好的作品”,我们并不知道他是否也同样对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就业、利率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同样熟悉,这是邓普顿23岁作为罗兹奖学金获得者在牛津大学的最后一年时凯恩斯在英国发表的。《通论》融入了许多之前投资实践领域最出名的文章,但是如果邓普顿确实读过它,那么看来这位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引用的经济学家没能给他留下太大印象。我们在邓普顿所有的备忘录、文章和媒体采访中都无法找到任何关于凯恩斯或对他的引用的信息。P2-4
机缘巧合,本人有幸应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编辑邀请翻译《约翰·邓普顿的投资之道》这本不算太厚的关于邓普顿投资策略与投资哲学的图书。尽管本书不是什么动辄数十万言的大部头著作,但是蕴含于其中的投资智慧和投资思想,确实是值得广大金融投资专业人员和个人投资者花上一些时间,详细一读,仔细体悟,这也许都能帮助他们通过资本市场增加自己的财富。
随着增进财产性收入的思想深入人心,人们通过资本市场增进财富,实现财富“大跃进”的热情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但是造化弄人,A股投资者在经历了上证指数从998到6124再到1664的巨幅过山车之后,再次回到了10年前的指数水平附近。“十年一觉上浮零”让诸多个人投资者唏嘘不已。其实投资的过程如同一场看不到尽头的马拉松,这个过程注定是漫长而孤独的;不到投资生命的尽头,是难言胜负的。既然胜利者在资本市场注定是少数,那么想变成这少数中的一员就必须用严格的纪律来要求自己,以抵制人性的诱惑。约翰·邓普顿爵士用他漫长的投资生涯和独到的投资哲学向我们又一次鲜活地证明了这一点。简言之,在长达40年的时间跨度上,约翰爵士实现了股票投资的终极目标:用小风险,获取大收益。能够翻译这本图书,有机会为中国的投资人分享智者的思想,作为投资领域的后辈小生,不胜荣幸。
由于平日里繁忙,翻译时深得上海大学金融系章洁瑜鼎力相助,特此言表谢意。翻译难免有所疏漏,还望各位不吝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