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兵团即山东兵团,原为华东野战兵团(东线兵团),1948年1月在山东掖县召开会议,确定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后,按中央命令改为山东兵团,辖7、9、13纵队,担负山东战场的作战任务。杨东雄编著的这本《许世友兵团战事报告(三野东线兵团)》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许世友兵团在山东战场上英勇卓绝的战斗经历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读后使人倍加珍惜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激励我们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许世友兵团战事报告(三野东线兵团)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杨东雄 |
出版社 | 黄河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许世友兵团即山东兵团,原为华东野战兵团(东线兵团),1948年1月在山东掖县召开会议,确定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后,按中央命令改为山东兵团,辖7、9、13纵队,担负山东战场的作战任务。杨东雄编著的这本《许世友兵团战事报告(三野东线兵团)》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许世友兵团在山东战场上英勇卓绝的战斗经历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读后使人倍加珍惜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激励我们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内容推荐 《许世友兵团战事报告(三野东线兵团)》的内容提要如下: 许世友以善打硬仗著称,几十仗拼杀下来,不到半年就连升三级,从团长、师长到副军长!接到中央红军独自北上的电报,徐向前对许世友说:“你要冷静!哪有红军自己打自己人的呀?”谁是山东国民党军队的克星呢?华野领导亲自点将,许世友临危受命。他说:“胶东不太平,太平我不来!”华野重新调整战略,许世友率部东进西出,圈点打援,莱阳歼敌一个师。谭震林对大家说:“让敌人笑着进来,哭着出去吧!” 《许世友兵团战事报告(三野东线兵团)》由杨东雄编著。 目录 前言 虎将雄风/1 一、川北一战显神威/2 二、一场硬仗下来连升三级/6 三、解放朱老总的家乡/8 四、战胜另一个对手/15 五、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21 转战川北 一、刘湘的“六路围攻”/26 二、人在阵地在/33 三、掩护中央机关北上/39 四、走出草地就是胜利/43 五、长征中的骑兵司令/47 临危受命/53 一、七月分兵/54 二、战争不是儿戏/59 三、东线兵团/61 四、范汉杰口出狂言/64 五、牵着敌人的鼻子跑/70 血染孟良崮/75 一、陈老总神机妙算玩转王牌军/76 二、名将一怒之下杀夫人/78 三、这次你张跛子跑不掉了/83 四、让蒋介石去骂娘吧/87 五、张灵甫向蒋介石求救/92 六、聚歼74师/96 七、以军人应有的礼节安葬张灵甫 重返胶东/107 一、揭开内线歼敌序幕/108 二、跳出包围圈/113 三、歼敌64师/118 四、围歼莱阳之敌/121 五、莱阳城大捷/123 再显神威/127 一、钻到敌人内部去打/128 二、攻克周村/132 三、来开攻打潍县的序幕/136 四、智慧与毅力的较量/141 五、两军对峙勇者胜/149 六、解放州城/155 威震泉城/161 一、王耀武飞赴南京听训示/162 二、许世友担任攻城总指挥/164 三、攻打济南的前奏曲/168 四、毛泽东点将王建安/172 五、王耀武布兵济南城/176 胜算在人/187 一、许世友的“牛刀子战术”/188 二、攻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192 三、吴化文算命求签问吉凶/197 四、吴化文率部起义/202 五、攻打济南城/208 六、不给敌人喘气的机会/214 七、王耀武成了战俘/220 碾庄大战/229 一、兵指徐州/230 二、“剿总”总司令刘峙/233 三、追击黄百韬/236 四、8勇士用身体架浮桥/241 五、碾庄大血战/245 六、黄百韬“杀身成仁”/252 七、抓俘虏的戏剧性情节/254 八、歼灭杜隶明集团/257 挥师南下/261 一、打过长江去/262 二、王宴清率部起义/272 三、渡江侦察记/279 四、蒋介石的长江防线/284 五、不打无把握之仗/289 六、蒋介石秘密来到上海/298 七、汤恩伯死心塌地守上海/306 八、解放大上海/311 试读章节 许世友笑了,坐在他身边的王学礼说:“这个和尚就是爱酒爱肉呀!” 许世友说:“是的,是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呀!” 徐向前说:“酒要喝,肉要吃,佛祖也要心中留,许团长,这一仗全看你的了。” “请总指挥放心,我们团一定完成反攻任务!” 雨在下,许世友和他的战友离开总指挥部,沿着泥泞的山路,朝自己的团部走去。开路战士正在作业,有的在砍树搭桥,有的在修筑工事,虽说阴云密布,但站在制高点,仍隐约可以看到山对面敌人的身影。 许世友对一个连长说:“你们担负开路的任务是艰巨的,每个重要路口都要作上标记,前面的小河沟尽量搭上桥,多搭几条,战斗打响后,主力部队才能按时冲过去,伤员也才能顺利运下来,这里山大沟深,每个制高点都很重要呀!” 连长说:“团长,什么时间发起攻击!” 许世友说:“等我的命令吧!” 过了一条沟,又遇见一个班的兵力在开路,随着斧头的高高举起,一棵棵大树随声倒下,飞溅起许多泥点,被惊动的野鸡扇动着潮湿的翅膀,在丛林中乱飞,只见翅膀在扇,沉重的身子离地面的高度却没有增加多少,又落在了另一颗小树上。山脚下那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水面浑浊,波浪虽不大,在拐弯处却急流澎湃,波涛四起,推动着敌人操控的木制小侦察船在露出水面或半露出水面的奇形怪状的石头上碰来碰去。 是否要打敌人的侦察船呢?许世友分析说:“我们手中的步枪射程不够,精度上也没有把握,如果下山去接近目标射击也没有把握,不知道敌人潜伏在河崖边上有多少人马,所以,不要去主动出击。” 许世友转身对一个营长说:“你们在开路和行进中要小心,声音小点,别暴露了目标呀!在丛林中打仗,困难会很多呀!” 战斗打响了! 5月20日,许世友的部队冒着大雨插入柳林溪东侧,进入了主阵地。 5月21日凌晨4时,许世友下达了攻占山头的命令。山大沟深,重武器发挥不了多少威力,只能靠战士迂回、穿插往前推进。 这仗的确不好打,有时敌人在明处,红军在暗处,有时红军在明处,敌人在暗处,每一次冲锋双方都会付出很大代价。 枪声由密集变得稀少,雨仍在下,红军战士接连攻占了几个山头后,敌人开始后退,这时不宜冒险追击,退到林中的敌人有的隐蔽起来,有的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往另一个山头逃路。 这时,红军战士拿着话筒向他们喊话:“放下武器!我们红军优待俘虏!” 许多顽固份子仍然朝红军阵地射击!但敌军中的一个年轻士兵对一个老兵说:“班长,咱们交枪吧,他们说优待俘虏。” 老班长有点犹豫,一个戴着大盖帽的军官提着手枪过来,朝趴在地上的几个士兵屁股上踹了几脚,骂道:“想活命的就开枪,想逃命的就往后树林中跑吧,趴在地上听他们反动宣传干什么?” 老兵说:“连长,他们说优待俘虏呀!” 连长从班长手中抢过烟枪眯着眼吸了几口,说:“不要听他们胡说,你们知道吧,红军是什么,是共产党的队伍,是土匪,不能轻信他们的。” 老班长问:“那我们怎么办?” 连长说:“打呀!” “打不赢呢?” “跑呀!” 连长在身边,士兵没有人敢跑,枪声又响了起来,这种对峙状态持续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清晨,身背大刀的许世友团长来到前沿阵地,他举着望远镜朝对面山上瞧了一眼,对身边的一个营长说:“这样胶着下去不行!得主动出击,这些川军很顽固,不狠打是不会投降的,一定要冲上去!” 营长说:“团长,敌人在暗处,火力也很猛,正面强攻,我们的伤亡会很大呀!” 许世友没有说话,转身问那个身着蓑衣的本地向导:“对面山后有没有路?” 向导说 “没有。” “我观察过了,左侧不是很陡,能不能从那儿爬上去?” “可以的。” 许世友对身边的一个排长说:“你带一个班从后面迂回过去,只要占了那个山头,打掉那几个火力点,正面部队就能攻上去了!” 排长带一个班从左侧穿插上去了。 许世友从战士到班长到排长乃至团长,每次上战场都会身背大刀,冲在最前面,那把大刀散发着浓烈的血腥味,究竟用它砍了多少人头。他自己都记不清,在后来的许多战役中,只要敌军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身背大刀的许世友时就会颤抖,他们都知道许世友这个和尚出身的猛将在战场不要自己的命,专要别人的命,杀人如麻,胆略超群,近距离遭遇,一般来说,如果是徒手交战,三五个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身背大刀的许世友将指挥所设在最前沿阵地,他对手下的指挥员说:“我是向徐总指挥立了军令状的,打不了胜仗,就提我的人头去见他,你们听好了,你们这些汉子大都是山东、河南人,不能做缩头王八!今天晚上一定要攻克前面那两个阵地,如果哪个营拿不下,就拿你们的人头来见我吧!” P4-5 序言 有着传奇色彩的许世友将军及他的兵团的作战故事,是在战争的长河中走进历史、走进人们记忆的。今天我们应该承认,战争年代产生英雄,战争年代创造奇迹。 许世友兵团的主要兵源是胶东子弟,这个兵团在解放战争中的主要作战区域就在山东,因此,可以说这本以纪实文学手法写成的书,就是一部山东军民在战争中用鲜血和激情谱写出的战争史诗。 陈毅元帅曾意味深长地说:我们的革命胜利,是山东人民用车轮推出来的胜利! 是的,送郎参军,用手推车送粮支前,这就是可敬的山东人民。当年,许世友兵团每打一次胜仗都与山东人民有着血肉联系,他自己曾说:胶东人民最可爱、最可敬。 他说的这种可爱、可敬中还包含着他的部队中山东兵的那种英勇和忠诚。 兵不在多而在勇,将不在多而在谋。 许世友是一个有着特殊历史、特殊贡献、特殊性格的将军。 这是在他去世之后,邓小平所说过的话。 我们应该承认,许世友兵团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除了他手下的那些战将有谋之外,主要还是山东兵的勇。这些兵勇在哪里,本书中都有较详尽的讲述。 那么,作为兵团司令的许世友谋略在哪里?这更是本书的重点。 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能成长为指挥千军万马的战将,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本身就说明了他那非凡的谋略艺术。试问,一个不懂谋略的人能成为名将吗? 有人说,许世友善于打硬仗、恶仗,这的确是事实,相信读者会从本书中领略到他的指挥风采,也更能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许世友。 本书采用全景式的写法,客观地讲述了许世友兵团的感人故事,也从历史的角度,记录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高层领导人的智慧较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