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包括两大部分,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化学原理或理论部分。该篇从宏观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的基本原理出发,即物质的状态开始,紧接着是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与电化学,再到微观物质的结构理论,即通过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揭示物质化学变化的本质。下篇为元素及化合物部分,包括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硼族元素、碳族元素、氮族元素、氧族元素、卤素、氢和稀有元素、铜锌副族元素、过渡元素(一)和过渡元素(二)、f区元素、放射化学。对元素化学部分,以元素周期表以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为基础,体现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变化的周期性规律,突出了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这一本质,以解决学习元素部分时学生感到内容繁多、难以掌握的问题。该书由李瑞祥,曾红梅,周向葛共同策划。
《无机化学》根据大学理科无机化学的要求,结合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编写而成。全书共23章,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化学原理,为学生深刻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做前期铺垫。该篇从物质的聚集状态开始,然后是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溶液、电解质溶液、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沉淀 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再到微观物质的结构理论,即通过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化学键与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揭示物质化学变化的本质。下篇为元素及化合物部分,包括氢和稀有气体、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硼族元素、碳族元素、氮族元素、氧族元素、卤素、铜锌副族、过渡金属(一)和过渡金属(二)、f区元素、放射化学,围绕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变化的周期性规律,突出了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这一本质,在基本无机反应和性质介绍中加强与当前科技发展和实际应用的联系。
《无机化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化学类各专业的无机化学教材或普通化学教材,亦可作为其他高等院校与化学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该书由李瑞祥,曾红梅,周向葛共同策划。
上篇
第1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1.1 气体
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1.1.2 气体分压定律
1.1.3 气体扩散定律
1.1.4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
1.1.5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式
1.2 液体
1.2.1 气体的液化
1.2.2 液体的汽化
1.3 固体
习题
第2章 化学热力学
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2.1.1 基本概念及术语
2.1.2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2.1.3 焓——恒压条件下的热效应
2.2 化学反应热效应
2.2.1 反应进度
2.2.2 标准摩尔焓变
2.2.3 标准摩尔焓变的求算
2.3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函数
2.3.1 可逆过程和最大功
2.3.2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性——不可逆性
2.3.3 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
2.3.4 熵函数
2.4 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反应方向
2.4.1 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的联合表达式
2.4.2 吉布斯自由能和过程自发进行的方向与限度
2.4.3 标准态下反应摩尔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
习题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
3.1 反应速率的定义
3.1.1 平均速率
3.1.2 瞬时速率
3.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3.2.1 碰撞理论
3.2.2 过渡态理论
3.3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3.1 反应速率方程
3.3.2 反应级数
3.3.3 反应速率常数
3.4 反应机理
3.4.1 基元反应
3.4.2 反应机理探讨
3.5 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3.5.1 零级反应
3.5.2 一级反应
3.5.3 二级反应
3.5.4 三级反应
3.6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53
3.7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55
习题
第4章 化学平衡
4.1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与平衡态
4.2 平衡常数
4.3 外界因素对平衡的影响
习题
第5章 溶液
5.1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5.2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5.2.1 蒸气压下降——拉乌尔定律
5.2.2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5.2.3 依数性的应用
5.3 溶胶
5.3.1 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5.3.2 溶胶的光学性质
5.3.3 溶胶的电学性质
5.3.4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习题
……
第6章 电解质溶液
第7章 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8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9章 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第10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11章 配位化合物
下篇
第12章 氢和稀有气体
第13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第14章 硼族元素
第15章 碳族元素
第16章 氮族元素
第17章 氧族元素
第18章 卤素
第19章 铜、锌副族
第20章 过渡金属(一)
第21章 过渡金属(二)
第22章 f区元素
第23章 放射化学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