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到台湾,受教中国传统文化,书写别样日本,更能透视中国。
这本《龙风之国》是一本随笔集,其中很大的篇幅是作者对于中国古代史的解读。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观点或主题包括:中国早期史中的朝代更替,尤其是殷朝的覆亡及其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影响;儒教既容忍专制,又容忍革命等。相反,中国除了像林则徐这样的少数人外,朝野上下很少注意外部情报的搜集和研究。因此,两国之间现代化路径与结果的差异绝非自明治维新开始。另外,对于像斯坦因把挖掘文物运送到英国这样的事件,作者也表达了很公允的见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龙凤之国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日)陈舜臣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日本到台湾,受教中国传统文化,书写别样日本,更能透视中国。 这本《龙风之国》是一本随笔集,其中很大的篇幅是作者对于中国古代史的解读。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观点或主题包括:中国早期史中的朝代更替,尤其是殷朝的覆亡及其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影响;儒教既容忍专制,又容忍革命等。相反,中国除了像林则徐这样的少数人外,朝野上下很少注意外部情报的搜集和研究。因此,两国之间现代化路径与结果的差异绝非自明治维新开始。另外,对于像斯坦因把挖掘文物运送到英国这样的事件,作者也表达了很公允的见解。 内容推荐 “中国是由龙和凤组合所构成的国家,其民族,甚至其灵魂亦是。”作者陈舜臣先生如是说。基于此,他以其严谨的推理与丰富的想象,用龙与凤的此生彼灭来阐述中国的起源、形成以及统一的神奇过程。 “在同一块土地上,同一个民族作为相同文明的继承者,经过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在世界上只有中国。……对自己的文明具有绝对信心,才会出现这种奇迹,即便遭受多次侵略也不会丧失这种信心。在周边没有像罗马和希腊那样充满朝气的文明国家,也是形成强烈中华思想的原因之一。”在作者这些平实温和的文字里,有对历史大事件、大人物的白描,有知识的凝聚,更有智慧的闪烁。于关节处的淡淡点评,尤有洞穿之效。 目录 第一章 复苏之龙 家徽起源 悲哀之龙 凤凰登场 复苏之龙 开拓道路 裙钗之下 灯火摇曳 黄老之壁 觉悟之死 第二章 地上宝物地下宝藏 吴王夫差及其那个时代 项羽和刘邦 地上宝物地下宝藏 《三国志》和孔明 《西游记》的原点 斯坦因之墓 第三章 飞仙图 青釉环形龙柄鸡首壶 瓷壶反映时代精神 ——“宋元美术展”观感 尉迟敬德墓志盖的飞白书 ——写于“中国西安古代拓本和壁画展” 为何称“花鸟” 《鬼子母天图》 ——写于“波士顿美术展” 传神韵之画线 内心回荡着祈祷之声 ——天理收藏馆和我 雪舟赴明朝之时 飞仙图 世界之宝——法隆寺 第四章 三裔地 天禄 黄瀛先生轶事 重庆多姿的容貌 甲子园和雷峰塔 王敬祥公函感怀 三裔地 在乐园古巴看中国血统人的“义” 世界的责任 ——有感于读史热 东西文明比较论尚显不足 第五章 扶桑秋光 扶桑秋光 日本的和中国的 扩大的日中职责 历史清算 访问香港周边 中国的日本形象 新事物诞生 第六章 中国历史与情报 与殷墟匹敌的夏墟 尚未记入历史的海边风景 南方之路 古代的日中交往 丝绸之路和海上之路 中国历史与情报 出版后记 翻译后记 试读章节 龙凤之国谈起家徽,这是日本有而中国没有的一种东西。我祖父于昭和七年(1932)在神户去世。当在追谷墓地修建祖父的墓碑时,石匠问起家徽,不言而喻我家根本没有什么家徽。 “真的没有家徽吗?” 我记得石匠再三追问过。如果没有家徽,墓碑就不成体统,这是石匠的意见。 后来,我在台湾看到墓碑上大都刻着祖籍的地名,那是移居台湾前在福建省住过的地名,还有祖上家族的起源地名。在移居台湾前,我家住在福建省泉州府,陈姓发祥地是颖川,所以一般会将上述地名刻在墓碑上。颖川不仅是陈姓,也是钟、于、赖等姓氏的祖籍。 当然,移居有各种理由,但中国人不论走到哪里都拘泥于祖籍之地。他们认为移居地始终是临时居所,将来终究会叶落归根。即便在移居地安家落户,仍将故乡视为应该返回的精神家园。 在墓碑上雕刻地名,也表示灵魂所归之意。 在古代文明繁荣的土地上,至今人们仍居住着,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并不是这片土地创造灿烂文明民族的后代。例如埃及,在公元前4世纪曾被希腊化,300年后又成为罗马的附属州,7世纪后才成为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的土地。现在的居民阿拉伯人即使仰望金字塔,它与自己体内血液相连的情感应也很淡薄。 第一章复苏之龙在同一块土地上,同一个民族作为相同文明的继承者,经过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在世界上只有中国。与其说是对故乡的眷念所使然,不如说这种眷念不是原因而是结果更为准确。 对自己的文明具有绝对信心才会出现这种奇迹,即便遭受多次侵略也不会丧失这种信心。在周边没有像罗马和希腊那样充满朝气的文明国家,也是形成强烈中华思想的原因之一。 话题再回到祖父的墓碑。 根据习惯,我家决定在墓碑上雕刻祖籍的地名,时为昭和七年(1932),神户的石匠极力主张雕刻家徽。 他说:“就是基督教也会刻上十字架呀。” 看来日本墓碑的美学,无论如何都需要家徽。 “那么,请你随便刻一个家徽吧!”父亲这么说。 在墓地相同区域的一角有地藏祠堂,石匠也许从那里得到启示,在圆形的中间刻上了卍形图案。由于完全模仿地藏图案会感到毫无新意,所以石匠将家徽刻成了相反图案的 卍形不就是交龙图的变形吗? 两条龙弯曲着身体交尾,如将其曲线拉直,不正是卍形状吗?一条是字形,另一条是字形。将其线条化就分不出头和尾,因此就看不出哪条是升龙,哪条是降龙,总之将其组合在一起就变成卍形了。 龙能唤云,也能乘云纵横天空。那时我仰望天空看到的并非是龙,而是飞满天空的B29型轰炸机,因此我的联想只不过是白日做梦而已。 卍形是来自印度的符号,梵语为svastika。我在外语学校专攻印度语,了解一些印度的事情。据说卍的字义象征太阳的光芒,它不像日本舰旗那样笔直,弯曲的部分似乎表示光线的曲折,或者用直角弯曲隐喻运动。卍形就像风车那样,使人随时会想到它能转动起来,因此在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轮回”这样的命题。 后记 这本《龙凤之国》第二章以后的内容,由曾在报刊杂志发表过的文章及为美术展的图鉴投稿等论文汇集而成。 但第一章的“复苏之龙”分量较重,这是至今为止在任何地方都没发表过的文章。 我创作初期在写《鸦片战争》时曾有一个梦想,即何时将这部分与太平天国和日清战争,乃至现代亚洲近代史连在一起写出来。在追求这一梦想的过程中,我想重新追溯一次中国历史,对喜欢历史的人来说,这大概有无穷的魅力吧。 为此,我完成了《中国历史》的写作。这套书开始为全14卷,后来两卷合为一册,以袖珍版7册的形式由平凡社出版(初版为昭和55年(1980年),袖珍版为昭和61年)。文库版本为全7册,在平成2年(1990)由讲谈社出版,至今仍然再版发行。我完成了《中国历史》约6000页的写作,当然写作并不那么顺利,经过多次修改后才得以完成,特别在开篇的部分修改很多。 原计划将“复苏之龙”作为6000页作品的开头部分,但写了100多页后,由于整个作品的写作构思发生变化,我决定重新写开篇的部分。构思之所以改变,是因为考虑必须要更详细地描写神话时代和殷商部分。 《中国历史》的开头部分能如此艰难反复地重写,是因为完成了《秘本三国志》的写作,有了充裕的时间。不久,另几部作品也开始连载,还有丝绸之路的随行采访,就这样四分之一世纪转眼之间过去了。 从现在算来五年前,我们决定搬家,编辑们从东京赶来帮忙,帮我发现了这些尚未发表的原稿。因为已将重新写的完全不同的内容放在《中国历史》的开头,所以他们判断这部分原稿可以单独作为随笔集出版。现将“复苏之龙”的执笔经过加在“后记”中,仅供读者参考。 陈舜臣 于2005年3月 书评(媒体评论) 在日本,有许多人对中国文人几乎无一例外地带有政治属性这一点,许多人难以接受。其实,这是因为中国文化人至今也没有将“文章乃经国大业,不朽盛事也”的说法视为空洞的修饰语。 ——《日本的和中国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