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灵的歌声(华北科技学院建校三十周年纪念文集)
分类
作者 华北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华北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编著的《心灵的歌声》收集了师生的文学作品文集,全书分诗歌、散文两个部分,展示了华北科技学院三十年的办学成果与经验,内容积极向上,有母校情、师生情、朋友情,充分反映了华科师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文集作者范围广泛,作品题材丰富。老同志的文章,回顾了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一片荒滩上搞基建、边建校边办学的经历。在职教职工的文章,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畅谈了教书育人的心得体会。青年学生的作品丰富多彩,一篇又一篇的故事、散文、诗歌,讲述了自己的学习生活,抒发了对母校的情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校友们的作品,则在回忆校园生活、回顾成长历程中表达着感恩的心。

内容推荐

华北科技学院,前身是建于1984年的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分院,1993年改制为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升格本科更名为华北科技学院,2011年获得工程硕士(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

2014年金秋,华北科技学院迎来三十年华诞。值此欣悦之际,华北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将师生创作的文学作品辑录成册。《光阴的故事》采撷已在校园媒体等处发表的作品,从不同视角展现华科风采;《心灵的歌声》是为建校三十周年的征文集萃,于点滴中将华科情怀缓缓道来……

目录

诗歌卷

 光荣与梦想——献给华北科技学院三十周年华诞的颂歌

 梦想与颂歌想响前行——庆祝建校三十周年

 华科望

 华科礼赞

 拥抱梦想致敬明天——献礼华科三十年

 三十而立,迈向新征程——贺华北科技学院校庆三十周年

 相逢在华科

 桃李——致华科岁月

 梦吟华科

 懂你——记母校

 正当年

 三十而立——庆祝华科建校三十周年

 华北科技学院建校三十周年志庆

 华北科技学院自动化专业发展侧记

 航——致母校三十周年

 一路回首——迎华北科技学院三十年华诞

 减字木兰花

 七律·卅年悠思忆华科

 华科抒怀

 贺华科三十年校庆

 贺华北科技学院三十年校庆

 华科颂——庆祝华北科技学院建校三十周年

 华科·而立

 华科赋·早春

 华北科技学院赋

 华北科技学院赋

散文卷

 天道酬勤,奋力前行——华北科技学院二十年工作回顾

 华科学子剪影

 “母亲”,生日快乐

 采矿精神赞

 华科——我的爱恋

 从邂逅华科到与之相伴——纪念母校建校三十周年

 华科愿景

 风雨兼程三十载

 华科的四季

 你便是我遥想过的天堂

 我把青春献给了你

 爱让我们相守一世

 一人一华科——致我敬爱的母校

 母校随感

 我是一棵树

 平凡的守望

 青春圆舞曲

 风雨三十年

 时间做媒,华科为家

 守望华科

 与你同行——写在华科三十周年校庆之际

 退而不休,实践誓言,发挥余热,为梦奉献

 我与华科同成长

 我的华科梦

 带着梦想上路背着坚强走远——写在华北科技学院三十周年校庆之际

 我一路往前,寻觅同龄的你的足迹

 校训如钟,青春如歌

 写给华科

 心灵的家园腾飞的翅膀——记录图书馆三十年的巨变

 新秋精神的传承

 一腔相思凭谁诉

 印象华科

 漫步

 流动的风景永恒的情结——致华北科技学院三十年校庆

 青春三部曲

 你是我遇见的又一个海绵宝宝

 心宿华科——记华科三十年

试读章节

平凡的守望

梁国利

我从农村考上大学,是幸运的,上学时留给我的记忆仿佛是在梦境中一般。现在我已到不惑之年,母校也将迎来她三十岁的生日,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在自己还没有飞黄腾达之前也只能写下一些文字表达对母校的记忆与感恩,以表寸草之心。

华科坐落在燕郊,此地素有“天子脚下,御驾行宫”之美称,自清康熙年间在此修建出京首站行宫,成为清朝历代帝后出巡拜谒东陵驻跸之所,距天安门30公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华科既得地利之便捷,也获环境之清雅,确实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我们是1993年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分院改制为普通高校后招来的首批学生,入学时也就460多人,在学习生活中我与宿舍的老大,隔壁宿舍的张瑞,以及我的老乡老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许多师长对我也是关爱有加,大学的每一段时光都是那么珍贵,就像颗颗闪亮的珍珠。

宿舍老大绝对是文艺范儿,比我大五岁,很有文学才华,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个文艺青年。他自称情场高手,谈情说爱可是他的头等大事,号称两天可以将一个女生“拿下”。我们听得半信半疑,对他来讲大学可能真成了“伊甸园”,每个学妹走过都可能是他心仪的目标,在他眼中分管学生工作的王书记就是“王母娘娘”,总要将他与他的“小仙女”分开。

与宿舍老大不同,我对王书记的印象倒是很好的,记得入学报到的第一天,我就被优美的校园所吸引,绿树、鲜花,俊美的高楼,校园与我们的中学比起来也太大了,好长时间走不到头,带我们报到的是一个中年女老师,她还帮我们提行李,将我们一行人带到宿舍,路上给我们介绍学校的情况,告诉我们以后学校会安排去北京及其他地方活动等,后来才知道那就是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王书记。

教室、宿舍、图书馆三点一线,这就是我大部分的学生生活。我们的课程倒不是很紧张,下午基本没有课,一开始真不适应。干点什么呢?大学究竟要如何度过?一天我看到学校学生会招聘,就报了名,也顺利被选上了。第一次学生会开会,团委书记很恭敬地请学校领导讲话,我才知道带我们报到的女老师竟然就是王书记。

学生会的干部那时也很重要。印象很深的一次是王部长来学校检查工作,一定要在食堂吃饭,学校团委安排我们和上级领导一起吃饭,其实很简单,就是打份饭和领导在一个桌上吃。当时与我们同一桌的是陪王部长来的一位司局长,看起来就很有学问的样子,谈吐也是不凡,他先跟我们唠了会儿家常,然后他谈起了大学应该学什么:“除了学习基本知识,主要是形成学习方法,形成自学的好习惯,将来工作了,有利于适应新环境与新情况。”现在想来这句话真让我受益终身,从工作到参加自学考试,再到后来考上了研究生,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停止过学习,也许就是被这位领导给点化了。

开学后没过两个月,宿舍的老大、老二就有了女朋友,老三也发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是一个邻班上课的长发及腰的女孩,走在走廊上就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老大总鼓励他去追,他总是说等风停了就去追,可几个月下来,好像每一天都有风。

我每天都在研究电脑,总和张瑞一起在机房呆着,也不断地想大学到底应该学些什么。

有一天,老大对我说:“给你介绍个女朋友。”我问:“谁呀?”他说:“月亮的脸。”我说:“算了吧,我怎么能排上号呢。”

“月亮的脸”是一个女孩的别名,因为在中秋晚会上唱了一首歌而得名。那是我们入学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学校安排了文艺演出,地点就在教学楼前的广场。教学主楼那可是当时燕郊的地标性建筑,尤其是楼上的微波天线,非常有科技感。楼前是一个很霸气的台阶,离地有一层楼高,分两级,中间有一个平台,也就是演出的舞台。楼前的广场也很宽阔,足以容纳我们当时的所有在校生,记得当时我们宿舍的五个兄弟都去了,那个女生正在唱孟庭苇的一首歌《你看月亮的脸》,她可爱的形象与甜美的声音,简直就是校园邓丽君了。那天的月亮也特别亮,当她唱到“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时真将手指指向了月亮,大家也几乎同时去看月亮,当时现场的情景真的是美轮美奂。“月亮的脸”也因此一夜成名。

我始终在探索大学应学点什么,在大二时与张瑞一起创办了计算机协会,一有机会就去北京看电脑展。我对老大的爱情生活也没太多时间理会。班主任老师希望我们将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苦口婆心地劝我们,谈恋爱会耽误学习,上学还是以学习以主,德育课上王书记还给我们认认真真上了一节关于爱情的课,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恋爱观。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大三了,我将计算机协会的工作交给了95级的老乡老崔,他更有闯劲,办什么事都很热情。协会的核心成员也有五六个人了,个个电脑水平高超。不仅技术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电脑影响未来的认识更加深刻。我们将苹果公司CEO乔布斯的名言“一个人一台电脑就可以改变整个世界”挂在墙上。那时我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要成为“电脑+管理”的人才。现在看来以电脑为基础的互联网经济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推动社会与人类的发展,并且这一趋势绝对不可逆转。

宿舍老大经过近两年多的磨练,真成了谈情说爱的高手,快毕业时我们都忙着做设计,老大也很忙,女朋友提前我们一年毕业,他隔两三个月去看一次,但平时也不闲着。有一次他跟我说:“这一星期要约会六个女孩,周一到周六排好时间,不能撞车,周日休息。”我说:“真的假的?”老大一笑:“你哥我那还能是假的。”  很快我们就毕业了,当年的校园情侣大多没有成功,老大也一样。毕业后我留校工作,老大去了煤矿,矿上的人也都知道他有个省城的女朋友,婚礼都筹备好了,就等迎娶新娘了,可这时女友却通知了他分手的消息。后来老大说自己急火攻心病了一个星期,而后又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与另一个女人的订婚和结婚。

张瑞毕业后,先去了矿上,而后停薪留职,正像我们当年约定的一样,一把螺丝刀闯天下,去北京中关村做电脑硬件生意了。老崔毕业后就一心想留在北京,直接在北京漂着,睡过公园,守过病号,从业务员做起,逐步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专做电脑软件。我则一直在坚持学习,参加了计算机专业的自学考试,而后又读了工商管理硕士,完成了“电脑+管理”的构想。但我们是否是人才呢?这恐怕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二十年的时光过去,我感到大学生活真的改变了我们,使我们每个人不同。但对一个人来讲,你可能没变,还在坚持你当时的梦想,哪怕是偶然踏进了一片天地。

我想今天我回答了自己的问题。大学到底学什么?丢掉小农意识,学做一个有梦想的人。

P116-119

序言

身处河流之中,你常常感觉不到它的流动。但如果将目光稍微放得长远一些,你就会发现多么巨大的变化已经发生。

三十年,一段划过的时光。

三十年光阴,见证了华北科技学院脚踏实地的跋涉,记录了她孜孜以求、发展成长的轨迹。三十年前,荒芜的土地上学基初奠;三十年后,这里已是学术气氛浓郁的求学殿堂。三十年前,煤干院分院在这里诞生;三十年后,华北科技学院正秉承“自立立人,兴安安国”的校训精神,向着现代大学的目标扬帆远航。现在的华北科技学院,不仅有优美的校园环境、现代的教学设备、丰富的图书馆藏,更有广大教职工的勤勉爱岗和莘莘学子的蓬勃向上。

在纪念建校三十周年这个回顾与展望的日子,《华北科技学院建校三十周年纪念文集》与大家见面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文集作者范围广泛,作品题材丰富。老同志的文章,回顾了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一片荒滩上搞基建、边建校边办学的经历。在职教职工的文章,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畅谈了教书育人的心得体会。青年学生的作品丰富多彩,一篇又一篇的故事、散文、诗歌,讲述了自己的学习生活,抒发了对母校的情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校友们的作品,则在回忆校园生活、回顾成长历程中表达着感恩的心。

这不禁使人联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一所高校要健康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大学,靠的是什么?考察中外教育史特别是一些著名高校的历史,不难发现,文化是重要的元素。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它包括价值理念、制度体系和行为习惯等层次。其中,价值理念是最重要的。在一种崇高的、有独特意义的价值理念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建设和传承,形成了相应的制度和行为规范,有了优良的校风,这就是好的大学文化。

从这部纪念文集来看,无论是干部、教师的作品,还是青年学生的文章,都显示了共同的文化取向。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华北科技学院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这就是,广大师生对国家和民族、对安全生产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对科学和民主的尊崇,在学习工作中的求真务实,在生活态度上的乐观向上。这种文化,在多年来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与当今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它是刚健的,而不是萎靡的;是深沉的,而不是肤浅的;是与时俱进的,而不是故步自封的。正因为纪念文集体现了这一点,才让人格外欣慰。

当然,比起一些历史悠久的名校,华北科技学院的文化底蕴还不够深厚,还有待于丰富和发展。但建校三十年,这所高校已经像一个健壮的小伙子一样成长起来了。大学文化一旦形成,就是一种稳定的品质,一种生机勃勃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到建校四十周年、五十周年的时候,华北科技学院一定会进一步发展壮大,具有更加成熟的、优秀的、富有特色的文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

愿师生携手,再续华章。

杨庚宇

2014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