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让青少年学会勤劳俭朴的故事/中小学生不得不读的故事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勤如摇钱树,俭如聚宝盆,勤劳又节俭,富裕长万年”。历史走过5000余年,告别20世纪,又迈进21世纪。历数家珍,勤劳节俭仍是宝,世世代代离不了。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怀着以天下为已任的宏伟情怀,怀着对时代的责任感,传承勤俭节约的美德。本书精选了九十几个古今中外典型的勤劳俭朴的故事,目的是教育广大青少年读者认识到勤劳俭朴的必要性,强调从根本上、思想情感上去施行勤俭,继而提升中华传统美德。

内容推荐

每一个好故事,都会带你种下完美人生的种子;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领悟人生的一盏明灯;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人生的一块基石。它给我们智慧的启迪,让我们抓住希望,对今天更加珍惜,对明天充满自信!

目录

勤俭律己

 尧之“宫殿”

 舜帝勤劳节俭

 季文子以俭为荣

 晋文公饱不忘饥

 墨子提倡节俭

 萧何生活俭朴

 杨震遗产留“清白”

 是仪一生节俭

 刘晏雪中吃烧饼

 李勋悯农爱粮

 柳宗元勤俭的一生

 苏东坡节俭成习

 范质戒奢

 王沂公荣归避迎送

 海瑞为人正直节俭

 龚自珍不收水獭帽子

 宋庆龄的朴素生活

 张澜先生廉洁二三事

 徐悲鸿克己以俭

 齐白石勤劳俭朴

勤俭治家

 第五伦以俭治家

 曹操怒杀儿媳

 勤俭持家的将军陶侃

 卖狗嫁女的吴隐之

 刘裕保存农具以教子

 厉行节俭的萧鸾

 斛律光不穿时髦衣服

 房彦谦以清白传子孙

 孙叔敖的特殊遗嘱

 范仲淹的家风

 司马光典地葬妻

 宰相夫人下厨房

 王安石不讲吃穿

 李沆造屋

 赵匡胤教女俭朴

 董三泉买“木”

勤俭为国

 晏婴清俭为相

 壶叔告诫重耳节俭

 越王勾践勤俭兴邦

 汉文帝不建露台

 召信臣革除奢靡之俗

 刘宠投钱清江

 清廉节俭的王良

 辛毗拉衣劝俭

 裴侠清慎奉公

 清廉俭约的苏绰

 刘定出污泥而不染

 萧道成怒碎“玉介导”

 乙逸怒子忧国

 赵轨节俭为民

 隋文帝厉行勤俭

 长孙皇后崇尚节俭

 魏征提倡以俭治国

 狄仁杰劝武则天不造佛像

 张嘉贞不立田园

 唐溪不受密饷

 苏世长谏唐高祖不忘节俭

 张俭不穿新皮袍

 金世宗崇尚节俭

 朱元璋教臣勿忘俭

 廉吏于成龙

 陈嘉庚勤俭报国

 闻一多节衣缩食渡难关

 自己动手节俭为国

 “节约姑娘”韦钰

勤奋成才

 董遇巧用“三余”

 张仲景勤学著大作

 “吴下阿蒙”赛儒生

 葛洪砍柴换纸笔

 “囊萤”与“映雪”

 崔鸿月下勤读

 “映月”夜读

 韦述少年苦读

 勤练书画的赵孟頫

 颜真卿学书法

 柳永刻苦学习

 李贺勤于作诗

 华罗庚勤奋成才

 张海迪身残志坚

 袁隆平勤奋的故事

 勤奋苦学的苏阿芒

 布朗勤学苦练

 马克思——不知疲倦的工作者

 刻苦勤学的恩格斯

 勤劳的米利肯

 列宾放不下画笔

 托尔斯泰的“复活”

 巴尔扎克的创作劳动

 富兰克林——“时间不空过”

 十五分钟的阅读时间

 巧用时间的爱因斯坦

 野口英世尤惜分阴

试读章节

尧之“宫殿”

在遥远的古代,中国的黄河流域居住着许多分散的人群。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氏族,好些氏族又组成了部落。黄帝和炎帝就是两个大部落的首领。

过了很多年,尧当了炎黄部落联盟的首领。尧,姓伊祁,名放勋,史称唐尧。公元前2377年农历二月初二,在唐地伊祁山诞生,随其母在庆都山一带度过幼年生活。15岁时在唐县封山下受封为唐侯。20岁时,其兄帝挚为形势所迫让位于他,于是尧成为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长。他践帝位后,复封其兄挚于唐地为唐侯,他也在唐县伏城一带建第一个都城,以后因水患逐渐西迁山西,定都平阳。唐尧在帝位70年,90岁禅让于舜,118岁时去世。

他很会治理天下。东西南北四方,春夏秋冬四季,农牧渔猎各业,他都安排管理得井井有条。当时的生产很落后,吃不上饭,穿不上衣的事常有。尧整天和老百姓在一起,对大家的苦难十分关心。他自己的生活也很俭朴。

尧看到有人吃不上饭,心想:这是我使他饿肚子的。遇到有人穿不上衣服,他总觉得:这是我有过错,才使他没衣服穿的。有人犯了罪,他也首先责备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因为尧和人民同甘苦、共患难,所以他赢得了人民的爱戴。

有一天,几个部落首领来拜望尧。他们来到尧的“宫殿”门口,细一看,都愣住了。

“天哪,他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啊!”有个人先发出感叹,其他人也跟着议论起来:“这明明是几间最普通的茅草房啊!”

“我们那里,守门官也比他住得好呢!”

正说着,尧走了出来。大家见他的穿戴,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嘴上没说,心里却想:“难道这个身穿补丁衣裳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尧吗?”

这些首领们互相看了看,他们每个人都比尧穿得好,脸上不禁露出惭愧的神情,从心眼儿里更加敬重尧了。

在尧招待各部落首领的“宴席”上,大家席地而坐,愉快地端起土钵、土碗,津津有味地喝着野菜汤,谈着治理天下的大事。“宫殿”里不时传出一阵阵的笑声。

从那以后,各部落的首领们都学着尧的样子,和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难,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舜帝勤劳节俭

舜,中国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

舜名重华,晋代皇甫谧又说他字都君。舜又称虞舜,建国号有虞,都蒲阪。按先秦时代以国为氏的习惯,故称有虞氏帝舜。还传说舜出生于姚墟,故姓姚氏,唐代张守节特别指出:“蒲州河东县本属冀州。”似认为舜是河东县人。唐代蒲州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市,治所在今蒲州镇。孟子认为舜是东夷人。《孟子》:“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

有一次,继母叫舜和象去种黄豆,她让舜种阳光不足的北坡,让象种土沃光足的南坡。她还把好豆种给了象,把不好的豆种子给了舜。舜和象各自种下了豆种。

勤劳的舜起早贪晚,不辞劳苦,整天耕耘在地里,浇水、除草、捉虫,样样精心。早晨还没等太阳升起,舜已出现在田间了;晚上太阳早已落山,他还没有放下手中的工作。  象由于娇生惯养,懒惰成性,挑不动水,举不起锄,怎能吃得一番辛苦而耕耘在田间呢?

于是北坡与南坡的豆苗,出现了截然不同的长势;舜的北坡上的豆稞,枝叶繁茂,绿茵茵;象的南坡,野草丛生,几乎看不见豆苗。

一天,帝尧来到这个地方,在山坡前,看见一个青年人,赶着一头黄牛和一头黑牛在犁地。那人手里并没有拿鞭子,而是拿着一个小簸箕,不时地敲几下,帝尧看着,心里很纳闷,心想这小伙子真奇怪,犁地敲簸箕,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时,有一位白发长者,挑柴从对面山上下来,那小伙子看见后,便放下手中的活儿,接过了老人的担子,一直挑到山坡下面。等那老人过来,帝尧拱手道:“老人家,这小伙子是您的儿子吗?”老人说:“不是,他是我们这里的小首领。家住在附近,我是他的百姓。”帝尧问:“他是首领还肯替你挑柴吗?”老人说:“他就是这样,见谁有困难,就帮助谁,并且身为首领,从不让别人替他干活。你不见他自己正在犁地吗?”

帝尧走上前去,问了名字后,方知他叫舜。帝尧问他说:“为什么耕地敲簸箕?”他说:“牛虽是牲畜,但为我耕这样的山地,就已经很费劲了,如果我再用鞭子去抽它,实在从良心上过不去,所以,我用敲簸箕的声音吓一吓就行了。如果我要打,这头牛受痛苦就要猛拉,那头牛还按部就班。这样一头猛拉,一头不拉,结果乱了套,少耕地,还累得牛精疲力尽,没有什么好处。”

听到这,帝尧连声称颂:“有道理!既勤劳又爱惜牛,也是奇才,如果当了国君,更会用人。”后来,帝尧真的让位给舜。

由于舜在长期的艰苦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计民生,防敌御侮,无不处理得井井有条,成为百姓称颂的好首领。

P1-4

序言

诗人陆游说:“天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勤俭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和动力,奢靡则是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俭为美德。崇尚俭朴,提倡廉洁,反对奢侈,摈弃浮华。多少年来,以此修身、齐家、治国,相沿相袭,蔚然成风。早期的经典文献《周易》中,就有这种思想的总结,即“节以制度,不伤材,不害民”;孔子也认为“礼,与其奢也宁俭”、“君子惠而不费”。从传说中的尧、舜起,各个历史时代的广大人民群众,乃至各国各个阶级、阶层的有识之士,无不以勤俭为做人的美德、持家的要诀、治国的法宝,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从上古时期到大清帝国的各个朝代,从封建君王到改革家、文学家的各类历史人物;从各国政治家、物理科学家等著名人物的身上也都不难找到勤劳节俭的故事,可见,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得到广泛的继承和发扬。

“勤以立志,俭可养德”这是做人之美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就是说:俭,是德的根本;侈是万恶之首,也是万恶之源。俭则无欲,无欲则刚。唯其廉洁,才能克己奉公。无论居朝在野,还是各行各业,都在倡俭尚廉,鄙弃奢侈。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尧住茅屋,吃野菜,与民共甘苦;舜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禹十年辛苦,治理洪水;战国时的墨子主张“节用”、“节葬”;三国时期,孙吴的是仪,官至尚书仆射,却“服不精细,食不重膳”,一生俭朴,粗菜淡饭……可见,勤俭在古往今来,都为人民所赞扬和歌颂。

“克勤克俭,开源节流”这是治家之法宝。勤俭是个人、家庭、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一个人、一个家庭只有勤劳生产,才能得到生存所必须的生活用品,正所谓“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同时,如果对有限的财富消费时没有节制,不能借鉴,财富必然亏空。所以早在2000多年前的《礼记》里,就记载了“量人以为出”的施政方针。个人如此,一个家庭更是如此。一方面要辛勤劳作,创造财富;另一方面要省吃俭用,减省开支,这样才能家庭富裕。

“成由节俭,败由奢”这是安邦治国之大道。西汉文帝崇尚节俭,萧何廉正治国;东晋的吴隐之,饮“贪泉”而不渝清操,为官俭洁,“卖狗嫁女”已成佳话;杰出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东坡居士”苏轼,一生为民造福,筑堤防洪,开发岭南;宋代大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不思财帛,勤于政务,堪为“一代廉士”;司马光为官40年,戒奢戒侈,“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清代两江总督于成龙,素有“于青菜”的雅号,足见其何等自奉菲尊,克勤克俭……凡此等等,勤劳节俭的故事举不胜举。

“勤如摇钱树,俭如聚宝盆,勤劳又节俭,富裕长万年”。历史走过5000余年,告别20世纪,又迈进21世纪。历数家珍,勤劳节俭仍是宝,世世代代离不了。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怀着以天下为已任的宏伟情怀,怀着对时代的责任感,传承勤俭节约的美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2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