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往来以礼(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戴燕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京都寻书记

看过近代前辈往日本访书的故事,也看过他们访回的珍贵书籍,记得住的是泡在艰苦和辛酸里的一丝欣慰,却怎么也想不出踱进书铺的杨守敬、董康们穿的是袍褂还是洋装,是拖了一根长长的惹人眼的发辫,还是剪了‘‘革命党”的短头?我试着揣摩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欲从邻国找回旧日光荣梦想,借一脉文化重振山河的心境,却好像很难体会到那种“礼失求诸野”的心情。因此所谓寻书,对我来说,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兴亡继绝的意义,充其量不过是观个东洋景罢了。

在日本逛书店可和在中国不同,日本的书极贵,不大可能由着性子去买,我去书店往往是为了一饱眼福。出版物种类太多,绝大部分进不了大学的专业图书馆,一些流行通俗读物,也不在收藏之列,逛书店可以弥补在图书馆看书的这份不足。

书店是开架的,只要架上没贴“请不要久留”的纸条,就可以呆一会儿,抽出想看的书,静静地翻看。书和杂志分开,书的摆法同国内一样,以学科分类,进门便找得到想去的地方。稍大的书店有近期出版和畅销读物的专柜,还有一些特别的角落,集中摆着名作家的新旧作品。我最初见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江健三郎的几乎全部著作,就是在京都四条的淳古堂书店,书排在一楼专放比较受一般文化人欢迎的书的书架上,旁边插着印有作者姓名的醒目字牌。当时看不到有人来买这些书,因为他的小说并不容易读。后来他获奖的消息使新闻界大为兴奋,电视记者追着行人采访,被问到的人几乎都答,不好意思,没看过他的著作,也证明了大江的作品本不在雅俗共赏之列。据说文学界是准备了他得奖的,但拿不准哪一年,被认为有希望得奖的另一位作家安部公房,却已成了古人。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尽管买者星稀,书店还是把他的书仍然归于流行或待流行一类。看了NHK赶做的讲述其父子故事的片子,下决心破例买一本小说即他的《个人的体验》时,不过两三天工夫,各个书店为他设置的角落就已经豁然腾空了。趁着京都大学生协新书店开业,我一早急忙赶去,抢到手的只是较早出版的《性的人间》一册文库本而已。

淳古堂是京都最大的书店,书的种类多,新书进得也快,在京都繁华的四条街上,人进人出,摩肩擦踵,去过两次以后就发觉这里只适合走马观花,瞧个热闹,却不大可以站定了慢慢细看。从四条到三条这一带黄金地段的不少书店都是这样,买书方便,看书却不方便,如果想细看的话,不如去那些离市中心稍远的地方,找一间门面稍小的书店钻进去,那里边顾客不多,不会有人不停地在身边挤来挤去,也不用担心呆久了妨碍别的读者。

这样的书店不算少,京都北边高野川附近,离我住处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家,叫丸山书店。丸山书店开在一片新式住宅区中间的商业街上,卖些谈不上学术和专门的普通书籍,从近期的新闻、电视、漫画、求职杂志到旅游手册地图、主妇持家必读,从流行诗集小说到佛道气功相术,从中小学教材到儿童不宜看的相集,种类相当齐全。这一家书店大概比较适合一般读者的口味,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所以我从来没看它冷清过。闲来蹙进书店,有点像逛北京的书摊,东摸摸,西翻翻,便能对世态人心有一点感受。我最喜欢丸山书店的地方,还在于它二十四小时营业,就像那些方便顾客从不关门的日夜商店,灯火长明。有一天晚上书正念到兴头上,遇到两个难解的词,手里的辞书不够用,于是想到去丸山书店看看,在那里查完辞典又翻书,看钟时已经凌晨两点。P1-6

目录

自序

京都寻书记

对中国文化的乡愁

点滴书外事

遇见高桥和巳

“一向倾心周作人”

我观“异域之眼”

千年万里两薪传

往来以礼

可感的物质与想象的文化

早期东洋的《中国文学史》

闲话日语教科书

《背影》的消失和“革命”的预兆

文学史:一个时代的记忆

回到文学

今夜客不再来

成一家之言

抒情美典的创造

谁肯把一生托付给小说(外四则)

枇杷树

序言

风把黎明的天空吹得干爽,

吹得风筝一动也不动。

不是不动,是在高高的天上,

不停地飘扬。

是在不停地飘扬,

这一边牵着它细细的线头。

逆风,顺风,

一点一点地保持平衡。

啊,记忆中的湮没的沼泽,

消失的城市,颓丧的人群,

还有干爽的天空……

风吹着风筝一动不动,

不是不动,是在高高的天上,

听不见它的声响。

这是日本作家中村稔的一首诗,名字叫《风筝》,我很喜欢。因为那只看似静止的风筝,不但承载了四面八方吹来的风,负有万钧之力,同时也承载了时光的流逝,经历沧海桑田。奇怪的是,每次读起这首诗的日语原文,不知为什么,在我脑子里常常出现的是另外一个画面,那画面是从谢灵运“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登池上楼》)的诗句里化生出来的。我还不由自主地会联想到《庄子》中“绝云气,负青天”、“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大概是大鹏也好,潜虬、飞鸿也罢,都和中村稔的风筝一样,有一种默然的却是不可移易的超自然力量。

这可真是一种无可救药的“分裂”的阅读。日本的风筝,与中国的大鹏、潜虬和飞鸿当然不同,首先风筝只是一个普普通通、日常可见的东西,不曾像大鹏、潜虬、飞鸿它们被渲染夸饰,被赋予了神性。日本文学和中国文学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它们之间的差异也相当明显。说起来,自从大学毕业论文选定了与日本有一点关系的题目,我的读书与写作,大概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中国和日本。中国和日本,就仿佛两个并置的坐标,相互对照、相互牵连,有时候浑然一体、难分彼此,更多的时候,中国是我观察日本的起点,而日本是我反思中国的契机。

收在这个集子里的,就是我在这些年陆陆续续写下的有关中国和日本的随笔及评论。由于大多是为报刊所写,长长短短,几乎都是为了配合当初版面的要求。至于内容,拉拉杂杂,则要比篇幅更加散漫、参差,虽然万变不离其宗,说来说去,围绕的还都是书。这里面,大部分文字与日本的中国学有关,但偶尔也涉及别国的汉学。还有一部分谈论的中国的书,有关乎文学史的,也有零星的学术断想。唯一与书无关的似乎只有《枇杷树》,这原是给一些朋友的信,在这里第一次正式发表。

还是在学生时代,读到过中野重治的一篇很短的散文《菊花》,散文的全部,是一个爱花的大叔田所冬吉的独白。据大叔说,他曾有过泛爱一切花儿、尤爱“那开在原野、路边上的花儿”的少年时代,长大后有了自己“亲手培育秧苗、眼看它开出花儿来”的想法,却由于“第一没有买这些秧苗的钱,第二便是买了秧苗,也没有栽种的土地,第三即使有了土地,又没有浇水和搞遮阳设备的时间”,始终未能实现,结果“只要是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抽空去夜店的花房看看花儿,或在路边上看着道旁的花朵,就很感欣慰了”,及至后来进监狱,守着母亲送来的菊花,看它们仅靠一点点的水和阳光,就芳香浓郁,花瓣如象牙般美丽,才恍然明白:“无论到了怎样的环境,就在那里依靠自己的全部力量生存下去,这就是花儿的心灵,是花儿的生命。”虽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按照大叔的说法,他对花儿的感情及认知并不相同,可是有一点让人惊讶的地方,就是在谈到各种各样的花儿以及自己油然而生的感想时,他丝毫没有流露出一丁点儿厚此薄彼的态度。这种随遇而安、坦白淡定的心理,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讲“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之境界”,也就是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第一境,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第二境,再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第三境,在如此的层层递进、步步提升中表现出来的紧张心情,是有多么的不同。田所冬吉大叔,他莫不是怀有一颗视众生平等、万物齐一的慈悲心?

以上《菊花》的引文,出自我年轻时发表的译文,稚嫩的文字,现在回头去看,恐怕完全负担不起中野重治的成熟、深重的灵魂。不过文学有文学的好处,它有着极为纤细、柔软的敏感的神经,原本就可以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因此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做翻译,不如说是借由中野重治的笔,轻轻地触碰到“日本的心”。

就像那些花儿一样,我相信书也有自己的心灵,有自己的生命。这样说来,读书就是读心,为书而写就是作生命的交换。不管书写用的哪一种文字,不管作者生活在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时代,心其实很容易沟通弥合,而生命也都有同样宝贵的价值。

是以为序。

内容推荐

《往来以礼(精)》收录了戴燕近十年来所写的有关中国和日本的随笔、书评和游记。书中大部分文字与日本的中国学有关,偶尔也涉及别国汉学;还有一部分谈论中国的书,有关乎文学史的,也有零星的学术断想。最有一篇《枇杷树》则详细记录了作者丈夫葛兆光先生入院治疗眼疾的点点滴滴,读来情真意切。

《往来以礼(精)》由中华书局编著。

编辑推荐

风把黎明的天空吹得干爽,吹得风筝一动也不动。不是不动,是在高高的天上,不停地飘扬。是在不停地飘扬,这一边牵着它细细的线头。逆风,顺风,一点一点地保持平衡。啊,记忆中的湮没的沼泽,消失的城市,颓丧的人群,还有干爽的天空……

《往来以礼(精)》收录了戴燕近十年来所写的有关中国和日本的随笔、书评和游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