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连谏用《家有遗产》这部小说与读者探讨一个普遍存在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终将会面临的一个私人也是社会的问题——遗产,笔墨集中地描述了一系列在遗产面前的众生相,直面了现实生活中经常面对的几种遗产继承现象。她想让读者知道遗产最宝贵的内涵,是传承了一种精神:让亲人之间爱的延续,让美德得以传承。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家有遗产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连谏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连谏用《家有遗产》这部小说与读者探讨一个普遍存在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终将会面临的一个私人也是社会的问题——遗产,笔墨集中地描述了一系列在遗产面前的众生相,直面了现实生活中经常面对的几种遗产继承现象。她想让读者知道遗产最宝贵的内涵,是传承了一种精神:让亲人之间爱的延续,让美德得以传承。 内容推荐 连谏著的《家有遗产》中的三对夫妇,他们性情各异,站在不同的社会领域,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人生追求。在向着人生目标前行的路上,他们遭遇坎坷甚至是绝望,可是无论这绝望来得多么灭顶多么让人心冷,他们都揣着一份不灭的希望。他们面对着父辈留下的遗产,所经历的心路与生活挣扎,就是写实的人生。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试读章节 1 郑书轩的面容定格在照片上,表情安详,目光里有隐约的惆怅。郑家浩表情呆滞地坐在沙发上,马青梅把手递过去,让他握着,两人默默地和照片里的郑书轩对望着。客厅很安静,安静得让马青梅似乎能听见郑家浩的心跳里有悲伤在缓缓地流淌。 马青梅知道,这安静是暂时的,很快,这个家就会发生地震,如果处理不当,还会余震不断。当医生宣布郑书轩病危时,她就预测到了这场地震的到来,这预警信号,来自她的小姑子郑美黎。 在郑书轩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郑美黎一反常态地跑到医院去照顾他,一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架势。可她马青梅是谁?是蚊子振一下翅膀都能听出公母的主儿,当然看得出郑美黎的意图,不过是惦记着爸爸名下的这套三居室房子,以及藏在那套三居室某间房子里的存款而已。譬如,郑美黎总是很好心地说:“嫂子,爸爸病了的这几年,辛苦你了,你回家休息休息吧。” 马青梅心里就笑:我七十二跳都跳过来了,还差这一哆嗦? 两年前,郑书轩因为患上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虽然康复得还可以,神志尚清爽,但右边腿脚略显僵硬,走路已经需要拐杖的辅助了,让他独自一个人生活,基本已是不可能的事。起初,马青梅就曾和郑美黎商量,由两人轮换照顾他。郑美黎摆出一副儿子养老才是天经地义的嘴脸来,把马青梅说得上不来下不去地尴尬了半天。然后她又跑到郑书轩跟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她是多么忙,稍有不慎就丢了饭碗,别看何志宏开了辆破夏利满世界跑,每月挣的那几个钱,还不够他买汽油和彩票的,家里的日子全靠她一个人撑着。她不是不想照顾爸爸,是家里现状实在不允许。当时,郑书轩坐在阳台的藤椅上,眯着眼睛晒太阳,仿佛没听见郑美黎的话,喉咙里短暂地“哦”了一声,像是卡了一口痰,想吐,却没咳出来。 后来,马青梅和郑家浩说起这事,郑家浩支吾了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马青梅就火了,在黑暗中拧了他一把,愤愤地转身睡觉。郑家浩就这么个人,为人老实也善良,逢事能躲过去就不愿意迎上去。为此,马青梅不知和他吵了多少架。吵也没用,人的秉性一旦成了形,再改,就难了。 很多时候,马青梅觉得在这个家里,她和郑家浩的角色被调了个,她成了郑家浩挡风遮雨的墙,也是郑家浩依靠的大树。结婚十几年来,郑家浩为这个家拿过的主意,就是回避和郑美黎的矛盾。比如说,因为郑书轩退休工资高,郑美黎生怕他们和郑书轩住在一起,会在生活上沾他的光,就明里暗里地旁敲侧击;再要不就是谁家谁家的儿子结了婚,还厚着脸皮赖在老人家蹭吃蹭喝。郑美黎这么说了几次,郑家浩就连商量都没和她商量,一个人粉刷了华阳路上的那套一居室,找了个礼拜天,和她把家搬了过去。 那会儿的马青梅年轻气盛,也不愿意让小姑子说三道四,搬就搬了。可郑书轩病了,郑美黎不愿意照顾,他们不仅要拖家带口地搬回来,还要她在单位和家之间奔波得像只陀螺。郑书轩的身体一有个风吹草动她就要请假,请来请去,就请成了长假,年底合同一到期,经理找了个貌似说得过去的借口,没再跟她续约。 因为郑书轩需要照顾,她也就没再出去工作,每天在家洗洗涮涮,照顾着郑家老中小三代男人,直到郑书轩去世。 马青梅明白得很,在医院里,郑美黎貌似好心地劝她回家休息休息,其实是想单独摸摸爸爸的底,摸摸他究竟有多少存款,究竟想把燕儿岛路的那套一百二十多平方米的三居室留给谁。明白郑美黎的这些心思后,马青梅打心底里就有点瞧不起她,爸爸需要照顾的这两年里,郑美黎两口子就像兔子躲狼似的躲避着他,眼见着他不久于人世了,他们倒像猫爪子粘上了热年糕似的,没完没了。 2 关于郑书轩的遗产,房子是摆在明面上的东西,虽然不能像分个苹果似的拿刀一切两半,倒也好说,大不了挂到中介去卖了,把房款和郑美黎对半分了就是。可是,还有存款呢?这让马青梅和郑家浩很是不安。私下里,马青梅跟郑家浩说,她为爸爸前后忙了两年,并不是冲着遗产来的。可郑书轩没留下只字片言就走了,多少让她有些担心,担心郑美黎一旦计较起来,她真会落到有嘴说不清楚的地步。她所接触过的存款,就是工资卡上的一万五千元钱,在爸爸住院期间已经花光了,而且郑美黎也是知道的。当时,医生建议给郑书轩打一种提高免疫力的进口针,一针就是一千多,一天一针。但这种针不属于公费医疗范畴,马青梅和郑家浩把家里能拿出来的钱都拿出来了,只打了一周,最后不得不和郑美黎商量,希望她能搭手帮一把。郑美黎没说拿也没说不拿,就跑到郑书轩的病床前说医生建议他打一种昂贵的针,可她和哥哥都拿不出钱来了,还撇清似的说爸爸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已经够辛苦的了,就不要惦记着替儿女攒家产了,把钱拿出来治病要紧。 那会儿郑书轩还是很乐观的,以为自己治疗一下还能出院,就把工资卡给了郑家浩。 接过工资卡的郑家浩很难受,郑美黎却略显得有些兴奋,说先给爸爸用上药要紧,就拽着郑家浩去银行提款。马青梅在一边看着,什么也没说,她知道郑美黎不是着急给爸爸用上药,而是关心爸爸的工资卡里还有多少钱。 从银行回来后,郑美黎显得有点沮丧,因为卡上就一万五千元钱,还跟马青梅嘟囔:“怎么就这么点钱,花完了可怎么办?嫂子,咱爸还有其他存折吧?” 马青梅说:“这要问咱爸。”郑美黎对她的这个态度很不满,但也没再吭声。后来,工资卡上的钱花完了,郑美黎就去问郑书轩还有没有其他存款,郑书轩只说了一句话:“不打了。” 郑家浩不忍心看着爸爸对生命采取了消极态度,便跟郑美黎商量,就算借给他点钱,让爸爸继续打针,他以后会还给她。何志宏却在一旁苦着脸说,他的钱都套在股市里了,拿不出来,让郑家浩另想办法。除了借还能有什么办法?郑家浩只好厚着脸皮找朋友借钱,借来的钱打了差不多十天针,医生就告诉郑家浩,没必要继续打了,因为郑书轩不仅突然失语,连动一下手指都不可能了。 郑书轩去世后,郑家浩东奔西跑着处理郑书轩的身后事,从单位领出丧葬费,征得了郑美黎同意后,还了从朋友那儿借的给郑书轩打针的钱。 马青梅睡不着,就想跟郑家浩聊聊这些事,郑家浩跟一截长木头似的躺在床上不吭声,马青梅就推了他一把,“你说话呀!别关键时候装哑巴。” 郑家浩就闷声闷气地说:“想那么多干什么?我们又没匿下爸爸的钱财,再说了,美黎也未必是像你想的那样。” 马青梅呼地坐起来,“家浩!怎么成了我想得多?在殡仪馆那会儿,你没听你妹妹嘟囔着说‘爸爸你怎么连身后事也不交代一声就走了’……” 马青梅的话还没说完,郑家浩就猛地拉起被子蒙在了头上,很快,鼾声像打雷一样地响了起来。马青梅知道他是装睡,这是他惯用的手法了,如果他们在夜里起了争执,郑家浩就假装睡觉;如果是白天起了争执,他就默不作声地出门,站在街角里看别人打扑克。 P1-3 序言 生活是最伟大的老师(代序) 文/连谏 在我的写字生涯中,经常遇到读者问,我的故事都是从哪里来的,在生活中有原型吗? 其实,我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节,都来自于我的杜撰。可这并不代表他们是虚渺的、远离了生活现实的。他们在我的笔下,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当下的现实生活。他们哭也罢,笑也好,都是我在用这些虚拟的人物与情节来表达对生活、对人生价值观的解读。 《家有遗产》在报纸连载的过程中,就不断有读者对报纸编辑张恩宁先生说,《家有遗产》这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他们的家庭中活色生香地上演或曾经上演过,当他们读连载时,就如同往事在眼前辗转,触发了无限的唏嘘与感慨…… 读者从小说中能感同身受,是对一个写字人的最大褒奖,能触动读者内心的柔软,就说明我在向生活这个伟大的老师求学的过程中没走岔路。 在这些年的写字生涯中,我一直坚定地认为,生活是最伟大的老师。街头巷尾里处处都是生动的学问,无论是住豪宅开豪车的富贵达人,还是卖菜小贩、捡拾废品的老人以及街头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尘,都有我学习揣摩的东西,所以我热爱世俗生活热爱到了把每一次与这个世界的接触都当成一次虔诚的求学。因为是这热闹的世俗生活,给予了我无穷无尽的文字动力。在物理性质上,滚滚红尘是有边界的,但只要不停止思考,红尘的精髓就会像广袤的宇宙一样,永无界限,永无竭止。 《家有遗产》中的三对夫妇,他们性情各异,站在不同的社会领域,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人生追求。在向着人生目标前行的路上,他们遭遇坎坷甚至是绝望,可是无论这绝望来得多么灭顶多么让人心冷,他们都揣着一份不灭的希望。我想,大约这就是我所希望的人生状态,哀而不伤,悲而不怨,披荆斩棘却从不言弃。他们面对着父辈留下的遗产,所经历的心路与生活挣扎,就是写实的人生。 在生活中,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大奸大恶的。所谓的罪恶和丑陋,不过是利益当前时自我管理能力的暂时失效而已;而所谓人性的崇高,不过是有效地实施了自我管理。就如我在小说中所写,当一个人不能克制欲望的膨胀时,他的人生就成了一条被绝尘而去的车拖着的疯狗,终将被拖拉蹂躏成一块肮脏的破抹布。 我想用《家有遗产》这部小说与读者探讨一个普遍存在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终将会面临的一个私人也是社会的问题——遗产,笔墨集中地描述了一系列在遗产面前的众生相,直面了现实生活中经常面对的几种遗产继承现象。 遗产是父母送给子女最后的礼物,而父母送这礼物的初衷是为了让子女生活得更美好,更快乐。相较于财产,父母送给子女最宝贵的礼物应该是:用家这个形式,让进入到这个家庭中的人变成世间最为亲密、永不背弃、在人生路上相互扶持的亲人。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下,遗产除了代表财富之外,它更重要的传承意义是什么?难道遗产就只意味着物质和金钱吗?不,遗产最宝贵的内涵,是传承了一种精神:让亲人之间爱的延续,让美德得以传承。 书评(媒体评论) 连谏把最复杂的社会最琐碎的家长里短都浓缩到一个精准的大家庭故事里,大情大爱中有跌宕的纠葛 和人性的自私,看似残酷,实则温暖。这个时代需要一个苦口婆心的叙述者,把不同阶层的渴求、欲望、梦想都表达出来,所有善良的、卑劣的、怀疑的人性都是最真实的存在,而最美的那一束光芒也恰恰从中间闪耀出来。 连谏总是能写出精彩的故事并在直抵人心的人文关怀中传达至善的力量!这样的婚恋情感佳作近几年鲜见。她应该是继池莉、王海鸰之后极具代表性的婚恋情感作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