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史开山力作
二十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代小说通史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小说史,由于他眼光深邃,对小说问题略一经心,便有高论,至今写小说史的,还没有人能超过鲁迅。到目前为止连一本能与《中国小说史略》媲美的都没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小说史略/字里行间文库 |
分类 | |
作者 | 鲁迅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小说史开山力作 二十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代小说通史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小说史,由于他眼光深邃,对小说问题略一经心,便有高论,至今写小说史的,还没有人能超过鲁迅。到目前为止连一本能与《中国小说史略》媲美的都没有。 内容推荐 《中国小说史略》原为鲁迅先生于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后经修订增补,成书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凡二十八篇,搜罗宏富,上起远古神话传说,下迄清末谴责小说,囊括汉人小说、六朝志怪、唐传奇、宋话本及明清各类小说等。对中国小说考证源流,分辨真伪,摹状发展演变的过程,并分析历代小说著作的思想、艺术,鞭辟入里,点评精允,其立论之权威性,成就之超时代性,至今无能出其右者。 目录 题记 序言 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汉书·艺文志》说;《隋书·经籍志》说。《唐书·经籍志》始无小序;《新唐书·艺文志》始退鬼神传入小说。明胡应麟分小说为六类;清《四库书目》分小说为三类。《四库书目》又退古史入小说。书目之变例。 第二篇 神话与传说 小说之渊源: 神话。中国阙原始神话。神话之成传说。多含神话及传说之书:《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天问》等。中国神话散亡之故。 第三篇 《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 《汉志》所录小说今俱佚。《伊尹说》《鬻子说》《青史子》《师旷》《虞初周说》《百家》《务成子》及《宋子》。 第四篇 今所见汉人小说 见存汉人小说皆伪托。东方朔《神异经》《十洲记》。班固《汉武故事》《汉武内传》。郭宪《汉武洞冥记》。刘歆《西京杂记》。伶玄《飞燕外传》及汉人《杂事秘辛》。 第五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文士之传神怪:魏文帝《列异传》,张华《博物志》,干宝《搜神记》,陶潜《搜神后记》,刘敬叔《艺苑》,刘义庆《幽明录》,吴均《续齐谐记》。志怪书中之印度 影响。 第六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下) 释家之明因果:王琰《冥祥记》等。方士之行劝诱:王浮《神异记》,王嘉《拾遗记》。 第七篇 《世说新语》与其前后 释道互扇而流为清谈。裴启《语林》,郭澄之《郭子》。刘义庆《世说》及刘峻注。沈约《俗说》,殷芸《小说》。《世说》之一体: 邯郸淳《笑林》,侯白《启颜录》。历来模仿《世说》者之多。 第八篇 唐之传奇文(上) 唐人始有意为小说。唐人小说影响于曲为大。王度《古镜记》,无名子《白猿传》,张文成《游仙窟》。开元天宝以后作者蔚起:沈既济《枕中记》等,沈亚之《湘中怨》等,陈鸿《长恨歌传》等,白行简《李娃传》等。 第九篇 唐之传奇文(下) 作家中之两大: 元稹之《莺莺传》及后来之称述;李公佐之《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古岳渎经》。 第十篇 唐之传奇集及杂俎 牛僧孺《玄怪录》及其仿效者。段成式《酉阳杂俎》与《续集》。李义山《杂纂》及宋明人之续书。 第十一篇 宋之志怪及传奇文 宋初修《太平广记》为小说渊薮。宋志怪之欲取信:徐铉《稽神录》, 吴淑《江淮异人传》。宋志怪之求多:洪迈《夷坚志》。宋传奇始多垂诫:乐史《绿珠传》《杨太真外传》; 秦醇《赵飞燕别传》等。宋传奇之托古:《大业拾遗记》等,《梅妃传》。 第十二篇 宋之话本 唐已有俗文故事。宋俗文小说所从出。杂伎艺中之说话。说话四科中之讲史及小说。话本。见存之话本类:《五代史平话》《京本通俗小说》。 第十三篇 宋元之拟话本 话本影响于著作。刘斧《青琐高议》及《摭遗》。《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大宋宣和遗事》。 第十四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上) 元刊本《全相平话》。罗贯中及其著作:《三国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北宋三遂平妖传》。 第十五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下) 施耐庵与罗贯中。《水浒传》之四本:一百十五回本,一百回本, 一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荡平四大寇传》。明陈忱《后水浒传》及清俞万春《结水浒传》。明之自开辟至两宋史事平话。清之统叙及订补。 第十六篇 明之神魔小说(上) 明中叶崇奉道流之影响。《四游记》:吴元泰《上洞八仙传》,余象斗《华光天王传》及《玄天上帝出身传》,杨志和《西游记传》。 第十七篇 明之神魔小说(中) 吴承恩《西游记》。《后西游记》及《续西游记》。 第十八篇 明之神魔小说(下) 许仲琳《封神传》。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董说西游补》。 第十九篇 明之人情小说(上) 《金瓶梅》。明中叶方士文臣以献方药得幸之影响于小说。《玉娇李》。丁耀亢《续金瓶梅》转入因果谈。《隔帘花影》。 第二十篇 明之人情小说(下) 才子佳人小说者流:《玉娇梨》,荻岸山人《平山冷燕》,名教中人《好逑传》。云封山人《铁花仙史》。 第二十一篇 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 冯梦龙之《古今小说》。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拍案惊奇》二刻。周清原《西湖二集》。东鲁古狂生《醉醒石》。明清之选本:抱瓮老人《今古奇观》,东壁山房主人《今古奇闻》,无名氏《续今古奇观》。 第二十二篇 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明初拟唐人传奇文之勃兴及禁断。蒲松龄复拟传奇文记狐鬼:《聊斋志异》。纪昀更追踪晋宋志怪为书:《阅微草堂笔记》五种。王韬志异而鬼事渐少:《遁窟谰言》等。志怪末流又坠入因果谈。 第二十三篇 清之讽刺小说 吴敬梓《儒林外史》。《儒林外史》之妄增本。讽刺书无后劲。 第二十四篇 清之人情小说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初本及全本。《红楼梦》本事之异说: 明珠家事说,董鄂妃故事说,康熙朝政象说。《红楼梦》作者及续成者之考定:曹霑与高鹗。《红楼梦》续书之多。 第二十五篇 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 文章经济之作:夏敬渠《野叟曝言》。才藻之作:屠绅《蟫史》,陈球《燕山外史》。博物多识之作:李汝珍《镜花缘》。 第二十六篇 清之狭邪小说 唐以来文人即多记曲中琐事。陈森《品花宝鉴》。魏秀仁《花月痕》。俞达《青楼梦》。《红楼梦》余泽之在狭邪小说及其消亡。韩子云《海上花列传》。 第二十七篇 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 文康《儿女英雄传》。石玉昆《三侠五义》及俞樾重编之《七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正续小五义全传》。《施公案》及《彭公案》。拟作与续作之多。《水浒》精神在民间之消灭。 第二十八篇 清末之谴责小说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及其他。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谴责之作堕落为谤书及黑幕小说。 后记 试读章节 越岁余,崔已适人,张亦别娶,适过其所居,请以外兄见,崔终不出;后数日,张生将行,崔则赋诗一章以谢绝之云:“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自是遂不复知。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云。 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而李绅杨巨源辈既各赋诗以张之,稹又早有诗名,后秉节钺,故世人仍多乐道,宋赵德麟已取其事作《商调蝶恋花》十阕(见《侯鲭录》),金则有董解元《弦索西厢》,元则有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续西厢记》,明则有李日华《南西厢记》、陆采《南西厢记》等,其他日《竟》日《翻》日《后》日《续》者尤繁,至今尚或称道其事。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惟此篇及李朝威《柳毅传》而已。 李公佐字颛蒙,陇西人,尝举进士,元和中为江淮从事,后罢归长安(见所作《谢小娥传》中),会昌初,又为杨府录事,大中二年,坐累削两任官(见《唐书·宣宗纪》),盖生于代宗时,至宣宗初犹在(约770—850),余事未详;《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有干牛备身公佐,则别一人也。其著作今存四篇,(《南柯太守传》(见《广记》四百七十五,题《淳于棼》,今据(《唐语林》改正)最有名,传言东平淳于棼家广陵郡东十里,宅南有大槐一株,贞元七年九月因沉醉致疾,二友扶生归家,令卧东庑下,而自秣马濯足以俟之。生就枕,昏然若梦,见二紫衣使称奉王命相邀,出门登车,指古槐穴而去。使者驱车入穴,忽见山川,终入一大城,城楼上有金书题日“大槐安国”。生既至,拜驸马,复出为南柯太守,守郡三十载,“风化广被,百姓歌谣,建功德碑,立生祠宇”,王甚重之,递迁大位,生五男二女,后将兵与檀萝国战,败绩,公主又薨。生罢郡,而威福日盛,王疑惮之,遂禁生游从,处之私第,已而送归。既醒,则“见家之童仆拥彗于庭,二客濯足于榻,斜日未隐于西垣,余樽尚湛于东牖,梦中倏忽,若度一世矣”。其立意与(《枕中记》同,而描摹更为尽致,明汤显祖亦本之作传奇日《南柯记》。篇末言命仆发穴,以究根源,乃见蚁聚,悉符前梦,则假实证幻,余韵悠然,虽未尽于物情,已非《枕中》之所及矣。 ……有大穴,根洞然明朗,可容一榻。上有积土壤以为城郭殿台之状,有蚁数斛,隐聚其中。中有小台,其色若丹,二大蚁处之,素翼朱首,长可三寸,左右大蚁数十辅之,诸蚁不敢近,此其王矣:即槐安国都是也。又穷一穴,直上南枝可四丈,宛转方中,亦有土城小楼,群蚁亦处其中:即生所领南柯郡也。……追想前事,感叹于怀,……不欲今二客坏之,遽令掩塞如旧。……复念檀萝征伐之事,又请二客访迹于外,宅东一里有古涸涧,侧有大檀树一株,藤萝拥织,上不见日,旁有小穴,亦有群蚁隐聚其间。檀萝之国,岂非此耶?嗟乎!蚁之灵异犹不可穷,况山藏木伏之大者所变化乎?…… 《谢小娥传》(见《广记》四百九十一)言小娥姓谢,豫章人,八岁丧母,后嫁历阳侠士段居贞。夫妇与父皆习贾,往来江湖间,为盗所杀,小娥亦折足堕水,他船拯起之,流转至上元县,依妙果寺尼以居。初,小娥尝梦父告以仇人为“车中猴东门草”,又梦夫告以仇人为“禾中走一日夫”,广求智者,皆不能解,至公佐乃辨之日,“车中猴,车字去上下各一画,是申字,又申属猴,故日车中猴;草下有门,门中有东,乃兰字也。又禾中走是穿田过,亦是申字也;_日夫者,夫上更一画,下有日,是春字也。杀汝父是申兰,杀汝夫是申春,足可明矣”。小娥乃变男子服为佣保,果遇二贼于浔阳,刺杀之,并闻于官,擒其党,而小娥得免死。解谜获贼,甚乏理致,而当时亦盛传,李复言已演其文入《续玄怪录》,明人则本之作平话。(见《拍案惊奇》十九) 所余二篇,其一未详原题,《广记》则题日《庐江冯媪》(三百四十三),记董江妻亡更娶,而媪见有女泣路隅一室中,后乃知即亡人之墓,董闻则罪以妖妄,逐媪去之,其事甚简,故文亦不华。其一日《古岳渎经》(见《广记》四百六十七,题日《李汤》),有李汤者,永泰时楚州刺史,闻渔人见龟山下水中有大铁锁,乃以人牛曳出之,风涛陡作,“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久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顾视人焉,欲发狂怒。观者奔走,兽亦徐徐引锁曳牛入水去,竟不复出”。当时汤与楚州知名之士,皆错愕不知其由。后公佐访古东吴,泛洞庭,登包山,入灵洞,探仙书,于石穴间得(《古岳渎经》第八卷,乃得其故,而其经文字奇古,编次蠹毁,颇不能解,公佐与道士焦君共详读之,如下文: “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土伯拥川,天老肃兵,功不能兴。禹怒,召集百灵,授命夔龙,桐柏等山君长稽首请命,禹因囚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禹授之童律,不能制;授之乌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鸱脾桓胡木魅水灵山祆石怪,奔号聚绕,以数千载,庚辰以战(一作戟)逐去,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P62-65 序言 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而后中国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书之什一,故于小说仍不详。 此稿虽专史,亦粗略也。然而有作者,三年前,偶当讲述此史,自虑不善言谈,听者或多不僚,则疏其大要,写印以赋同人;又虑钞者之劳也,乃复缩为文言,省其举例以成要略,至今用之。 然而终付排印者,写印已屡,任其事者实早劳矣,惟排字反较省,因以印也。 自编辑写印以来,四五友人或假以书籍,或助为校勘,雅意勤勤,三年如一,呜呼,于此谢之! 一九二三年十月七日夜,鲁迅记于北京。 后记 右中国小说史略二十八篇其第一至第十五篇以去年十月中印讫已而于朱彝尊明诗综卷八十知雁宕山樵陈忱字遐心胡适为后水浒传序考得其事尤众于谢无量平民文学之两大文豪第一编知说唐传旧本题庐陵罗本撰粉妆楼相传亦罗贯中作惜得见在后不及增修其第十六篇以下草稿则久置案头时有更定然识力俭隘观览又不周洽不特于明清小说阙略尚多即近时作者如魏子安韩子云辈之名亦缘他事相牵未遑博访况小说初刻多有序跋可借知成书年代及其撰人而旧本希觏仅获新书贾人草率于本文之外大率刊落用以编录亦复依据寡薄时虑讹谬惟更历岁月或能小小妥帖耳而时会交迫当复印行乃任其不备辄付排印顾畴昔所怀将以助听者之聆察释写生之烦劳之志愿则于是乎毕矣一千九百二十四年三月三日校竟记 书评(媒体评论) 在小说的史料方面,我自己颇有一点点贡献,但最大的成绩自然是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这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谨严。可以替我们研究文学史的人节省无数精力。 ——胡适 中国自古以来有很多小说作品。然而却没有一本小说史。鲁迅第一个打算整理这些小说作品……其结果,他编成的中国小说史非常出色,以致自他以后,能超过他的自不必说,甚至连一本能与之媲美的都没有。 ——增田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