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量实例的讲述,让您借鉴经验,开启收藏智慧,更为您点明收藏之道。让您可以沿着前人的成功之路去寻宝,避开前人所摔的跟头成功捡漏。
中国有上千年的收藏史,到底是什么魔力让大家对收藏如此的倾心向往?于鸿雁编著的《收藏囧途:于鸿雁讲收藏故事》为您讲述收藏的乐趣。》收录的故事充满趣味,讲述的都是现实生活中,收藏里边的风风雨雨,欢欢乐乐。
本书语言趣味生动,描述的都是大家身边发生过的事,甚至在您身边发生过更为传奇的趣事,勾起您的联想。揭露了历史上古玩商家如何挖坑设局,欺骗买主的内幕。分析藏家打眼的原因,讲述了过来人收藏囧途中的曲折历程,最后分享给您收藏者淘宝收藏过程中的快乐幸福。
收藏者是快乐的,但很多人也会饱受收藏的伤害,痛苦不堪,这就是收藏界里经常说的捡漏和打眼。收藏界很混乱,常是“十年不开张,开张养十年”,蜂麻燕雀之事层出不穷,收藏如战场,是一场商人和收藏者之间的博弈。
《收藏囧途:于鸿雁讲收藏故事》分为四部分。第一篇是尔虞我诈把财求,揭露设局行骗的黑幕,讲述黑心古玩商的做局手法,提醒读者收藏有风险。第二篇是雾里看花辨根由,讲述收藏者打眼的故事,分析出打眼的本质是心灵的迷失,偏离了收藏的本质。第三篇是人生百态囧途走,讲述收藏者“痛并快乐着”的真实故事。第四篇是尘埃落定快乐留,揭示收藏的最终目的是寻找乐趣,带领收藏者前行的是对藏品本身的喜爱。
《收藏囧途:于鸿雁讲收藏故事》汇集作者于鸿雁二十多年的亲身经历和身边的真实故事,读者通过阅读这些故事,起到借鉴历史的经验观察当今事物的作用。
4 展会上的陷阱
珠宝展会在审批时有明文的法律规定,不许售卖国家级稀有保护动物制成品。如果您在展会上见到鹤顶红、象牙、玳瑁这类商品,那必须多加小心。
北京隔三差五就会有珠宝展会,很多人都喜欢逛这样的展会,我平时却很少去逛展会,觉得淘不到好东西。
去年国庆节的时候,一帮朋友非要拉着我一起去逛展会,让我跟着去给掌眼,推脱不掉就去了。四、五个人走进展会,逛了一会就走散了,我正跟着一个朋友往东走,就听西边有人在喊我的名字。走过去,一位朋友拉着我问:“你帮我看看这个鹤顶红手串是不是真的?”
我对这类东西不感兴趣,自然就不懂,开了句玩笑说:“这怎么看着像是塑料呢?”
当时卖货的老板就吓坏了,脸色都变了。把我拉进柜台里说:“于老师,这怎么能是假的呢?一看您就不懂。我知道您对木头擅长,您进来看看我这里还有好木头呢!”
老板拿出了好几个海黄摆件和手串,我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了过去。手串和摆件都看完了,也没觉得多好,正在这时朋友一把又把我拉了回来,“我说老于,我让你给我看这个鹤顶红,怎么又去看木头了?你先帮我看看。”
“呵呵,这个鹤顶红怎么卖呀?”
“老板刚才开价3000块钱一粒,后来说能给优惠到2000块钱一粒,你说怎么样?值不值这个价?”
“不好意思,我不玩这类东西,还真不太懂,也不了解行情,给不了什么有用的信息做参考,您得自己拿主意。”
我随着别的朋友继续逛,逛到中午该走了,那位想买鹤顶红的朋友,高高兴兴地手举个袋子就回来了。
“老于,你看!猜猜我最后花多少钱买的?”
“你还真买了?”只见袋子里有五粒鹤顶红的珠子。
“嘿嘿,我跟那个老板磨叽了半天,最后五粒珠子一共才花了5000块钱,你说值不值?”
“值!原来3000一粒,现在1000一粒,那你这是捡漏了啊。”看我这位朋友面带笑容非常高兴,其实我非常为他担陇,虽然我不懂鹤顶红,但是我知道文玩行里要是真货不可能有这么大的价差,里面肯定有问题。
一周后,买鹤顶红的朋友很沮丧地找到我,说他上周买的鹤顶红找了专业机构鉴定,证明是假货,真像我说的那样,是塑料珠子假冒的。我回想起,老板当时听到我说是塑料,脸色马上就变了。其实我不懂鹤顶红,完全是从塑料角度来看的,然后他拉我看木头也是为了分散我的注意力,这些迹象表明老板心虚,怕被我揭穿他的骗局。
“你找他退货,看他给不给你退,要是他不给退货咱们再想其他途径解决。”
又过了一周,朋友又来找我,说当初买东西从展商那里拿的名片上的电话号码少卜位数,没有地址。然后他又去找了招商办,这个展商在招商办处留的资料也全是假的,现在都不知道怎么找他,所以他一筹莫展地来找我给他出主意。
“这种都是游商,没有实体店,主要就是靠这类珠宝展赚钱,能骗一个是一个。北京的展会很多,你多转转也许还能碰到他。”
二个月后,朋友兴高采烈地来找我:“老于,你给我出的主意真管用,我这2个月没干别的,满京城的展会让我转遍了,最后终于让我逮到他了。我上午看见他,下午我就叫了一帮人跟我去找他,快关门的时候我就把他堵在那儿,问他还认不认识我,估计这家伙每天骗得人太多早把我忘了,我就把珠子拿出来问他还认不认识这几颗珠子,他才想起来。我告诉他我找专业机构鉴定过这些鹤顶红珠子都是假货,必须给我退钱。这家伙一看我身后站了好几个五大三粗的人,二话没说就把钱退给我了。”
“能退真是太好了,这种人本身就心虚,然后你在展会里堵他,他肯定害怕别人知道他的东西是假的,以后就没法再骗人了。”
问题解决了,却不能算皆大欢喜,因为过程很糟心。上过当受过骗的人,不光是在金钱上受到了损失,自信心也遭到了重倒。
小心谨慎才是硬道理。
P20-22
历史上收藏了些什么?
历史上有五次收藏热潮:
第一次在宋朝末年,收藏者是以宋徽宗为代表的皇亲国戚、宫廷士大夫,主要的藏品以瓷器、金银器为主。这时期还是人类与自然相抗衡阶段,人类还处于弱势地位,能工巧匠们所能制造的这些器物是主要藏品。
第二次在明朝末年,收藏者是文人雅士,主要的藏品是文玩清供、笔墨字画。由于党羽之争,文人游离于朝廷之外,政治上的不得意,使他们移情于文化艺术。
第三次在康乾盛世时期,收藏者是达官贵人,主要的藏品是财富。这时期社会富足,人们对于财富的认知已经非常显著,开始在单个物体或整个群体上攀比、炫耀财富。
第四次在民国时期,收藏者是文人志士,藏品中主要的是中华文化瑰宝。因中国长期受到满族的统治,他们响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号召,再者,鸦片战争以后,洋文化的冲击又打破了中国文化的传承,文人志士开始反思中国文化,翻回头来开始收藏中华民族的东西。
第五次是今天,收藏者是百姓,主要的藏品是生活用品以外的所有杂品。近百年来百姓一直生活在温饱线上,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老百姓的收藏五花八门,反倒不知道该收藏什么了,现在的收藏没有明确目标,到底收藏了什么?一切要等到尘埃落定才能看清。
“收藏”到底是什么?
文人志士认为:藏品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华,是记录民族历史的佐证。
百姓认为:收藏是投资,藏品能升值保值。
我认为前两者都对,同时收藏的过程给人带来了快乐,“玩”的意义对现实更为重要,我们将闲情逸致消耗在“玩”收藏上,不妄想和大收藏家媲美藏品,只是想通过“玩”收藏,达到自得其乐的目的,这就是“玩”收藏的就是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