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点穴疗法是中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它流传于民间,简便经济,适应证广,疗效快而显著,特别是没有副作用。对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也有意想不到的奇效。那如何把这传统的经络点穴法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成为人们的日常保健方法,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蔡洪光医师从1987年开始,在广州中医学院针灸系主任靳瑞教授的直接指导和支持下,举办了“实用经络点穴疗法学习班”和“自我经络点穴保健讲座”,特别深受初学者及老弱病残者的欢迎,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得到诊断、预防、治疗和康复。广大群众都认为此法实用,可靠,简单易行,故本书名为《实用经络点穴疗法》。
《实用经络点穴疗法(第2版)》全面地介绍了经络点穴疗法的概念、作用、原理、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经络、腧穴的基本知识;经络点穴的手法,如爪切、点打、循按、平揉、拍打、推、拿捏、搓、摇等手法以及点穴治疗的手法原则、工具和运用;点穴手法在头部、胸腹部、腰背部、四肢部疾患以及日常保健的运用和自我经穴按摩健身。书末还附有临床经验实录。
经络点穴疗法(以下统称点穴疗法),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但并不像电影、小说讲得那么神奇。当然,如果以足够的力量,一定的手法,突然点击人体某些重要穴位,是可以令人受伤并致命的。由于骤然采取伤害性重刺激敏感穴位,容易引起难以解除的神经症状,以致被传为点中穴道。一般来说,这种手法只是用于与敌对方面搏击,实际上,临床治疗手法则恰恰相反,主要是用于缓解肌肉紧张痉挛,疏通经脉,调节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病目的。故《灵枢·五乱》篇讲:“徐人徐出,命日治乱也。”
早在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已提及:“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晋朝医学家葛洪《肘后备急方》里也有“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以救卒死的记载。即使是时至今日,由于某种原因损伤或气候变化,使机体或机体局部发生疼痛,人们首先就有意识地用手按压某个部位,而产生满意的疗效。长此以往,人们便积累了在不同部位用手点按,可以解除不同部位病症的经验。于是随着经络学说的发展,点穴疗法便自然而然地成为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
疾病,简言之即是人体正常代谢紊乱或缺损,表现在有一些疾患属于正常生理功能的失调;而另一些则由于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的侵人,干扰了机体正常的代谢程序而发病,包括肿瘤、艾滋病也是一种功能失调性的疾患,机体丧失了对个别生长无限的细胞的控制能力。
对疾病的治疗,西医是去研究病灶,看疾病的起因是不是受了细菌、病毒等的感染;用药也是针对病灶。而中医的理论是辨证论治,证是指病人的整个功能状态,辨证后确定治疗方案。中医的治疗并不是直接去作用于病灶,而是从整体治疗出发,把人体功能调整到正常的功能状态,或者把人体潜在的功能调动出来,病态的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因为,人体天然就有抵抗外邪的功能,问题是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把人体的这种抵抗功能调动出来。
点穴疗法的目的就是激发和调动人体的这种抵抗功能,使人从不正常的病态调整到正常的功能状态,恢复其正常的生理而达到治疗的作用,中医学称之为“阴阳平衡”。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临床上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是一大批常见的、难治的、逐年增多的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属于多因素、多层次、多属性的综合性的疾病。在发病及其传变、转归中,人体内因起着主导作用,所以人体差异很大。特别是现在的职业病、放射病、化学中毒等,古书上根本没有记载。事实证明,不是找出一方一药能够治疗的。”故此“特别要发挥中医的专科特长,发展非药物治疗方法和非损伤疗法。”(摘自《中国医药学报》,1987年4期2卷)而现代一些药物和针械的副作用,更加促使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消除这种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因此,点穴疗法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应用“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的时辰开穴法,运用整体点穴手法,使功力直达经络穴位,激发人体的内在潜能,引起机体机能的极大反应,从而调节经络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维持体内阴阳平衡,促进病变部位组织细胞的恢复和再生能力,使发生障碍的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并能迅速消除疲劳,解除痛苦,增强人体抵抗能力,是非药物性和非损伤性的一种疗法。所以,点穴疗法在临床治疗和保健方面都有特别显著的效果和实用意义。
目前,在美国的医院也正在兴起一种与按摩、点穴相类似的新疗法——简单触摸疗法。如对躁动不安的精神病患者,医生按住他的手,很多病人会很快地安静下来;深度昏迷的病人,当他的手被医生、护士或亲属握住的时候,他的心电图常常会得到改善;医务人员握住疼痛难忍病人的手,病人的痛苦会减轻;医生抚摸发热病人的额头,病人的感觉会好受一点。所有这些都说明:简单的爱抚不但能增加病人的精神力量,也间接地提高了病人的防御能力。所以触摸疗法既有安慰的作用,也有治疗作用及给病人减轻痛苦之效。故美国一些学者认为:不久的将来,医生的处方中药品将会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对病人体贴温柔的抚摸和照顾。
经络点穴疗法,顾名思义是以经络穴位为主,又区别于针灸的一种治疗方法。《针灸传真》记载:“指针无疏于金针,金针补泻,不外上下迎随,指针亦不外上下迎随,金针之进退补泻法,则为指针之进退补泻法,不过金针刺人也深,指针之按下也浅。”这个论述阐明了点穴与金针的异同。
1987年第三期《中国医药学报》在“试论中医学术发展的总体战略问题”一文中说:“一门学科倘若在理论上始终没有本质上的突破,它的活力必将日趋衰弱。”因而,经络点穴疗法不只是流传于民间,而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经络理论为依据,运用人体经脉时间流注的规律,结合传统按摩手法的精华,加以利用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形成自身独特的治疗方法,不但可以治疗外伤疾病,而且可以调整脏腑经络,治疗内科疾病。因而,治疗范围更为广泛,效果更为显著。
经过多年实践证明,点穴疗法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因为此疗法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手段,在不干扰生命正常活动的前提下,对人体进行综合的、动态的、整体的观察和调整,具有诊断、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的特点。
目前点穴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神经、泌尿、五官、伤科等疾病的防治,主要适应:
(1)各种痛症:如头痛、牙痛、胃痛、腰痛、关节炎、风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及各种软组织外伤劳损等各种痛症。
(2)各种瘫痪症:如面神经麻痹、中风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炎后遗症、重症肌无力、脊髓炎后遗症、脑性瘫痪等症。
(3)各种疾病:对各种神经官能症、虚人反复感冒、鼻炎、哮喘、肠胃炎、便秘、泄泻、失眠、头晕、心悸、小儿高热不退、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身体衰弱、妇科经带杂症等。
(4)肿瘤:肿瘤的治疗,应该是多学科的治疗,因此,通过配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鼻咽、肺、乳腺等各种肿瘤均有一定疗效。特别是对减轻药物、化疗等引起的副作用疗效更佳。
今后,随着点穴疗法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疾病能被医治。P2-5
经络点穴疗法是中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它流传于民间,简便经济,适应证广,疗效快而显著,特别是没有副作用。对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也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当今现代文明社会,许多疾病过程复杂,往往不是靠一方一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经络点穴作为门诊治疗的一种方法,人力所为毕竟有限。但是,它作为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应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遗产,特别是如何应用于广大人民群众,归于民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早期疾病如能掌握一些简单的点穴方法,就可以得到防治。比如:防治伤风感冒的“喷嚏三动作”,简单易学,不用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收到奇效。笔者自1974年起传授该法至今,受益者已是成千上万,不管是3岁小孩,还是80岁的老大娘,只要掌握这个简单的手法,基本上都手到病除。这就是中国医学“治未病”的道理。
然而,“十二经脉者,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问题是如何把这传统的经络点穴法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成为人们的日常保健方法,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从1987年开始,在广州中医学院针灸系主任靳瑞教授的直接指导和支持下,举办了“实用经络点穴疗法学习班”和“自我经络点穴保健讲座”以及后来的各种培训班学员至今成千上万,远至美国,近至香港,特别深受初学者及老弱病残者的欢迎,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得到诊断、预防、治疗和康复。广大群众都认为此法实用,可靠,简单易行,故本书名为《实用经络点穴疗法》。
本书初稿自1987年一直作为讲学的教材,至今已数易其稿。本着“继承传统不泥古,开拓创新不离源”的精神,以临床实用为目的,力求深入浅出,易懂易记,取穴简便、准确、快捷、实效。根据祖国医学的整体治疗原则,综合运用,不拘一法,只要找准穴位,给予适当的刺激,使全身经络畅顺,便能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祛除邪气,达到一定的疗效。根据笔者多年临床实践,治病是不可能完全照本宣科的,必须辨证施治,在整体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谓:“法无定法”即是此理。例如:治疗胃痛一症,四总穴诀讲:“肚腹三里留”。然而胃病是由许多复杂因素所致,拘泥于“肚腹三里留”,则很难应用于临床。但全面掌握经络穴位又非多数人所能及。如果运用整体点穴手法加以综合调整后,再运用“肚腹三里留”对症治疗,此时的效果不但是胃痛得到改善,而且是全身经脉得到调整,其疗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整体点穴手法即使运用到数十个穴位,表面上似乎是“渔翁撒网”,但正是通过众多穴位的共同作用来达到整体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这种不拘泥一招一式、一方一法的点穴方式,充分发挥了它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卫生组织(WHO)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并认为经络穴位疗法是第三世界各国达到这一目标的可靠方法之一。希望本书在推广应用此疗法的实践中,为爱好者提供入门的捷径,同时为医护人员实施经络点穴疗法提供参考。
笔者在编著本书的过程中,曾得到许多中医界、针灸界、气功界著名的前辈、学者的帮助,一方面根据临床和教学的经验体会,另一方面学习了许多前贤、老师、同道的著作,得益良多,启示很大。同时,靳瑞教授、刘炳权主任、刘汉杰医师等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张湘老师绘制了全部的经络穴位图,广东科技出版社予以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此外,还要感谢每一期经络点穴学习班的学员,他们学过之后,立即身体力行,成为宣传和推广这一健康疗法的积极分子。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共同浇灌着这个历史悠久的祖国医学遗产,使之发扬光大,熠熠生辉。
蔡洪光 1993年夏于羊城
前几年就听到不少朋友介绍本书作者蔡洪光,说蔡老师会讲课,能治病,尤其擅长点穴疗法。前年我髋骨、坐骨神经痛,得到他亲临治疗——拍打、按摩、点穴,结合其他疗法,病情有好转。尝到甜头后,我专门学习了作者编写的教材,获益良多。此后,每天按照其手法,选准穴位,坚持去做,一年多来,身体逐步康复健朗,对点穴疗法的效用,不由得心悦诚服。
作者是广东省人体科学学会经络点穴专业委员会会长。他根据多年临床实践,从1987年起至现在,举办了多种经络点穴学习班,深受病者、学员欢迎。去年他在此基础上将教材重新整理,编写成书。我作为第一读者一再阅读学习,认为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深人浅出,条理清楚。本书最大特点是着重实用及日常保健。如心绞痛的急救三穴,心脏病的保健三穴,防治感冒喷嚏三动作以及日常保健点穴法等。作者在阐述这些手法时,宛如师傅亲手教徒弟,语重心长。读者可从本书附录的病例中获得实证。故乐为之跋。
唐葆华
1993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