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品茶读女人(中国国家地理)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王旭烽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品茶读女人》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茶文化专家王旭烽携中国首家本科茶文化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教师团队倾力打造的第一本将女性与茶文化珠联璧合的、休闲型的、温馨清新随笔小书。讲茶史、道茶事;习茶艺、赏茶画;品佳茗,做佳人。明窗净几下,且请诸位细细品来。

内容推荐

碧螺春是水乡处子,两湖龙井则为大家闺秀,祁门香如同西洋女子,乌龙茶则如武林巾帼……我们今天的品茶,是读那位品茶的女人,亦是读那盏犹如女人的芳茶。“从来佳茗似佳人”,茶是女性,女性也是茶。也许你无法用一个简单具象的结论,来证明这两者的关系,但通过这本小书,你能体悟到茶与女性间某种神秘的关联。这样的女人,仿佛一株嘉木,倚立在你身旁,暗自芳香。

全书共二十篇短小优美的随笔,由茅盾文学奖获奖者、著名作家王旭烽和浙江农林大学(原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教师团队集体创作,讲茶史、道茶学、习茶艺、赏茶画、做茶人,读这样的小书,最好是一手握盏,一手释卷,明窗净几下,且请诸位细细品来……

目录

前言 品茶读女人——从来佳茗似佳人

女性与茶性——素手把盏珠璧合

红唇啜嘉叶——草木之中释英华

汗青照红颜——历史中的女茶人

形神皆兼备——秀外慧中茶之道

赠茶留余香——女子敬茶礼仪中

女人缘如茶——茶俗中的民间情

自己的空间——女子归宿品饮中

女以茶为媒——茶在爱情婚姻里

我是别茶人——好茶如何择出来

器为茶之父——华夏女性择茶器

茶乐相与翕——如诉如吟茶艺中

纵情茶山间——洗净铅华走天涯

女性茶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

她在茶馆里——茶香得气美人中

丹青写美人——画成粉黛逗茗香

魅力方寸间——一茶一席一女人

茶食与香茶——做个搭配女达人

佳茗适佳人——好茶好药好女

试读章节

一、神农一定就是个男人吗?

谁是第一个发现茶的人?我们的茶圣陆羽早就在他的经典著作《茶经》中给了定位:“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1000多年前,陆羽就告诉我们,茶是从神农开始被人类饮用的。东汉年间有人假托神农之名写了一部《神农本草经》,这上面就有记载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推算起来,人类与茶的关系,起源于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神农时代。

神农,在后世的传说里,则是一个牛首人身的男人,头上长了两只角,嘴里还缺了门牙,不管如何的异相,底版还是个男人。然而,这个男人并非被确证为上古时代的部族领袖,后来的学者们研究说,他可能是部落领袖们的集体象征,他可能就是一个部落,也可能是后来的人重新杜撰的。不管对神农的解释如何模糊,有一条是肯定的:距今七、八千万年前,中国西南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山茶属常绿植物。至神农时代,原始社会的部族领袖和巫医们,为鉴别可吃食物,亲口尝试,体会百草,发现茶可解毒,从此开始了茶与人类的亲密关系。我们可以说,关于神农的神话,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的情况。历史学家考据后以为,此举既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也有一定的科学根据。

而这个时代,正是中国上古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我们再说一句大白话,那个时代,就是女人当家的时代,是女人拍板的时代,是女人说了算的时代,是“女王时代”。而在母系氏族社会的部落领袖与巫医中,女性一定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地位。如果我们把神农理解为当时部落领袖的象征性人物,那么这位所谓的男性首领,其实已经集中了包括女性在内的诸多部族的领袖特质,甚至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想,也许那个神农根本就是一个女人。

这也是可以合理想象的:将一种不曾食用的植物绿叶,作为可供药用的药品,一定经历了无数次实验,一定要有众多的参与者和权威的拍板者。我们可以想象坐在火塘边的某位女首领,和她的女助手一起尝试茶汤的场景,这有点像《红楼梦》中荣、宁二府的女人们围着贾母讨论红楼的家族大事。男人也是有的,站在旁边听命,接受女人的指示。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初断:在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在人类与茶最初的亲密接触中,女性作为部族领袖指导实践,起着不可或缺的决定性作用。所以这第一口茶,是由女人们启开红唇啜用的。

二、风流韵事里的茶迹

自神农时代到中国西汉年间,似乎没有关于茶与女性之间关系的记载。虽然《诗经》的《郑风·出其东门》中有“出其东门,有女如茶”的记载,那意思是说,出了城门外,姑娘们美丽如荼花一般。“荼”这个字,在唐以前有三种解释,一是茶,二是芦花,三是某种野菜。中国古代用茶象征美丽的姑娘,将女性比喻为茶茶或小茶,故我的小说“茶人三部曲”中特意把一位美丽女性取名为“小茶”。但在这里,我们无法确定这个“荼”即为茶,在史料中也未找到春秋时期有关女性与茶的其他记载。因此,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茶事中女性的表现,我们只能停留在想象。

但是,我们终于还是在两汉时期探寻到了女性与茶的蛛丝马迹。在世界第一份茶叶文献王褒的《僮约》中,记载了“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的内容。这本是奴隶主给奴隶的一份游戏性质的契约,但它的诞生却与一位风流少妇有关。蜀人王褒为西汉著名辞赋家,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他来到渝上(今天四川彭州市一带)看他的亡友,居住在其家中。两汉时期的两性关系,远远不像宋以后的中国社会那样死板与封建,王褒住在寡妇杨惠家里,心情愉悦,女主人对他也很好,一个锅里吃饭,一来二去的,便有了特殊关系,谁知引起家奴便了的强烈不满。女主人在王褒的建议下,决定把便了转卖给王褒,由此诞生了在杨惠家中起草的这份契约。王褒在文中所书写的种种家务杂事,都是在当时社会中存在发生的,这其中也包括了茶事,如何煮茶,如何洁具,也包括如何到市场上购买茶叶。我们可以从中合理推测,当时在四川彭州的女子杨惠家中,已经有了饮茶的生活方式,说不定王褒和杨惠还常常在一起烹茶共饮呢。这也从某个角度印证了清朝初年大学者顾炎武在其著作《日知录》中的记载:“是知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王褒和杨惠都是蜀人,这茗饮之事,酝酿在独尊儒家之际、道教大盛之前、佛教传入中土之初,生长于巴蜀的平民百姓中。从一个小家僮敢于反抗主人的情况来看,杨惠家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情况也就是小户人家,他们构成了社会中下层最广泛的人口构成。毫无疑问,在男耕女织的中国社会,围绕锅台转的女性对饮茶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故而秦人士兵们一旦打入巴蜀,就有可能广泛接触到这种从未领略的饮品,并把茶带出巴蜀,带回他们的故乡,放到他们妻儿的锅台旁。P15-19

序言

一个女人,手捧一盏茶,这是何等深远的意象啊……为此而产生想去穷尽她们的意愿,又是多么地顺理成章呢!

一个女人,手捧一盏茶,那茶也是女性的吧。我常常是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这被冲泡开的茶。我怀着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感悟,眼看着这从处女成为少妇的过程。我看着一道洁水沏来,佳人在杯中旋转,沉浮,若即若离,若歌若舞,含苞欲放,绿袖缭绕,那才叫“女为悦己者容”呢。她震惊、激动、升腾,而后的优雅的憩静;她成熟,有所感悟,她也知道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她慢慢降落,终于沉积于生活深处,绰绰约约,落落大方,高贵素雅;然后,又一道天外的力量袭来,她又升腾了,宛如初恋后再次狂热的爱情……

同样是女人,亦有品相的不同:碧螺春是水乡处子,西湖龙井则为大家闺秀,祁门香如同西洋女子,乌龙茶则譬如武林巾帼。一千多年前的大文豪苏东坡,敏感地发现了女性与茶性之间的这种美妙的对应关系,因此在他的咏茶诗篇《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中,以此意境作为收束之句与点睛之笔:“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东坡此句一出,从此佳茗佳人,天作地合。

将佳茗与美人相提并论,是将茶的品格提到了最高的境界。中国文人向有将美好品格象征予香草美人的传统,这是从屈原的《楚辞》中就可以追溯到的。所谓品茶读女人,是品佳人,更是品人格,是对最美丽的事物的由内而外地赏读赞美!因此,我们今天的品茶,是读那个品茶的女人,亦是读那盏犹如女人的芳茶。

闲话少说,香茶端上,读这样的小书,最好是一手握盏,一手释卷,窗明几净下,且请诸位细细品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