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实用风水智慧,勘察方法及原则,详尽罗盘解读,化煞工具和方法,风水改造方法,阳宅风水实例,阴宅风水图谱……
一册在手,随查随习,改运助运,教你自己做大师,世界堪舆家协会主席中国著名风水学家。
风水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风水?慧缘大师结合多年的实战经验和人生阅历,在本书中告诉我们:风水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学习风水知识不单纯是为了掌握一种趋吉避凶的传统文化,它还可以激励我们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未来。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风水问题,如布局的不合理、方位的不得运、各种煞气导致的各种问题……在慧缘大师的这本风水实战宝典中,都可以通过晓畅易懂的文字和浅显直观的配图而学习到解决方法。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原汁原味地学习传统文化,还可以从中得到智慧启迪,重树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挑战困扰我们的各种人生迷局。
本书是慧缘大师多年来对古今风水学研究实践及教学的心得体会,有很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
该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风水学的奥秘和真谛,其最大的愿望是希望通过对风水学进行科学的研究,探求大自然的奥秘,把风水学从神秘世界转化到科学的殿堂中来。作者将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工程学、宇宙星体学、气象气候学、磁场方位学和人体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与中国传统风水学结合起来,从而揭开了传统风水学的神秘面纱,系统地阐释了人类未知或半知的神秘现象的客观性和规律性,把古老而又神秘的风水学用科学的态度和实用方法推介给广大读者。因此,可将它称之为“现代科学风水学”。
自古以来,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居家住宅。因为住宅房屋是家人团聚的地方,是人们工作和休息的场所,也是人们传宗接代、生儿育女、共享天伦的港湾。住宅的方位、形貌、格局、用材、色彩乃至周围环境,都会对居住者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性格、心理、运势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所以在选择、安排、布置居家住宅时,了解并遵循现代风水学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便具有非常重要而切实的意义。
本书是以居家住宅风水为重点,并全面系统地对各种建筑的装饰、办公、商用等风水科学作了翔实的、创造性的解析。无论您是从事专门研究,还是对风水学饶有兴趣,都不妨读读此书,相信本书定能使您受益久远。
四、生态建筑工程学与风水
生态建筑学是研究人类建筑环境与自然界生物共生关系的生态学,是探索地球上生命活动能够均衡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延伸于建筑学领域的一个分支。生态建筑学一方面把人类聚居场所视为整个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因而要求建筑物应当符合大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共生的规律;一方面把自然生态视为一个具体建筑结构和对人类产生影响力的有机系统,因而要求人类在建筑规划选址时,应考虑其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和对人类的各种影响,从而合理利用、调整改造和顺应其建筑生态环境。
当率先研究生态建筑学的西方学者偶尔把目光投向东方文化时便惊讶地发现:延绵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风水学理论,其环境观、自然观与建筑观,竟与当代生态建筑学的新思潮理论产生了历史的共鸣!
自有人类伊始就产生了建筑学。人类出于生存的本能,需要寻求一种遮风避雨、防范天敌虫害的寓所。仅仅依赖自然山洞土穴蔽护,已不能适应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于是便出现了人工建造的简陋的居所。如有巢氏在树上搭建的茅棚,山顶洞人挖掘的窑洞,便是人类为避免自然灾害和天敌伤害而建造的人工建筑的原始形态。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逐渐对居住的建筑寓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对寓所建筑的实用性、安全性要求之外,还增加了美观性、私密性、健康性的需求,并希望其寓所与周围环境协调,有利居住者身心健康。
随着人类建筑的多样性发展,民房建筑与官邸建筑,寺庙建筑与宫廷建筑对于生态环境的关系和要求各有不同。这些建筑所处不同的地理位置、建筑材料、建造形态、规模、风格、方位与色彩等都不同,这种因素对于不同身份职业、不同生命信息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力、作用力,并产生不同的正反效应。
慧缘风水学的内涵与使命之一,就是要将传统风水学的合理内涵与当代生态建筑学相融合,即研究建筑的方位、形态、材料色彩等等对于不同人的身心健康与事业发展的正负效应,也研究建筑的种种要素组合格局对于大自然生态的正反影响,掌握对建筑要素及其格局的调整、优化,使之与人体生命信息和整个自然生态更协调、更同步,以更有利的科学方法,探索人、建筑物、自然生态三位一体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
五、宇宙星体学与风水
地球是宇宙星河中的一分子,它每时每刻都受到周围星体对它产生的吸引力、排斥力、作用力的影响。宇宙中的各种光电信息、磁力、热能、超级宇宙能,无时不对地球产生各种正负效应。而人,是地球上生存的感应能力最强的高级生物,自然也随时受到宇宙星体对地球产生的各种效应的影响。
例如: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光能热能效应,使万物得以生发,而太阳黑子也对地球人类及其他动植物产生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又如:月亮的圆缺和运转周期,对海水的潮汐涨落产生明显的作用力,同时也对人类女性的月经周期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日蚀月蚀及彗星等特殊的星体变异,对地球的磁场、气温、地震、旱涝灾害产生特殊的作用力,同时也对人类的生理、心理、思维、情绪乃至疾病、灾荒等等,产生多重的影响力,由此也可能进而产生社会的动荡与变迁。再如太阳黑子对人类健康产生众所周知的影响,日蚀、月蚀对地球和人类产生的特有的作用力等等,无不印证了宇宙星体和地球、人类的感应联系。
上述种种现象和规律,恰恰与传统风水学探求的“天、地、人”和谐对应的统一的理念相通合。承传千年的风水学经典《黄帝宅经》早已提出勘舆风水应达到“人宅相扶,感通天地”’的境界。
慧缘风水学的内涵和使命之一,就是要将传统风水学中的“天、地、人”和谐统一学说与现代宇宙星体学接缘,研究和预见星体及其对地球与人类产生正负效应的规律,掌握、调整和减免宇宙自然能量的动变对地球与人类负面影响的方法,控求宇宙、地球与人类三位一体的同步对应及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
六、气象气候学与风水
中国南方与北方的气候大不一样,有时南北地区的温差达摄氏50度至60度之多。当北国边陲已是冰天雪地之际,南国椰岛却仍是春暖花开。这种气候差异对人体的影响,对人们饮食起居,尤其是住宅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北方,寒气重,患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人较多,但若到了四季如春的海南岛生活,绝大多数都可以不治而愈。南方湿气重,患风湿病的人较多,但到了空气干燥的新疆等地生活,也可自然痊愈。
再如北方的房屋要防寒保暖,墙壁砌得很厚,有的是双层玻璃双层墙,古人就干脆挖窑洞避寒,具有冬暖夏凉之效;南方的房屋要防热防潮,门窗开得多,有的还有天井,以利通风透凉。有些山里人干脆用竹木搭起悬于地面的吊脚楼,既可通风防湿,又可防御野兽虫蛇的侵害。
从传统风水学的观点看,北方的房屋建筑方位一般要以坐北朝南方为吉宅;南方的房屋坐向就不一定要坐北朝南,而只要顺势,即根据房屋周围的山形水势或路的走向来合理选择,调整方位和坐向,即为吉宅。
从气象学的观点来看,北方的房屋之所以要求坐北朝南为主,是因为要以门窗朝南向阳采光取暖,以后墙朝北避风御寒;而南方的房屋,就不一定有这个要求了,只要顺势通风,凉爽防潮即可。
可见传统风水学和气象学也有天然相切相接之外,此外,传统风水学特别讲究建筑与风与气的关系,这与气象学中研究的气候学亦不无相同之处。
慧缘风水学的内涵和使命之一,就是要将传统风水学同现代气象学相契合,探索人类居所建筑的布局面与调整如何适应气象、气候的变化,以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家庭和谐与事业发展。
七、磁场方位学与风水
地球磁场学认为:地球是一个以南北两极为端点的强大的磁力场,这种磁力场对稳定地球自身的动转平衡,对地球表面物体的稳定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具有强大磁场的地球在自转和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强大的磁向吸引力,这便是地球磁力的方向性。由于这种带有鲜明方向的地球磁力的传感作用,地球上的某些物体亦会产生一种磁性感应,使这些物体也产生一种相应的辨别方位的能力。例如我国自古发明的指南针,还有人类、鸟类体内辨别方向的感应机能,正是地球磁向的感应使之具有的功能。
这些,正是地球磁场方位学所要研究的现象。上述磁场、磁向及其方位,对于人类及其住宅状况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例如人们床位的设置和睡觉时的方位,也会受到地球磁场引力的影响,北半球的人如果头朝北睡,就会有一种安定舒适的感觉,因为北极磁场会对人的大脑产生一种安定、调节的作用,使人的睡眠更安稳,大脑休息更充分。而南半球的人睡觉时则以头朝南为最佳,原因相同,只不过是南极磁场在起正面作用。如果头朝东或朝西睡,睡眠就可能较差,一方面与南北极磁场作用力不同步,另一方面与地球自转磁向引力不协调。当然,由于某个点位的磁场作用力的特殊改变,有时头朝东西睡,也可适应磁场的方位。如果卧室床方位与地球磁向不对应,则可能会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家庭和睦。
同样道理,北半球的房屋一般以坐北朝南为宜;而南半球的房屋一般以坐南朝北为吉。
这些,正是传统风水学观测研究数千年得出的结论,只不过昔日无法用自然科学的要领和原理去解释它而已。
慧缘风水学的内涵和使命之一,就是要将传统风水学与现代地球磁场方位学相叠合,从而探研地球磁向、方位对人类及其居住状态影响的规律性,求索出人类及其建筑顺应地球磁向方位并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的方法。
P47-50
慧缘
长期以来,风水学曾被一些人士认为是迷信,称其对人类无任何实际价值。但是,纵观风水学的起源和历史发展,几千年来,风水学对中国社会和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风水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体现了华夏先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居思想,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从现代环境学的观点看,风水学是一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性综合科学。
我国古代先民为了生存,为了居住地的安全和舒适,就学会了观察山川江河的态势和树木土石的变化,以及风雨气象的转换,以确定最佳的地点和方位定居。而山川江河、土石树木、风雨气象都是自然物质,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从现代科学来看,我认为风水学是同地球物理学、地球磁场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工程学、气象学、宇宙星体学和人体生命学等学科融合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风水学:顺应自然的法则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受到上述种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学会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
风水学是中国人的重要发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宝藏之一,很值得发掘。近百年来,欧美日韩等东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们都对这门学问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应用。我国当代的有关学者也对风水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研,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风水学研究中,学者们认为自然界超微粒子和磁场对人体会产生明显的正负影响,并且认为在自然界中,任何物质都会产生作用于人体的超微粒子和磁场,这些能量也可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也可随着人体自身的场态信息的改变而改变。这些物质能量可以使我们身体健康长寿、心情愉快、思维敏捷等,也可使人们思维迟钝、精神恍惚,甚至使人们多病短寿。因此,要想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身体更健康,就应该遵循“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的风水学四大原则。
比如,我们住在一条小河边,要了解这河水的流向、宽窄和深浅,每年水位的涨落,这叫了解自然;也要会利用这条河水去灌溉、航运等,这叫利用自然;如果这条河每年有洪水,就要疏通河道,筑堤或修桥等,这叫改造自然;这条河是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不可为了某些局部利益而将它改道或填堵,就应顺着河岸而居,因势利导,这就叫做顺应自然。当然还有山势、道路、海岸、大型建筑等等,都有一个四大原则的问题。
笔者认为,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生存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括住宅、宫室、陵墓、寺庙、村镇、城市规划建设等等。其中涉及陵墓的称为阴宅,涉及活人居住、生活的房屋、环境为阳宅。风水对于阳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基址的选择,即选择能在人们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良好信息的地形条件;
第二是对居住处所有的布置和处理,包括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通道、供水排水等方面的定位与调整;
第三是在上述基础上装饰增加某种符号信息,以满足人们避凶趋吉的心理需求。
◎风水学:源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风水学的产生,是人们希望把自身和谐地统一于自然而采取的一种自我完善手段,本来并没有任何神秘之处,但在缺乏现代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磁场学、气象学、生态建筑学和人体生命科学知识的时代,人们只能根据当时的知识水平来认识环境,解释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于是,阴阳五行、易经八卦等古代解释宇宙自然观念就成了风水学的主要理论根据。为了迎合人们普遍存在的避凶趋吉的心态,有的风水师编造了一些宠杂而神秘的谎言笼罩在它的上面,使本来具有朴素科学原理的东西变成了扑朔迷离、神秘莫测的东西,这自然会引起人们的疑惑。
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对其进行清理,去其荒诞的外衣,提示其合理的内核,还其本来的面貌,并且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其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形成现代科学风水学,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风水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原始社会的人类,对各种自然规律没有理性上的认识,但为了生存,他们必须生活在气候及水土较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地方,这是一种适应性选择。进入文明社会后,如甲骨文中就有有关卜宅的记载。周朝时期,周武王营建洛邑时,就是请周公用一种占卜的形式来解释风水学上的诸多问题。
战国先秦时期,各类学术的兴起,加之《周易》与阴阳五行学术的发展,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为主导建立起来的学术思想,使人们常常以地理上的方位形状同天上星辰相对应,并对地球磁场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研究,司南(指南针)就是在这个时期发明的。指南针的出现,对方位的认定就有了准确的指示器。
汉代《堪舆金匮》与《宫宅地形》等风水著作的出现,标志着风水学在理论上有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郭璞《葬书》在晋朝的出现,加速了人们对风水学的研究。唐朝的建立,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上少有的鼎盛阶段,文学方面几乎登峰造极,各门学术的兴起,更加促进了风水理论的发展,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杨筠松在民间实践风水勘察和授徒,起到了全面推广的作用。所以从那时起,在中国广大地方,宫宅、乡村和墓葬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风水学说方面的影响。宋朝陈抟、邵康节、朱熹以及蔡元定等著名的易学家对风水进行阐释和认定,随之风水著作相继出版,从而出现了江西形法派和福建理法派为主体的风水理论体系。
明清两朝,通过对各类风水书籍的收集整理以及不断探研,理论上已相当完善。风水勘察活动已普及到从帝王宫殿到城乡民宅各个角落。从民国到现在,学者们主要是对我国传统风水文化的重新评估和研究,加上许多外国学者对风水学的研究,使风水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这几年出版的一些风水书籍中,对古代风水学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解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风水学的发展,可以上溯到原始人类开始,有相当部分的理论,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也是先哲们根据自然原理推导的结果;同时也加入了某些唯心的成分。
◎风水学:易学思想的阐发运用
风水学的应用与发展,与《易经》有着密切的关系。《易经》理论体系的发展是取材于长期的仰观俯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又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包罗万象,各类事物都可在其中找到对应规则。风水理论也是以自然事物为基础的。八卦代表的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等自然物,正是风水学必须应用的要素。《易经》的时空、位象、数理等辩证方法同风水理论基本一致,风水理论的许多法则本身就是《易经》的发展。乾天坤地,乾父坤母,乾纯阳,坤纯阴和六子卦象;龙脉起伏盘旋,有护有丛,有雌有雄,是太极图曲线的反映;阳龙结阴宅,阴龙结阳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干支应用,五生相克,刑冲破害,龙穴太极晕,砂位四兽对应四象;水法应用上的净阴净阳,是洛书术数的转化运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都有生长、发展、衰老、死亡过程,则表现为卦象上的动态变易;三易(《连山》、《归藏》、《易经》)乃六十龙分配,取用得宜,所主天气运,谓之地脉,气行于地,形丽于天;四生之气行于地而运于天,在天者论时,在地者论形,即时以观形,因形以验气,气有衰旺,有盈虚,四势之山生八方之龙;四势为五行化生之始,八方为五气来止踪,等等理论,皆显示易理与风水学的密切渊源,特别是在《罗经透解》中,已经充分体现出来。
罗经整体称为太极,由指南针分两仪,再分四象,东南西北(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再分八卦,八卦分先后天,先天发展为六十四圆图,三百八十四爻位;后天分为二十四山,一百二十分金至三百六十微金;三百六十五度,由四方二十八宿所管辖;代表地球公转轨道和时间。罗经使用有可能是供西汉出土的“太乙九宫占盘”制作的。后因实践中的需要,使层位不断增多。目前的罗盘大到四十余层,发展原理同易学发展非常相似。风水学由观形到理气,各种形理与《易经》理论相符,显示出同易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从中国地形走势论风水学
从地形图中分析,风水学认为全世界龙脉是从昆仑山发脉的。地理学也称昆仑为世界屋脊。它脉出八方,有五大干龙跑向各处,其中三大龙脉在我们中国。这三大干龙之势走黄河以北广大地区,称之为艮龙发脉;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为震龙发脉;以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为巽龙发脉。这艮震巽三大干龙发自西北,走各东南。山脉这种走向,又形成江河流向,江河又称之为水龙。风水学要求龙脉要长远,气势要磅礴。因山脉水流的走向,形成我国地势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这种形势促使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海拔高,气温偏低,水土又总是往低处流,土地贫瘠,植物生长较差。而东南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厚,水源充足,适应各种植物。风水学认为水同财源有关。所以我国大部分人口集中在东南地区,经济发展也常以这些地区为先导。长江黄河的两岸,建成我国主要几座大城市,如上海、郑州、武汉、南京等。次于黄河长江的珠江和黑龙江,也有广州、哈尔滨等大城市。风水学认定的风水好坏同这种地理环境因素并行不悖,纵观历史上大部分著名人物都出生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同风水要求龙脉要素成正比。这不是什么偶然现象,是自然因素所造成的。
◎从“地灵人杰”的观点认识风水学
再从统计学局部分析。地处山东泰山区域的泰安地区,全地区几十个乡镇我都考察过,从风水方面论之,其中有个乡镇,比其他几个乡镇都不同,背靠山脉群峰簇拥而下,下面一段形似飘带,本地人称之“五凤朝阳”,四面山峰相互对照,每座山峰都很秀丽,除背后龙脉较长外,其余三面山体较陡,一落下就如同小盆地。镇前一条小河,形似玉带,水口重重关拦,并有禽星坐镇。有这种自然之形,必有其理。坐向必然经风水行家所定,形理两全。因此,此镇虽地处山区,但历代就比其他乡镇人才出得多。这十几年恢复高考以来,就已考上两百多名大学生,有的一家三子全是大学生,也出了专家教授一类的人才,干部也多,这不正是地灵人杰吗?我们还观察到这种现象,凡是风景优美秀丽的地方,那地方聪明人才就比较多,江苏、浙江、广东、四JIi、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真是山清水秀,当然这些地方也是名人辈出,如江泽民、毛泽东、蒋介石、孙中山、邓小平等就是出生在这些地方。
风景粗浊恶劣之地聪明人才就较少,愚笨之人较多。虽然风景与风水不是同义词,但风景也属风水学的一个方面。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广东省清远县有个地方,附近山地都是山石嶙岣,粗浊不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虽然是全国著名的经济发达的省份,可这个地区仍然处在贫困状态,不但经济跟不上,也出不了什么人才。正是:“孩子也永远做不出蓝色的梦。”电视台采访时,清远县干部群众说,这地区之所以贫困,就是自然环境恶劣,缺乏“金木水火土”的相生条件,不适宜人类在此居住发展。后来上级把这个地区的居民全部迁到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
《黄帝宅经》认为:“夫宅者,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阳者生化物之父也,阴者生化物之母也。”“阴阳之理,顺之则亨,逆之则否。”前人关于阳宅风水的论述,对屋宅的地点选择、朝向及内部设计构造等,都很讲究。所住房宅,人体能感到各种自然信息的影响,如形体景观,可以通过视神传导,起到物化作用。屋宅涉及到各种自然环境、水土地质、光照、温度、气候、磁场、景观等,都直接或间接、明显或不明显地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环境的改变能够引起生物的变异,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一般情况下,外界环境对植物和低等动物具有直接影响。环境发生大的变化可导致动植物器官机能的变化,最终引起形态构造的改变。这种环境改变引起器官机能变化确有其合理性,但又不是绝对的。任何动植物的器官要适应环境变化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越这种限度,就对动植物器官产生一定的害处,或者出现各种病态。例如人饥饿,虽然能加强人的耐饥饿功能,但超越一定幅度,人体机能就无法适应,先产生各种病态,最终就是死亡。
◎风水学: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学问
风水所论述的各种有害有利的自然因素,有明显或不明显的情况,也有轻重的区别,不会随着流年气运而变化。这些因素作用于人体,可由少积多,由微至著。如在实践中看到,有的人家祖辈父母并不是哑巴,而出生子女连续二三个哑巴。这就是环境风水影响的突变现象。又如1986年,看_家人的房屋风水,前后山坑直射,傍一小河直出,背后无山龙气脉,更甚者,前面凹风直吹,正合上“气乘风则散”和腹背受煞之说,主人住此房,生下三儿,无一成器,都在20岁前天折了。
“风”字的科学解释是空气流动为风。事实上风包含的意义是很广的。《易经》认为有柔风、刚风、曛风、不周风等多种风,人体受到何种风的侵袭,所得病症也不一,如风寒、风热、风湿等症。实践中我们看到有的山村,山凹风直透吹射的居住房里,则常死青少年,这不只是古人气乘风散之说,用科学解释是:因这种地方,空气流动特别急速,温度降低,忽冷忽热,使人容易受凉;空气中又常带各种气味和病菌感染人体,使人得病,抵抗力差的青少年更受其害。特别是西北之位肃杀之风,更对人体不利。“秋风扫落叶”,就是因为西北风属秋冬季节风,促使万物萎缩的道理。
1988年,在四川看一村庄,回龙顾祖,四山环抱,乡村屋宅朝九曲逆水,水口关拦紧密,局势虽小,藏风聚气,坐向合法,正合风水学形法和理法。果然此村发财者多,比一般村庄都富裕,而且还出了一位高官。
人体在天地间,天覆地载,无时无刻都和自然界的阴阳五行之气同呼吸。中医学告诉我们,人体的阴阳五行之气能否保持相互平衡,是衡量身体健康与否的本源。而一个地方阴阳五行之气,能否保持平衡,就可以看出此地方的经济发展及人才情况。为了研究,我曾找过分布在全国南北几个省区的几十个村镇的人,抽样查出他们的生庚,同本地风水相对应,结果发现,南方风水气旺者,村里人出生的八字里大部分火旺,北方山水气旺者,八字里大部分水旺。这说明人体阴阳五行之气来自自然界。人体由父母生殖细胞结合成胎,可能男女生殖细胞在某地点某时刻结合后,综合天文地理因素,就是自然物质在人事上的反映。这既是人体先天素质,又是后天命运发展的一定根据。为何人们需要选择好风水好地方的原因就在这里。也说明了风水地域好坏同人有直接的关系。
有关阳宅风水,很多风水因素是有形可见的,有些还直观地同人之日常生活相关连。所以阳宅风水的科学性、合理性也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
◎阴宅风水:看不见的宇宙磁场
在阴宅风水中,有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有的干脆就说是纯属迷信。他们认为阴宅是葬死人的地方,风水再好也与活人无关。但从过去古代地理典籍理论来看,人是父母亲生下来的,父母去世后,骨骸能葬到好的地方,可以温暖佑骨然后起到荫佑子孙的作用。这荫佑的说法,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是缺少理论上的说服力的。但一概斥之为迷信,从实践和客观上,也是不切实际的。慧缘我认为阴宅与活人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而用现代科学方法就可以解释这种关系。众所周知,地球是一个大磁场,而磁性有多种功能,有记录功能,也有转化为电磁波的功能。既有转化为电磁波的功能,传播功能自然存在其中。因此,坟墓建在某个地方,地磁场就可以记录下周围山山水水种类住处在自然转化中产生一种带骨骸信号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具备骨骸信号又具备山水信息传送到空间,从而影响外界。为何只对自己子孙有影响而不影响他人呢?因子孙与先辈具备同等类型遗传基因,其生物电磁波之间具有同位信息,能够感应沟通。信息不同步者感应就差。就如收音机、电视机一样,要能收电台广播和电视,必须具备同频道和赫磁的原理一样的。人体接受到这种电磁信息后,将在人体内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例如某座坟墓,风水学认定是好的地方,起码是龙脉踊跃,穴位准确,山环水抱,明堂平敞,罗城无缺,山峰秀丽,四神护卫,理气合法。带着这种信息的电磁波,被人体接收到起物化反应后,能起到加强人体器官功能和思维功能的作用,经常接收到这样良好信息的人,一定会受益无量。又如某座坟墓是风水不佳之地,山水混乱无序,无龙无穴,形体粗浊,山水反背直射无情,风吹水劫,理气又刑冲破害,这种电磁波被人体接收到起物化反应后,会对人体产生一系列坏作用,破坏削减人体思维功能和调控心理情绪的功能,长期受到这种不良信息影响的人,一定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自然界也能产生这种电磁波,如春夏秋冬的雷电现象等。电磁信息对人体能否有一定的作用能量,用现代物理学知识可说明问题。在实践中我也总结出一些经验,例如有的坟墓葬在风水很坏的地方,一葬下就产生各种灾祸,不是人口损失,就是疾病破财。有的坟墓葬在风水吉利的地方,结果是家庭人员运气和财富的确就是好。
为了说明问题,且举几个例子。1989年,在湖南看一旧坟,坟墓已建五年。从风水方面看,山脉来龙直硬不起伏(死脉),无峡丛,坟墓葬在山脉尖头之中(带煞);坐丙向壬兼午子,乾亥田垅水直冲墓前明堂,出乙口。我当即断之葬下此墓,墓主家病人不断,病在头部,发生在长房并损青壮年。病发生在头部,因乾有头部之象;发生在长房,因左边属长房份位置;损青壮年是因震纳庚亥未,震有长男之象。结果墓主家长房果然有一青年30岁死于脑病。
1991年在广东看一座坟,从癸向丁,出丙口,外观形体上看还算可以。但午方山水破局潮来,断之坟主家会出现有关属火一类病人,如心脏病、眼目等疾病,发生在午年。庚午果然出现一人因心脏病而动手术。此例原理是午属火,火对应人体器官是心脏和眼目等部位。午年助长其火气和坏运气而发生问题。
1993年,在郑州郊区看一旧坟,此墓50年代葬下,从风水学论之,龙脉从高山踊跃而来,至结穴之位峡,又短又窄,伸衍出去立即潮大结穴垣局坦平圆满,水绕峰秀,藏风聚气,坐丙向壬,壬子水朝堂,左边峰峦层叠,艮位有一峰耸立丙透地,官星丙奇在艮,理气合法,长二两房人财兴旺,艮为少男,主应三四子出贵,三子四子均做高官,通过了解,果然如此。
◎认识风水人生 我认为,人类在自然界中,受取外界环境的极大影响,人体在其生命过程中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故与外界环境具有密切的依存关系。人体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如对自然界电磁波的变化的反应,可能较仪器测量到的结果提前出现,均伴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现象,人体在外界影响下发生一系列生理化学现象,为风水作用机理提供了依据。风水的实质在于运用各种自然界有利因素,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风水作用机理,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研究。宏观方面,全面分析人类所在地理环境的不断变化的因素;微观方面,结合当代各门类科学知识进行探讨。因此,阳宅同人的作用关系是直接的,五官可感受到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个方面;而阴宅则是间接的,必须通过自然产生的电磁波传播而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认为,风水学是一门集天文地理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以自然事物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法则,其中涉及到自然环境学、地质地理学、水文学、生态学、景观、美学、生物、地球物理学、建筑学和道德伦理学等学科,是一门研究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综合学科。前人的风水理论虽有夸大和神秘的地方,但总体上具有朴素的科学性,多数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我是从事医学和佛学研究的,能在风水学领域里有所建树,主要是受祖父的影响。本书是根据我祖父陈明科(著名中医学家、风水学家)的《风水学秘要》一书为蓝本,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和探研,使之与各门相关的现代自然科学嫁接和融通,并进行了更新和补充,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由于本人学识有限,书中难免挂一漏万,所以本书仅供各位同道参考以抛砖引玉,并恭请天下志士仁人批评指正,切磋交流,共同促进风水学的科学化,造福人类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