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又名《醉古堂剑扫》,属于格言警句类小品文。明代陈继儒撰。原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道,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
《小窗幽记/国学系列》节选醒、情、峭、灵四篇内容,共约15万字。全书始于“醒”,终于“灵”,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处世之道,就是为人之道,今天我们要立足于社会,明白怎样做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待人接物才能通达台理。这确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值得我们终身学习。而在如何立身处世方面,《小窗幽记》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兰大奇书,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
《小窗幽记/国学系列》就是《小窗幽记》的注译本,由陈继儒原著。
做人必清醒 做事要明白
【原文】
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①。无一日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②,人人解醒?
【译文】
清醒的人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今日世人情迷世务,追逐名利,没有一日不处于沉醉状态中。好名的人迷醉于朝廷官位,好利的人迷醉于世间财富,豪富的人则迷醉于声色车马。怎样才能获得一服清醒之剂,使人服下能够获得清醒呢?
【评析】
传说晋朝有位名叫狄希的人,居住在中山,能酿造上等的好酒,人们饮了以后可醉千日不醒,可见此酒名副其实。饮这种酒虽能醉人千日,其醉却有两点可取之处:一是真醉,是饮酒所得的情趣;二是虽酒劲很大,千日后也会醒来。
今世之虚名浮利却令世人无一日清醒,不是沉迷于官场便是浮沉于商海,在这酩酊大醉之中有几人能忘却欲念。岂不知千古功名如尘土,满世金银不带去,赤条条入得世来终将赤条条绝尘而去,虚名浮利百年后皆如浮土。可怜世间之人沉醉于追逐名利、享受荣华的生活中而难有清醒之时。所以作者在此大发感叹,从哪里能弄来一服清凉药,让这些为名利、声色而醉的人服后能醒来呢?其实答案就在本书中,当你读完了陈公的这本《小窗幽记》后,便会觉得神清气爽,心境明澈,因为这就是一服让人清醒的良药,品味过后必定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守节声色场安志纷闹中
【原文】
淡泊之守。须从裱艳场中试来①;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⑦。
【译文】
是否有淡泊宁静的志向,必须通过富贵奢华的场合才能检验出来;是否有镇静安定的节操,必须通过纷纷扰扰的环境才能验证出来。
【评析】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谓大丈夫。
在名利场中走过还能宠辱不惊,才是真正的淡泊心境;在纷杂变幻的是非中依然泰然自若,才是君子之德行。世上的人都知道淡泊两字的含义,但真正走入淡泊之境的没有几人。倒是经常可见有些人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便大动干戈,枉费许多心机挑动矛盾四起,到头来却落得损人不利己的结果,何若自守淡泊之念,镇定自如。
淡泊名利的操守,镇定安闲的气节,需要我们在平常的德行中加以锻炼,并牢记在心底,不但在贫贱之时能保守住自己的尊严,更要在富贵时能经受得住声色的考验。面对世间五光十色的声色之乐,尘世间纷繁浓艳的名利诱惑,能够保持自己的一颗平常心,有一种毫不为之所动的意念,才算是真正的淡泊,才算是做到了洁身自好。
所以说:真正的淡泊在心不在身,只要心中无过贪恋,则处处都可以找到清净与快乐。
人生得足未老得闲
【原文】
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①。
【译文】
人活在世上,等待着得到满足,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满足呢?在未衰老时能得到清闲的心境,这才是真正的清闲。
【评析】
生活是不会累人的,累的是我们自己的身心,确切地说是我们的欲望和贪恋太多,束缚了我们去享受生活的乐趣。世人总是在年轻时闷闷不乐,但到老时品行深厚了才知那是因为为名所累、为利所扰,不能自拔罢了。实际上富贵是没有止境的,贪婪的胃口是无法得到满足的。只有学会适可而止,适时的放弃,才能知足常乐。
有的人生活富裕了,却依然感受不到殷实的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反而觉得压力倍增,甚至还不如以前清贫的日子过得轻松,就是心底的欲望越来越多,贪婪的胃口越来越大造成的。而一个真正懂得知足常乐的人,放下了心中所有的尘情与牵挂,自然会生活平静。如果要想得到清闲的心境,及时放弃为物欲所驱使的生活就行,何必一定要等到白发之时才醒悟过来呢!
背后无人诋久交不生厌
【原文】
使人有面前之誉①,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②;使人有乍交之欢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译文】
让人当面表扬自己,不如让别人不在背后诽谤诋毁自己;让人在初交之时就产生好感,不如让别人与自己长久相处而不厌烦。
【评析】
正所谓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人后不被说。每个人都喜欢听奉承话,其实让人当面夸奖自己并不是难事,难的是让人在背后不议论甚至诽谤自己。所以与其刻意去追求别人的奉承,倒不如时时处处修养德行,严于律己,多行善事,这样不仅不会给别人背后议论我们的机会,相反会得来诸多真心的赞誉之声。
与人初见面时刻意的迎合,日久必生厌倦,为人当光明,处世须磊落。要像君子之交淡如水,岂能如狐朋狗友般相互利用呢?个人功过是非自有天地明鉴,岂是自吹自擂就能遂心所愿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样,与人交往时刻意修饰自己一番,想使自己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给对方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结果在熟悉之后,便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将平目的许多丑陋习惯暴露给了朋友,如此时间长了必定会招来对方的厌恶。所以说给对方一个外表华丽,却内心空虚的自我,还不如保持镇定从容的心态,既不过于奉承,也不刻意、做作,做个原原本本的我,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风。
天意实难违正心修我身
【原文】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之①;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②。
【译文】
命运使我的福分浅薄,我便加强我的德行来面对它;命运使我的身体劳累,我便放松自己的心情来弥补它;命运使我的人生遭遇困境,我便提高我的道德修养来通达它。
【评析】
命运把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无论上天如何对待我们,只要心中明白自己是命运之主,我们便可战胜一切困难。虽然人生不平等,但对于命运的追求是平等的。虽然上天没有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也不必怨天尤人,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弥补,去自己拯救自己,而不应该埋怨老天的不公,让大好时光白白浪费掉。
福分薄虽然说明了外在的物质环境不丰厚,或者生命的外缘有缺憾,但我们可以通过深厚的心灵修养安然自适,将一切烦恼驱出脑际。有时命运会使我们的形体十分劳苦,但它无法阻拦我们的心灵去享受快乐的境界。
人的际遇无常,困厄在所难免,此时更不可灰心丧志,不如充实自己的学问,扩充自己的心胸和道德。困厄的产生,多是自己能力不够的缘故,若能胸怀大志,必能以一种坚强的意志将困厄扫除,即使摆脱不了当前的困境,至少我们内心也不会因此而沮丧。
君子小人五更检点
【原文】
要知自家是君子小人,只须五更头检点思想的是甚么使得①。
【译文】
要想知道自己是有道德的正人君子,还是品德低下的小人,只要在五更天时自我反省一下,检查一下头脑中想的是什么,就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
P1-5
被称为经典的作品是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部分,是经过岁月的磨砺及时间的检验而沉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凝结着人类的睿智与哲思。在滔滔的历史长河里,大浪淘沙,能够留存下来的必然是精华中的精华,是闪闪发光的黄金。在浩瀚的书海中如何才能找到我们所渴望的精华,那些闪闪发光的黄金呢?唯一的办法,我想那就是去阅读经典了!
说起文学经典的教育和影响,我们每个人都会立刻想起我们读过的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那些童话、诗歌、小说、散文等,会立刻想起我们阅读时的那种美好的精神享受的过程,那种完全沉浸其中、受着作品的感染,与作品中的人物,或者有时就是与作者一起欢笑、一起悲哭、一起激愤、一起评判。读过之后,还要长时间地想着,想着……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接受文学经典的熏陶感染的过程,接受文学教育的过程。每一部优秀的传世经典作品的背后,都站着一位杰出的人,都有一颗高尚的灵魂。经常地接受他们的教育,同他们对话,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睿智的思考、对美的不懈的追求,怎么会不点点滴滴地渗透到我们的心灵,渗透到我们的思想和感情里呢!巴金先生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品读经典似饮清露,鉴赏圣书如含甘饴。”这些话说得多么恰当,这些感受多么美好啊!让我们展开双臂、敞开心灵,去和那些高尚的灵魂、不朽的作品去对话、交流吧,一个吸收了优秀的多元文化滋养的人,才能做到营养均衡,才能成为精神上最丰富、最健康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有眼光,才能不怕挫折,才能一往无前,因而才有可能走在队伍的前列。
《青少年经典阅读书系》给了我们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会让我们结识世界上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家作品,会让这个世界的许多秘密在我们面前一览无余地展开,会让我们更好地去感悟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来吧!让我们一起品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