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滨的房子
短暂的黄昏之后,神秘的夜幕降临了。在如火炬一般的月亮升入紫色的夜穹之前,人的听觉变得极其敏锐。黑暗遮住了棕榈树,但仍可以听到风中树叶的婆娑之声。已看不见波涛前端的白线,但它们似乎更加用力地拍打着海岸。这是一个迷人而令人敬畏的夜晚,但只是太短暂了,因为月亮早就等待着升起了。
希拉·芬在怀基基海滨租的房子的大客厅里只开着一盏落地灯。墙壁、家具、地板都以热带稀有木材镶嵌装饰,屋冲各处都有来自异国的绿色植物。朝街的落地长窗是关着的,但朝着大海并通往装着窗子的一个大门廊的窗户是开着的,从那儿传来有规律的涛声。
希拉·芬来到屋里,不安地快步来回走着,眼含忧虑,甚至是惊恐。自从她在格兰特大酒店见过特纳弗罗回来之后,表情一直如此。她都做了什么?她反复问自己。她都干了什么?这邪恶的人究竟有什么神秘力量能如此轻易地让她把本以为已永远埋在心底的往事吐露出来?一旦从他的影响下摆脱出来,她就开始震惊于自己的轻率,但悔之晚矣。
以一种对灯光的准确的直觉,她坐在了屋中唯一的灯下。从很久以前她像火箭般在好莱坞电影界异军突起开始,她就生活在镁光灯下。但现在灯光对她来说已不太友善,对她那似乎要化作火焰的头发也许还可以,却不太关照她眼角的皱纹和紧绷的小嘴。不知她自己有没有意识到,她已经比大多数明星拥有更久的辉煌了,她现在必须忍受孤独,并且快速地走向黑暗。
管家杰西普——一个也认为好莱坞是块福地的瘦削的上了年纪的英国人——走了进来。他拿着一个鲜花盒,希拉.芬抬起了头。 “哦,杰西普,朱莉小姐有没有告诉你晚宴是在八点半开始?”
“我知道了,小姐。”他严肃地说。
“几个年轻人晚饭前想去游泳,布拉德肖先生就是一个.你可以带他去男寝室更衣。洗澡问又黑又脏,需要清洗,朱莉小姐和戴安娜小姐会在自己的房间换衣服。’,
杰西普点了点头。这时朱莉走了进来,她穿着休闲服,脸上丝毫没有化妆。她兴奋、高兴、年轻,这让影星的心中掠过一丝嫉妒。
“别担心,希拉,”朱莉说,“杰西普和我已经计划好了一切。像你以前所有的晚会一样——棒极了。那是什么?杰西普,鲜花?”
“给芬小姐的。”管家解释说,把鲜花递给朱莉,离开了房间。
希拉·芬皱着眉头环顾四周:“朱莉,我一直在想,在这种地方我在晚会上可怎么入场呢?要有一个阳台或者一大段台阶就好了。”
朱莉笑着说:“你可以从门廊中突然出来,装模作样地弹一把尤克里里琴,唱着夏威夷民歌。”
明星把她的话当真了,说道:“不行,亲爱的,那样我就会在同客人一样的高度进入房间,而这样做的效果从来都不好。要给大家一个好印象,必须从一个高处突然现身。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亲爱的。现在,在好莱坞——”
姑娘耸了耸肩说:“哦,希拉,这一回就自然点儿进屋吧,你知道,新奇感很重要的。”说着她已解开了绑盒子的丝带,打开了盖子。“太可爱了,”她喊道,“是兰花,希拉。”
明星不感兴趣地转过头,兰花在她的生命中毫不稀奇。“阿伦不错。”她没精打采地说。
但朱莉摇头说:“不,这花显然不是杰伊斯先生送的。”她念着卡片上的字,“‘满怀着爱——一个被你遗忘了的人’,这能是谁呢,希拉?”
“谁都可能是。”明星若有所思地微笑着说,突然感兴趣地站起身,“让我看一下卡片,”她瞧了一眼卡片,…满怀着爱’——”她的眼睛若有所悟地亮了起来,“啊,这是鲍勃的笔迹。我亲爱的老鲍勃!想象一下——满怀着爱——事隔这么多年!”
……
P19-21
阅读经典 收获智慧
于洪笙
在色彩缤纷的世界文学园林里,侦探推理小说是一株盛开着奇异的花朵、分外引人入胜的巨大乔木。《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对“侦探推理小说”这个词条是这样定义的:它是西方通俗文学的一种体裁,与哥特式小说、犯罪小说以及由它们衍生出来的间谍小说、警察小说、悬疑小说同属惊险神秘小说的范畴。侦探推理小说主要描写具有惊人推理、判断能力的人物根据一系列的线索,破解犯罪(多是凶杀)的疑案。它的结构、情节、人物,甚至环境都有一定的格局和程式,因此它也是一种程式文学。
但就是这种文学样式,在自己并不太长的发展历史中,创造出两个奇迹:其一,产生了一个读者不准其死去的文学形象“福尔摩斯”。英国作家柯南·道尔一八八七年在《血字的研究》中创造了他,从此福尔摩斯成为人类智慧的符号并承担起人类“保护神”的重任。这不仅标志着福尔摩斯这个人物形象在文学意义上的不朽,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世界读者对它的需求,这是从人类文学产生之日起任何文学形象所不能比拟的。其二,产生了一位被称作“侦探小说女王”的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她生前,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她的作品就在一百多个国家发行了四亿多册,仅次于《圣经》。如果考虑到《圣经》的销售主要依赖于悠久的宗教历史和庞大的教会系统作为背景的话,那么克里斯蒂就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了。
不朽的人物形象、世界上最高的图书销售量,均是在侦探推理小说领域创造的。如果我们还不能就此下结论说侦探推理小说是最好的文学样式,那么至少可以说它是最受读者欢迎、极具文学魅力的文学样式。
自一八四一年美国作家爱伦·坡创作《莫格街凶杀案》之后,侦探推理小说便以其曲折的情节、强烈的悬念、严谨的逻辑为表现手段,闪耀着理性的光芒,以智慧文学的形式显示出独有的魅力,在世界文坛上脱颖而出。从此,侦探推理小说便在世界各国拥有广大的读者,有关图书始终占据着国际图书市场销售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成为其他文学类图书难以企及的畅销、长销的图书类型。究其原因,侦探推理小说强大的生命力无非是由它的内容和形式所决定的。首先,侦探推理小说的巨大魅力,在内容上与它在审美上的主体意识被读者认可有关。一篇(部)优秀的侦探推理小说,不管故事发生在何国何时,不论篇幅长短,它都不能缺少一位正面人物。这个正面人物继承的是世界文学传统,如史诗、悲剧中的英雄原型。在这个带有英雄色彩的正面人物即“侦探”身上,体现着人文精神和对人性的优点的描述,如正义、智慧、维护文明秩序,为纠正法制生活中的失衡、偏颇而奋不顾身等。他的主体人格应该是伸张正义、嫉恶如仇、尽忠职守、视死如归。这样一个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的文学角色被创造者赋予的理想的色彩,是人类在生存、繁衍、发展、进步、创造文明的过程中所必须发扬光大的。正如比利时著名诗人维尔‘哈伦所说:“文学的主旋律是对人的肯定和人性的张扬。”因为信仰、理想犹如阳光对于万物,是被人类自己肯定、歌颂的,所以它便具有了永久的魅力。这种理想色彩的魅力,满足着人类对英雄的崇拜需求。也就是人类对自己理想的肯定。
与此同时,侦探推理小说是用故事的载体,反映着人类同自身存在的毒瘤——犯罪的斗争,是人类对自身文明进化过程的不断反思。文明与犯罪,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双生子,而人类是必须要前进的,因此,同形形色色的犯罪作斗争,则集中反映着正义与邪恶、文明与贪欲、“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较量,体现着人类对自身理想的坚定捍卫。在这种较量中,文学的真谛得到了阐述。从这个角度讲,侦探推理小说还应在“智慧文学”前面加上“理想文学”。
同时,关于侦探推理小说在文本形式上的魅力,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意大利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安东尼·葛兰西就做了研究。他写道:“侦探推理小说这类书籍为什么总是令人读得如此入迷?它们能使人们得到什么样的满足?符合怎样的兴致?它们能给予人们什么样的特殊幻美?……阅读时,人们在幻想着‘美丽的’、‘有趣的’冒险,这种冒险应是个人不受约束的主动的精神表现。”
好奇地逗留在事物面前,屏住呼吸并密切地注视它们的奇异性,这是人的特性。而正是这种好奇心,促使人类产生了区别于动物的伟大的想象功能。想象,这一人类本身所具有的天性,是人类生存、发展和创造文明的需要。正是想象才构成了人类行为中的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没有了想象,只知道追求近前的目标,人们就会减弱并失去活力。正是想象,激发着人类走向一个又一个未知的世界。在想象中去探秘,去历险,去体验英雄般的感受,人们这一古老的愿望正是在侦探推理小说中得到了满足。
作为一种智慧文学,侦探推理小说情节的主要框架是解谜,而读者的阅读实质上即是参与分析、判断、推理的解谜过程。对青少年读者来说,这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及探险、揭秘的心理,进而满足他们想象的乐趣、思索的乐趣、发现的乐趣、参与的乐趣,使他们在阅读的愉悦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了思维训练,提高了智能。因此,人们称侦探推理小说是“脑力体操”,这种脑力体操对当今的青少年尤为重要。
日本东京创造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山上定也先生认为:“推理锻炼可以使头脑聪明,而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及时掌握当代独特的成功利器——信息推理术,并把它和演绎法相结合,这能使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以高超的创造力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这番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孩子们为什么爱读侦探惊险作品的问题。一九九八年,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和中华读书报社联合进行的“中国的孩子爱读什么书”的调查结果显示,侦探惊险作品超过“卡通漫画”及“寓言童话”,独占鳌头。
基于以上原因,由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和群众出版社联合策划,决定推出《世界侦探推理名著文库》这套丛书,作为献给全国热爱这一文学样式的广大读者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是我国目前在侦探推理文学研究、创作领域唯一的专业协会;群众出版社则是最早翻译出版《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和大量世界侦探推理佳作的全国著名的出版机构,在此样式的出版上声誉卓著。协会与出版社强强联合推出这套丛书,意在从权威的角度向读者推荐世界侦探推理文学领域的泱泱名作,其中包括这一文学样式在一百七十多年发展历程中涌现出的众多流派的巅峰之作。与此同时,对收入本套丛书的每部作品,我们均特邀专家撰写导读文章,发挥他们各自独特的审美才华,对文库收纳的众文本进行阅读上的尽情评点,从而使广大读者更加明白什么叫精彩、什么是名著、悬疑之美是如何形成的……从某种角度上看,我们这种阅读加欣赏、点评的做法是希冀读者在读完文库后能有一个宏观上的史线般的阅读收获,即知晓在世界侦探推理文学领域有哪些优秀的代表作家,那些精彩绝伦的作品为什么能够影响至今。如果这些不是我们的奢望的话,那么丰富的知识信息定会使这些图书成为读者朋友阅读、收藏、研究这一文学样式的最佳文本。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历是对神秘的感悟。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发源地的基本感情。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那就形同行尸走肉……”让我们放松心情,敞开胸怀,捧上这些充满神秘、惊险、智慧并能引发我们的好奇心的经典之作!让阅读这些作品成为我们人生最美好的经历吧!
(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常务副会长)
东方有一句老话:“死亡就是不请自到的黑骆驼,不一定跪在谁家门口。”这一次。黑骆驼跪在了著名好莱坞女影星希拉·芬的门口——她在夏威夷的海边避暑屋中被杀了。案发前,好莱坞最受女影星们喜爱的英俊的占卜师特纳弗罗就预言当晚会有重大事情发生;案发后,他又百般设障阻碍破案。但令警方无奈的是,他有铁一般的不在现场的证据。多向的线索、纷乱的头绪使这桩凶案复杂异常;好莱坞的背景、情感的恩怨又扯出了神秘的案外案……
厄尔·德尔·比格斯的《黑骆驼》以描写好莱坞影星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被誉为最精巧严密的本格解谜推理小说。
《黑骆驼》的故事发生在夏威夷的一栋漂亮的海边别墅里,一种哥特式风格的诡谲气氛弥漫其间。这个环境既体现了古典侦探小说的独特氛围,又具备了某种好莱坞式的审美特质。围绕着一起三年前的谋杀案,故事自然地展开了。各色人物依次登场,钻石大王、电影导演、男女演员、占卜师、导游、厨师、百万富翁夫妇……经典的侦探小说阵容就这样分布完成了,很快进入案情,希拉-芬被杀……一气呵成,丝毫没有拖泥带水!陈查理迅速进入角色,光彩夺目。
作者厄尔·德尔·比格斯就这样把一个东方的智者推到了前台。这个由美国作家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创造的华人新形象,迅速风靡西方世界。陈查理被描绘成“模范少数族裔”,代表正义和善良。据统计,从1926年到1949年.美国有四家电影公司拍摄了四十九部以华人侦探陈查理为主角的系列影片,其时间跨度之长、规模之大,大概只有日后的“007”系列可与之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