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晚清“老大帝国”最具有眼光及能力的大臣。他一生处于内忧外患的狂潮之中,然其精于庙算、善于斡旋,于清廷和列强之间争利害,以期“双赢”;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力挽狂澜,为国为民争利。由罗建华编著的这本《落日旌旗(1895年的李鸿章)》重点讲述其从指挥镇压太平军、捻军起,至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的一生。
其特点是既不同于板起面孔说教的教科书式的读本,又差异于戏说历史的笔法;介于网络文学与严肃文学之间,既时尚阳光又有学术著作的严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落日旌旗(1895年的李鸿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罗建华 |
出版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鸿章是晚清“老大帝国”最具有眼光及能力的大臣。他一生处于内忧外患的狂潮之中,然其精于庙算、善于斡旋,于清廷和列强之间争利害,以期“双赢”;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力挽狂澜,为国为民争利。由罗建华编著的这本《落日旌旗(1895年的李鸿章)》重点讲述其从指挥镇压太平军、捻军起,至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的一生。 其特点是既不同于板起面孔说教的教科书式的读本,又差异于戏说历史的笔法;介于网络文学与严肃文学之间,既时尚阳光又有学术著作的严谨。 内容推荐 李鸿章,作为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执行者,官至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被慈禧倚为晚清重臣,在京城及原籍立功省建祠;在汉人中,除曾国藩外,没有人能享此殊荣。从成功学的角度来说,这位通过国考当官的官二代,是晚清的成功人士。 《落日旌旗(1895年的李鸿章)》重点讲述了李鸿章指挥镇压太平军、捻军,摇控中法战争、甲午海战,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的一生。 当前对李鸿章研究方兴未艾,成果多,争议更多。本书尊重历史事实,既看到他在晚清政府中最具世界眼光、最具能力和品格,同时又看清他在内忧外患的复杂背景中那令人叹惜的失败的命运。 在写作时,作者罗建华力求用细微的手笔刻画出李鸿章的人生轨迹、思想变化的过程,使读者全面地了解他主持的重要活动、主要思想,了解他在特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环境下追求人生成功、追求事业成功的艰辛历程。 目录 第一章 官二代的奋进之路 第一节 从逃难迁徙到书香人家 第二节 科举成才的奋进之路 第二章 爱上热火器,血拼太平军 第一节 倒板的“第一桶金”:父死家毁,前程迷茫 第二节 靠山是那么好找的么? 第三节 淮军雄起的资本 第四节 我的摇钱树长在哪里? 第五节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第六节 又狂爱又痛恨的洋人洋兵器 第七节 一边玩合作一边玩龌龊 第三章 剿灭捻军的恶梦进行时 第一节 清皇室能否玩残汉人团队? 第二节 大清系统漏洞与洋务补丁 第三节 狂风骤起、恶浪涌动的剿捻大战 第四章 中外关系越理越乱 第一节 “杀”进政府最高实力层 第二节 联日梦破,联俄梦兴 第三节 中越法三角关系怪梦:小胜场却故意收败局 第五章 被小皇帝玩残,被小日本玩伤 第一节 小日本大野心 第二节 慈禧抢权,光绪主战,李鸿章被玩残 第三节 我伟大事业的坟场到底是谁? 第四节 被小日本彻底玩残 第六章 俄皇毒计与周游戏列国中大开眼界 第一节 闹得住的身,闹不住的心 第二节 中了俄国君臣联手毒计 第三节 早该官款旅游啊! 第四节 赞自强却须避开政治台风眼 第七章 枯风苦雨中四处扑腾 第一节 在风暴眼边打转转 第二节 在国难船上望风向、忙指挥 第三节 全剧终——真真不忍闭上泪水模糊的双眼 本书部分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哥哥当起了弟弟的老师。这哥哥自己考试不咋地,教学工作却是真的有一套。他教起书来严格认真,“正月初三开学,直至除夕始辍”。反正一年到头,只有四天休假,天天就是一件事——你给我好好念书。李鸿章小朋友的这位爸爸,看来也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自己“资性中下”,没有破罐子破摔,而是用了笨鸟先飞的办法,勤奋学习。家里人看到他这样用功,也就对他特别照顾,大家都要必须干的农家活,也就不要他干了。这在农村,属于特殊照顾型。摆脱家务活计的李文安,遏制谈恋爱、上网打游戏的邪欲,当然了,那时应该还没有上网的玩法,总之是把年轻人的爱好全丢一边了,而专心于攻读一事。 有了家里人的大力支持,李文安还拜童培山、杨静闲、汪子庄几位当地的大师为师,精心学业。顺便说一下,跑到这些名人的学堂里当研究生,那是要出高价的,可以看出,这当爸的李殿华在教育上的确舍得花钱。那努力吧,祝你好运。 即使当代的研究生、留学生,也不可能一辈子读书,找个正当的职业,搞碗饭吃,才是正道。研究生毕业的李文安,1822年,找到一个工作,在私塾里当教师。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一边教学生,一边还自学,心中的那个“学而优则仕”的梦想,每天都在激励着他发奋努力。父亲李殿华“哪怕是借债,也要培养孩子们读书”的精神告诫他,教书只是混饭吃,潜心攻读、攫取功名才是正途。呵呵,看出来了吧,一个原本务农的家庭,在李殿华的带领下,就这样改变了航向,变成了职业教师家庭了。 当李文煜、李文安考取秀才时,老爸李殿华高兴极了。1825年,李文安到南京参加江南乡试,李殿华感觉是苦日子熬到头了,决定专程送他。考试之后,父子二人一起游览了南京城的名胜古迹,李文安也算是开阔了眼界。 李殿华望子成龙十分心切,然而现实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他,梦想越是美好,跌得越是悲惨。李文安不但那场考试名落孙山,此后的几次南京应试,全都是一样的结果——不中。 这是一个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的家庭,这样的打击,对整个家庭来说,是沉重的。李文安应该是对这些串联在一起的沉重打击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此后,他学会了喝酒,借酒浇愁,而且还喜欢玩借着酒兴赋诗的游戏,一位近代的“诗仙”就这样从酒瓶中脱颖而出。 现实有时喜欢跟人开玩笑,也称捉弄人,就在李文安两鬓斑白几乎这辈子没啥子指望的时候,命运之神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光顾了他。今天的一些网络读者认为,那可能是他的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感动了上帝。在1834年他终于考中举人,四年后又中了戊戌科进士。哈哈,老爸李殿华的梦想终于在儿子辈上实现了。虽然来得晚了点,虽然对于他的四个儿子来说,成功率是1/4,这在当地也算是破了纪录了呢!现在,总算是上天圆了他们李家的一个梦。 朝考之后,李文安顺利入朝当官,分配工作是在刑部任职,后来官至督捕司郎中,记名御史。哎呀呀,那是一个有权就有钱就有势的时代,从此李家政治上的确打了翻身仗,政治一得势,经济上也跟着走上了迅速致富的康庄大道。祖祖辈辈以“力田习武”为拳头产业的李氏家族,摇身一变,成为了以科甲奋起的庐郡望族。 李文安的身份不同了,从一个私塾教师一跃而成为了遵循儒家道德和治略的官僚士大夫。他在刑部任职18年,审理案件认真负责。然而,这人在职场上有个“缺陷”,叫为人刚方厚重,也叫办事公正不阿,书面语称“倔强不苟合”,这样的个性,在官场能混大的话,除非有像海瑞那样特殊的机遇,朝中有特别赏识他的人撑腰提携。李文安没有那样好的运气,他努力工作、辛勤劳动的结果是得不到上司的赏识,直说了吧,没有英明的上级来提拔他。或许看到这里,读者你已经看出来了,李鸿章原来是个官二代,只是他老爸官场混得实在不咋地。 是的,他的确是官二代,不过,那时的官二代,可能没办法跟今天的官二代PK。原因之一,那年头没有计划生育措施,而这位李爸爸却又非常能生,生了六男二女,这个家庭负担可就重了。原因之二,其实前面就已提过,这位京城里的官老爷,性格有点像海瑞,经济状况也就跟海瑞家差不到哪里,既然他不喜欢给上司送礼,看见送礼到他家的人还拉长一副马脸,这样的人,日子还能舒坦吗?幸好上天再一次没有亏待他,给他送来了一位好夫人,他的娘子生性贤良,虽然也是出身于当官的人家,然而她从不大手大脚,“尺布寸缕,拮据经营”。而且跟他的老公一样,她致力于教育孩子们发奋读书。“吾教诸子发愤读书,皆嶷嶷有立,岂忧贫哉!”她是那个时代的一位伟大的母亲,赞一句。 相信读者你已经彻底地看出来了,这是一个追求上进的人家,以读书为第一要务。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李鸿章,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还不至于穷困潦倒;虽然家庭政治权势目前还不大,却有着强烈的提高家庭政治、经济地位的愿望。你放心,这样的家庭是不会走上造反的道路的,而是相反,以维护这个政权为最高责任。有一点你更应该注意到,这个家庭高度推崇儒家伦理道德,个个都想“策远志”、“出风尘”,梦想着成为那个时代高度忠君的爱国卫士。 好了,扯了这么多油盐,该是李鸿章这小子登台亮相的时候了。 P5-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