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口德与己
中国人有句古话:“成人之美,不送人之恶。”可以说,成人之美是美德中的美德。凡是成人之美的话,诸如激励人心,善良忠告等是受人欢迎和尊重的。
反之,在与人谈话中,不但不成人之美,反而拆别人台,与人唱反调,不管别人说得对不对,都要反对一下,使人家的兴致成为泡影,那就注定要遭人唾弃,朋友、同事多半会疏远他。
唱反调,唱不出真正的赢家
每一个人都相信自己才是真理的拥有者,为此,他们常常争论不休,但他们却不知道,争辩的言辞是很苍白无力的,它很少能说服他人改变立场,就算是口若悬河的诡辩家也挽救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说,逞口舌之利是毫无意义的,不但不能改变别人的立场,反而把自己逼上绝路。
有位爱尔兰人名叫欧·哈里,上过卡耐基的课。他受的教育不多,可是很爱抬杠。他当过人家的汽车司机,后来因为推销卡车不顺利,来求助于卡耐基。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卡耐基就发现他老是跟顾客争辩。如果对方挑剔他的车子,他立刻会涨红脸大声强辩。欧·哈里承认,他在口头上赢得了不少的辩论,但没能赢得顾客。他后来对卡耐基说:“在走出人家的办公室时我总是对自己说,我总算整了那混蛋一次。我的确整了他一次,可是我什么都没能卖给他。”
所以,卡耐基的难题是如何训练欧·哈里自制,避免争强好胜。欧·哈里后来成了纽约怀德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他是怎么成大事的?这是他的说法:
“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德卡车?不好!你就白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赛的卡车。’我会说:‘老兄,何赛的货色的确不错,买他们的卡车绝错不了,何赛的车是优良产品。’
这样他就无话可说了,没有抬杠的余地。如果他说何赛的车子最好,我说没错,他就只有住嘴了。他总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还说一下午的何赛车子最好。我们接着不再谈何赛,我就开始介绍怀德的优点。
当年若是听到他那种话,我早就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了,我就会挑何赛的毛病,而我越挑剔别的车子不好,对方就越说它好。争辩越激烈,对方就越喜欢我竞争对手的产品。
现在回忆起来,真不知道过去是怎么干推销的!以往我花了不少时间在抬杠上,现在我再也不做那样的傻事了,果然有效。”
正如明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都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有的人喜欢用唱反调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常为自己拥有与众不同的一孔之见而自鸣得意。与同事谈话,发表个人见解是可以的,但一味地唱反调,把他人驳斥得一无是处,以示聪明。这样的人即使真的见识高明,也是要不得的。
凡事有度,“制人”也是同样。让人看到你强大的一面,防守的目的应当大于进攻。不能演着演着来了兴致,沉溺在机警、强硬的美好感觉里,只为表现而表现。
P2-3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最终的结局大多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很大程度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
表面上看,做人做事似乎很简单,有谁不会呢?其实不然,比如说你当一名教师,你的主观愿望是当好教师,但事实上你却不受学生欢迎;你去做生意,你的主观愿望是赚大钱,可你偏偏就赔了本。抛开这些表层现象,去发掘问题的症结,你就会发现做人做事的确是一门很难掌握的学问。
年轻的时候,做什么样的人都好。叛逆的、乖巧的、张扬的、忧郁的,即使一失足,也不会就直接奔着“千古恨”的终极目标而去,只要岁数还小,有的是机会“金不换”。问题是,青春总是短暂的,等到流水无情,韶华渐去。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做人”的问题。关于做人,编者觉得有句古话很有道理:“利不可赚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这句老话所说的就是我们在做人的时候要给自己留出一定的余地,以备不时之需。现代社会,变数大,风险多,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待人处世过程中,千万不要把事情做绝,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回旋的空间,就像行车走马一样,你一下子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调头就不容易了。
如果我们时时精于算计,事事锱铢必较,不给他人留半点余地,不甘心牺牲自己一点点利益,那么我们与人之间的交往,必定是极易出现剑拔弩张的局面。也许此时你在上风而他在下游,暂时奈何不了你,但是山不转水转,等时势易位时,你难免就要品尝自己酿下的苦果了。
所以,我们完全不必把事情做得太绝,能栽花的时候千万别种刺,宽容别人其实也就是宽容自己,给别人留条后路也是给自己留条退路。一个人只有深谙进退之道,能审时度势,洞悉对方意图,体察自己处境,从而进退有节,挥洒自如,才能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关于做事,编者认为这内涵很大。比如在办公室里,你以出色的专业水平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这其实是做事的一部分,做事还包括了如何设计和规划自己的前程,如何与上司沟通,如何与同事合作。在社会上,做事又包括了体察人心、保持分寸、寻找助力、清除障碍等等。做事,当然不只是肯做、能做那么简单。
做事要讲方法,讲辨识,讲分寸,讲策略。尽管世界千变万化,但只要人性不变,做事,就有脉络可寻。对于前人得与失的思考,对于某些代表事件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为人处世的经验和智慧。虽然通过读书而获得的认识,比不得亲身躬行印象深刻,但它给你的却是如何做强自己,清除身边隐患的忠告,如果我们的弯路走得少一些,达到自己目标的行程就能快一些。
当然,做人做事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学问,单从任何一个方面阐述,都不可能窥其全貌。要掌握这门学问,抓住其本质,就必须对现实生活加以提炼总结,得出一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经验来,如此才会对今后的做人做事带来帮助。
“利不可赚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这句老话所说的就是我们在做人的时候要给自己留出一定的余地,以备不时之需。现代社会,变数大,风险多,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待人处世过程中,千万不要把事情做绝,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回旋的空间,就像行车走马一样,你一下子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调头就不容易了。
做事要讲方法,讲辨识,讲分寸,讲策略。尽管世界千变万化,但只要人性不变,做事,就有脉络可寻。要领会做事的重要规则和方法,提升做事的水平和效率,在做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自己创造左右逢源的环境,从而成就事业,成就人生。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最终的结局大多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很大程度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
为什么有的人左右逢源、顺风顺水?为什么有的人左右掣肘、诸事难成?
年轻人最大的资本是敢想、敢干、敢挑战!年轻人最大的欠缺是阅历不够、经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