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农民工群体内部开始了代际更替。出生于1980年以后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农村外出务工队伍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是一批与第一代作暂时性流动的传统农民工存在着本质区别的农民工群体。史斌所著的《不再沉默的城市他者(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以不再沉默的“城市他者”——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视角,以社会距离理论为切入视点,对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就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史斌所著的《不再沉默的城市他者(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以不再沉默的“城市他者”——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视角,以社会距离理论为切入视点,对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论文认为,传统的社会距离研究存在着三方面的局限和缺陷。首先,社会距离概念存在着泛化的趋势;其次,在测量方法上存在着不统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以往的社会距离研究缺乏一种弱势族群的视角。无论是博格达斯设计的社会距离量表,还是美国学者Lee等人设计的反转社会距离量表,都体现了一种将强势族群、大族群视为“言说主体”的哲学倾向,弱势族群、小族群被认为是不发声的“沉默的他者”。
本专著借鉴了博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和反转社会距离量表,并根据国内农民工研究实际情况进行了修订,设计了新生代农民工主体视角下的社会距离量表,包括“融入意愿量表”和“排斥预期量表”。
本专著还分别分析了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关系网络、居住空间、社会文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距离的影响。
本专著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关系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融入意愿和排斥预期之间相互反向影响。(2)愿意和本地人通婚或结成亲戚的新生代农民工,觉得本地人更愿意和他们结成亲密朋友。
最后,在本专著的结语部分,作者对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提炼,对本专著的主要贡献与研究反思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主要包括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群融合问题、加快制定有利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合的社会政策和努力培育宽容共享的城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