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通天下(我与唐太宗侃变通)》主要对李世民一生中的成就加以整理,并从中抽取出对读者有借鉴意义的部分。姜正成编写此书,并不是要对李世民的历史进行重写,而是希望通过对李世民的讲述,还原一个生动具体的李世民,让读者能够穿越历史长河,聆听一代帝王李世民真实的声音;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李世民一生中丰功伟绩的梳理,解析李世民的变通之道、变通艺术,供广大读者阅读思考,借鉴吸收,并用之于实践,以指导读者走向成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变通天下(我与唐太宗侃变通)/我与皇帝侃大山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姜正成 |
出版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变通天下(我与唐太宗侃变通)》主要对李世民一生中的成就加以整理,并从中抽取出对读者有借鉴意义的部分。姜正成编写此书,并不是要对李世民的历史进行重写,而是希望通过对李世民的讲述,还原一个生动具体的李世民,让读者能够穿越历史长河,聆听一代帝王李世民真实的声音;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李世民一生中丰功伟绩的梳理,解析李世民的变通之道、变通艺术,供广大读者阅读思考,借鉴吸收,并用之于实践,以指导读者走向成功。 内容推荐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封建皇帝,无论是从学识修养还是个人素质方面来说,李世民都堪称帝范。他多次提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可以说,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给我们留下的最大遗产就是变通。阅读姜正成主编的《一变通天下(我与唐太宗侃变通)》,可以再现一代帝王李世民是如何把“变”和“通”结合起来,让整个唐朝的国策和制度都在变通中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阅读本书,可以细细品味唐太宗是如何破格用人,广开言路开创一代盛世;阅读本书,我们要从善于学习、心态开放的唐太宗身上汲取营养,以其为榜样,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个人素养。 目录 第一章 做人变通,成就明君 君臣合作治天下 顺时变通尊礼乐 难得糊涂有奇效 以身作则倡节俭 因人而异巧周旋 采用仁孝治家国 一改皇家奢靡风 第二章 用人变通,天下归心 不拘一格用人才 从谏如流有胸怀 捐弃前嫌纳良才 用人不避亲与仇 用人先学尊重人 用人不疑得人心 防微杜渐远小人 扬长避短用人才 第三章 管理变通,“智”理帝国 以民为贵君为轻 对事无情人有情 圣贤王道治天下 休养生息积实力 分权而治防弄权 贞观之治无为治 不可因私而废公 执法如山皆平等 第四章 制度变通,家国一新 重视人才兴科举 忧患意识不能忘 精简机构求变革 开放国境万邦贺 贬佛抑道振风气 依法治国修唐律 赏罚严明吏清廉 第五章 控势变通,以智谋胜 认清时势起义兵 关键时刻露锋芒 恩威并施收人心 稳扎稳打待时机 时机不到需忍耐 第六章 用兵变通,攻无不克 主动出击夺声势 因地制宜用骑兵 远交近攻分击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不费兵卒德服人 后记 试读章节 君臣合作治天下 一个人无论有多么大的能力,都不可能独自做成大事,更罔论治理国家。所以作为一代雄才之主,唐太宗在集权专制的同时,还能注意到君臣共同治理天下。君臣之间,同心同德,上下相亲,形成合力,此乃一种制胜之道。 “君臣事同鱼水,则海内可安”的道理几乎人人都懂,但并非所有君王都能做得到。唐太宗不仅战功卓越,而且还是一位文采出众的英明君主。在治理国家方面,他强调的是君主应该与臣下共同治理天下,以诚治道,必须使得君臣之间上下同心,形成一种“合力”,并以这种合力去推行自己的统治。 合力谋略无疑是唐太宗制胜的法宝。合力最集中的体现就在于君主与大臣的共同治理国家方面,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种凝聚力,双方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以达到意想不到的功效。 众所周知,正是在隋朝灭亡之后,唐朝才建立起来的。在唐朝刚刚成立时,大臣们对隋朝灭亡的原因有着非常清晰的记忆。正因为了解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所以唐太宗就如何治理好国家与大臣们进行过激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魏徵提到了隋朝的禁囚事件,也就是隋炀帝下令捕捉“盗贼”,结果在短短的一天之内就杀死了2000多人的事情。在唐太宗看来,隋炀帝如此残暴不仅仅有他自身的原因,与臣子们没有建言献策有非常大的关系。他说:“为臣者须相匡谏,不避诛戮,岂得惟行谄佞,苟求悦誉。炀帝君臣如此,何得不败?”唐太宗认为,无论一个君主多么贤明,如果臣子不能进谏直言,整个国家也不可能有好的发展的,因此,他这样总结道“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不过,这里应当特别说明的是,唐太宗所说的“君臣事同鱼水”并不是说君主和臣子之间有着平等的关系,而是说在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做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在这里,对于如何治理好国家,唐太宗强调“合力”的作用。 唐太宗为了实现君臣合力共理天下,经常与群臣论治,指出“人君必须忠良辅弼”,并要求“君臣上下,各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唐太宗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由此得出结论:“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并指出:帝王“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正是出于这种帝王不是“尽善”之人的结论,唐太宗主张依靠臣下,集思广益。他曾对大臣魏徵说:“美玉通常隐藏在石头中,不经良工雕琢,与瓦砾一样,没有什么区别。如经过良工的精心琢磨,去掉石、瑕,就可以成为传世之宝。朕虽然算不上美玉,但还是希望你们这些良工来费心琢磨。”他又对王珪说:“金矿在山中时,并没有什么可贵的,只有经过冶铸之后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为世人所珍惜。朕就是那未经冶炼的金矿,卿好比善于冶铸的良工。” 贞观五年(631年),他对大臣们说:“既义均一体,宜协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极言无隐。倘君臣相疑,不能备尽肝膈,实为国之大害也。”可见,唐太宗非常重视君臣之间的同心协力,将大臣对君主的“极言无隐”看作是“协力同心”的表现。太宗深知要实现君臣之间的合力,就必须善于接受他人的建议,即:容人纳谏,以改正自己的缺点。事实上他也做到了这一点。 贞观八年(634年),宰相房玄龄、高士廉在路上遇到少府监窦德素,便问他最近宫中正在营建什么工程。后来,窦德素将此事告诉了唐太宗,唐太宗大怒,认为房、高二人管得太多,召来痛斥了一番。他说道:“你们只要管好朝廷大事就行了,至于宫中事情,与你们何干?” 房玄龄、高士廉见唐太宗脸有怒色,不敢作答,只能谢罪辞退。可是这件事被魏徵知道后,魏徵随即上奏说:“臣不理解陛下为何斥责房、高二人,他们何罪之有?也不知他们二人为何谢罪?房、高二人既然是宰辅大臣,如同陛下的左膀右臂,有什么事情他们不应知道的?既为人臣,就有必要侍奉其主。营建工程需要多少费用,这些工程有无必要,都是宰相应该了解的。陛下斥责他们是何道理,臣实在难以想通。如果房、高二人过问得对,陛下就不应该责备他们,臣想他们之所以谢罪,恐怕因为是陛下不识大臣之职吧?” 魏徵一番话把唐太宗问得哑口无言,平日里太宗口口声声强调要君臣合力,共治天下,而现在二位宰相真的负起责来,太宗却责备了他二人,这显然有悖于君臣合力共治的原则。听完了魏徵的话后,太宗也觉得自己做得甚是不妥,不久他便向房玄龄、高士廉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意。 P2-4 序言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三百多位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可谓佼佼者,他在位不过23年,却建立了让后世帝王钦慕不已的丰功伟绩。 李世民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封建皇帝,很多封建皇帝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无论是从学识修养还是从人文素质方面来说,李世民都堪称千古一帝。 李世民协助父亲打败了群雄,帮助父亲获得了皇位,自己也被封为秦王。为了巩固政权,他带兵扫除敌对势力残余,一统天下。他不仅自信、勇敢,更重要的是灵活变通、有谋有略。他凭着一腔热血,在登上皇位之后,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使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贞观时期的中国,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在中国历史上,贞观时代是唯一的。这段时间虽然不长,地位却极其重要。贞观时代不仅创造了君主时代最文明的政治环境和最和谐的君臣关系,还奠定了唐朝三百年的基业,为此后中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树立了楷模。 贞观时期给唐朝留下最大的遗产就是“变通”两个字,正如李世民说的“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 整个唐朝的国策和制度都是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整个朝代立国的精神就是变通,这是李世民留给唐朝的一个重要遗产,也是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思想财富! 本书主要对李世民一生中的成就加以整理,并从中抽取出对读者有借鉴意义的部分。我们编写此书,并不是要对李世民的历史进行重写,而是希望通过对李世民的讲述,还原一个生动具体的李世民,让读者能够穿越历史长河,聆听一代帝王李世民真实的声音;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李世民一生中丰功伟绩的梳理,解析李世民的变通之道、变通艺术,供广大读者阅读思考,借鉴吸收,并用之于实践,以指导读者走向成功。 由于时间仓促和编者水平所限,本书中难免有一些疏漏之处,对于历史的见解也难免有个人之见,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后记 在人生道路上,成功与个人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更与时代机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思路决定出路,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就能在别人看不到希望的地方,发现闪光的机遇,创造奇迹。在我国几千年历史中,涌现出了一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帝王,这些帝王无不具有一部非凡的传奇,如夜空中群星般璀璨夺目。他们开创了一代王朝的新纪元和新气象,荡涤着时代,演绎着历史:他们是一个朝代的先锋,挥舞着新政权的猎猎旗帜,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解读古代皇帝,剖析中国历史,还原其真实的面目,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宝贵的人生经验。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多位教授、博士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还要感谢所有对本书编写给予支持的老师和同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引用了诸多专家、学者的著作和文献资料,谨对这些资料、著作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有些资料因为无法一一联系作者,希望相关作者来电来函洽谈有关资料稿酬事宜,我们将按相关标准给予支付。 邮箱:945767063@qq.com 联系人:姜正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