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C.康拉德编著的这本《中世纪西非诸帝国》概述了西非三个帝国——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探究了其兴起与衰落的究竟、对后世的影响、其社会组织与日常生活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子。全书叙述脉络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是了解这些帝国或文明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入门读物。书中大量的知识栏展示了它们与今日社会的关联、至关重要的文献以及有趣的知识;全彩图片和地图、年表、词汇表、参考书目、拓展资料等内容又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探索空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世纪西非诸帝国/历史上的帝国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美)戴维·C.康拉德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戴维·C.康拉德编著的这本《中世纪西非诸帝国》概述了西非三个帝国——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探究了其兴起与衰落的究竟、对后世的影响、其社会组织与日常生活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子。全书叙述脉络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是了解这些帝国或文明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入门读物。书中大量的知识栏展示了它们与今日社会的关联、至关重要的文献以及有趣的知识;全彩图片和地图、年表、词汇表、参考书目、拓展资料等内容又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探索空间。 内容推荐 戴维·C.康拉德编著的这本《中世纪西非诸帝国》描述了在西非诞生的三个伟大的中世纪帝国——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书中探讨了食盐和其他自然资源在西非独特的地理环境下的重要作用,也阐明了口述历史对于现代人理解当时社会的意义。全书叙述脉络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是了解这些帝国或文明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入门读物。 目录 引言 第一篇 历史 第一章 加纳帝国 第二章 马里帝国 第三章 桑海帝国 第二篇 社会与文化 第四章 加纳帝国的索宁克人 第五章 马里帝国的曼德人 第六章 桑海人 结语 年表 词汇表 参考书目 拓展资料 图片来源 译名对照表 试读章节 关于瓦加杜的传说 与撒哈拉以南西部非洲的其他族群相似,索宁克人对遥远历史的重要事件有自己的理解。他们乐于强调如家族的争斗、祖先的英雄事迹和先人与神灵世界的联系等这类事情。 索宁克人关于自己历史的观念从关于瓦加杜的传说中表达出来。这是一个不断由很多代的格塞雷(索宁克人的专业故事讲述人和音乐人)传诵的口头传说。版本的细节各不相同,但传说主要是描述索宁克人各氏族的起源和早期事迹。 传说多以对从中东某地来的祖先丁加的描述开始。有的人说他在尼日尔河旁的杰内待了一段时间,杰内位于现代马里的首都巴马科以北。丁加后来搬到尼日尔河的内陆三角洲的迪亚镇。在那里,他结了婚并有了两个儿子。他们成为萨赫勒地区其他城镇的索宁克人的祖先。 丁加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踪成为故事讲述人对索宁克人存在于萨赫勒不同地方的解读。据称,丁加最后来到今天马里的纽罗西南部的地方。当他抵达时,此地为灌木林精灵或神灵所统治。有关传说的不同版本描绘在丁加和精灵之间有某种巫师对决,丁加赢得决斗并娶了大巫师的三个女儿。他们的儿子成了很多索宁克人氏族的祖先。一个氏族是西塞人,正是西塞人成为瓦加杜的统治氏族。 在传说的下一个情节中,丁加已经衰老,眼也瞎了。他决定在死之前将酋长权力传给他的大儿子凯内。然而,较年轻的儿子迪亚贝·西塞化装成他的长兄,从而欺骗父亲将酋长权传给了他。 根据这个故事的一种说法,丁加死后,迪亚贝·西塞只得逃跑以躲避他那愤怒的长兄。他藏在野外。一天,一个神秘的鼓从树里掉出来并落在他的脚旁。当他敲响鼓时,四支骑兵部队(骑着马战斗的士兵)从野地的四周跑了出来。四位指挥官承认迪亚贝·西塞为他们的领袖并成为他的副官。后来,王国建立后,他们分别成为四个省的长官和总督,并以法多而为人所知。 迪亚贝·西塞出发去寻找一个可以安身之地。他最终找到那个后来成为昆比一萨利赫的地方,位于现在的毛里塔尼亚的南部地区。 当迪亚贝·西塞来到这个昆比一萨利赫镇将要在此建造的地址时,他发现该地被一条名为比达的大蛇守卫着。在这一传说的几种说法中,比达住在一个水井或一个洞穴里。这条大蛇往往被认为是大蟒,而大蟒是一种栖息在溪流和河流附近的蛇。将比达说成这种形状表明新的定居点是在近水的地方。 迪亚贝·西塞与比达这条蛇达成了协议,他们同意迪亚贝·西塞可在此地安居,但比达仍是这一地方的守卫。他们也约定每年要给大蛇一个最漂亮的处女。作为报答,比达则会保证该地雨水充足,黄金丰饶。 这个新王国被称为瓦加杜,首都就是昆比一萨利赫。王国在迪亚贝·西塞及其子孙的统治下,他们以马汗而著称。迪亚贝·西塞的后裔以及四位法多(即省督)的后裔被公认为索宁克人的贵族氏族(具有最高社会地位的氏族)。这些贵族氏族被统一称为瓦戈。这一名词,与王国的名称瓦加杜可能有联系。“瓦加杜”是瓦加杜古的缩写,而瓦加杜古可以译为“瓦戈之地”。 每年一次,瓦加杜四个省的代表在昆比一萨利赫会合以参加对比达这条守卫之蛇的处女牺牲仪式。这也是迪亚贝·西塞和比达每年重新签约的仪式。根据传说中的一些说法,每年,不同省份要为牺牲仪式贡献一位处女。如果这是事实,那么它是一种可能有助于王国统一的习俗。 若干代人之后的某一年,一位将作为牺牲的处女碰巧是一位贵族青年的女友。当这位少女即将被送给比达之际,这位青年奋然跳起,用手中的剑砍下了这条大蟒的头。当这条蟒蛇的头飞向天空时,它发出了一个可怕的诅咒:从此瓦加杜将不会降落雨水,将不会发现黄金。 没有了雨水和黄金,瓦加杜衰落了,并最后崩溃。索宁克人搬走了,农村成了沙漠。 这一传说的某些说法提供了一个最后情节,多少解释了索宁克人如何迁移到了其他地方。这一情节表明,瓦加杜的人对杀死王国守卫者比达的青年非常愤怒。这位青年成为这一故事中的坏人,而非英雄,他毁灭了整个社会的安全和利益。为了说明这条守卫大蟒的重要性,传说的一些版本将比达作为祖先包括进王室家族谱系。 杀死大蟒者被迫骑上快马逃命。他的一位有着一匹快马的亲戚被指定负责追捕工作,这位亲戚拒绝伤害自己年轻的亲人。 这位年轻人躲藏在南部的一个小镇他母亲的家中。当那些愤怒的人们抓到他时,他的母亲承诺,一旦出现饥荒(缺少粮食到了危险的地步),她将为瓦加杜的人民提供食物。 P25-27 序言 西北非洲的地理显著地塑造了它的历史。对本书所描述的三个伟大的中世纪非洲帝国而言,撒哈拉沙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地理特征。今天,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然而,它并非最初就是这样。 在撒哈拉地区的山上发现的岩画揭示:直到公元前5000年,这一地区遍布河流和湖泊,猎人和渔民住在这里,还有草原动物如犀牛、大象、长颈鹿和水生动物如河马、鳄鱼和各种鱼类。 约公元前3000年以前,这一地区开始干燥。这一时期的岩画表明,大的动物迁移到北面和南面那些具有较为湿润气候的地带。许多人也移居到北边的马格里布,这是一个意为“西北非洲”(即地中海沿岸的现代摩洛哥和突尼斯)的阿拉伯语词汇。结果,这一干涸地区以“撒哈拉”得名,阿拉伯语意为“沙漠”。 尽管在撒哈拉地区生存日益变得困难,但是很多人仍然待在那里。有些人定居在沙漠的绿洲地区,那里的清泉和水井使他们能种植枣椰和蔬菜。今天,撒哈拉地区的人口仍有250万。 除了散居在绿洲的人们,沙漠的边缘地区还有大的社区。南部地区是桑哈贾人的土地,他们是游牧民(即没有永久定居点的不断迁移的人们),其余的人是柏柏尔人(非洲西北部的高加索人种)。这些民族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伟大帝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萨赫勒地区 撒哈拉沙漠南缘地区称为萨赫勒。这是从沙漠变为萨凡纳(即有少许树木的草地平原)的地方。“萨赫勒”在阿拉伯语中表示“岸”。似乎撒哈拉是一片沙子和岩石的巨大海洋,穿越沙漠运送货物的骆驼是船只,而那些大的市场城镇则是港口。 今天的萨赫勒是半干旱地区。降雨没有规律可循,却有循环不已的旱灾(即缺水)。现在的萨赫勒比萨凡纳草原更为干燥,骆驼在萨赫勒的重要性与它们在邻近的撒哈拉几乎一样,因为它们可以在干旱地区长距离旅行。 从约公元前1000年到约公元1000年期间,萨赫勒曾有过较为湿润的气候,有足够的草可供放牧牛、绵羊和山羊。土地肥沃,可供农民种植谷子、高梁和弗尼奥(一种谷类)等谷物。在那段时间里,这里可生产足够的多余粮食以供养那些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他们不用自己生产粮食。 在萨赫勒进行研究的考古学家(研究过去人类文明的科学家)发现住在那里的曼德人早在约公元前1000年即已在当地组成了小的定居点。大约公元前600年,已经有了大村落;从公元400年到公元900年,在萨赫勒多处已经出现城镇中心,其中一个城镇中心被称为昆比一萨利赫。有些考古学家相信这个城市是本书提到的三个中世纪大帝国中首先出现的加纳帝国的首都。 比拉德-苏丹 第一次书面提到撒哈拉以南西非的萨凡纳的是阿拉伯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他们将这一地区称为“比拉德-苏丹”,意为“黑人之地”(“苏丹”这一阿拉伯语词汇意为“黑色人”)。由于这一阿拉伯语词汇出现在这一地区的第一本书面记录中,西非萨凡纳开始被称为西苏丹。这一地区有广袤的旱地和散布各处的大树,降雨只在特定的季节才出现。尼日尔河及其支流(即汇入大河的河流或溪流)从中穿过。 萨凡纳为放牧提供了草地,为农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居住在西苏丹的人们从依靠狩猎和采集生存过渡到能提供更持续的食物供应。他们饲养了成群的牲畜如牛、绵羊和山羊,种植了谷物如谷子、弗尼奥和高粱。 …… 许多其他与曼德人有关联的群体居住在今天的毛里塔尼亚南部、布基纳法索西部以及利比里亚北部与塞内加尔和冈比亚的大西洋沿岸之间的地区。居住在这一庞大文化群体边缘的曼德人群体之一是索宁克人。他们是加纳帝国的创建者和统治者。 在加纳帝国,另一种重要的文化群落是桑哈贾人,这些人源自北非的柏柏尔人。桑哈贾是沙漠民族并说柏柏尔语的地方方言。与他们北非的亲戚们一样,他们将自己分为大的氏族(亲近的家庭群体)。在11世纪的西撒哈拉,桑哈贾人建立了伊斯兰帝国的阿尔摩拉维德王朝。 他们中一些最重要的氏族是贾祖拉人、朱达拉人、拉姆图纳人和马苏法人。他们是凶猛的沙漠战士、旅行队向导(旅行队是一群一起旅行的人)和商人,与他们的对手氏族争夺对主要贸易商道和市场中心的控制权。他们也与来自北非的扎纳塔氏族和加纳帝国的索宁克人竞争。 当加纳帝国丧失权力后,马里帝国最终得到了它的领土和人民(包括索宁克人、桑哈贾人和其他族群)。马里的居民也包括生活在沙漠地区的图阿雷格人,他们与桑哈贾人一样也属于柏柏尔人。马里帝国在扩张过程中也征服了加奥王国的桑海人,而加奥王国最终成为桑海帝国。 在马里帝国其他许多族群中,一些曼德人以外的族群是以特别的职业来识别的。例如,多贡人、塞努福人和许多其他的族群是农民。随着季节性降雨而四处游牧从而为他们的牲畜发现牧场的畜群放牧人被称为富拉人。博佐人和索莫诺人是河流上的专业人士,他们专为打造木船和独木舟来打鱼和运送货物和人。 桑海帝国的统治者以桑海人著称。他们说桑海语,并不属于曼德人文化。 随着马里帝国的衰落和桑海帝国的崛起,前马里帝国的大部分人民成了桑海统治者的臣民。桑海也统治着许多居住在现今的布基纳法索、贝宁和尼曰尔的人。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族群外,许多其他文化群落和族群居住在加纳、马里和桑海帝国。历史学家并不能肯定今天我们看到的文化差异存在于10世纪到16世纪之间那段时间。但是,今天知道的那些族群的祖先确实居住在三个伟大的中世纪帝国之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