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黄劭显院士与中国铀矿地质--纪念黄劭显院士诞辰100周年暨逝世25周年(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子颖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972年,文化大革命后期,黄劭显从“五七干校”调回北京恢复工作,后又被调往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三局第三研究所(简称三所),任副总地质师,1979年担任副所长(当时三所为县团级单位)。他没有计较个人的名利地位,积极深入野外科研专题班组和各个基层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全身心地投入到铀矿地质研究工作和科研领导工作中来。他身为负责铀矿地质业务技术的领导,为研究所确定研究方向、选研究队伍、设置研究科室等贡献了智慧与力量,也为我国核工业建成学科功能比较齐全,又富有特色的铀矿研究所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非常重视野外地质实地考察工作,在三所任职期间,他已是花甲老人,但还是不顾年老有病,经常出野外,到实地考察,并进行工作指导。此间积累了很多本工作日记(现存40多本),现存未发表文章手稿16篇(目录及部分手稿见本书附录一,共358页,约14.32万字)。

在三所工作期间,黄劭显主抓铀矿地质科研工作,组织和参加了铀矿地质科研规划的制定和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项目成果奖。他根据多年的有关资料及现场观察,特别是在听取不同地区报告的基础上,就“战斗在第一线上的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通过多年实践得出来的一些认识”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论证,撰写了多篇指导深化铀矿地质工作的论文,提出了一系列在铀矿成矿方面的新看法,系统总结了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砂岩型铀矿成矿规律。

在“东南各省开展花岗岩型铀矿床研究工作的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中(全书已收录本书),他提出并论证了“花岗岩体演化与区域地质”、“断裂构造与铀矿化的富集关系”、“岩体与铀矿化的关系”和“矿体控制因素”等方面的问题。断裂构造与铀矿的富集有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已经为找矿实践所一再证明。但是不同性质和不同形态的构造,对控矿所起的作用也是不相同的。他提出在岩浆演化的研究方面,除了研究岩体的分期、分相、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以及微量元素和重矿物的对比、继承关系外,还应重视岩体与围岩的关系”、“岩体的蚀变与交代作用”和“晚期侵入小岩体”等方面的研究,因为这些方面可能与铀元素的富集历史有较大的关系。

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黄劭显逐渐形成了运用系统论来看问题的观点。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控制具体矿体和矿床位置的规律,比起大范围的控矿规律还要复杂。对此,他认为这是因为矿体形成时受彼时彼地含矿溶液化学性质、物理化学条件(如温度、压力)以及围岩物理化学性质等地质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他在最后强调道:“在我们评价具体矿体或矿床时,就必须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不能只从一个侧面考虑问题。因而我们在研究具体矿体时,应有综合观点、立体观点币口对比的观点,也就是要用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等哲学思想去分析问题。”

在“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型铀矿床与地质背景的关系”一文中,他分别总结了稳定地区、强活动地区、半稳定地区(过渡地区)和稳活结合或多元叠加作用地区的地质特点与铀矿化作用。最后,在与美国西部砂岩型铀矿床区域地质条件对比之后,他提出了“今后找碎屑岩型铀矿床应首先注意第四类型,即稳活叠加型”的观点。

他本想写《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型铀矿床概论》一书(现存有部分手稿,见本书附录一)。但最终只有“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型铀矿床与地质背景的关系”一文(全文已收录本书)公开发表。此文中首次提出了区域地质的稳定性与碎屑岩型铀矿床内在关系的新概念。

据他生前手记:“我现在正从事《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型铀矿床概论》一书的写作工作。全书预计十余章。将从矿床的矿物、地球化学、古气候侵蚀、古地理、成矿机理以及典型矿床实例加以全面的论述。预计全书完成后将有十余万字。现已列出了详细的提纲。并已完成了《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型铀矿床与区域地质背景的关系》一章。此文已由三所铅印好,将在4月矿床会议上宣读。此文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区域地质背景的稳定程度、对铀矿化的有利程度加以论述。对此种类型的铀远景区的预测有一定帮助。而且从地壳的稳定程度来划分碎屑岩型铀矿床,在中国还是首次,在国外也未见有这种划分方法。这篇文章的摘要曾请教过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叶连俊先生和地科院宋叔和先生,他们都认为这种划分在原理上是能成立的。”

P15-16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家属致谢信

第一部分 平实而卓越的人生足迹

第二部分 主要论著、论文、科技报告

 兰坪县澜沧江东岸水银矿简报

 云南盐津大关彝良间地质矿产

 宁夏小松山磁铁矿之发现(节要) 

 宁夏大磴口长石矿(节要) 

 宁夏石炭井大磑口间煤田地质

 宁夏汝箕沟煤田地质

 行政院祁连山调查队报告(一,二,四,五部分) 

 宁夏小松山铬铁矿初报

 甘青二省油页岩概论及新油田之推测

 甘肃成县黑峪乡重晶石矿

 宁夏小松山铬铁矿及其有关火成杂岩之初步研究

 关于进一步探勘小松山铬铁矿的意见

 甘北煤田调查工作总结提纲

 宜君煤田调查工作总结报告提纲

 渭北煤田宜君焦家坪区地质简报

 陕西宜君焦家坪区煤田地质

 甘肃景泰区煤田地质报告

 小松山队一九五三年地质报告

 甘肃阿拉善旗小松山铬铁矿与镍铜矿勘探报告

 三〇九队一九五六年工作设计(区域地层)

 东南各省开展花岗岩型铀矿床研究工作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铀矿地质国际动态和我国铀矿床类型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型铀矿床与区域地质背景的关系

 中国铀矿床

第三部分 黄劭显年谱

第四部分 相关单位及亲朋好友缅怀文章

 弘扬劭显精神大力推进铀矿地质事业发展

 缅怀黄劭显先生

 黄劭显在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的学习时光

 被历史见证的功绩

 半个世纪的回想

 深刻怀念老前辈黄劭显院士

 忆黄总

 深切缅怀黄劭显院士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中国铀矿地质学的卓越先驱

 深厚的家族文化底蕴,孕育了华夏精英

 缅怀黄劭显院士及其对中国石油资源开发与铀矿地质的国防贡献

 记参加祁连山综合调查时的黄劭显先生

 黄劭显先生与学部工作印象之一二

 光辉业绩照后人

 我们的舅舅黄劭显

 永远的怀念

 听父亲讲黄劭显叔叔的二、三事

 黄劭显先生印象

 回忆黄劭显院士的一次南方出差

 怀念黄劭显院士

 我所认识的黄劭显院士

 深切缅怀黄劭显院士

 深切缅怀黄劭显院士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纪念缅怀我的姥爷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黄劭显现存部分未发表的文章手稿

 附录二:主要论著、论文、科技报告目录

 附录三:黄劭显直系祖先基本情况(属即墨黄氏城里族老长支高平支之三支)

 附录四: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组织史(摘录)

 附录五:全国第二届矿床会议北京大学历届校友合影名单

序言

黄劭显院士是我国铀矿地质事业的先驱和创建者之一,也是我国铀矿地质界迄今唯一的院士。他从1955年原二机部成立起,就从事铀矿地质事业,先后担任中南309大队、二机部地质局和核工业地质研究院的领导工作,直至1989年逝世,这30多年里,为我国核工业和铀矿地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即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黄劭显院士是我的前辈和老师,他对年轻的铀矿地质工作者的成长十分关心,在业务技术上耐心帮助,亲切关怀。我曾与他一起在国内多次出差到各地铀矿床并参加野外踏勘。此外,还有幸与黄院士一起于1981年到美国参加铀矿地质学术会议,并作为新中国铀矿地质人员首次考察美国砂岩型铀矿床近20天。

在与黄院士接触和共同工作期间,我深感他学术基础扎实,对一些重大的地质问题有独立见解。他作风正派,为人宽厚,刚正不阿,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敢于坚持真理,提出不同意见。他热爱党,热爱原子能事业和铀矿地质事业,虽然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和冲击,但仍无怨无悔,扎扎实实为党工作,直至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而晕倒在办公室。

今年是老前辈黄劭显院士诞辰i00周年,我怀着十分尊重和感激的心情纪念他,怀念他。

2014年元月27日

内容推荐

在黄劭显先生诞辰100周年暨逝世25周年之际,出版李子颖主编的《黄劭显院士与中国铀矿地质--纪念黄劭显院士诞辰100周年暨逝世25周年(精)》一书,以记事、纪实的方式,展示黄劭显先生平实而卓越的人生足迹。书中收录了黄劭显先生工作、生活照片、生平简介、各时期主要经历与工作贡献、主要论著、年谱、纪念文章等。以此缅怀黄劭显先生。

本书可供地质专业及自然科学史相关的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2014年是黄劭显先生诞辰100周年,为弘扬他的学术思想和光辉业绩,展示他作为

老一辈地质学家平凡而又卓越的人生风采,激励后人,助推当代铀矿地质工作者“核地

报国”、“铀矿报国”,特编撰出版李子颖主编的《黄劭显院士与中国铀矿地质--纪念黄劭显院士诞辰100周年暨逝世25周年(精)》一书。

本书以记事、写实的方式,收录了黄劭显先生的代

表性工作生活照片,题词,铀矿地质和多金属地质方面的主要论著,年谱和纪念文章

等,以深切缅怀黄劭显先生为我国地质事业尤其是铀矿地质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9: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