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很多钱:买车子、供房子、教育子女、孝敬父母、体面生活……有钱即使不代表绝对幸福,也至少保证了相对幸福。对于我们的生活,钱说了算。可钱到底说了什么?为什么钱越多,越觉得不够花?为什么物质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反而下降了?
本书将引导你一步步探索金钱的真正价值,反躬自省对待钱的态度。你会吃惊地发现,钱的背后潜藏了很多隐晦的故事。你的故事又是什么?本书集结了25年的心理师经验,一个个真实案例涉及行为金融、决策互动、大脑科学等,并伴随着各种有趣实用的金钱测试,助你一探自己的金钱心理和金钱底线。在直面我们的金钱行为后,我们终究会明白,自己到底需要多少钱。
本书并没有采用说教式的方法来教育读者应该如何理财。相反,书中配以大量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理财案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本书内容全面,着重于知识的基础性,语言通俗,可操作性强,适合于不同层次、对投资理财熟悉程度不同的读者阅读。本书结合一些前沿科学领域的研究,如心理学、神经学、行为经济学等,以及作者本人在过去30年间在工作中积累下来的一些案例,将会一步一步地帮助读者了解自己的金钱故事,并指导读者应该如何修正自己错误的金钱故事。这是一本值得所有处于理财迷茫状态中的读者仔细品读的好书。对于希望把自己的财务状况打理得很好的人来说,是非常值得参考的。
在邦兹把那颗小球击向看台的那一刻,全场球迷欣喜若狂——这一次,用“疯狂”来形容当时的场面,可真是一点也不夸张。
一些具有商业头脑的球迷早就料到邦兹会有这非凡一击,并且知道他喜欢打右场球,所以早早就把观众站立区挤了个水泄不通,都想抢到这颗破纪录的小球。结果,只有两位球迷得偿所愿:一位是伯克利绿色食品餐厅的老板波波夫,另一位是软件工程师帕特里克·林。当波波夫接住球时,一大群志在必得的球迷立刻蜂拥而上,把波波夫扭倒在地,团团围住。林在随后的混乱中冲上前,抢到了球。有目击者称(其证言随后受到了质疑),林为了抢到球,咬了一名男孩,甚至还抓了波波夫的下身。有位摄影师用录像记录下了整个混乱过程,但事后人们认为这不足为据。
波波夫和林的官司持续了好几个月,两人在法庭上唇枪舌剑,争吵的激烈程度一点也不亚于那些争夺抚养权的案子。20个月后,也就是2003年6月,法官裁定拍卖此球,所得由二人平分。小球最终以4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买家是《再生侠》漫画系列的创作者托德·麦克法兰。波波夫和林各自净得22.5万美元。可是,这点钱还不够他们支付诉讼费,光是波波夫一人的诉讼费就高达45万美元。更倒霉的是,他二人还得承担拍卖所得税。
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波波夫和林在法庭上你争我夺,到头来却双双债台高筑。麦克法兰在拍卖中付出的竞价高达45万美元,但他也只是收藏了个没怎么用过的小球而已。
可是,更奇怪的事还在后头呢。
邦兹打破的单季全垒打纪录,之前是由迈克·麦克格威尔在1998年以70支的数量创造的。当时那个球也是被麦克法兰以320万美元的高价买进的,他还对记者说,这几乎花光了他的全部家当。在这之前,麦克法兰还花了30万美元买下了麦克格威尔在98赛季打出的第1支和第67、68、69支全垒打球。
对于制造商来说,每只球的成本不过区区5美元。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花大价钱买一只成本只有5美元的球,这确实有些不合常理,让人捉摸不透。虽然波波夫、林还有麦克法兰的故事听起来有点极端,其实与发生在我们熟人身上的事情并无二致。
38岁的单身母亲芭芭拉的日子可不好过。年近中年的她刚刚离婚,独自抚养两个正值少年的孩子,艰难地维持着生计。固定的薪水和微薄的赡养费勉强够她维持家里的基本开销,往好处说,手头上的钱只够她紧巴巴地过日子。芭芭拉“钱”景堪忧啊!
应对这种拮据的生活,芭芭拉自有对策——她不停地购物。这招即使称不上合乎逻辑,却简单易行,只是这个想法实在不靠谱。
芭芭拉频繁地疯狂购物,全然不顾自己极不稳定的收入状况。有一天,她一个人逛街,买回来一件250美元的真丝衬衫、一枚175美元的银戒指和一对825美元的银耳环。日子一天天过去,无度的购物一次次发生,而芭芭拉也正一步步将自己和家人彻底地逼向金钱危机的边缘。然而,越靠近危机,她就越频繁购物。
接下来再说说罗伯特。与芭芭拉拮据的窘境截然不同,罗伯特当初可是个有钱人。
12年前,罗伯特的父亲去世,给他留下了2000万美元的遗产,他从此发迹。这是一笔足以让他一辈子衣食无忧的财富,但是当我遇见他时,他已经没几个铜板在身上了。
罗伯特的父亲生前不常和他在一起,也少有感情交流,所以在钱的问题上出手大方,还总是送他昂贵的礼物。罗伯特明白,慷慨不过是父亲内疚的表现,金钱也不过是父亲对角色缺位的罕见补偿中的一种可怜的替代。他一直怨恨着父亲。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用父亲的钱鬼混、滥赌、乱投资,可以泄愤!”投资屡屡失败,赌博的亏空越来越大,输钱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时一次就能输上好几千美元。P3-4
节节攀高的房价、紧张压抑的工作环境、一路高歌的CPI指数,使得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们正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一般家庭的收入在满足基本生活所需之外,不仅要在房子、子女教育、保险、医疗费用之间分配,还要在越来越多的投资、理财产品之间做出选择。“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投资理财的必要性日益凸现,甚至成为人们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可谓是应景之作。
本书并没有采用说教式的方法来教育读者应该如何理财。相反,书中配以大量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理财案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本书内容全面,着重于知识的基础性,语言通俗,可操作性强,适合于不同层次、对投资理财熟悉程度不同的读者阅读。本书结合一些前沿科学领域的研究,如心理学、神经学、行为经济学等,以及作者本人在过去30年间在工作中积累下来的一些案例,将会一步一步地帮助读者了解自己的金钱故事,并指导读者应该如何修正自己错误的金钱故事。这是一本值得所有处于理财迷茫状态中的读者仔细品读的好书。对于希望把自己的财务状况打理得很好的人来说,是非常值得参考的。
我相信,在品读精彩理财故事的同时,读者一定会被文中充满智慧与哲理的故事、流畅的语言所打动,从而学到如何全面改善个人财务状况的技能。希望本书能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使读者从书中得到某些观念、方法上的启示,以提高生活质量。理财是一件很快乐也很简单的事情,人人都可以做到。只要用心去经营生活、经营家庭,无论面对困境还是面对挫折,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抛弃、不放弃,更不要逃避。生活在于过程,人生在于体验。希望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们都能为自己书写一个全新的金钱故事。
此外,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上海英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翻译统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工作量较大,翻译过程中难免有些差错,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马惠
2010年3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