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是怎样出现的?如何创造条件以促进合作?这两个问题在当今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以及建构主义中有着不同的答案,分析路径也各异。但是从目前研究现状看,三大主流学派关于无政府状态下合作问题的研究,依旧没有超出肯尼思·奥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三个纬度的分析框架。该论文集中肯尼思·奥耶首先借用博弈论,从支付结构(行为体偏好问题),未来影响(行为体博弈或互动次数问题)以及行为体数目三个环境纬度,设立分析模型,综合分析无政府状态下合作怎样产生以及如何创造条件促进合作产生的问题;其次,将该分析框架引入经济和安全问题的历史案例中,寻找和分析案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求加深对国际合作的理解,并提出无政府状态下实现合作的战略和制度。
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为老问题提供了新洞见。国际关系中集中权威的缺乏有时会阻碍共同目标的达成。然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国家在无政府状态下通过合作实现了共同的利益。结合安全和经济事务中的多个历史案例,本书的作者不仅为合作和冲突的发生提供了统一的解释,而且提出了促进合作实现的战略。
作者简介
序言
第一部分 理论与方法
解释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假说与战略
国际政治的博弈理论
第二部分 在安全事务中的应用
从均势到协调:国际安全合作研究
1914年,合作为何失败?
军备竞赛与合作
第三部分 在经济事务中的应用
贸易战:英国-汉萨、法国-意大利和霍利-斯穆特冲突的比较研究
英镑-美元-法郎三角:货币外交1927-1937年
银行家的困境:主权债务重新安排中的私人合作
第四部分 结论与启示
无政府状态下合作的达成:战略与制度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