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弄堂旧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方瑞英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上海的弄堂就好比是北京的胡同,有其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标志性的地域风情。几乎每一个老上海人都有他的弄堂故事。

本书是一部回忆与描写上海老弄堂生活风情的作品集,收录了二十篇弄堂故事,折射弄堂今昔的变迁。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20篇描写弄堂旧事的故事以及1篇中篇小说,主要包括:《阿福弄堂口》、《迎娶与出嫁》、《一家有难邻里相助》、《弄堂房子过街楼》、《离奇姻缘》、《两个舞女的命运》、《洋女婿》、《矮婆婆》、《五十年代的接生车》、《早恋》、《小大姐爱花》、《弄堂里来了电影放映队》等,再现了上海弄堂特有的生活风情。

目录

阿福弄堂口

二房东

迎娶与出嫁

宁波人家

一家有难邻里相助

弄堂房子过街楼

小裁缝

老皮匠

离奇姻缘

烟纸店

张太太

两个舞女的命运

过年

洋女婿

矮婆婆

五十年代的接生车

腰鼓队

早恋

小大姐爱花

弄堂里来了电影放映队

吴家官官祖孙的希望

试读章节

二房东

“二房东”这个词,在旧社会是经常听到的。凡是做二房东的人首先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其实二房东也存在大小之分,所谓大者,他们可以用数十根金条向大房东顶下几幢楼房,而较小的二房东仅顶下一到两幢房子。其中一部分自家住,大部分用于出租,以谋取收益。凡向二房东租房者称为“三房客”。

通常二房东按照地段、环境、房屋结构、朝向、设施、面积等,以及租赁市场行情诸因素,决定月租金或年租金数额,即所谓按质论价,随行就市。二房东,是一个靠房产赚钱的社会群体,有些是专靠出租房产过生活的。我们弄堂里就有好几个二房东。他们有的往往在外面有更好的住宅。但我们楼里的二房东葛先生,他向大房东顶下了一幢一上一下的石库门房子,底楼东厢房及客堂间自己住,天井及大门由他们独用。其他房客进出都得走灶间的后门。其余的房间,如客堂楼、前厢房、后厢房、亭子间及底层的后厢房等出租给三房客。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灶间和一个晒台是公用场地。有的还把底楼的后厢房一隔为二,又出租给两家房客,所以一个公共灶间摆上七八只煤球炉是不足为奇的。最苦的要算住在亭子间里的人家了。上面是晒台,下面是灶间,一到夏天真是“苦”不堪言,受上下两面煎熬,只得到弄堂的过街楼下或是晒台上去抢占位置,人多场地狭窄,拥挤情景可想而知。

二房东葛先生因在外面讨了小老婆,他本人不住在此。所以事实上的二房东是葛师母。葛师母是地道的宁波人,大脸形,一双三角眼,笑起来眯成一条线,初看起来不易接近,但她心地比较善良,性格直率,有啥说啥。葛先生与葛师母站在一起显得比较矮小,很不相配,面孔上架一副金丝边眼镜,看似温文儒雅,却计谋多端。作为二房东的葛师母,在这幢房里颇有居高临下之势。首先,所有三房客都必须按时缴纳房租,否则她会上门索讨。每遇到市面上物价上涨,她还要提出涨房租。她用收来的房租享受优裕的生活,不仅雇用一位小大姐服侍她,邻居还常常看到她独自一人叫一部三轮车去南京路“协大祥”买高级衣料,“小花园”买绣花鞋子等。除此之外,逢年过节,房客还要给她送礼,谁家办喜事或是办满月酒,她当然也是座上宾。遇到这种时候,她会主动出借客堂来让他们摆酒席。同时把天井的两扇大门打开,好把新娘子从正门迎进来。如果谁家老人或是小孩子生病,她也会热心相助,帮忙出主意。说句公道话,这个房东太太人缘还是不错的。

葛师母有个独生女儿,叫芷芝,佣人叫她芷小姐。邻居都叫她芝芝。她从小喜欢读书,高中时就住校了。芝芝长得比她妈妈俊俏多了,一头乌黑的秀发垂肩,自然卷曲,有一股青春的亮丽。她凭着家庭生活条件的优越常会“发嗲”,这不吃,那不吃。所以每到星期日,她要从学校回家,这时就是葛师母最忙碌的时候。为了这个宝贝女儿,她经常挖空心思变花样地烧这样,煮那样。像田螺塞肉呀、面拖蟹呀,还有田鸡炒毛豆等等。烧起来的油香、鲜香,一直飘荡到弄堂口。

芝芝有个专用的红木摇椅,夏天放暑假,看她经常拖着一双绣花拖鞋,坐在摇椅上一边看小说,一边嘴里不停地吃零食。她最喜爱吃的要算当时还很稀奇的“白雪公主紫雪糕”了,这令同龄人羡慕不已,垂涎三尺。我小时候看见芝芝阿姐偶尔离开这把摇椅,就赶紧坐上去摇一摇,过把瘾。但是话要讲回来,芝芝读书倒是很用功的,算得上高材生,后来考取了复旦大学新闻系。

再说葛师母虽然每天过着富足的生活,但是她也苦不堪言。她最大的心病就是丈夫在外讨了小老婆,一年当中回不了几次家。所以她平时出去疯狂购物,也是发泄怨气的一种方式。她常对别人说,钞票不用白不用,剩下老公拿去给小老婆用。邻居们白天看她有说有笑,但是每到夜晚,她就寂寞难当。在没有月光的晚上,一个人睡在一个空荡荡的大房间里,觉得阴森森的。每当月圆的时候,月光如流水,静静地倾泻在天井里,隔着窗纱照在她的床前,她会突然地坐起来,想她的老公,恨她的老公。特别是中秋夜和大年夜,在那万家团圆喜庆的日子,她虽然也烧了很丰盛的小菜,但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拿起筷子都会潸然泪下。显然这是在想念与怨恨一个人,这个人当然是葛先生了。可能是因为长期心情抑郁,后来葛师母患了癌症,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接下来的二房东由葛先生亲自担任了。有一天,他忽然来到我家,神气活现地向我爸提出:要他拿出三根金条顶下我们住的这间房子,缘由可能是因为前一年他看到我二哥结婚很有排场,心里便琢磨着我爸手上一定有些钞票的,所以想趁机捞一把。我爸是个要面子的人,为了把儿子的婚礼办得体面些,几乎用完了家中全部积蓄。现在二房东要敲他的竹杠,使他备感焦虑,坐立不安。尤其是葛先生一反常态,耍出一副流氓腔。他还扬言,要么搬场,要么顶下来,否则要当心“红眉毛,绿眼睛”。我爸本来就是胆小怕事的人,经他这么一折腾,竟吓出一身冷汗来。在进退两难时,倒是我妈有主意。她说:“你先别着急,我们赶快请阿宝大娘舅来商量商量,说不定他有退兵之策。”大娘舅是生意场上很能周旋的人物。那天二房东葛先生如约来到我家,主客寒暄之后,只听见楼下一阵笑声伴随着打招呼声。大娘舅一身西装革履,神采飞扬地走进来。二房东葛先生一看此人气度不凡,在交谈中收敛了许多。经过几个回合,大娘舅指出:你是二房东,这房子是从大房东那里顶过来的,仅有出租权,收取房租费,但你却无权将房子再顶给三房客。葛先生自知理亏,只得说出底细,称大房东已逃到台湾去了。此时大娘舅也给他留点面子,不再揭穿他浑水摸鱼的阴谋诡计,至此葛先生不敢再向我爸提起顶房子的事了,一场风波就此平息。上海解放后,葛先生和所有的二房东一样向人民政府交出了房子。每家都领到一本房票簿,上面写明了月租金,并注有面积、结构、所居位置以及附属设备等内容。每个街道都设立房屋管理所,负责维修房屋以及上下水道、煤气、电灯等民用设施,保障人民生活的安康。P6-9

序言

有一首摇篮曲,名为《三本书》:一本红书,一本黄书,一本蓝书。红书摆在蓝书上,蓝书摆在黄书上,黄书摆在红书上,三本书,三本书。在我们的子女幼小时,时常用这首摇篮曲诱导他们由咿呀吵闹,渐渐转入安静,进而入睡。因此《三本书》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尤其成为作者方瑞英难以忘却的美好梦幻——将来她要写三本书。

日出日落,斗转星移。作者对本职工作逐渐热爱起来,并且略有心得。为了提高核医学临床诊断质量,促进其操作的规范化,作者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拟编写一本核医学临床操作手册。为此,在将近三年的时间里,她利用工作之余、节假日,查阅了大量的论文及专刊资料,经过分类,整理出几十万字的阅读笔记。实际上,这是一次深入学习与提高的过程,专业视野也扩展了。经过对笔记的梳理、加工,去粗取精,最后比原计划跨越了一大步,撰写出一本题材新颖、内容比较全面的《实用核医学显像技术》。该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我国临床核医学技术工作者执笔编著的第一本学术专著,约三十万字,于1996年由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退休以后,对“三本书”的向往,始终萦怀在心,如影随行。她暗下决心:要写第二本书。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作者选择了以退休生活为主题的《退休——健康新旅程》一书的写作,以造福社会。该书从全新的视角,诠释了“退休”的深刻内涵,明确提出:退休不是“人生的退休”,而是人生的第二个起跑点。

作者在书中特别强调:爱惜自己,就要珍惜健康。愉悦的心态、健康的身体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财富。

作者结合自己与亲友的生活实际,行文深入浅出,故事生动活泼,真实感人。这是一部有益于中老年人,尤其是刚刚退休者的小“百科全书”,集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前瞻性于一体,约二十万字,在2004年由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从孩提时起曾在上海老城厢生活三十余载,对于半个世纪之前发生在自己周围的往事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她热心公益,与邻里友善,思想活跃、富于联想。对于上海老城厢的见闻、风俗、人情世态等抱有真挚的割舍不断的情感,在心底里也积聚了大量的人与物的创作素材。加之要完成“三本书”夙愿的推动,在五年前作者又开始了新的,甚至是全新的笔耕生活。

在此之前,作者撰写的“两部书”的主要内容都与专业技术有关,其表达方式是以叙事为主,但是第三本书——《弄堂旧事》主要是写人,写情,写普通人群的生活及其交往。描写人的情感变化与心理活动,这需要抒情。据我所知,作者对此并不擅长,为了弥补上述不足,作者在此期间“边写边学”,勤于练笔。还阅读了大量的报刊与多部小说,从中吸取营养,寻求灵感的火花。此所谓学众家之长,补自己之短。

作者有一股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她对书稿进行了反豆修改、润色,力求达意传神。

欣逢盛世,天道酬勤,八方支援,有梦成真。

值此作者第三本书《弄堂旧事》即将付梓之际,谨致热烈祝贺!

康殿邦

于2009年8月

后记

退休后有充裕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便萌生了文学写作的冲动。我的老伴一点也没有嘲笑我的“天真”,他鼓励我努力去实现写“三本书”的愿望与目标,认为这很有意义。他说:“敢想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成了我文学创作的动力。

我并不具备写作的天赋,但是我从少女时期就开始对文学充满兴趣,记得我读初中时在市六女中校门口有个书报摊,我会用省下的早饭钱买杂志看,摊主是个胖老头,他经常向我兜售新到的期刊,还会折价卖给我过期的书报……往后便到图书馆借阅小说,凡作品中的美丽词藻、生动的措辞都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名人、名作,阅后不仅是对思想有启示,还让我感受到艺术之美。

上海弄堂里的石库门房子沿袭着历史积淀下来的浓郁的生活气息。邻居之间保持着亲切的和谐关系。我要感谢生活,从四岁住进南市的一条弄堂起,它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甚至连石缝里长出的几棵小草,都是我成长的伙伴。那条光洁的台硌路上回荡着我整整三十年的足音。弄堂情结一直蜿蜒在我内心深处,成了我生命旋律中一串长长的音符。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老西门一带的老字号“野荸荠”、“异味香”、“冠生园”都拆迁了,连戏迷们津津乐道的“中华大戏院”也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商厦、商务楼、酒店……所幸的是为了留住本土化、原生态的格局,维系城市文明的传承,静修路上的老弄堂至今尚保持完好。

童年的生活如潮水般冲击着我的心灵,青年时代似清风一般荡涤着我的心田,我用我的心回忆着过去的岁月,我用我的情感受着我作品中的人物和他们所处时代的心境,我将弄堂里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融入到这些故事之中。故事的篇名由人名、行业和知识性概念构成,如“爱花”、“小裁缝”、“迎娶与出嫁”等等。人物是小人物,故事是小故事,平凡而琐碎,也许并不具备审美价值,但它们却蕴含着老弄堂的色彩和历史内涵。

写《吴家官官祖孙的希望》这篇小说是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得到灵感。我决定以吴家官官的身世为切入口,尝试着写吴家大宅门中几代人追寻希望的漫长历程。然而想象力是写小说必须具备的条件,怎样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首先要在头脑中形成一种观念性的场景,再将其应用于合适的情节,通过这种方法来编织故事。

吴家官官的儿女,从弱者成长为强者的坎坷命运与患难与共的人间真情,展现了他们的青春梦幻和令人神往的爱情故事。是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了铸造辉煌的机遇;是盛世昭示了希望。

从故事的构思到伏案写作,对我确实是一种磨练,我也曾经想过:劳碌了几十年,这退休后的岁月要珍爱,轻轻松松过日子,可是人生之舟难以驾驭,好在我喜欢编织故事,喜欢这种充实的生活。我觉得一个人干任何事都必须首先确立目标,然后去努力为之奋斗,这当中最重要的是坚持。父母遗传给我的性格是:对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做,一定要做好,追求完美。但人是有脾气的,总有不顺心的时候或遇上故事“堵车”,那时我决不呆坐在写字台前,我会立即放下笔,弹弹琴或到小区绿化环境中走一走,再就是与老伴到饭馆点几样佳肴,在边吃边谈中调整自己的情绪。实在累了的时候索性去旅游,感受大自然新鲜空气的沐浴。回来以后又依然稳坐下来继续我那书稿的写作。平时,我也会安排时间把居室打理得清洁明亮,我爱好烹饪和插花,还注重仪表,特别是参加聚会和出席庆典时,我都要穿出品位。在我身上存在着某种乐观的东西,这也许是我的另一种}生格。

当我写完这本书,划上最后一个句号的时候,已经是2008年初夏的一个早晨,我又去了坐落在老城厢的升吉里,旧居天井花坛里的几棵月季花有红色的、洁白的、嫩黄的,娇艳芬芳,香气四溢。徐家姆妈告诉我:“有两朵月季花是今天早上刚刚开的,像是迎接侬到老弄堂里来看阿拉噢!”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连九十二岁高龄的陈家阿婆也笑得很灿烂。

2009年深秋于上海绿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0: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