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画系统,便是一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缩影,对广大黎民百姓来说,它是一个庞大的几千年来不曾停止运转的教化功能系统,它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年画的历史文化宗教价值和育人功绩值得我们很好地挖掘和研究。
本书介绍了上古门神、御封门神、素封门神、镇宅神、财神等十余种中国经典年画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经典年画/民间经典文化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作者 | 霍清廉 |
出版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年画系统,便是一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缩影,对广大黎民百姓来说,它是一个庞大的几千年来不曾停止运转的教化功能系统,它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年画的历史文化宗教价值和育人功绩值得我们很好地挖掘和研究。 本书介绍了上古门神、御封门神、素封门神、镇宅神、财神等十余种中国经典年画的。 内容推荐 作为一项民间艺术的年画,容纳了这么厚重而博大的中国文化;一张张普通的年画,竟能担当起培养民族优秀品德、哺育民族坚强精神、纯化民俗民风的大任。这本小书《中国经典年画》就是基于这些思考和研究的一个初步成果。 本书介绍了上古门神、御封门神、素封门神、镇宅神、财神等十余种中国经典年画的。 目录 纪史载道育黎民/001 一 上古门神 神荼、郁垒/003 大吉(鸡)/008 二 御封门神 秦琼、尉迟恭/015 立刀门神/020 三 素封门神 武门神/031 文门神/051 四 镇宅神 钟馗镇宅/065 天师镇宅/069 鸡王镇宅/071 太公在此/073 钟馗抓鬼/076 镇虎图/079 五 财神 武财神/087 文财神/089 六 灶神 灶神/111 七 报本堂及其他神 报本堂/119 其他神/122 八 神仙年画 八仙年画/143 东方朔/148 和合二仙/153 九 吉祥年画 迎春、消寒/163 报平安/172 送子/177 招财进宝/189 加官、进爵、献寿/195 娃娃童子/198 十 历史故事年画 文王访贤/205 重耳走国/209 木兰从军/210 二进宫/212 火塘寨/214 三顾茅庐/215 岳武穆精忠报国前图/216 文姬归汉/218 十一 戏剧年画 生辰纲/223 杨家女将征西/224 长坂坡/225 武松打虎/227 三娘教子/228 春秋配/231 嫦娥奔月/232 带子上朝/233 秦琼打擂/234 打虎收孝/235 罗章跪楼/235 铁弓缘/237 鸿鸾禧/239 王小赶脚/243 十二 传说年画 哪吒闹海/249 天仙配/250 盗仙草/253 许状元祭塔/256 孝顺图/259 十三 动物趣味年画 蛤蟆迎亲/265 老鼠娶亲/266 十四 仕女年画 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273 兰室教读/274 外出化妆/275 报喜美女/276 仕女游春/278 仕女/280 姑嫂闲话/280 貂蝉拜月/281 十五 花草年画 富贵双双到白头/287 春兰/288 后记/290 试读章节 到了唐朝,儒家学者认为关羽的“忠义信勇”符合儒家思想,于是在关羽的手中放了一本《春秋》。从此关羽非《春秋》不读。就这样,原是一介武夫的关羽,摇身一变.成了一代儒将。但是,关羽在唐代人们心目中还不是主要的神灵,他和张飞一样,在武圣庙里,被安置在中国第一任武圣人姜太公吕望的旁边,只不过是位陪神而已。 宋朝初期,平民出身的宋太祖赵匡胤认为有皇室血统的刘备不合王权神授,而推崇曹操的正统身份。关、张等被逐出武圣庙。关羽从上层社会走人民间,进入说书艺人的故事。由于刘、关、张的穷苦出身与说书艺人相同,而桃园三结义又是当时社会最理想的人际关系,于是刘备受到说书艺人的同情,被描写成理想的仁君形象,关羽、张飞都成了维护正义的英雄人物。一百年后,关羽的故乡——山西运城的盐湖不知为何不产盐了。当时盐湖的收入占宋王朝税收的六分之一,宋徽宗对此忧心忡忡。徽宗信道教,此时道教门派众多,各派之间相互排挤。龙虎山的张继道颇受徽宗器重,张天师主动请缨到山西为皇帝排忧解难。可是几年过去了,盐湖还是不产盐。这时张天师想到当年轩辕黄帝和蚩尤大战,蚩尤死后化作盐池,如今必是蚩尤作祟。于是奏明徽宗,要请当地的神仙关羽来战蚩尤。传说轩辕黄帝姓赵,是赵宋的先祖,因此与蚩尤之战不仅关乎财政,还与赵宋王权有关。徽宗把自己的年号封给关羽——崇宁真君,命他去战蚩尤。不久后盐湖恢复产盐,关羽正式进入道教。此后,北宋与辽、金交战,关羽又作为鼓舞士兵的战神被封——义勇武安王。就这样,这位被宋朝开国皇帝赶走的关公,又被其后裔请了回来。 根据《三国志》和唐人的诗文记载,关公的兵器应是剑,为何后来变成了青龙偃月刀呢?原来.在宋朝的义勇武安王画像中,关羽身后有两名士兵,一个举着“关”字旗,一个拿着偃月刀。宋代《武经总要》中记载:偃月刀并非用于杀场,而是在仪仗中代表勇武的一种武器。元朝的关汉卿是把这把威武的大刀交到关公手中的第一人。由于元朝统治者看不起汉族知识分子,禁止南人习武、祭拜:像关汉卿这样的汉族文人不能走仕途之道只好以写戏剧为生。他们希望有关羽这样的大英雄出现,拯救人民于水火。于是关羽在民间戏剧中不断被神化着。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反对民间习武,唯恐对皇权有威胁。关羽再次被驱逐出武庙,义勇武安王的封号也被废除。明世宗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倭寇入侵,关公再次被朝廷起用。到了明朝末期,关羽正式取代姜尚做了中国的第二任武圣人。经过宋元时期民间艺人和失意文人的刻画与虚构,关羽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到了明朝,由于上层文人和贵族对戏剧的喜爱,关公的形象被进一步改写。 通过话本、戏剧、小说对关羽的塑造,关羽的形象已日臻完美,但作为一个汉族忠臣形象,关羽又如何被清廷政府所接受呢?原来在满族人关之前,《三国演义》被翻译成满文作为贵族内部政治和军事的教科书。努尔哈赤自比刘备,比蒙古为孙权,所以关羽作为英雄早已被满蒙所接受(满清统治者当然不会树立岳飞为武神),在抚顺的皇宫内就建有关帝庙。清兵入关后,历代皇帝不断为关羽追加封号,乾隆时加至十一个字,到光绪时已有二十六个字了。清朝中叶,遍布大江南北的晋商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晋商们为了寻找统一的精神支持,他们的老乡关羽就顺理成章地被供奉在全国各地的晋商会所,被奉为财神了。政府的大力推崇,加之商贾的铺张祀奉,关羽被神化的等级迅速攀升。到了清末民初,全国大大小小的关帝庙有几万座,几乎村村都有关帝庙,远远超过文圣人孔子的孔庙。同时,关帝的神力也达到了无所不能。在中原,即便是天不下雨,老百姓也抬出关帝神胎来求雨。但更多的还是把他奉为财神。直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关羽作为财神的热度仍然有增无减。特别是在商业服务业的店铺里,普遍供奉着关羽。但如前文所述,现代商铺里的关羽财神像,其质地多为红木、铜铸或彩陶,已不是传统的年画了。 最早的财神赵公明 在我国民间,影响最大的财神当推赵公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书的《搜神记》和《真诰》等,都有赵公明的神迹,但只是司土下冢中事,或是瘟神。P089-093 序言 博大的民间,深邃的民间 ——“民间经典文化书系”总序 孟宪明 我们常常感叹:当鬼子入侵、政府空缺的非常时期,老百姓的日子竟仍能井然有序地进行,生儿育女,喜迎吉拜,一个环节都不缺少。它究竟靠的是什么力量? 我们常常感叹:朝代更替,江山易主,甚至外族在中国建立起政权,譬如元代宋、清代明,也竟然不能改变老百姓惯常的生活习俗和处事态度。它究竟靠的是什么法宝? 我们常常感叹:当一个日月经天般的人物坠落民间,当一个龙心虎胆般的英雄退人田垄,他怎么医治好委顿的意志和滴血的情感,最终再次跃入历史的天空? 民间! 民间是一个极其深广的词汇,不仅仅是因为它给我们博大且深邃的感觉,更因为它有博大且深邃的系统。漫长的农业文明创造了灿烂的民间文化,也创造了民间文化完整意义上的知识系统和价值系统。仅仅借此,便可进行有效的运作和创造!它的系统,体现在老百姓仪式般的日常生活和絮语般的日常话语中。民间有多大,它的系统就有多大。如果我们把经典(或者叫“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作一比较,就会对回答上边的问题有一个不小的启发: 经典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文字,民间文化的基本载体是 语言 经典文化的传播媒介是典籍,民间文化的传播媒介是口耳。 经典文化的传播方式是阅读,民间文化的传播方式是说听。 经典文化的(传承)对象是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民间文化的(传承)对象是下层社会和老百姓。 经典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经国安邦、治世救民,是官文化;民间文化的主要内容是退让谦和,吃饭穿衣,是民文化。官文化是显文化,闪亮锋利,耀眼夺目,因此显得有些薄;民间文化是隐文化,和风入林,不着冷暖,因此显得有些厚。官文化是阳刚文化,硬,强调的是“治”:民文化是阴柔文化,软,奉行的是“活”。 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成长中发现两种文化的变化:孩童时,不自觉地接受着民间文化,看戏,赶庙会,说民间俗谚。一旦上学识字,就开始不知不觉地疏远民间文化而亲近经典文化。随着学历的增高,他对于民间文化越来越陌生越来越疏远甚至越来越反感越不以为然。可是等到他再往上长,长到能够冲破教育的藩篱进入自我阶段的时候,到了他不再有狮子般雄心的时候,他便又开始喜欢和谈论民间文化。念叨他儿时的看戏,缅怀他家乡的庙会,津津乐道于自己的故园热土,甚至那些年轻时讨嫌的“让人得便宜;善管不如善推;不做高官不害怕,不享荣华不受惊”等格言谚语也被再次捡起并喋喋不休起来。 我们还可以从一个人的事业成败来看两种文化的消长:当其事业如日中天、飞黄腾达时,必喜外王内圣之经典文化。当其事业大受挫折、落败民间,不得不蛰伏田垄、不得不改变时,必嗜休养生息之民间文化。当然,当岁月淘洗尽经世的浮华,智慧丰盈起饱胀的理想,他自会再一次高升于历史的天空大放异彩。可再一次升空等同于往昔的光耀吗? 作为一个体系,民间文化是独立的、完整的存在,并不是经典文化的补充和附庸。它的知识系统,它的“三分治,七分养”的医疗经验,它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时”的务农谚语,它的“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的知识总结,到今天也仍然如坻如屿。它的价值系统,它的“能吃锅(过)头饭,不能说过头话”的警策,它的“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的劝慰,它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善意提醒,到今天也仍然葆有青春。更重要的是,那些被称作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元意识”的文化存在,像爱国爱家的“地母意识”、天清地浊的宇宙意识,就深植于女娲造人和盘古开天的神话之中。查一查我们传统节日的起始,哪一个不是产生于民间文化的源头之中?宽容,忍让,内敛,是民间文化最为突出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存在。生活,生产,生育,是民间文化最为质朴也最具智慧的生存观念和发展方略。 作为一个体系,民间文化确有对经典文化的补充和滋养作用。甚至可以说,它和经典文化的许多内容具有同构性。乡民们相见时必问的“吃罢了吗”,“跟前几个(男孩儿)”,不正是对“食色,性也”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具体表演吗?乡民们教育孩子的“人大不值■(“一个”的合音),驴大卖钱多”,不是对“满招损、谦受益”的直接阐释吗?正因为具有这么多的同构,两种文化才能相互认同和尊重,才能和谐相处、和平发展,才能创造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美好生活。 常常是这样的可悲:当我们意识到某种文明的重要性的时候,这种文明已经死去或者正岌岌可危。面对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面对着全球化的汹涌涛声,我们数千年来创造的整体意义上的民间文化将被席卷而去。我们已经走出或正在走出温馨的家门,已经踏上或正在赶踏茫然的不归之路。我们富裕着,我们也贫穷着。好在人是有自省能力的动物!他发现了历史的不完整性,发现缺少了老百姓纷繁生活的历史是不完整的历史。于是有了法国的年鉴学派,有了年鉴学派总体史思想、长时段理论和民众中蕴涵着民族历史的高度概括。他发现了文化的不完整性,发现没有民间文化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于是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有了对于民间文化保护的全球联动。 “民间经典文化书系”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体现,也是我们不揣冒昧、勇敢前进的小组行动。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技艺,民间知识,民间节庆,民俗活动……独特的场所和空间,甚至那延续了数千年的简捷的游戏方式,都属于本“文丛”关注的内容。 经者,书也;典者,范也。经典者,可为典范之经书也!民间文化,绝多无载!之所以称之为经典,皆因其数千年垂范世间,人共效法,实为民间的不经之典!能为此竭尽绵薄,真可谓三生有幸!天高云淡,日丽风和,该是胸中激荡着平静的时候了。不要指责牢骚,不要顾影自怜,所要的只是睡梦中也睁着一只眼睛的文化警觉和忍痛不响的艰辛劳作。愿与朋友们共勉! 丁亥秋月于豫州蛟龙窟 连晴三日,碧空如洗。丽日西斜, 鹊唱如歌,有欣然前行之慨! 后记 光阴荏苒,寒暑易节,转眼两年半时光飞逝。其间,我在中国年画这座浩如烟海的艺术宝库里遨游采英,我对着中国年画这桌丰盛的文化大餐进行品尝;受益匪浅,沾光颇多。我常常感叹,作为一项民间艺术的年画,竟然容纳了这么厚重而博大的中国文化;一张张普通的年画,竟能担当起培养民族优秀品德、哺育民族坚强精神、纯化民俗民风的大任。这本小书《中国经典年画》就是基于这些思考和研究的一个初步成果;即将付梓之际,忽觉言犹未尽,遂记数言以示余意。 首先感谢学兄孟宪明,他的信任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动力,他排除干扰静心治学的风范、精益求精追求不朽的科学态度给了我战胜一个个困难的锐利武器。其次.感谢“五四”以来,尤其是近年来研究中国年画的专家学者.是他们那汗牛充栋般的有关著作和作品,给了我启迪和教育,书中所引各位专家的观点,已注明出处,这里再次一并表示感谢,恕不再逐一列出。同时,感谢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博物馆的张永军和开封市继中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张继中二位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其三,感谢河南工业大学姜振颖教授提供珍藏的杨家埠年画供我拍摄,隋飞同志为该书整理图片;感谢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读书的(经贸学院金融专业06级学生)我的女儿霍然代我专程赴天津杨柳青考察年画,并拍了照片供选用。其四,特别感谢河南省社科联有关专家领导对我的研究给予很大的鼓励和支持,将该书的选题列为2009年度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课题(编号:skl-2009-914)。 作为对中国民间年画一个新角度和新领域的初步研究成果,我觉得还有许多有待加强和提高的地方。首先内容不够全面,例如许多有代表性的年画因我们只见到一地的一幅,没有比较,无法确定其能否代表该年画绘画的经典水平,如《沉香救母》、《洪圣大王》等印制优秀的历史人物的年画均未收入,故未从其教育功能方面加以研究。其次,限于种种原因,有的著名年画产地没有实地考察,感知的东西较少,研究起来不是很顺手,所以,深感这份成果不够丰厚。其三,对中国年画的内容体系和文化功能体系还没有完全梳理透彻,更谈不上从宏观的高度把握和深度的分析研究。所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很大的遗憾,有待于后出转精。 霍清廉 二零零九年六月十六日于郑州筚蓝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