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一系列实证检验对中国政府与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联邦主义”的概念,对中国发展模式进行了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全书共分第九章,内容包括:联邦主义与中国经济:一个初步批判;中央—地方关系与制度变迁;分权、增长与不平等;最优分权与政治激励安排;财政分权与企业规模分布;政府补贴与工资差异;市场、政治关联与公司财务结构决定;个人禀赋、制度环境与创业决策;对中国模式的思考。
中国模式的本质是什么?运行机制是什么?是否存在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本书试图从政府间关系以及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关系来寻找答案。本书批判性地介绍了联邦主义理论,并指出中国模式的基本制度特征是“经济分权、政治集中”,而非单纯的中央一地方分权。作者证明,中央一地方分权有利于加快意识形态和制度变迁步伐,但前提条件是存在一个开明且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不过,本书重点在于强调中国的转轨问题在本质上是发展问题。虽然分权和辖区间竞争可促使政府对工商企业伸出帮助之手而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容易诱使政府对某些弱势群体伸出掠夺之手。因此,中央对地方的分权和激励安排应适时调整,以便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之间达到某种平衡。
本书随后的经验分析进一步显示:分权确实会促使地方政府向企业伸出帮助之手,只不过帮助对象主要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尽管帮助之手利于这些企业成长,但也容易诱使企业追求特殊的政治关联并导致其行为扭曲,危害社会公平;而令人宽慰的是,随着市场力量的发展,政治关联的影响力会大大下降。上述研究表明,强有力的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是分权有效的必要条件。这意味着,中国模式并不能轻易地被其他发展中国家模仿。此外,政治关联的普遍存在是该模式的缺陷,因此引入包括国际竞争在内的市场力量是抑制其负面影响的重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