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并购战争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张金鑫//崔林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并购是如何一步步改变世界的?全球财富是如何迅速集中在少数大财阀手中的?这个世界真正的统治者是商人,而不是政治家?中国的崛起对世界金融及经济格局究竟有什么影响?

本书详述了国际和国内大量经典并购案例,在细致地梳理其脉络和线索的同时,也对其成败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试图在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并购争夺战中,总结出某种规律性的东西,为国内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作者于国内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下笔尤多,忧患之心溢于言表,故而,其对国内企业未来并购之走向,解决方法等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值得目前中国广大企业和企业人阅读参考。

内容推荐

本书以纵横捭阖的叙述手法,回顾了影响世界经济走向的并购浪潮,汇集了中国企业龙蛇争霸、越洋博弈和海外拼杀的经典案例,在凸显中国企业并购大趋势的同时,也向读者展现了一场场惊心动魄、波诡云谲的终极较量——商战无形,定输赢,决生死,或一鸣惊人而天下皆知,或出师未捷而湮没无闻。

《并购战争》通过一个个酣畅淋漓的故事,一个个可圈可点的人物,在历史中思索并购,在现实中盘点并购,眼光独到、见解犀利,既有抽丝剥茧般的细腻分析和批判,也有高屋建瓴式的概括和总结。作者放眼产业大计,从民族企业兴衰存亡的大视野出发回顾较量、研究较量和分享较量,既是重温历史以资借鉴,也是在总结成功之道。

目录

第一章 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并购狂潮

 奠定美国两党政权格局的并购风暴

 形成美欧日三大金融帝国鼎足之势的收购浪潮

 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阿尔卡特与朗讯合并

 大财阀们控制的金钱游戏——欧美体育产业购并内幕

 由少数几个超级网络家族主宰的互联网世界

第二章 撼动全球政治规则的越境暗战

 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决定你汽车里程数的幕后操盘手

 是谁吞掉了美国信孚银行?

 空客和波音——将官司打到世界贸易组织的航空公司

 让美国众议院胆战心惊的德国电信收购案

 百威啤酒涨价的秘密:AB与英博的强强联合

第三章 中国企业并购战的真实动机

 通过并购上市公司实现公司上市

 凭借兼并外国公司打开海外市场

 通过收购相关产业完善核心产业链

 收购核心技术和研发机构占领全球制高点

第四章 中国民族品牌的输赢之道

 乐凯,利用柯达实现技术更新

 强生投资大宝,一场双赢的并购

 苏泊尔联姻法国SEB,让企业全面升级

 南孚电池缘何被手下败将收购?

 双汇落户外国资本之手的利弊之争

 哇哈哈收购达能股权,民族品牌的一次彻底胜利

第五章 中国企业国内市场龙蛇争霸

 三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并购三鹿

 美的收购小天鹅,走向多元化扩张的第一步

 国美收购三联商社,打开融资渠道的胜招

 中国远洋收购母公司,增强竞争优势的明智之举

 涉嫌垄断经营,新浪并购分众受阻

第六章 后美国时代的中美澳越洋博弈

 美国国会否决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的幕后真相

 腾冲收购悍马,敢作敢为还是有意炒作?

 可口可乐为什么没能收购汇源果汁?

 缺乏政治谋略,中铝力拓闪婚失败

 中钢集团成功收购中西部公司的制胜法宝

第七章 中国力量拼杀欧洲战场

 TCL收购汤姆逊付出高昂学费

 联想宏碁欧洲鏖战的真实意图

 CECT一举收购飞利浦,实现丰厚盈利

 上工申贝收购杜可普·阿德勒,赚足市场份额

 北一机床,不为人知的经典收购案例

 吉利收购沃尔沃,开始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

第八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兼并战略

 大潮汐,各行业的重组和并购接连不断

 大震荡,中国式收购将重塑产业格局

 新起点,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危机中亮剑

附录一 企业并购成功的十二字真诀

附录二 国际重大收购失败案例

 上海汽车集团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

 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并购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并购狂潮

从资本主义早期的“圈地运动”、贩卖鸦片、倒卖黑奴,到后期帝国主义资本的扩张与并购,我们看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真实演绎——弱肉强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通过18世纪、19世纪200多年的斗争与博弈,人们逐渐认识到,决定国家力量的基础还是经济——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在国际军事、政治面前就没有发言权。19世纪的中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国家,泱泱天朝“大国”竟被诸多弹丸之地的番邦屡屡欺凌。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则先后制定各种法律和制度为资本积累提供保障,颁布各种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的条例,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航海技术的突破,使物资与产品的流动大大增加,极大促进了现代工业经济的发展。当时西方世界的政府首脑普遍意识到,没有很好的工业经济基础,就不可能加入到瓜分海外殖民地的队伍之中。

这一时期,西方的经济经历了一次质的腾飞,西方的经济格局基础基本确立,大的财团相继出现。而当瓜分世界的狂潮散去之后,国家问的较量已不再是战争,而是演化成了资本集团之间大宗并购的明争暗战。

在科技方面,电力的发明使交通与通讯成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活动领域。这种进步彻底改变了人类的世界,使社会分工、生产和市场得以不断发展。

鉴于对战争时局的精准把握,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而欧洲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经济被破坏的相当严重,因此,欧洲传统资本强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相继削弱,资本战争的主战场逐渐由传统的欧洲转向美国,从而催生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并购浪潮。

当今美国诸多垄断巨头就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大规模兼并获得垄断地位的。如J,P,摩根创建的美国钢铁公司收购了安德鲁·卡内基创办的卡内基钢铁公司以及其他784家独立公司,最后形成美国钢铁集团这个全球企业巨人,它的产量曾一度占美国钢铁行业生产总量的75%。

今日仍然活跃在世界市场的巨型跨国公司,如占当时美国市场份额85%、全世界石油产量40%的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占有90%市场份额的全美烟草公司以及杜邦公司、通用电器、柯达公司及国际收割机公司等,都是在这一次并购浪潮中赢得其垄断地位的。

横向兼并是第一次兼并浪潮的重要特征。当时的经济学主流是规模经济效益,因为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企业达到最佳的生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另外,兼并产生垄断企业,降低了市场竞争程度。垄断者可以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垄断利润。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的兼并,集中了同行业的资本,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控制能力。所以,追求垄断地位,追求规模经济是本次兼并浪潮的重要特征。

第一次并购浪潮彻底改变了美国的经济结构,3000家公司消失,极少数大公司控制了美国许多产品的生产。美国经济史学家拉穆鲁统计,当时有72家公司分别控制了各自市场40%的份额,42家大公司至少控制了市场70%的份额。

这些大的财团和资本翻云覆雨,通过对政治和权力的操控,在美国及全世界经济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奠定了当今世界的整体经济格局。

此后发生的并购浪潮依然以美国为中心。包括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以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互兼并、渗透为主的纵向并购为特征的第二次并购浪潮;以战后恢复期的经济繁荣为代表,以混合兼并形式为特征的第三次并购浪潮;以“小鱼吃大鱼”为特征的第四次并购浪潮;以及以高科技、金融、航空等重点巨无霸级企业问的并购为特征的第五次并购浪潮。

纵观历史上几次大的并购浪潮,一条明显的主线就是交通、金融、科技的进步。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历史上大的并购狂潮最终都能归结为技术的进步,而不是常规的追求利润。追求利润或者获得垄断地位都是表面化的因素,如果没有先进的金融手段,以及现代通讯的普及和发展,并购就不可能实现。

我们看到,大型并购也经常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来实施。这在经济史中有很多的例证,如在世界金融业兼并浪潮中,欧盟在加快欧洲货币统一步伐的同时,也不断进行银行间的合并,以加强其金融实力,抵制美国的入侵,意在与美国和日本的大银行相抗衡。

世界范围内的并购狂潮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无论其是企业还是政府行为,都是为了垄断整个行业,攫取高额利润。

由此,我们非常清楚,真正控制着这个世界,对世界有发言权的,不是普世大众,而是那些在兼并与并购中崛起的超级资本航母。奠定美国两党政权格局的并购风暴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经过二三百年的发展,越来越趋向集中化、规模化。美国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延续了一百多年的高速前进,各行业都形成了一些规模较大的超级企业。这些企业在各自的行业竞争中已经占有非常有利的地位,为了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它们不得不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成本。这些大企业家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不择手段的进行恶性收购,由此,人类经济史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兼并狂潮首先在美国展开。

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杜邦财团、波士顿财团、梅隆财团、克利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和得克萨斯财团。

P2-4

序言

企业并购是企业控制权的让渡,它有时和风细雨,有时急风骤雨,有时腥风血雨。揭开其面纱,会发现,这不过是权力角逐伴生的表象。并购是权利的角斗场,是智慧的竞技台,是资本的淘金池,是成长的助推器。作为最高端的商业较量,并购之“一斑”可窥商业社会之“全豹”,阴谋与厚道,算计与拙守,欺诈与友善,疯狂与平和,众态云集一处,万象蔚然大观。万宗归一,并购的哲学也是商业社会生存的哲学,争夺权力的较量始终是生存竞争中的终极较量。

自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突破100亿美元以来,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的较量中越来越频繁地展露身手。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全球的排名仅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两大经济体。当大多数发达国家在萧条的泥沼中挣扎时,中国的GDP增长率却能达到8,7%,并被寄望能为全球的经济复苏做出更多的贡献。与这种经济实力相对应,中国的企业并购,不论是国内的并购还是跨境并购,其规模令世界侧目也就不足为奇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中国经济逐步融人世界经济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视野、管理经验、人才储备和经济实力都今非昔比,中国企业越来越有自信在全球范围获取和配置资源,无论是成功还是夭折,产业整合抑或企业国际化脚步都不会停歇——序曲之后即临高潮。

然而,令人振奋的日益增长的交易规模如果转化成人均规模再与发达国家相比,或者拿成功的交易数量与交易总量相比,或者考察能源与自然资源类收购在交易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相应的数字都足以让人警醒。中国企业在管理技能、收购技巧、国际化沟通等诸方面还稍显稚嫩,有信心并不代表会得到信任,也不代表并购能力达到了交易的要求。

因此,我们在激励自己前行的同时,也要反思曾经遭遇的阻碍以及得手的经验。回望并购战场上淡隐的硝烟,无论是身历者还是旁观者,常常为经典并购战例中的才技所叹服,为并购的较量而震撼,为失之交臂而扼腕,为如愿以偿而欣然。并购在本质上是借外部资源以成规划之事,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并购是实现谋划的推手,也是整合资源的良策。形而上之,借力发力,借势成事,不仅是企业成长之道,也是个人、党派、国家发展之道。

这本书汇集了中国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外资并购、海外收购的经典案例,回顾了影响经济走向的并购浪潮,总结了中国企业并购的特点,并展望了未来中国企业并购的大趋势,向读者展现了各种各样的并购较量的图景,或驰骋于异国远疆,或聚焦于生死存亡,既有产业之大计,也有企业之算盘。通过一个个酣畅淋漓的故事,一个个可圈可点的人物,在历史中回眸与思索,可以发现,在一幕幕大戏中,正是“较量”赚足了戏份儿。没有较量就没有波折,没有波折就失去了关注,没有关注就难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浪花。而回顾较量、研究较量、分享较量,既是在重温历史,也是在总结成功之道。把玩较量的哲学与艺术,愿读者能有所感、有所悟,成就规划之事。

张金鑫

2010年4月8日

书评(媒体评论)

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美国经济学家 乔治·J.斯蒂格勒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并购中迅速崛起的并购新力量,中国经济自身的转型也为中国本土的并购活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巴曙松

当世界经济经过了几次并购浪潮的洗礼,当资源在产业链上下内外重新分配,我们见证了并购活动的强大影响力,“并购”不仅仅寄托了企业快速扩张、永续生存的希望,也吸引了资本市场上众多套利者的目光。

——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周沅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