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余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黎紫书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我在

爸说的,当时爷爷在,爸也在。

哪里?

“这一边。”爸的手指在相片上滑过去,往左越过相片的边沿,停在约莫两厘米外,“这儿吧。摄影师的镜头再移过来一点,一点点就好,我和你爷爷都会在这相片里了。”

那可是一张历史性的图片呢,中学课本里印着它,报纸和电视上偶尔也会出现。爸说那时爷爷抱着稚龄的他挤在背后的人群里,就在这镜头的视野以外,两厘米之遥。

两厘米也就够远了,爷爷和爸爸终究没上镜,也就不会在历史课本里出现。爷爷把图片从报纸上剪下来,放到他们家的相册里,就像那也是他们家里参与过的事。这多么可惜啊。有时候他会想,要是当时镜头稍微往左移动0.1厘米吧,他就可以骄傲地告诉班上的同学,甚至是他的历史老师,喏,这是我爷爷,骑在他肩上的是我爸。

“说不定是入了镜的,只是后来冲洗照片时被裁掉了。”舅舅对那相片仔细研究了一番。舅舅以前在学校里是摄影学会的会员,有过几次在暗房里冲洗照片的经验,“那是没办法的事,我们有个小工具,裁照片得有个标准尺寸。”

就是这“标准”让他感到迷惑。不是尺寸的事,而是冲洗照片的人怎么在暗房里昏暗的红灯照射下做出判断,框选时凭什么决定该偏左或偏右,将哪些人从这些历史性的相片里裁汰。

“呵呵,反正被裁的总是那些边缘人啊。”舅舅伸手拨乱他的头发,阻止他再往细里想,“别傻,你爷爷和爸爸不一定真的在那里。不都是你爷爷说的吗?你爸那时才多大?根本不可能有印象。”

“谁都可以说自己在场嘛。”舅舅把他整理着的头发再拨乱一遍。在各种阻挠人思考的方法中,他最讨厌这一手了。

以后他读了一些关于摄影的书,多少懂了一点裁剪照片的原则和道理。要怎么裁、裁哪里、裁多少,其实不真有一套尺寸。若真有所谓方圆,都以照片里的“主角”为准——裁掉别人,无非是为了突出这些人。

于是他后来再看见那张相片,便总是忍不住细细端详里头那个“主人翁”。那人站在照片左侧,脸朝左方,手里拿着纸像在宣读什么。这样的照片,专业取角不该把镜头往左边拉,尽量把背景里的群众收纳进来,好表现场面的壮观么?却是因为这人的背后站着一排当时很显赫,今已无人叫得出名字来的大人物,这照片便不得不这样拍了。

他想,当时挤身在人群里的爷爷一定不知道,自己竟不偏不倚,正好站在一张意义重大的照片的边缘,他和他肩上的孩子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人。

他是因为这缘故,后来才会迷恋上自拍的。他说他不能容忍这种事,不能让历史遗漏他,把他当作多出来的枝叶般剪除。所以我才会在许多大场合里遇见他,并且总是能一眼把他认出来。他就是那个你常常看见的人——带着像素最好的手机,背包侧旁的兜子里还插着自拍神器,在各种集会和示威活动中跑上跑下,争取在种种时机举起手机见证历史,以及那个总是站在各个大人物前面的自己。

老实说,他自拍的技术相当不错,取角更是常常出人意料。对于他要以“吾辈的历史”为题开一个摄影展,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我真的挺喜欢那些作品。我是说,要是能少一点修图的痕迹,应该会更了不起。P3-5

后记

袖珍与口袋

黎紫书

2014年在台湾东华大学当驻校作家时,有一回趁着假期到埔里拜会黄锦树,被他带到台湾“暨南大学”与学生会面,也安排了一场与他的对谈。记得开场前黄简单介绍我的作品,从带着的一叠实体书里,翻出《告别的年代》和两本短篇小说集晃了一下,然后说到“还有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作品”说时稍微別过脸来看一眼被他压在手肘下的书本。

那一叠书里有我的微型小说集。

之后我接过麦克风,忍不住先声明,那些在黄锦树眼中不怎么重要的书,其中有的对我个人而言意义重大,是我写作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作品。

譬如我的微型小说集啊。

我写微型小说,大抵可追溯至1995年以前,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彼时尚未“出道”,是个稚嫩的新人,以为微型小说易写,便偶尔写来参加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一些文学比赛。那时对微型小说所知,无非一个字数的限制,便以为那是把所有小说元素浓缩在千把字的框架里。

当时零零星星得过一些奖,然而那个时期的作品,后来自己成长,视野渐阔,每每重读,像是看见一件小码衣服里涨鼓鼓地塞满了肉身,说不出的臃肿累赘,故总不堪卒读。

后来我认真写微型小说,思考她,提升我的美学认知以认识她,并重新定义她,那是2007年以后的事吧?也快将十年了。那几年我人在中国大陆,素材随手可得,网上又有一批同样热衷于微型小说创作的朋友相互启发,还因为《上海壹周》上有个专属的小框框,正是人生中创作微型小说的黄金时期,不时有得心应手之作。

在中文文坛,微型小说向来不受待见。一般严肃的学者文人,也包括文学大奖,都将她视为袖珍,因其轻薄而轻薄之,仿佛那是小玩意而已,便只能耍小聪明弄雕虫小技,终究登不得大雅之堂。

我当然不是那样想的,写作二十年了我再怎么不学无术,好歹也修得了对文字的虔敬,亦明白了一种文体自该有一种文体的生命和形态。而小说作为载体,倘若作者有能力授之予精魂,其魂魄的重量自当与作者的眼界与胸怀等之,而不必然与小说的体积成正比。

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年我用的是一种写诗的心态在写我的微型小说,或者说,我试着把诗的灵魂注入这些小说,如同让颤抖着翅膀的蝴蝶伫足于锋利的刀刅,给小说于不可承受的轻。于是,这些看似轻巧简单的作品,里头也能用心良苦,也能用情至深;在轻如鸿毛的幽微之处,也能重于泰山;在洗尽铅华的文字面貌背后也能沧海桑田;在我的眼中也能无比的深刻与丰满。

过去我在中国出版了长篇小说以及短篇小说集,如今是时候将我珍爱的微型小说作品呈献给这大陆上的读者。书里头许多作品都是在北方那些年的生活所获得的赐予,这书正好作为我的回馈。

感谢所有喜欢我的微型小说的读者,特别是马来西亚和港台的好些学者与文化人,他们曾经在不同的场合对我的微型小说创作表示肯定。有些话是当面说的,有些话辗转传来,都曾鼓舞我,让我更相信这些“小东西”也能蕴含强大的文学能量。

我也感谢花城出版社。在长篇小说长期当道的文学市场上,推出这么一本书是需要勇气的。出版社将她弄成一册口袋书,自然是配合微型小说小巧的形体,我十分钟意,也因此想起“袖珍”,都有着能随身携带的意思。但愿这书的读者都能发现书中小说的光华,倘若不在口袋里,也要留在脑中,在心里,长相随。

最后要提书名,《余生》取自集子里的一个同名作品。这名字乍看凄凉,但“余”字未必作“剩余”解,在我眼中尚有别的含义,倒不一定悲伤。此外,我也用它来期许自己的微型小说书写───小说最末有这么一句:“尽管医生三番两次预告老余快要不行,他却惊人地活了很久很久。”

2017年5月18日

目录

辑一

 我在

 同行

 窗帘

 遗失

 新生

 春满乾坤

 留守

 归路

 守望

 杀人者

 暗巷

 寻人记

 今天不是周三

 回家

 偷

 海鸥之舞

辑二

 人寰

 众·人

 阳光淡淡

 童年的最后一天

 幸福时光

 唇语

 迁徙

 大哥

 两难

 死了一个理发师

 春日

 同一个春日

 一致

 再一次送行

 花样年华

 我·待领

 同居者

 只应天上有

 这一生

 多年以后

 日子

辑三

 明信片

 日复一日

 大师的杰作

 消失的赵露

 完美生活

 错体

 错乱

 我是曾三好

 命运

 倒装

 交易

 余生

 在我们干净无比的城市

 那一夜我们一起离开酒吧

辑四

 钥匙扣

 事后烟

 她·狗

 胜利者

 赢家

 自满

 镜花

 送别

 不觉

 拖鞋

 无花

 旧患

 宠物

 耗

 青花与竹刻

 苍老

 舍

 所有

 我妻

 圆满

后记/ 袖珍与口袋

内容推荐

  《余生》是著名女作家黎紫书的微型小说自选集。书中收录了71篇题材各异的千字小说,如:盲女被偷走导盲犬、经常到派出所报失踪的老者失踪了、感情濒临离析的男女、被全班遗忘的老同学之死……通过一个瞬间或一个场景,勾勒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黎紫书用极简的文字、秾郁的笔调,在简短的篇幅间直抵人们“汹涌的存在处境”,被誉为“黑暗之心的探索者”。

编辑推荐

71个启迪生命的故事,有温暖,有伤痕,有傲慢,有妒忌,有记忆,有遗弃……

5分钟的阅读,带着你走过狭窄的街道小巷,嗅闻到人生五味杂陈的气息。

《余生》作者黎紫书用极简的文字、秾郁的笔调,带领读者行走于千字旅程中。像是一位明媚阳光下的窥视者,将目光投向我们生命中的无明角落,直击人心隐忍莫测的深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