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是一个时代的传奇作家,他的武侠小说风靡全国,被拍成电视剧、电影,几十年经久不衰的热潮。他的文笔一直被读者和作家圈们广为好评,他的名句脍炙人口,直指人心。《谁来与我一起干杯(古龙名言录)》是古龙版权协会唯一授权的一本古龙名言录,也是唯一一本归纳了古龙所有作品精粹的合集。市场上目前没有古龙的经典语录,一书在手,世间人性人心都将赤裸裸呈现,无人遁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谁来与我一起干杯(古龙名言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古龙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古龙是一个时代的传奇作家,他的武侠小说风靡全国,被拍成电视剧、电影,几十年经久不衰的热潮。他的文笔一直被读者和作家圈们广为好评,他的名句脍炙人口,直指人心。《谁来与我一起干杯(古龙名言录)》是古龙版权协会唯一授权的一本古龙名言录,也是唯一一本归纳了古龙所有作品精粹的合集。市场上目前没有古龙的经典语录,一书在手,世间人性人心都将赤裸裸呈现,无人遁形! 内容推荐 《谁来与我一起干杯(古龙名言录)》是继畅销国内的古龙散文全集《笑红尘》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古龙遗作。《谁来与我一起干杯(古龙名言录)》选取古龙经典散文和随笔,重现古龙“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英雄气概和“剑气满天花满楼”的侠客风采。 目录 001 前言: 他,来自江湖 024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035 恩、仇、爱、恨…… 049 女人就是女人 086 只要是男人 098 人性的复杂,远在天下任何一种武功之上 147 世上岂非有很多事都是这样子的 192 你只要还活着 221 这岂非也正是武学的精义 233 不幽默,还不如买块豆腐撞死 243 爱情本就是最不可捉摸的 256 浪子为君歌一曲 269 没有朋友,死了算了 280 寂寞,刀一样的寂寞 289 酒是种壳子 试读章节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世间最可怕的,就是这些小人!真正绿林豪客,讲究的是明刀真枪、三刀六眼,卑鄙龌龊的事却很少做。 (《飘香剑雨》1961年) 武林中的人与事,正都是浪浪相推,生生不息,永远没有一个人能将这浪浪相推,生生不息的武林人事全部了然,这正如自古以来,永无一人能全部了然天地奥秘一样。 (《失魂引》1961年) 世上,永远没有人会同情他(龙布诗)生命中的寂寞,会怜悯他爱情上的不幸,因为所有人对他的情感,只有敬仰、羡慕,或者妒忌、怀恨。 这就是英雄的悲哀,只是古往今来,英雄的悲哀是最少会被别人发现的! (《护花铃》1961年) 武林中的道义,只不过是少数人的专用品而已。若有十个武林英雄认为你是恶人,那么你便是注定成为一个恶人,因为你无论做出什么事,你都是错的。(梅吟雪语) (《护花铃))1961年) 江湖是凶险的,却也是公平的,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能成名,他的生命也就立刻变得绚烂而多彩。 (《名剑风流》1965年) 伪君子,伪君子,这世上如此沉闷,就因为伪君子实在太多了。(杨子江语) (《名剑风流》1965年) 有时越是自命侠义之辈,手段反而越是卑鄙得可怕,只因这些人若是做出坏事来别人非但不会提防,而且还不会相信。(俞佩玉语) (《名剑风流》1965年) 光荣,本就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换来的。自古以来,在“光荣”的幕后,已不知堆积了多少白骨,多少血腥…… (《名剑风流》1965年) 赌场正如战场,赌场上双方必须钩心斗角,尔虞我诈,这样赌得才有意思。如此赌法正如武林高手相争,机遇、技巧、智慧、经验,都缺一不可。这样赌输了的人,才算真正输了。(快活王语) (《武林外史》1965年) 江湖豪杰竟会有与野兽同样的本能,这乍听似乎是怪事,但若仔细一想,便可发现两者之间委实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们都必须逃避别人的追踪,他们在被追踪中又都必须要去追捕赖以延续他们生命的猎物。 他们是猎者,也同样随时都可能被猎。 他们的生命永远都是站在生死的边缘上。 (《武林外史》1965年) 越是大奸大恶之人,表面上越是瞧不出的。若是满脸凶相,别人一见便要提防,哪里还能做出真正的恶事? (《绝代双骄》1965年) 人与人之间,本来大多就是互相利用,你想利用我,又岂知我不想利用你?(小鱼儿语) (《绝代双骄》1965年) 对一个人了解最深的,常常是他最大的仇人!(小鱼儿语) (《绝代双骄》1965年) 一个人若要保全这“大侠”两字,他便要忍受多少痛苦,多少寂寞……(燕南天语) (《绝代双骄》1965年) 一个人要做到“大侠”两字,的确是不容易的,他不但要做到别人所不能做的事,还要忍别人所不能忍……(花无缺语) (《绝代双骄))1965年) 江湖风云的变化,正和女人的心一样,绝不是任何人所能猜透的。 (《多情剑客无情剑》1969年) 英雄所代表的意思,往往就是冷酷!残忍!寂寞!无情! 也有人曾经替英雄下过定义,那就是: 杀人如草,好赌如狂,好酒如渴,好色如命! 当然,这都不是绝对的,英雄也有另一种。 但像李寻欢这样的英雄世上又有几人? 英雄也许只有一点是相同的——无论要做哪种英雄,都不是件好受的事。 (《多情剑客无情剑》1969年) 他做的事简直没有任何人能做得到,因为世上只有这样一个李寻欢,以前固然没有,以后恐怕也不会再有了。 (《多情剑客无情剑》1969年) 只有能沉得住气的敌人,才是可怕的对手。 (《多情剑客无情剑》1969年) 一个人若想成为天下无双的剑客,就最好不要养儿女,因为最好的剑客,必定是最坏的父亲。 剑,就像是女人一样,你想它服从你,就一定要全心全意地对它,否则它就会出卖你。 一个人纵然被女人出卖了两百次,还可以再找第两百零一个女人,但只要被剑出卖一次,就得死! (《楚留香之借尸还魂》1969年) 与鬼为邻,有时比和人结伴还太平些。(飞大夫语) (《萧十一郎》1970年) 你最好能令敌人低估自己的力量,否则你就最好不要有敌人。(老伯语) (《流星-蝴蝶·剑》1971年) 一个人走入了江湖,就好像骑上了虎背,要想下来实在太困难。 (《流星·蝴蝶·剑》1971年) 你要打击一个人,若不能把握第一个机会,就只有等到最后对方已松懈时,只不过要等那么长久简直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老伯语) (《流星·蝴蝶·剑》1971年) 尽量想法子让敌人低估你,但却绝不要低估了你的敌人。(老伯语) (((流星·蝴蝶·剑》1971年) 每个人心底深处都会找一个最强的人作为对手,总希望自己能击倒这对手,为了这目的,人们往往不惜牺牲一切作为代价。 (《流星·蝴蝶·剑》1971年) 能令别人看不到的暗器,才是最可怕的暗器。能令别人看不出他真正面目的人,才是最可怕的人。 (《流星·蝴蝶·剑》1971年) 除了律香川和高老大外,世上还有很多人的微笑中都是藏着刀的。 (《流星·蝴蝶·剑》1971年) 江湖中的人能看到的,听到的,只不过是他(秦歌)光辉灿烂的那一面。却忘了光明的背后,必定也有阴暗的一面。 不但秦歌如此,古往今来,那些大英雄,大豪杰们只怕也很少会有例外。 这正如人们只看得见大将的光荣和威风,却忘了战场上那万人的枯骨。 (《大人物》1971年)P24-28 序言 他,来自江湖 ——关于《谁来与我一起干杯》的一些说明 本书稿所摘取的古龙名言妙语除了来自古龙的小说以外,还有其散文集《笑红尘》中所有关于武侠小说的文章,包括小说前面的序言,其余散文笔者未从其中摘录。因为古龙的名字是与“武侠”二字休戚相关的,若将他的与武侠无关的散文文字掺杂其中,便冲淡了古龙的武侠味道,显得不够纯粹,故未予收录。 整理这样一部“名言录”首先要做的事情无疑是阅读古龙的全部小说,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那么如何阅读呢?笔者采取的是“精读”这种最费时费力的办法,如果采用“通读”这种省时省力的办法便会错过许多精彩的东西,因为古龙的名言妙语不仅仅是体现在人物对话之外的单独议论的部分,还有很多是体现在人物之间的对话中的。所以若将眼光纯粹地停留在情节之外的议论部分,会错失很多古龙的精华,这是每一个热爱古龙的人所无法忍受的。所以,笔者所采用的方法虽然笨拙,但是相对来说细致一些。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摘录的书籍均采用太白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一套《古龙全集》,但并没有包括古龙前期的一部作品《神君别传》和后期的两部作品《银雕》、《财神与短刀》。《神君别传》与《财神与短刀》的书籍现在已经踪迹难寻,故其文字摘自“古龙武侠网”,《银雕》文字则是摘自香港玉郎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书籍,国内均没有这三部小说的纸质书籍。另外这套全集中还收录了《剑玄录》这部并非古龙亲笔的小说,所以笔者并没有从中摘录名句。由于版权问题,《楚留香》中的《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三部,《大旗英雄传》、《情人箭》、《浣花洗剑录》、《湘妃剑》、《孤星传》也未收录其中,期待以后解决了版权问题之后能有一个升级版本的《谁来与我一起干杯》。 经过了漫长而浩大的摘录工作之后,就是如何分类的问题了。起初,并没有形成如何分类的整体想法,只是随看随摘,随着摘录工作的进行,脑中便逐渐形成了十四章的分类。那么笔者便来阐述一下我的分类思路,也可以作为读者的阅读提示。 既然事关古龙的武侠小说,那么“江湖”这个门类是必不可少的。古龙曾有名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自己亦曾直白地表达过:“其实我也是个江湖人。”马大勇先生也曾多次评价古龙的小说为“江湖中人写江湖中事”。所以,古龙对江湖的感受也是敏锐而深刻。那么什么样的文字才算“江湖”呢?还是古龙概括得恰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以,笔者就将涉及了江湖仇杀、人与人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言语,归入江湖一类。这也正鲜明地体现了古龙的味道,虽然有很多仇杀、刀剑之类的名言脱离了当今的社会生活,许多道理放到当今也并不适用,但是,这毕竟是古龙的名言录,不是培根的,不是高尔基的,不是托尔斯泰的。古龙的名言若没有江湖,只挑选一些富有哲理的,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作为名言的话,那么古龙还是古龙吗?例如: 你一旦做了谢晓峰,就永远是谢晓峰。就算你已不再握剑,也还是谢晓峰。 (《三少爷的剑》1975年) 这话当然没有什么教育意义,在常人看来简直就是废话,这也与惯常思维的“名人名言”相去甚远,但是这话也只有古龙才能说得出来,这才是古龙的味道。如果缺少了江湖,那么这本“古龙名言录”与其他的“名人名言录”还有什么区别?也许,有人会批评“江湖”一章缺少教育意义,但是要知道古龙不是教育家,也不是哲学家,他不用负担所谓的教育意义,“武侠”才是古龙的精神内核,所以,本书的第一个分类,就是具有鲜明武侠味道的“江湖”。 第二章标题为“恩、仇、爱、恨……”,其实说穿了,就是古龙谈感情。感情分为很多种,有喜怒哀乐,有恩怨情仇,有亲情、友情、爱情等,覆盖面很广,话题很大,但凡涉及人类情绪的、人类心理的都可以尽入于此。所以这部分内容貌似有些繁杂,而且有许多言语也是可以进入“江湖”中的。例如此段: 仇恨并不是种绝对的感情,仇恨的意识中,有时还包括了了解与尊敬。 只可惜可爱的仇人不多,值得尊敬的仇人更少! 怨,就不同了。 仇恨是先天的,怨恨却是后天的,仇恨是被动的,怨恨却是主动的。 你能不能说西门吹雪恨叶孤城? 你能不能说叶孤城恨西门吹雪? 他们之间没有怨恨,他们之间只有仇恨。他们的仇恨,只不过是一种与生俱来,不能不有的,既奇妙又愚笨,既愚笨又奇妙的仇恨! 也许,叶孤城恨的只是——既然生了叶孤城,为什么还要生西门吹雪。 也许,西门吹雪所恨的也是一样。 恨与爱之间的距离,为什么总是那么令人难以衡量? (《陆小凤之决战前后》1973年) 平心而论,以上一段文字完全也可以进入“江湖”之列,有争斗,有恩怨。但是考虑到这段文字所要强调的是一种心理,故才将之归到“感情”之中。其实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尤其是格言的这种形式,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则语句中所包含的意思绝非整齐划一,就在于读者如何看待。正如鲁迅评价《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将古龙与《红楼梦》对比自然是有些过分,但是这其中的道理却是一致的。这部分之中并不包含友情与爱情这两个门类,笔者绝非说这两类不算感情,而是这两类在古龙小说中占有着太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古龙逞气任侠、至情至性,朋友和女人是他生命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所以古龙对于这两种感情的感慨尤深,谈论极多,所以笔者便将公孙龙“白马非马”之意贯注其中,将这两类单独从感情部分中剥离出来。 笔者如此用意颇似古龙的用典。众所周知,金庸、梁羽生之文史功底是武侠作家中之翘楚,其中典故诗词、经史百家信手拈来。而古龙剑走偏锋,另辟蹊径,既然学识不如金、梁,便也不掉书袋,故古龙文史知识常有差错。例如《大人物》中他将张子房与朱亥并列而论,很明显其将刺杀晋鄙之朱亥与博浪沙刺杀秦始皇之沧海君混淆,然而无人过分追究古龙文史知识之浅薄,能酣畅表达性情便好,古龙毕竟非寻章摘句之学究,纵有错误亦无伤大雅。所以,笔者也效法古龙“不求甚解”之意,不将爱情与友情并入感情之中,纵然于逻辑上全然不对,全凭性情逍遥游之。 第三章标题为“女人就是女人”,极为明显,这是古龙谈女人。女人,对于古龙来说无论是生活抑或小说,皆如菜中之盐,席上之酒,若无之,便兴味寡淡,索然无趣。所以古龙对于女人之感叹唏嘘,休说在武侠小说家中,纵是在整个文学史中,亦是无有出其右者。感慨之多,感触之深,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若不将其描述女人之文字单独分离出来,便对不住万千古龙之读者。此种分类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所以,笔者便将古龙各种谈论女人的文字统统归入其中,这其中既有对女人欲望罪恶之揭露,又有对女人天性善良之讴歌,更有随口之善意戏谑玩笑,虽然未必符合全部女性心理,然却可足让大部分女人颔首称是。其犀利深刻之程度,比之女性心理专家也是不遑多让。但女性心理专家即便是再了解女性,也无论如何是写不出古龙这种精彩绝伦的文字的。古龙以极为独特的文字,将自己心中的女人描绘出来,既不媚俗亦不冗赘,既不贬低亦不歌颂,深刻而不抽象,生动而不刻板,绝不只说内心而不谈外表地强扮圣人,也绝不只看外表而忽略内心地故作风流,绝不大男子似的高高在上,也绝不奴才似的摇尾乞怜。例如: 美人年华逝去,本是件很令人惋惜、令人伤感的事,但她若不知道自己再也不是双十年华,还拼命想用束腰绷紧身上的肥肉,用脂粉掩盖脸上的皱纹,那就非但不再令人伤感,反而令人恶心可笑。 这道理本来再也明显不过,奇怪的是,世上大多数女人,对这道理都不知道——也许是故意拒绝知道。 (《多情剑客无情剑》1969年) 这当中固然有嘲讽,可是更多的是善意的劝谏。 总之,他笔下的女人就是女人而已,古龙只是在微笑着陈述一个个事实。当然,这一部分的“女人”从属性上来看,是属于“人性”,但是古龙笔下的女人如此精彩,笔者绝不能将之统归于“人性”的大海中而冲淡其光芒,故也是“白马非马”之意。 第四章标题为“只要是男人”,是古龙谈论男人的文字。本来笔者欲将之归到“人性”当中。因为古龙谈论女人是得心应手的,但是谈论男人少有人知,所以起初未有将之单分一类的打算。但是随着读书的进行,越来越发现古龙对男人本性的揭露也是犀利独到,很多讨论已经不亚于其谈论女人的睿智。例如: 男人的心理的确很奇怪,他们总希望风尘女子不像风尘女子,而像是个小家碧玉,或者是大家闺秀。 但他们遇着个正正当当、清清白白的女人,他们又偏偏希望这女人像是个风尘女子了。 所以,风尘女子若是像好人家的女子就一定会红得发紫,好人家的姑娘若像风尘女子,也一定会有很多男人追求。 (《萧十一郎》1970年) 此言直如匕首一般直刺男人心里,将男人心底的欲望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语气虽然并不激烈,甚至有半开玩笑之意,然却深入了男人心底最深处。古龙谈男人之劣根性,其实也未尝不是在对自己进行批判,这种大胆与坦诚,便也形成了古龙的独特之处。所以,笔者最终决定将男人也从“人性”当中剥离出来,欣赏毕古龙的“女人”之后,也来感受下古龙对于男人之爱与恨、喜与悲。 第五章便是古龙一再强调的“人性”了。古龙对于人性之重视也是超越了金、梁等前辈,他曾在《关于“武侠”》中直言不讳地说: 所以情节的诡奇变化,已不能再算是武侠小说中最大的吸引力。人性的冲突,才是永远有吸引力的。 武侠小说已不该再写神,写魔头,已应该开始写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 武侠小说中的主角应该有人的优点,也应该有人的缺点,更应该有人的感情。 事实上,古龙确实一直在按照自己说过的话而艰难前行,他的求新求变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便体现在他对于人性的刻画上,于是其创造出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经典人物形象。故其对于人性之表达,可谓揭皮见骨,穷形尽相。人性便是古龙格言中绝不可缺少之部分,所以但凡涉及人类本身欲望的格言,涉及无论男人抑或女人共有之本性的格言,笔者便将之收录其中,当然,此章亦会有与江湖、感情,尤其是与女人、男人部分重合之言,然笔者区分之标准便是单一说男人或女人的便不收进“人性”。这一部分是古龙思想之精华部分,其用力至深,几乎堪比杂文,随处可见古龙智慧之光芒。例如: 欲望!对金钱的欲望,对权力的欲望,对声名的欲望,对性的欲望! 人类所有的苦难和灾祸,岂非都是因为这些欲望而引起的? (《陆小凤之银钩赌坊》1973年) 这一刻的古龙冷峻得如同哲学家,一句话便揭示了整个人类社会的真谛,还有什么样的语言比古龙的反问要更加犀利与深邃呢?类似这样的反思与质问,在这个章节中俯拾即是。 如果说古龙对于情感、爱情的描述,体现了古龙思想的感性与温婉,那么“人性”的章节便体现了古龙思想中如同短刀、匕首般直插人类灵魂的深度与狠度,锋芒毕露、冷峭逼人。 诚然,金庸也是刻画人性的大家,金庸对于人性的把握更是纯熟老到,用慕容复来描写人类对权力的饥渴,用林平之来体现仇恨迷失自我,用花铁干来表达人格在死亡面前的卑微,等等。然而金庸对人性的刻画总是通过激烈冲突的情节来完成,要读者从情节当中去仔细咀嚼。而古龙则是赤裸裸地将人性的善与恶展现在读者面前,把人物身上的所有外在之物统统拿掉,就这样放在阳光下暴晒,更加直观,更加刺激,更加血腥,也更加震撼人心。当然,也较金庸缺少了一种蕴藉之美,但这也正是古龙不是金庸,而是古龙的原因。所以,此章节称之“书眼”也未为不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其思想的深度。 第六章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古龙的人生箴言,这可以称之为传统意义上的“名人名言”。古龙以他特有的语言形式告诉我们人生的形态、社会的本来与生命的真谛。上一章冷峭、深邃的批评者,此时变为了温婉智慧的长者,他微笑着诉说他的人生体验。如果说“人性”让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类本身冷峻的思考,那么“人生箴言”就让我们见识了他对于人生的深厚体验。例如: 只有懦夫和呆子才会永远为“昨天”的事而流泪。 真正有勇气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也就会同样有勇气面对现实,绝不会将自己埋葬在眼泪里。 眼泪并不能洗清耻辱,更不能弥补错误;你若是真的忏悔,就得拿出勇气来,从今天从头做起。 (《多情剑客无情剑》1969年) 这样的言语即便用到学生作文里也一样是光芒四射的,这一章节里有很多东西是可以作为人生座右铭而指导人奋发向上的。从社会教育意义上来说,这一章节里面的话最具有分量。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章节也是最没有古龙特点的一章,除了独特的语言形式以外,从思想上来说有些扁平,并不像热爱武侠小说的人所知道的古龙那样棱角分明、掷地有声。但是无论如何,这也是古龙,所以,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另外一个部分就是关于人生、社会各方各面不能称之为箴言的结论。这些言语严格说不能与箴言同属一章,但是其中却并不是没有对于人生的劝谏意义。例如: 有人说:女人是祸水。 有人说:没有女人,冷冷清清;有了女人,鸡犬不宁。 这些话自然是男人说的。但无论男人们怎么说,女人总是这世界上所不能缺少的。一万个男人中,至少有九千九百九十个宁愿少活十年也不能没有女人。 有人说:钱可通神。 有人说:金钱万恶。 但无论怎么说,钱也是任何人都不能缺少的。一个人若是没有钱,就好像一口空麻袋,永远都没法子站得直。 这两样东西不但可以令最聪明的人变成呆子,也可以令最要好的朋友变成冤家。 (《欢乐英雄》1971年) 类似这样的话语,放置到“女人”中自然不合适,因为还提到了金钱。放到“人性”当中也是不妥,要说它对人生有什么积极意义,也自是牵强,它只不过是在阐述一个事实而已。但是偏又说得很妙,无法让人放弃,笔者便也将之归到这一章节之中。所以,笔者将这一章节用已经打上古龙标签的常用语“世上岂非有很多事都是这样子的”来命名,具有积极意义的人生箴言自然适合这句话,各方各面的事实论断也适合这句话。希冀读者可以明晓。 第七章实际上是古龙对于生命的体会,生命自然包括生死,如何生与如何死。 熟悉古龙的读者往往会从古龙小说中读到这样的话: 只有一种人不会 死人! 网络上也经常用这种半开玩笑的方式致敬古龙。但是玩笑归玩笑,古龙经常出现这样的语句绝非是故作惊人,古龙对生与死有着极为深切的体会,所以才经常出现类似死亡这样的词语,这种体会不仅是艺术的,更加是真实的。所以,笔者便将古龙独特的对于生与死的体验单分一章。 如何生,自然就避免不了要说生命的意义,所以有许多语句放到“箴言”当中也是未尝不可的。例如: 胜利和成功并不能令人真的满足,也不能令人真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是在你正向上奋斗的时候。 你只要经历过这种快乐,你就没有白活。 (《多情剑客无情剑》1969年) 类似这样的话,本身就和人生箴言没有差别,但是若都将之归到“箴言”当中则过于臃肿,本章“生命”的主题就过于单薄,所以,笔者便将涉及“活”、“活着”等类似能强调如何生的语句归入到本章当中,至于有些分类可能不合理之处,或者矛盾之处,还望读者见谅。 死亡,是这一章节的灵魂,也正是对于死亡的描述,才极为鲜明地体现了古龙的风格。例如: 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比“死”更有魅力? 这个世界上,除了“死”之外,还有什么事能让人去自杀?——生命如此可贵,要让人去自杀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如果“死”里没有一种魅力,怎么能让人去死? 死的魅力,是不是一种忘记?是的。 忘记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除了“死”之外,还有什么事能让人完全忘记? 不但是忘记,而且是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生命也没有了,死也没有了,快乐也没有了,痛苦也没有了。 这是一种多么痛快的解脱,多么彻底! (《楚留香之午夜兰花》1982年) 古龙以“魅力”来形容死亡听来是多么寒意袭人,也是多么幽冷而深刻,若没有对死亡痛切而深入灵魂的体会,怎能有如此空灵而生动的形容?所以古龙小说中许多阴怖而诡奇血腥的情节设置并非俱是为了赚人眼球,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古龙灵魂深处对于死亡的真切体会。似乎古龙从一开始便与死神做了一个交易,死神给予古龙天才一般的才华,传奇一般的人生,放浪而自由的生活,但是古龙能给予死神的只有——生命。 此时的古龙也许已经体会到了不久之后便来到的死亡了吧! 第八章是古龙对武功的感悟。开始本没有将古龙武学思想摘录的打算,最初之时,我脑中的“名言警句”几乎是局限于“人生箴言”当中,但是随着读书的深入,对古龙小说中武功的描述渐渐心有戚戚焉。在古龙早期小说中,其模仿金庸的痕迹极为明显,他自己亦说:“我自己在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时,就几乎是在拼命模仿金庸先生,写了十年后,在写《名剑风流》、《绝代双骄》时,还是在模仿金庸先生。”(语出古龙《关于“武侠”》)所以他的小说截止到《多情剑客无情剑》几乎都在模仿金庸,无论情节的设置还是语言的风格,当然,武功也在模仿,一招一式,招来招去,古龙亦写得异常分明。但是到了《多情剑客无情剑》的时候,古龙求新求变的探索终于有了结果: 真正的武学巅峰,是要能妙渗造化,到无环无我,环我两忘,那才真的是无所不至,无坚不摧了! (《多情剑客无情剑》1969年) 正如古龙自己在《关于“武侠”》一文中所阐述的那样: 我总认为“动作”并不一定就是“打”! 小说中的动作和电影画面的动作,可以给人一种生猛的刺激,但小说中描写的动作就是没有电影画面中这种鲜明的刺激力量了。 小说中动作的描写,应该是简单,短而有力的,虎虎有生气的,不落俗套的。 小说中动作的描写,应该先制造冲突,情感的冲突,事件的冲突,尽力将各种冲突堆构成一个高潮。 然后你再制造气氛,紧张的气氛,肃杀的气氛。 用气氛来烘托动作的刺激。 至此,古龙的武侠中再几乎没有一招一式的打斗,他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武学体系:叶开的飞刀、傅红雪的快刀、丁鹏的圆月弯刀、西门吹雪的剑、陆小凤的灵犀一指,无不是一招而已,简单而有效,武功也不再是一种武功,而化为了一种“精神”。 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 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 大家只知道一件事——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 上官小仙慢慢道:“我也知道你的刀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至的。” 叶开并没有谦虚。 因为刀虽然是他的,虽然在他身上,可是这种刀的神髓,却还是别人。 一个伟大的人。 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他。 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可以惊天动地的刀。 飞刀! 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 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 (《九月鹰飞》1973年) 所以古龙也自金庸的“无招胜有招”武学思想之外,而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武学思想,这就是——精神,所以在这一章节中,读者可以领略古龙独特却并不怪异的武学思想。虽然,这也绝非传统意义上的格言,但是,这是古龙的。 第九章是古龙的幽默,这一章也是事先所没有想到的,也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所体会出来的。毋庸置疑,古龙的小说是有着幽默的,是能让人发出笑声的。对于幽默这个元素,他自己也是颇为重视的,他在《〈欢乐英雄〉代序》中说: 武侠小说有时的确写得太荒诞无稽,太鲜血淋漓,却忘了只有“人性”才是每本小说中都不能缺少的。 人性并不仅是愤怒、仇恨、悲哀、恐惧,其中也包括了爱与友情、慷慨与侠义、幽默与同情,我们为什么要看重其中丑恶的一面呢? 他将幽默堂而皇之地并于人性之中,而人性又是他极为强调的,所以可见他对于幽默的重视程度,所以,他的求新求变也体现在对幽默的表现中。当然,金庸也幽默,段誉、杨过、韦小宝等都有幽默的一面,但是金庸却从没有明确地提出幽默是武侠小说的一部分,金庸的幽默是无意而为之,自然流露;而古龙的幽默则是有意为之,明确自主。 在读《楚留香之蝙蝠传奇》之前,笔者并没有意识到应该分出幽默一章,所以,许多幽默也一笑而过,但是这部小说中的一句话对我触动极大: 张三也不生气,道:“我问你,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 胡铁花想了想,道:“寂寞——我认为世上最可怕的就是寂寞。” 张三叹了口气,苦笑道:“大少爷,我们现在不是在作诗,是在想法子,要怎么才能保住这条命。” 胡铁花道:“那么,你说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 张三目光遥注着远方,缓缓道:“就是黑暗,就是看不见!” (《楚留香之蝙蝠传奇》1969年) 张三的一句:“大少爷,我们现在不是在作诗……”使我纵声大笑,想到胡铁花极具诗意的寂寞,但这其实也正是古龙所一再强调的,严肃而认真,而古龙居然随后便借张三之口跟自己开了一个很无厘头的玩笑。我大笑之余才恍然觉得应该分出幽默一类,这是属于古龙的幽默,是古龙所特有的幽默,有何不能做名言?于是便拼命回忆以前遇到的幽默,将之逐条摘录出来,可是许多错过的幽默随着笑声也湮没了,亡羊补牢吧!之后便有意识地摘录古龙具有幽默感的东西了。 这部分的文字无所谓什么意义,只是幽默而已。 第十章是爱情,这部分似乎无须我赘言,在这章中尽可领略古龙这样一个狂荡浪子的爱情观念,豪侠纵酒的人生似乎并不影响其将爱情写得旖旎缠绵。 第十一章是古龙所创作的或者再创作的歌谣俚曲,有的纯粹出于古龙之手,有的属于再次加工整理之作。我们皆知梁羽生、金庸的诗词修养很高,他们创作的诗词典雅工整、漫溢书卷之气。但是对于古龙的诗歌,我们往往一哂而过,因为古龙的文化底蕴远不及金、梁二人,所以作诗填词的水平无论如何也是及不得二人的。然而,诗词除了以才学为之以外,还可以性情为之。古龙的诗歌皆是性情之作,虽无什么格律平仄、什么律绝长短,但是却自有一股英灵之气,许多小诗小曲写得也是逸兴遄飞、性情毕露。例如: 黄沙碧血,英雄狂歌不歇,飞刀剑,且将狂奴首级作唾壶。勇士身经千百战,有人来犯,留下头颅。 (《武林外史》1965年) 大有辛弃疾金戈铁马之气势。例如: 松河黑乌拉的姑娘美又娇呀, 带着百万家财来让我挑呀, 我一把搂住了她的腰呀, 不是为了家财,是为了她的娇呀! (《陆小凤之银钩赌坊》1973年) 真挚可爱之处,大有元代散曲、明代山歌的韵味。但是最能体现古龙豪侠任气、纵酒狂歌性情的,莫过于这首: 浪子三唱,不唱悲歌。 红尘间,悲伤事,已太多。 浪子为君歌一曲,劝君切莫把泪流,人间若有不平事,纵酒挥刀斩人头。 (《英雄无泪》1978年) 直将古龙一生的落寞与悲愤情怀写尽,使人潸然泪下,虽不精致,却有自然流转、无遮无拦之气势,纵然将之混于古今传世经典之中,亦可与之把臂入林,无愧于色。 笔者也正是看了这首歌谣,方动了将古龙之歌谣分出一类的心思,再次亡羊补牢,尽力搜寻,虽不敢说尽将古龙小说中歌谣收入,但却也应有十之八九之规模。 古龙之诗歌虽时有游戏之作,但也不乏趣味与性情,自然得可爱,真实得可爱。古龙之诗歌除性情以外而无文字。 第十二章是古龙论朋友。一个无根的浪子,可以杯中无酒,可以怀中没有女人,但身边怎能没有朋友?所以古龙小说中的英雄可以寂寞,但是绝不孤单。熊猫儿之于沈浪、阿飞之于李寻欢,花满楼、西门吹雪之于陆小凤、胡铁花之于楚留香、叶开之于傅红雪、王动之于郭大路、卜鹰之于方伟,无不是铁肩豪情、祸福与共,甚至可以说古龙小说中的“友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创作中,古龙都不遗余力地讴歌友情,也许正如他自己所说: 世上惟一无刺的玫瑰,就是友情。 (《流星?蝴蝶?剑》1971年) 他笔下那些重情重义的热血男儿,亦无不是古龙自己的缩影。古龙小说中对于朋友的真挚与热忱是金、梁所并不具备的。当然,金、梁的小说中并不是说就没有热血男儿的慷慨友情,如萧峰、虚竹、段誉三人之誓同生死,南霁云、铁摩勒的兄弟情深,但是二人都没有古龙这种对于友情的一往无前的颂扬,其力度之大、气势之恢宏,直欲与《水浒传》交相辉映。 读古龙,怎能错过他的“朋友”? 第十三章是古龙谈寂寞。寂寞其实就是情感的一种,按照科学一点的分类,应该是要并入感情一章的。但是,古龙的寂寞写得太好了,休说武侠小说中,便是纵观文学史中,也没有如此热衷于抒发如此浓郁的寂寞情怀的。所以,若将寂寞并入情感中与其他情感并列而处,便简直是暴殄天物。寂寞,是一定要单分出来才能体现它的价值的。 寂寞与古龙本就是一对形影不离的朋友,在古龙纵酒狂歌的背后,我们似乎总能发现他的寂寞。这种对于寂寞的真切体验,被古龙带入了小说中,所以古龙的英雄都是寂寞的。李寻欢在咳嗽中寂寞,叶开在懒散中寂寞,胡铁花在大笑中寂寞,陆小凤在玩笑中寂寞,傅红雪在冰冷中寂寞……而所有人的寂寞汇集起来便是古龙的寂寞。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但饮者又何尝不寂寞?…… (《多情剑客无情剑》1969年) 也许,读懂了寂寞,才能读懂古龙;懂得了古龙,也便懂得了寂寞。 第十四章是古龙谈美酒。古龙对于美酒实在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古龙笔下的英雄便没有不会喝酒的。从熊猫儿到李寻欢再到楚留香到陆小凤,哪一个不是斗酒千杯的?但是没有人是所谓的酒虫,没有人是为了喝酒而喝酒,他们的酒已经不再单纯的是酒了,而是一种癫狂的状态,一种寂寞的情怀,一种阳刚的力度,一种无可宣泄的无奈…… 人活在世上,有得意的时候,当然也总有不如意的时候。 所以,人就发明了酒。 酒是人类的朋友,尤其失意的人。 失意的人喝酒,是为了借酒浇愁。 得意的人也喝酒,是为了表示人生得意须尽欢。 于是,卖酒的地方永远不怕没有主顾。 (《火并萧十一郎》1973年) 诚然,酒是杀死古龙的罪魁祸首,但是古龙绝不恨酒。因为若没有酒,哪里能有古龙如此酣畅淋漓的情怀? 所以,想走近古龙,又怎能不剧饮千杯古龙的美酒? 便是死也是痛快的。 这十四章的分类,绝非是读书摘句之前便想好的,除了几个必然要有的主题:女人、美酒、人性、爱情、朋友之外,其他怎样分类全无概念。然而在不断的读书过程中,一个个想法涌上心来,当时也并未仔细数一数共分几类,只是全凭感觉信马由缰,直至成稿之后一查居然恰好是个双数。实乃天幸,若是不幸是个单数便也只好如此了,因为气势已尽,生硬拆分只有徒增牵强而已。 平心而论,笔者这十四章的分法,既无科学的方法亦没有统一的标准,甚至主题与主题之间还有冲突矛盾,全凭感觉信手而为,但这确实是笔者一气呵成的。苏轼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文章:“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好个“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笔者对于这部《谁来与我一起干杯》的整理便有如此感受。也许不够理性,也许不够科学,也许有更好的分类方式,但随感觉已行至此,止至此,便也全然不顾了。 对于此书稿,笔者扪心而问,实有许多欠缺之处,遗憾之处,亦深恐暴殄先生之天物,故常想如果能从头来过,当更加成熟与完满。但人生便是如此,哪有完美可寻? 书稿中粗疏之处还望方家指教,若能得一二称赞,则此生无愧矣! 夜色茫茫,万籁俱静,思接千载,神游万里。 愿小子能与先生干杯! 刘森 2013年5月7日于吉林长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