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果缺少包容的心胸与智慧,结果必然会害人害己而抱憾终生。可以说:心胸狭小、斤斤计较的人很难做到包容;爱占小便宜、不愿吃亏的人难以做到包容;处处争先、得理不饶人的人无法做到包容;自以为是、遇事喜欢生气的人不会做到包容……包容不仅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包容还是一种品格高尚的素养和习惯;包容更是一种高深精妙的处世智慧。懂得包容的人,往往在包容了别人的同时也救赎了自己。包容的人有着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们得到的是悠然自在和幸福快乐。胡细明编著的这本《有一种智慧叫包容(2)》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拥有一颗包容之心需要拥有的心态和智慧,是每个想拥有幸福生活和成功人生必学必用的智慧书。
因为能够容纳百川之水,所以大海浩瀚无比;因为拥有包容万人之心,所以“宰相肚里能撑船。”
包容,让你避免怨恨和攻击;使你得到尊重和帮助;令你的工作和生活更加美好。包容,正是智者行走社会的一种大智慧。
《有一种智慧叫包容(2)》是中国长安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畅销书《有一种智慧叫包容》经典内容的延续。其内容更新、更全,与当下生活更贴切,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为一体,是所有想拥有幸福和成功的人必学必用的智慧书。
《有一种智慧叫包容(2)》由胡细明编著。
胸怀淡泊,清白自守
荣宠和耻辱在人们心中总是很重要。得到时惊喜万分;失去时心灰意冷。为何不刻意的收藏起自己的欲望,用看别人的眼光看自己呢?这样一来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荣宠和耻辱的降临往往象征着个人身份地位的变化,因此人在得宠之时当然惟恐因一朝失去而受辱,从而不免时时处于自我惊恐之中。然而,这种得宠之人怕失宠的心理是正常的。
与得宠的荣耀相比,受辱当然是一件很丢脸面的事情,所以许多人在得失之间都不免惊慌失措。另外,当一个人功成名就的时候,容易欣喜若狂,甚至是得意忘形,这就为受辱埋下了祸根,因为他对成就太在意了。因此,淡泊名利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保全自己的办法。
唐朝某年秋天的一个清晨,在润州西北的芙蓉楼上,来了两位诗人。其中,一位是大名鼎鼎的王昌龄,而另一位则是他的朋友辛渐。
昨夜的漫江寒雨渐渐停了,寒雨增添了几分萧瑟的秋意。两位朋友在这个清冷的地方,面对着滚滚流去的长江水,互相交谈着。王昌龄说:“辛兄,这次一别,不知何日再能见面啊。”原来,辛渐要从这里渡江北上,取道扬州到洛阳去,现在船已经停泊在岸边了。
辛渐说:“昌龄兄情深意长,你从江宁送我到润州,昨晚在这里为我饯行,今天又来送我,叫我如何报答呢!这回我们谈得畅快,使我明白了这些年来你受到的委屈和折磨。希望你放开胸怀,好好保重自己!”
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受到当时某些人的批评指责,甚至是无中生有的诽谤。为此,几年前他就被贬官岭南,然后又被任命为江宁丞,始终屈居在下级官吏的行列之中,对此王昌龄淡然处之。此刻,他感到惆怅的倒是辛渐走后,自己又少了一个知己。辛渐知道,王昌龄在洛阳有不少亲友,他们也一定听到了外界不利于王昌龄的非议。他便关心地问:“昌龄兄,我去洛阳,你有什么话要我带给那边的亲友吗?”
王昌龄昂起头,目光炯炯地说:“有!因为要给你饯行,我做了一首诗。”于是,他对着浩浩江水,朗声吟了题为《芙蓉楼送辛渐》的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辛渐被感人的诗句打动了,连连赞道:“好诗!好诗!‘一片冰心在玉壶’,这表明你始终坚持自己清白自守的节操,多么高尚,令我钦佩!这句诗,足可告慰你在洛阳的亲友了。我也很高兴,因为你的大作对我无疑是一件难得的珍宝!”两位朋友再次珍重道别,辛渐登上了江边的船,扬帆而去。
“一片冰心在玉壶”,追求自身的高洁,用淡泊的心怀看待世事,这是高超的做人和处事的哲学。自己内心纯洁,就不怕别人的恶意诋毁和诽谤;抱着淡泊的胸怀,名利如浮云一般,入不得耳目,扰不了心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看不破“名利”二字,就会受到终身的羁绊。名利就像是一副枷锁,束缚了人的本真,抑制了对于理想的追求。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年代,成就感的诱惑始终存在,有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欲望,也有太多的痛苦,使人们身心疲惫不堪。如果一个人要以清醒的心志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那么在他的精神中就不能缺少一种气魄,一种视功名利禄如浮云的气魄。
不拘于物,是古往今来许多人一生的追求。视功名利禄如浮云,不必为过去的得失而后悔,也不必为现在的失意而烦恼,更不必为未来的不幸而忧愁。抛开名利的束缚和羁绊,做一个本色的自我,不为外物所拘,不以进退或喜或悲,待人接物豁然达观,不为俗世所滋扰。
烦恼和羁绊都是由于自己的不能舍弃或是看得太重而引起的。人生于世,无论君子圣贤雅士也好,还是小人俗人凡人也好,谁也不可能无所谓的舍弃。俗人爱财,难道君子就不需要了吗?圣贤如果没了一日三餐,那么他也只能落个饿死的下场。但是,不要执著,要懂得放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俗世的烦恼和羁绊。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幽默地说:“伟人只有在远处才发光,即使是国王或王子,也会在自己的仆人面前大失颜面。”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份淡泊的心境,世界才又多了几丝温暖,几分快乐;也许正是少了几分对名利的追逐,世界才又多了几分自在和几般快慰。
P3-5
有一种智慧叫包容
人的一生中,谁也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碰撞与摩擦。对于一个缺少包容智慧的人来说,面对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认为包容只是那些窝囊、没胆量、懦弱的人才干的事。他们往往会以“男子汉大丈夫可杀不可辱”的“气概”,动不动就以牙还牙、以暴制暴地打斗、争夺一番,认为这才是英雄所为。虽然,有骨气是件好事,但只图一时之快的结果,只会给他人和自己徒添麻烦和烦恼,从而陷入更痛苦的深渊;有的还会导致许多不可挽救的恶性事故发生而抱憾终生;有的甚至还会因此丢了性命。毋容置疑,不能包容是非常不理智、不明智的。
相反,真正的智者面对冒犯和伤害时,往往会选择与之不同的做法:他们时刻能够保持平和、淡定的宽厚胸怀,在诸多的不平面前,始终能够做到不生气、不冲动、不计较,以一颗包容之心容纳天下难容之人和难容之事,从而拥有淡定而不失控的自在人生。能够包容的人,他们既赢得了别人的敬重,也让自己置身于是非之外,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幸福和快乐。这不正是一种宽厚的胸怀与智慧吗?因此,当你选择了包容,就是选择了智慧的人生!
有人说:“我也想包容,但包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确如此,面对不平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包容。心胸狭小、斤斤计较的人很难做到包容;爱占小便宜、不愿吃亏的人难以做到包容;处处争先、得理不饶人的人无法做到包容;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的人无法做到包容……可以说,能不能包容,正是彰显一个人处事能力与处世智慧的分水岭。
包容不仅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包容还是一种品格高尚的素养和习惯。具有包容智慧的人,时刻将自己置于低处,因此而避免了成为别人的攻击目标。能够包容的人,可以将自己置身于是非之外,可以集中时间、精力,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从而会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所以,包容就是一种机会。具有包容智慧的人,正是因为时刻能够克制自己、包容他人,做人做事就少了滞碍,多了机会,人生也因此而顺风顺水。
包容,不只是一种被动的权宜之计,而是一种积极的智慧之策。忍得住、容得下,更应该作为一种生存哲学终身践行。
人生一世,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更成功。然而,这些不会主动地光顾你,需要你用心智去谋划,用智慧去经营。可以说,无论一个人的智慧有多全面,但如果缺少了包容的智慧,那么其他的一切智慧都将变成空谈。
生活中,如果你与朋友、与合作伙伴总是话不投机;如果你在工作中感觉压力过大、疑虑重重;如果你的婚姻生活总是有那么多的误会和矛盾;如果你的生活中总是有那么多的不如意。请记住:包容并不是退怯与放弃,而是战胜困难的一种理智与坚韧,也是一种看清人间沧桑和幸福生活的大智慧。
因此,如果你想要更智慧、更成功,那么就必须能够更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