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纵横》是作者(王科健)边收集资料,边筛选整理的结果。内容涉及春秋战国时期的解放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解放思想、宋明理学的进步思想、明清之际的社会变革和进步思想、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解放思想运动、解放思想与改革开始、党和国家领导人论解放思想、邓小平理论与解放思想、十七大之后全国各地解放思想新潮以及十八大开辟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新境界。时间跨度大,内容多,资料丰富,是作者十年辛勤劳动、收集资料的成果。
第一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解放思想/001
一、百家争鸣的概念/003
二、成语“百家争鸣”,004
三、百家争鸣的形成/004
四、“士”阶层的出现和活跃/007
五、诸子百家/010
六、诸子百家的思想/011
七、儒学的形成和影响/016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解放思想/021
一、民族交流融合成为解放思想的社会基础/023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成为解放思想的政治引领/026
三、多种学说相互渗透成为解放思想的理论源泉/039
四、经济社会发展成为解放思想的物质表现/041
五、文化繁荣发展成为解放思想的鲜明导向/046
六、家庭教育及其影响成为解放思想的重要推动/074
七、道德颓废破败成为解放思想的负面结果/075
第三章 宋明理学中的进步思想/077
一、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079
二、宋明理学的外来影响与内在变化/081
三、宋明理学的概念和代表人物/082
四、宋明理学的派系及主要思想/084
五、宋明理学的要义与内涵/091
六、宋明理学的本土哲学特点,093
七、宋明理学的诠释与评价/095
八、宋明理学对当时社会和周边国家地区的影响/099
第四章 明清之际的社会变革与进步思潮/103
一、明清之际政权争夺的动荡社会/105
二、明清之际思想领域的重大变革/110
三、明清之际阶级关系的重新调整/113
四、明清之际异端思想的社会影响/115
五、明清之际经世致用的主流思想/119
六、明清之际宗教思想的相互融合/120
七、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历史意义/121
第五章 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解放思想行动/125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127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132
三、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141
四、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150
五、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58
第六章 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159
一、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不竭动力之源/161
二、解放思想是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的一条红线/165
三、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的先导和推动作用/168
四、三十多年来正确解放思想的重要原则和珍贵经验/172
第七章 党和国家领导人论解放思想/179
一、毛泽东论解放思想/18l
二、邓小平论解放思想/185
三、江泽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4
四、胡锦涛:坚持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202
第八章 邓小平理论与解放思想/205
一、解放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07
二、解放思想,就要实事求是/210
三、首先是解放思想/213
四、解放思想必须真正解决问题/216
五、解放思想要讲原则/223
第九章 邓小平与共和国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227
一、第一次思想解放的重要参与者/229
二、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关键人物/232
三、第三次思想解放的关键人物和发起人/238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解放历程的几点思考/241
五、解放思想的成功引领者/246
第十章 十七大之后全国各地解放思想新潮/249
一、新浪潮:十七大后全国思想大解放掠影/25l
二、广东: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253
三、浙江:继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258
四、上海:解放思想,寻找差距/26l
五、昆明:改革在争议中前行/262
六、孔云峰:继续解放思想的十个理由/263
第十一章 十八大开辟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新境界/269
一、深刻领会和把握大会确定的主题/271
二、十八大报告86次提到“改革”,中共再启改革之路/275
三、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278
四、文化体制改革的新走向/280
五、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282
六、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284
七、陕西:坚持不懈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改革开放/287
八、湖南:奋发有为开创新伟业/288
九、湖北:解放思想,永不停步/291
十、海南: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改革开放/292
十一、增强精细意识,提高工作水平/293
十二、继续开辟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新境界/294
十三、习近平: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300
参考文献/304
后记/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