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短篇小说卷(上中下)/山西文艺创作五十年精品选
分类
作者 李锐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文学是灵魂的叙事,人心的呢喃。本书选编了山西省五十年来的数十篇优秀短篇小说。这些作品切入现实,关注人生,或直面社会问题,或走进各色人等的内心,捕捉生活,锤炼文字,精准剪裁,极尽故事的张力,在体现短篇小说凝练与丰富的特质方面,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观。

内容推荐

本书选编了山西省五十年来的数十篇优秀短篇小说,包括《七月古庙会》、《长院奶奶》、《伤疤的故事》等。多种多样的叙述手法,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在反映悲喜人生、复杂人性的生动和深刻方面,呈现出优秀的品质和丰富而绚丽的艺术光彩。

目录

上卷

胡正 七月古庙会

(《火花》1956年11期)

那是一只灰猫

(《山西文学》1997年8期)

韩文洲 长院奶奶

(《火花》1958年2期)

孙谦 伤疤的故事

(《火花》1958年3期)

南山的灯

(《火花》1963年6期)

束为 老长工

(《人民文学》1958年3期)

于得水的饭碗

(《火花》1959年12期)

赵树理 “锻炼锻炼”

(《火花》1958年8期)

套不住的手

(《人民文学》1960年11期)

马烽 我的第一个上级

(《人民文学》1959年6期)

结婚现场会

(《人民文学》1980年1期)

西戎 赖大嫂

(《人民文学》1962年7期)

在住招待所的日子里

(《山西文学》1983年3期)

刘德怀 大路宽又长

(《火花》1963年7期)

黄树芳 王林林

(《火花》1963年12期)

焦祖尧 时间

(《收获》1965年1期)

成一 顶凌下种

(《汾水》1978年8期)

周宗奇 新麦

(《汾水》1979年10期)

潘保安  老二黑离婚  

(《汾水》1979年10期)

张石山  橛柄韩宝山

(《汾水》1980年8期)

甜苣儿——《仇犹遗风录》

(《青年文学》1986年6期)

中卷

杨茂林 酒醉方醒

(《汾水》1980年10期)

柯云路 三千万

(《人民文学》1980年11期)

张枚同 程琪 拉骆驼的女人

(《汾水》1981年7期)

王东满 柳大翠一家的故事

(《山西文学》1982年1期)

马骏 两只羝羊

(《山西文学》1982年2期)

韩石山 连阴雨

(《人民文学》1982年6期)

权文学 在九曲十八弯的山凹里

(《山西文学》1983年9期)

张旺模 明珠放彩

(《晋阳文艺》1982年9期)

许元上 为我们干杯

(《山西文学》1983年9期)

王西兰 耧铃叮当的季节

(《山西文学》1983年10期)

钟道新 风烛残年

(《山西文学》1983年11期)

李逸民 追悔

(《山西文学》1984年2期)

义夫 花花牛

(《山西文学》1984年6期)

张平 姐姐

(《青春》1984年6期)

徐捷 斑蹄儿

(《山西文学》1984年9期)

燕治国 晨雾

(《山西文学》1985年8期)

吕新 那是个幽幽的湖

(《山西文学》1986年2期)

王子硕 心病

(《山西文学》1986年5期)

李锐 合坟

(《上海文学》1986年11期)

崔巍 银手镯

(《山西文学》1987年2期)

王博勤 小老五

(《山西文学》1987年5期)

下卷

郑惠泉 春韵

(《山西文学》1988年3期)

毛守仁 死舞

(《山西文学》1988年5期)

曹乃谦 到黑夜我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四题)

(《北京文学》1988年6期)

房光 莜麦谣

(《山西文学》1988年7期)

谢俊杰 缘分

(《山西文学》1988年11期)

(《人民文学》1962年7期)

在住招待所的日子里

(《山西文学》1983年3期)

刘德怀 大路宽又长

(《火花》1963年7期)

黄树芳 王林林

(《火花》1963年12期)

焦祖尧 时间

(《收获》1965年1期)

成一 顶凌下种

(《汾水》1978年8期)

周宗奇 新麦

(《汾水》1979年10期)

潘保安 老二黑离婚

(《汾水》1979年10期)

张石山 橛柄韩宝山

(《汾水》1980年8期)

甜苣儿——《仇犹遗风录》

(《青年文学》1986年6期)

杨茂林 酒醉方醒

(《汾水》1980年10期)

柯云路 三千万

(《人民文学》1980年11期)

张枚同 拉骆驼的女人

程琪  (《汾水》1981年7期)

柳大翠一家的故事

王东满 (《山西文学》1982年1期)

两只羝羊

马骏 (《山西文学》1982年2期)

连阴雨

韩石山 (《人民文学》1982年6期)

在九曲十八弯的山凹里

权文学 (《山西文学》1983年9期)

明珠放彩

张旺模 (《晋阳文艺》1982年9期)

为我们干杯

许元上 (《山西文学》1983年9期)

耧铃叮当的季节

王西兰 (《山西文学》1983年10期)

风烛残年

钟道新 (《山西文学》1983年11期)

追悔

李逸民 (《山西文学》1984年2期)

花花牛

义夫 (《山西文学》1984年6期)

姐姐

张平 (《青春》1984年6期)

斑蹄儿

徐捷 (《山西文学》1984年9期)

晨雾

试读章节

在庙院里,从四面八方,早已流进来满满的一庙院人。

清早,当村里人们听说县上批准了赶会和唱戏,而且是正在城里唱戏的丁果仙的剧团就要赶来时,全村里的人一下子都高兴地忙碌起来。人们也不管住在他们村里、不允许他们赶会、唱戏的魏志杰同志了。自然也有一些聪明的人们,有意瞒过了他,万一在开戏前再出什么意外呢!如魏志杰去吃饭的那家老头,以及十字路口的那些人们和李兰花。他们只用了一个清早的时间,就用胶轮大车接来了剧团,并在庙院里用村剧团的幕布,搭了一个天棚。唱戏的消息像风一样地立刻传到附近村里,本来是赶会的日子,人们来的更多了。那些消息最灵通的小摊贩们,早在庙院周围,摆好了他们的摊子。看吧,这里有扫帚、簸箕、绳绳索索,那里有镰刀、锄头、木锹、木杈,这里是铁锹、镬头,那里又是犁铧和种麦耧,还有各种粮食和菜蔬。到会上来成交生意的,带着牛、驴、骡、马,以及猪、羊、鸡、兔等等各种大小牲畜的主人们,又是那么认真地和别人捏弄着手指头,用捏手指商议着有零有整的价钱。在靠近庙院的街上,是各村来的供销社搭起的帐篷,摆着各色各样的布匹、成衣和日用杂货。在庙院跟前,在戏台旁边,是那些卖吃喝的小摊贩。看吧,戏台这面是一锅水饺、一锅肉丸子,那面又摆着西瓜、甜瓜、桃儿、果子、凉粉、灌肠和豆腐干。在卖汾酒和本地烧酒的摊子的旁边,又来了一推车熟牛肉、一推车熟驴肉。……他们最好挤到人堆里凑热闹,还要卖弄他们的亮嗓子:“西瓜贱卖啦,红瓤黑籽,又沙又甜!”……总之,凡是你在农村集会上看见的那些东西,都应有尽有了。在庙院当中,站着年轻的和上了年纪的男人们。小伙子们头上包着两三块花毛巾,有的竟至包了五块,显出他们那英俊的姿态。庙院周围,闺女们和媳妇子们,也有一些老大娘们,站了满满的一圈,好像全世界的花花布都摆到这里来了,而且,她们手上还拿着一把小花扇,天气热啊!于是你看吧,就像许许多多的花蝴蝶,在五颜六色的花丛上飞着。

开台锣鼓打完,就要唱戏了。第一出是《打金枝》。但突然间闺女们皱了一下眉头;舞台上没有走出金枝女,却从台底下跳上一个黑脸人去。

本村的人们认识,那就是魏志杰同志。当他一口气跑来,一看到这种情况时,自然,那火气就不用说了。他找乡长,找村干部,可是在这嘈杂的人海里,又怎能找到?他命令别人给他去找,而那些去找的人又是有去无回。眼看就要开戏,这怎么能行呢?他就跳上舞台,要找剧团的负责人。

“哪个是负责人?谁叫你们来唱戏?阻碍了这里的生产工作谁负责?”

舞台上那些手执乐器的人们,一下子停手了,后台门口也露出几颗红的、绿的花脸来。最初大家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后来听说是不叫唱戏时,舞台上的人们也生气了。他们刚从省城里来,并不认识他就是工作组的魏同志,而剧团则是县委会让他们赶来的,并和乡支部书记订好了合同,怎么能不唱呢?有一位看样子像是剧团的负责干部,一面摆出一副和事老的态度,想拉他到后台谈话,一面就示意打锣的那人,打锣的那人就特别用劲地打起锣来:

“咣!咣!咣!……”

魏志杰更火了,他们竟敢违抗命令!火急之下,他一手甩开剧团负责人的手,几步跑过去把那面大锣摘下来。

这时候,戏场里也乱了。人们都拥上前来,看出了什么事情。当看戏的人们一听说不叫唱戏,并把锣也摘了时,他们也火了。特别是那些由外村跑了十几里路来赶会看戏的冒失的小伙子们,他们哪里知道他是工作组的干部,他们还以为是坏人捣乱,于是,一伙年轻人就跳上台去,并且高喊:  “抓起他来!”

魏志杰一看见来势凶猛的小伙子们,心里慌了,就急忙向舞台旁边后退。但这村里的戏台,为了使三面的观众都能看到戏,前台突出一块,像个“凸”字形,而且那前台修得那么小,魏志杰又不了解这个情况,还没有后退几步,只觉得脚底下一闪,就掉下台去。台底下立刻就乱了,那些小摊贩们也真该死,为了他们自己多做买卖,竟把摊子摆在戏台跟前,人们往前一拥,就挤翻了西瓜摊子;切开的西瓜飞了起来,没有切开的一颗大西瓜滚下来,正掉在旁边的凉粉摊子上。于是,围到台前来看热闹的人们也沾了光,那些妇女们的花衣衫就更倒了霉。李兰花急忙向后退已经来不及,西瓜瓤子和凉粉飞溅到漂亮的淡绿色的短衣上。就在这混乱的时候,前面的人们向后一躲,后面的人们想拥前来看看,结果又挤翻了卖果子的小推车……

正在寻找魏志杰的乡长和村干部们,到这时才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从人群里挤过来。民兵队长就去维持秩序,乡长和村主任就把魏志杰扶起来,但他的一只脚已经疼得不能挨地了。于是农业社主任和社里那个生产模范李双宝也来帮忙,四个人才把他抬回了他住的屋子里。, 魏志杰火冒钻天地质问村干部们:“你们是怎么闹的?”乡长就急忙拿出一封信来说:“这是县委会给你的信。乡支书给了我,他就赶紧到匡村去了。我正寻你,不想你……”

魏志杰一把抓过信来,拆开一看,是县委书记写的。他还没有看完信,就叹了一口气,躺了下去。这时他的脚腕子又剧烈地痛起来。

村干部急忙给他脱了鞋袜,看伤了哪里。幸好村主任在村里还算得半个医生。但他看见魏志杰那肿起好高的脚腕时,却圆瞪着两眼,心跳地说道:

“快送医院,我治不了这伤。”

村干部们就立即找来四个民兵,又立即绑好一副担架,抬上魏志杰同志,一直往城里走去。在通往城里的大路上,又要路过那戏场,这时,“皮且皮且咣”的锣、镲声又传过来,年轻的魏志杰同志又叹了一口气,他有点后悔了,脚腕子也一阵阵疼起来。他就闭住眼睛。而那四个民兵,竞走得那么慢,他们还常常扭回头去,留恋地看着台上。

舞台上《打金枝》正唱到热闹之处,戏场里,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P12-1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