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窗户的时候,肯定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户。这个世界、这个宇宙万事万物皆有规律,无论它是否被人类认识。了解它,掌握它,运用好它,你就可以了解纷繁复杂的世界背后的真相,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管理好自己的人生。这些金科玉律就像人类智慧的一扇窗户,通过它们,你可以了解纷繁复杂的世界背后的真相。
《金科玉律全集》以通俗易懂和优美生动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了一百多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的定律、效应和法则等金科玉律,每个定律由详尽的定律阐释、发人深思的启示、精彩的案例分析点评以及实用的管理方法组成,涉及内容之广,涵盖了个人成功与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它如同为我们领航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隐藏着一些非常重要的社会规律和生活法则,他们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哲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他们是不可不用的生存利器和成功方法。
运用规则成大事,掌握天机过生活。
本书以通俗易懂和优美生动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了一百多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的定律、效应和法则等金科玉律,每个定律由详尽的定律阐释、发人深思的启示、精彩的案例分析点评以及实用的管理方法组成,涉及内容之广,涵盖了个人成功与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它如同为我们领航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开始问自己。然而一直到今天人们都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每个人最熟悉的人就是自己,然而对于熟悉的自己,我们也常常产生疑问:我究竟是怎样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的感觉从何而来?
每个人都渴望洞悉自己广大而幽渺的内心世界,本章将带领您一起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感觉、记忆、思维、观察、联想、错觉等心理知识,解读自己的内心,解开自己心灵的面纱。
人们容易相信笼统的概括,而不容易了解真正的自己。
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说明: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这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这段话把自己概括得非常准确。让我们看看这段话是否适合我们呢?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这其实是一顶套在任何人头上都合适的帽子,而太多的人爱把这顶帽子往自己头上戴。
这种对自己的错误认知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的“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大大增强,受暗示性也比平时更强。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理解一些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让一个人水平伸出双手,掌心朝上,闭上双眼。告诉他现在他的左手上系了一个氢气球,并且不断向上飘;他的右手上绑了一块大石头,向下坠。三分钟以后,看他双手之间的差距,距离越大,则受暗示性越强。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像老子说的:“知己者强。”一个人越了解自己,就越有力量,因为他知道怎样扬长避短,以及怎样最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但是认识自己是很难的。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位置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个人便需要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但由于外部世界的复杂多变,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而不能正确地认知自己。
看下面的这个小故事:
从前,有个里长押送一个犯罪的和尚到边疆去服役。这个里长有点糊涂,记性也不大好,所以每天早晨他上路之前,都要先把所有重要的东西全部清点一遍。他先摸摸包袱,告诉自己:“包袱在。”又摸摸押解和尚的官府文书,告诉自己:“文书在。”然后他走过去摸摸和尚的光头和系在和尚身上的绳子,又说道:“和尚在。”最后摸摸自己的脑袋说:“我也在。”
里长跟和尚在路上走了好几天了,每天早晨都这样清点一遍。有一天,狡猾的和尚想出了一个逃跑的好办法。
晚上,他们在一家客栈里住了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和尚一个劲地给里长劝酒。把他灌醉,躺在床上睡着了。和尚去找了一把剃刀,把里长的头发剃光了,又解下自己身上的绳子系在里长身上,就逃跑了。
第二天早晨,里长醒了,开始例行公事地清点。他摸摸包袱:“包袱在。”又摸摸文书:“文书在。”“和尚……咦,和尚呢?”里长大惊失色,但他忽然看见镜子里自己的光头,再摸摸身上系的绳子,就高兴了:“噢,和尚还在。”可是忽然又恐慌起来:“那么我哪儿去了呢?”
这是个笑话,用来比喻人们有时候对自己不能有清醒的认识。
那么人怎样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呢?这就需要人能经常仔细地反省自己,不受外界环境的左右。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靠经常性的自我反省和思考,来了解自己的本性及其变化。别人的意见不是不能听,恰恰有时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但是在听完别人的意见后,一定要进行自己的分析,也就是说,你永远不能把自己的脑子交给别人,永远要保持自己的清醒的独立的头脑。P2-4
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隐藏着一些非常重要的社会规律和生活法则。他们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哲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
每个人最熟悉的人就是自己,然而对于熟悉的自己,我们也常常产生疑问:我究竟是怎样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的感觉从何而来?每个人都渴望洞悉自己广大而幽渺的内心世界,巴纳姆效应将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解开你心灵的面纱。
与他人初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是首因效应在起作用,让你明白第一次“闪亮登场”的重要性。既学会了用第一时间成功推销自己,又学会了不被别人的“第一眼”所迷惑,从而明白了日久见人心的道理。
有钱的人就越有钱,没钱的人越没钱,这种看似不平衡的现象,却暗合了二八法则: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万事万物皆有其运行规律,财富也如此。遵循“二八法则”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关键的少数顾客。精确定位,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互惠关系定律让你明白:爱你的员工,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
这些潜规则就是左右着我们人生的“金科玉律”、“黄金法则”,它们就如同一只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拨弄着我们彼此的命运。了解它们,让我们从迷惘走向鉴定,从失败走向成功。
美国哈佛大学的瓦伦特博士指出:“你可以承认乌云的存在。但别忘了乌云边缘的光明。”这句话告诉我们金科玉律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作用,了解它们,就能拨开乌云见到光明。
这是一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竞争社会,如果你不强大,只能被强者所吞没。为何很多创业者能够将企业做强、做大呢?道理很简单,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成功的规律。
如何寻找这个规律呢?天体运动有其自然波动规律;地球气候有其自然波动;地球潮汐有其自然波动规律;经济活动的波动也存在其自身波动规律: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只是经济活动不同于自然规律,它的波动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看似纷繁无序,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层层缠绕。谁掌握了这些法则和规律,顺应潮流,并能够领悟、运用好这些规律,捕捉其瞬息万变的轨迹,谁就能找到更好的成功之道,成功概率就会大大提高,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与之相反,就如同萧伯纳的《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剧中的爱尔兰人那样,“一辈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只猪,结果自己也变成了一块土,一只猪……”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窗户的时候,肯定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户。世界、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皆有规律,掌握并运用好这些规律和法则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本书以通俗易懂和优美生动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了一百多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的定律、效应和法则,每个定律由详尽的主题阐释、发人深思的启示、精彩的案例点评以及实用的管理方法组成,几乎涵盖了个人成功与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它如同人类智慧的一扇扇窗户,更好似我们领航的灯塔。透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纷繁复杂的世界背后的真相,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将这些运用到个人身上,能使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社会和人性,许多复杂和疑难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运用到企业管理上,能使领导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进而真正领悟到管理的奥秘和真谛。
书中难免错谬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每一本书的出版,都是许多人用辛勤付出换来的。本书从策划开始,就受到各方人士的关照与帮助,在编写时更是得到了不少老师和作者的鼎力支持。特此向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他们是:
杜金霞、刘俊义、高涛、董芳、谢海峥、滕龙江、金源、马宏宇、王师、章艳芬、侯春奇、陈荣赋、于向勇、张宇浩、陈艳军、孙良珠、杨威、魏凤莲、孙豆豆、郭育彩、于超英、于娟、张巧利、刘文极、曹敏、赵雪红、戚浩、沈海霞、谷伟伟、袁钰、刘挥、张晓萍、李玉玲、林天翔、刘坚、王海山、王豹、孙恩棣、杨运成、张文娟、肖冉、邓明、罗宇、刘振中、杨文忠、卢志丹、郭海平、胡建军、吴力强、续金健、马树全、张廷伟、张廷职、张春蓉、孟凡祥、邹之蕴、范德胜、廖小微、于富荣、王秀清、李瀚洋、代学峰、房茂利、朱彤、王琳、刘惠芳、陈德中、曹晔晖、霍启军、郭晓雷、刘朝辉。
本书编写中借鉴和参阅了大量的文献作品,从中得到了不少启发和感悟。得益于前人的劳动成果,才使本书能够有如此之多的翔实案例和如此丰富的理论基础。在此向各位专家、学者以及资料的提供者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另外,凡被本书选用的材料,我们都将按出版法有关规定向原作者、译者支付稿酬,但因为有的作者、译者通信地址不详,尚未取得联系。恳请您见到本书后及时来电、来函,以便支取我们为您留备的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