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除绪论和补论外,共分七章。第一章,在概述“女权”、“人权”、“民权”概念的出现过程之后,考察在清末民初女性讨论中最有影响力的梁启超的女性论。第二章,考察“女权”概念的传播过程,以马君武对密尔和斯宾塞的译介,以及金天翮所主张的“国民之母”为考察中心。第三章,集中讨论女性论者的登场及其观点。第四章,考察女性参政权论争的经过和1910年代的贤妻良母论。第五章,分析“人权”、“女权”与“母权”概念之关系。第六章,以梁启超与其大女儿梁思顺的父女关系为社会背景,详细比较探讨两者文本中有关女性的论述。第七章,结论。
本书作者以丰富、翔实的中外历史资料和文献为基础,对“女权”概念的引入和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值得一提的是,该考察不是从纯学术的层面考察其变迁,而是将其与彼时的国情和国势相结合,描述女性争取权利的过程和知识分子与爱国人士对“女权”和理想女性的理解。本书以资料翔实和视角独特见胜,开启了读者了解清末民初“女权”概念变迁历史,管窥清末民初思想和社会变动的窗口。
绪 论
第一节 问题的设定
第二节 学术回顾与研究角度
第三节 本书结构
第一章 未来的女性与过去的女性
第一节 “女权”的出现
第二节 不缠足与女子教育:梁启超的女性论
第三节 “女权”的缺失:梁启超的权利论
小 结
第二章 拥有“人权”的“国民之母”
第一节 “女权”的传播:马君武的翻译
第二节 “国民之母”:金天翮
第三节 缠足女性
小 结
第三章 “女权”的展开
第一节 “女权”出现分歧:林宗素与陈撷芬
第二节 “尽与男子一样的义务”:秋瑾
第三节 摸索新角色:张竹君
第四节 拒绝在民族国家框架下的女性解放:何震
小 结
第四章 与“女权”对立的言论:贤妻良母论
第一节 围绕女性参政权的论争
第二节 贤妻良母论
小 结
第五章 人权、女权和民权
第一节 人格
第二节 女权与母权
第三节 与国家分离的女权
小 结
第六章 梁启超与梁思顺:父女两人的女性论之比较
第一节 父女关系
第二节 梁启超的女性论
第三节 梁思顺的女性论
第四节 梁启超与梁思顺的“对立”
小 结
第七章 结 论
补 论 北伐时期周游中国的日本女性:竹中繁与服部升子
序 言
第一节 竹中繁与服部升子的经历
第二节 中国旅行
第三节 旅行的意义以及回国后与中国有关的活动
结 论
参考文献